首页 理论教育 托起中国未来的太阳产业:能源行业

托起中国未来的太阳产业:能源行业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房地产业可以说是当下中国最火爆的一个行业。有人认为,房地产业还有新的发展空间,仍然是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器;也有人认为,房地产业会硬着陆,下行,风光不再。在这种情况下,在房地产业逐步夕阳化的进程中,需要托起的太阳又是什么?另外,相对于房地产业来说,能源更具战略意义,是涉及国民经济根基的基础产业。

托起中国未来的太阳产业:能源行业

地产业可以说是当下中国最火爆的一个行业。对于它的发展前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房地产业还有新的发展空间,仍然是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器;也有人认为,房地产业会硬着陆,下行,风光不再。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持有一个共同观点——房地产业暴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以说,中国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境况,正在发生改变,这条路快走到尽头了。如果这一观点成立,那么,与房地产业相关联的诸多行业和领域,也将受到巨大冲击,它们又将何去何从?

当前,中央也认为,GDP高速增长的时代即将出现转轨,今后中高速的增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在房地产业逐步夕阳化的进程中,需要托起的太阳又是什么?

有人认为,新的“太阳”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有人认为,是文化健康医疗卫生领域;有人认为是教育。这些领域的共同点是:公众关注度高,与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但是,从全局来看,互联网、健康、教育等领域,都没有足够长的产业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远比不上能源。相反,能源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关键领域。以我在能源业从业20年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包括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在内的能源产业,将是未来新的“太阳”;而且,在今后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更迭变幻中,将是朝阳行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第一,能源是比房地产业涉及面更加广泛的产业。房地产业涉及或者没有涉及的领域,都需要能源的介入。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另外,相对于房地产业来说,能源更具战略意义,是涉及国民经济根基的基础产业。而且,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利益角逐的角度来看,能源更是关系一国根本利益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从本身的重要性而言,能源产业远胜房地产业,所以,能源的时代即将到来。

第二,中国能源目前形势严峻。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中国自己生产的能源资源“供不应求”,石油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使中国已经成为能源净进口国。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3.81亿吨,占原油总需求量的65.4%。不仅是石油,铀矿、煤矿等也都需要依靠进口。由此可见,中国的能源依存度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危险的程度。加之中国主要油田或增产难度大,或开发成本过高,在无形中加深了中国的能源危机。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程度不高,光伏电能受到打击,风能并网存在困难,页岩气、秸秆发电等新的能源生产方式都面临各种困境。根据水桶理论,装水多少不是取决于水桶的长板,而是取决于水桶的短板,长板再长,短板的地方也会漏水。所以,对于中国来说,能源的总量不够便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短板。

第三,世界能源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际形势。比如,美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耗国和进口国,但是,由于页岩油气技术的提高和页岩油气田的开发利用,如今的美国已经成为石油的净出口国。再如,欧洲在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领域已经有了新的突破,在世界能源的竞争中也必将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而中国在自身资源供不应求、新能源发展又没有突破的情况下,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处于劣势地位,受到其他国家的掣肘。

第四,能源具有长效性和需求无限性的特征。横向来看,能源涉及诸多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纵向来看,能源更是贯穿于长久的时间维度,随时随地存在需求。能源不像房地产,时间长了,在满足需求之后,发展就开始放缓,房价就会出现下跌。能源在任何时候都存在需求。而且,从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很快就要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能源的需求也会持续高涨。

第五,能源关系国计民生。能源同房地产一样涉及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甚至与房地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老百姓的生活要靠它,生产的方方面面也都需要它,因此,保证能源安全是很重要的事情。另外,GDP的拉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能源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认为,今后,能源产业可能取代房地产,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国家来说,要认识并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活力。(www.xing528.com)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增强能源资源的多样性。在传统能源方面,要积极探查开发中国已有的资源,扩大中国自产能源的总量。同时,要积极开拓海外石油资源,使能源的来源地更加多元化,保证中国能源安全,降低被制约的风险。在新能源方面,要加大力度支持核能发展,推动开发页岩油、页岩气。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争取短时间内突破技术壁垒

第二,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从2006年开始建立,目前,石油储备量仅仅达到30天进口量的标准,离国际能源机构成员通用的90天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根据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建设计划,到2020年,三期项目全部完成,届时储备总量将达100天。当前,第一期项目已经完成,中国要做的是将原订计划落到实处。

第三,中国建立石油集散贸易基地。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与日益增强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相符的石油集散贸易基地,以保障中国的石油供给和石油市场权益。在我看来,珠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珠海建设石油集散贸易中心,正好与珠海建设临港产业带和广东建设沿海化工产业带的规划相契合,与未来开发利用南海的油气资源相匹配,还可以吸引国际石油贸易与投资

第四,支持开通克拉地峡(运河)。中国周边石油资源面临威胁,周边国家对于领土和主权的声索,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石油资源的觊觎。而且,中国常用的石油运输线路——“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很容易受到威胁或封锁。所以,中国有必要扩大石油的来源地,丰富石油的运输途径,实现石油资源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开通克拉运河,既可以降低海运成本,又可以减少国外势力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干扰,是中国当前可行的选择。中国与泰国之间长期的友好关系和共同的利益诉求,将有利于克拉地峡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扩大和完善中国石油交易机制。完善的交易机制不仅可以增强中国石油产业的活力和规范程度,更能发挥影响力,增强中国的石油话语权。当前,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就原油期货相关交割、检验标准事宜,探讨研究首个“中国标准”,原油期货市场业已开始有序建设。可以说,石油交易机制正在不断的成形完善之中。但是,从速度和力度来说,中国要做的还很多,还需要加快步伐,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挑战。

第六,加强国际能源话语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当前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的市场潜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是,在能源领域,中国仍然缺乏足够的话语权。随着石油供求和价格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国也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这是中国保持稳步发展的一大劣势。所以,加强国际能源话语权势在必行,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牵头建立石油输入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Importing Countries,OPIC),以加强石油输入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建立OPIC,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能源安全水平,建立石油供需平衡、协调与共享机制,维护国际油价的稳定,进而提升中国在能源问题上的话语权。

第七,节能环保。节能减排是当下中国的流行风尚,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时之举。2014年9月17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一批)》;2016年4月8日,上述三部(委)发布了该计划(第二批),对各大产业,尤其是石化产业为代表的能源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节能环保也不断内化为能源产业自身绩效的考核标准。所以,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改进技术、提升节能环保能力,是能源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亨利·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控制了世界。”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国要想在新的世界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大力支持能源产业,托起新时代新的朝阳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