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合作社”的探索实践,给公安县农村带来了新变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重新把群众组织起来了,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分田到户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组织与农民群众“你不找我、我不找你”的状态,让农民群众与村集体的联系变得有些“松散、失落”,集体经济空壳化让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有的村党组织“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有的农民“看不到支部好,跟着协会跑”……如何把分散的农户再聚拢来,是“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在公安县调研发现,村支部领办“三个合作社”比较成功的村,这一现象得到很大改变。孟家溪镇青龙村是省级贫困村,村干部陈登艮说:我们村过去负债200多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钱、产业发展没路,群众都看不起我们,不愿与我们打交道。我们与企业、农户一起组建合作社后,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有了看得见的收益,我们与群众之间的来往变多了,关系也紧密了。有一次我们通知开村民代表会,大概通知了80人,结果来了150多人,会议室挤得满满的,爹爹婆婆们听说村里要开会,麻将一推都来了,生怕自己错过了好事,可以说我们真的从“百呼一应”变成了“一呼百应”。现在的村“两委”班子都在合作社中兼职,整天从早忙到晚,群众看在眼里,从心里对我们产生了信任感。双东村的党支部书记张群说:以前村集体经济薄弱,给老百姓办不了实事,解决不了问题,慢慢的老百姓都不理你了。现在可不一样了,村集体入股合作社刚一年,就有20多万元的收益,村民也“一地生四金”,合作社把群众与村集体紧紧地拢在了一起,老百姓不管有什么公事还是私事,总是第一时间给村干部打电话,“被需要” 的感觉真的很好!公安县县长杨运春介绍说,试点创建“三个合作社”后,比较明显的变化是村组织把分散的农户又重新组织起来了,跟着村干部干、围着村集体转又成为农民群众一种自然而然的行动,党组织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乡村振兴的组织力、凝聚力越来超强。
(二)建立起了小农户与大企业的融合发展平台,实现了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显示,我国71.4%的耕地由小农户经营。小农户的分散经营、兼业经营,无法与现代农业接轨、与大市场对接。处理好适度规模经营与小农生产的关系,是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课题。村支部领办“三个合作社”,既保护了小农户的发展意愿,又为工商资本下乡提供了平台。斑竹垱镇引进通威公司开发万亩稻渔高效连作示范基地,凭借通威的技术、管理和品牌效应,鲫鱼能卖40元/斤、大白刁鱼卖到60元/斤,这是一般市场价的3倍还要多;金秋农业科技公司的优质葡萄“阳光玫瑰”可以卖到100元/斤,每亩土地实现净利润10余万元。目前,入社农民的收益分红基本上达到每平米1元以上,比入社前每平米增加0.4元以上。调研中,明珠家庭农场理事长崔海说,村党支部解决了市场主体投资农业最头疼的土地连片集中流转问题,我们不用再面对千家万户去谈流转,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去谋划产业的发展。我们的流转面积从2014年的1800亩扩大到了5791亩,这也是与村集体组建土地合作社给我们壮了胆。即便在去年气候不佳,每亩地收入较正常年份少了500元左右的情况下,总收入比过去还多赚了近50万元,给农户和村集体现金分红近70万元。章庄铺镇欣荣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平说,全村8000亩水田入股七彩阳光土地合作社,与鑫盛农贸公司合作兴建万亩粮食蔬菜水果基地,村集体每年的收入就有30多万元,帮扶贫困户、整治环境等都有钱了,今后农村的留守老人不仅养儿防老,还可以“以田养老”了。目前,全县引进了四川通威集团、惠州四季绿、正大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三个合作社”建设,带动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100家,有效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个合作社”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全县村集体经济过10万元的村增加28个达到62个、过5万元的村达到88.7%。村集体经济“鹞子翻身”反哺村民,全县通村公路2383千米,安全饮水覆盖率93.4%,500平方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3000平方米村民广场也将在年底全覆盖。在“三个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去年试点村的群众,不仅实现了每平米0.8~1.0元的流转保底收益,还有0.1~0.3元的股权收益分红,流转收益翻了三倍。组建劳务合作社,实现分工分业、就地务工,群众还可获得每天80~150元的劳务收入。章庄铺镇欣荣村全村共有100多人加入了鑫盛劳务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了机械小组、施肥喷药小组、种植小组等,农民每年可以获得1万~2万元的劳务收入。建立“三个合作社”,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了有效途径。斑竹垱双石桥村引进的海瑞渔业公司对入社的贫困户除保底收益外,还比一般农户每平方米多分红0.2元。埠河镇代市村充分利用贫困村的扶持资金,与东进牧业公司创建合作社,入社的贫困户每年仅从扶贫资金股份中就可分红1500~3500元不等。2017年,全县实现8个省级贫困村摘帽、5897人出列。流转土地挣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参与劳务拿现金,正成为新时代公安农民增收的写照。
(三)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增强,为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工作基础。受小而散的生产关系、市场经济逐利观、经济基础薄弱、村组织领导乏力、社会管理缺失等因素影响,一些农民群众的集体观念、公德意识淡化。创建“三个合作社”的实践证明,集体不是每个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为了可持续的、可放大的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个体通过发展壮大集体得以发展自己,集体利益的实现要靠每个个体共同努力,这样的集体既代表成员的共同意志,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埠河镇党委书记刘士权说,“三个合作社”形成了村集体组织与市场主体和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农民群众意识到在一条船上就要同舟共济。调研发现,参与“三个合作社”的党员和群众,现在都把合作社的事当自己的事,集体意识明显增强。斑竹垱镇双东村的副主任毛泽银为了支持合作社建设,主动把承包农户的100亩田地退还给户主。问他为什么要退出田地承包时,他说,有实力的大公司加入合作社有利于全村更好发展,老百姓的田地入社收入也明显要比承包给我高很多,作为村干部,我们既要为大局发展着想,更不能与群众争利。有职务的党员有责任带领群众壮大合作社,没有职务的党员也一改以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斑竹垱镇双河场村在推进“三个合作社”建设过程中,无职老党员肖汉波主动请缨,跟村支部书记说:往年我们辛苦干上一年还不如现在合作社的保底收益,算上分红和劳务收入,我们有多大能耐也不可能从田地里得到这么多好处。大家的好事要靠大家努力,你分给我10户我去做他们加入合作社的工作。藕池镇合兴村的支部书记苏尚云说:“三个合作社”的顺利推行,离不开村里那些爱集体、爱故土的普通农民。今年62岁的杨翰林,曾是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在得知合作社建设有很多文字和大量资料整理工作时,主动承担此项任务。社员们看到他不仅胜任工作,而且任劳任怨,又一致推荐他为合作社监事会成员,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调研发现,农民变成合作社股东后,成为了产业链上的投资者、受益者,也是风险承担者,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集体意识的增强为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四)形成了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生产经营好势头,实现了农业大县优势再造。公安县是我省农业大县,也曾有过农业生产的辉煌和骄傲。但小户分散的生产经营状态,使得农业大县的优势不再。土地合作社,将土地化零为整、集中连片,避免了市场主体一家一户做流转工作,推动了土地的规模集中生产经营。章庄铺镇欣荣村整村10500亩水田入股七彩阳光土地股份合作社,与鑫盛农贸公司合作兴建了13000亩粮食蔬菜水果基地。通过实施农业招商突破年活动,公安县去年先后吸引了广东四季绿投资10亿元生态农业主题公园、四川通威集团20万亩小龙虾全产业链等6个万亩以上和28个千亩以上市场主体成功落户入社。已经实施的38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全部是有产业引领的规模经营“订制农田”,田块方格在200~300亩左右。全县规模经营面积增加25万亩达到80万亩,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率同比提高25.8个百分点,达到68%。“三个合作社”搭建起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桥梁,推动市场农业、规模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快速发展。金秋农业“阳光玫瑰”系列葡萄获评国家级星创天地,四季绿有机农产品进入武汉直营连锁店,一斤大米卖到25元。2017年,全县建成11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葡萄面积达到11万亩,虾稻连作30万亩,橘桃梨9万亩,特色种养占比超过50%。新增“三品一标”13个、累计达到63个,种植面积56万亩,闸口小龙虾、公安葡萄等6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获评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随着“三个合作社”的不断推进,农业大县的优势逐步得到巩固和再造。
“三个合作社”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以下启示。(www.xing528.com)
1.“三个合作社”是激活“三农”生产要素的催化剂,有益于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创建“三个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劳力、资金入股,不仅可以拿到保底的租金,还可以拿到劳务的薪金和分红的股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村集体在合作社中占有股份,通过村集体公益金收入,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壮大,为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发展、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了经济基础。
2.“三个合作社”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有益于促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核心是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成立“三个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企业以资金入股、村集体适当参股,严格股权界定、保底分红,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将农户、企业、村集体紧密捆绑在一起,实现互利共赢,促进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企业经营权真正落到实处。
3.“三个合作社”是重构农村生产关系、农业生产方式的积极探索,有益于提高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农村综合税费改革后,千家万户的松散性“小生产”,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创建“三个合作社”,引导农民将土地、劳力、资金入社,既提高了劳动和生产效率,也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大大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4.“三个合作社”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有益于打造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优化供给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创建“三个合作社”,降低了农资、田间管理、资金等成本,提升了农民与市场主体的对接能力,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利于打造品牌农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5.“三个合作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大胆创新,有益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三个合作社”建设,坚持党委领导,支部领办,村干部与理事会理事交叉任职,既让基层组织和干部有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机制,又让村集体有钱、有能力为农民群众办事,实实在在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