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定区落实科技产业发展计划及城市改造项目

嘉定区落实科技产业发展计划及城市改造项目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嘉定区政府和临港集团签订战略协议,成立了上海临港嘉定科技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承接江桥镇金宝园区转型升级的平台公司,明确按照整体转型、分步实施的方向,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新一代科创产业社区。北虹桥“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于2016年8月经市里批准,列入本市“城中村”改造项目,2019年3月进行了项目实施主体的调整。

嘉定区落实科技产业发展计划及城市改造项目

(一)四大产业相关工作

“十三五”以来,北虹桥紧紧抓住大虹桥地区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创新升级,重点壮大医疗和大健康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汽车研发设计、时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

一是加快推进医疗和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北虹桥医疗器械产业平台,联动核心区的相关医疗产业资源,引进行业内高端药械企业,致力于研发、孵化、公共服务、金融、检测等多方面功能,打造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医械产业集群。推动食品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建设中国调味品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中国调味品协会上海创新中心建设,依托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太太乐等标杆企业做大做强“健康味觉”产业。

二是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依托小i机器人、雷赛智能、纳瓦电子、中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点企业和平台,促进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企业的引进、孵化和培育,打造虹桥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功能溢出的重要承载地。聚焦人工智能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布局和重点规划,加强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视觉系统、控制系统等功能部件领域的研发、制造和应用。

三是加快推动汽车研发设计集聚发展,加强产业链联动。充分发挥嘉定区汽车产业链完整齐全优势,重点集聚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带动能力的研发、设计总部类企业。发挥重塑科技品牌企业的优势作用,集聚一批与氢能燃料电池相关的汽车设计、研发总部、零部件配套企业。充分发挥嘉定汽车城的综合功能效应,依托上海二手车交易中心、澳康达汽车总部,形成一批贸易、金融、进出口等方面的汽车综合服务平台。

四是加快促进时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企业形成集聚。做强华住和驴妈妈旅游品牌,加强联动,深化智慧旅游建设,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企业集聚地。建设北虹桥时尚创意园,建设海派服装、海派家居、海派搪瓷、海派陶瓷、海派书画等海派文化时尚区,重点推进光明文化小镇、北虹桥文创苑、中国画院上海艺术交流基地、海派家具博物馆等一批吴淞江文化创意带建设。推动泛娱乐产业发展。与国家游戏工委合作,打造版号绿色通道,完善相关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游戏软件交易服务等专业服务功能。举办国家游戏年会,集聚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游戏企 业。

(二)园区及特色楼宇相关工作

1.推进金宝园区二次转型,建设临港嘉定科技城

金宝园区北至曹安公路、西至嘉闵高架、南至G2京沪高速、东至黄家花园路。总区域面积约2.75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约237.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106.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5%。园区内重点企业72家。2018年,嘉定区政府和临港集团签订战略协议,成立了上海临港嘉定科技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承接江桥镇金宝园区转型升级的平台公司,明确按照整体转型、分步实施的方向,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新一代科创产业社区。坚持“亩产论英雄、效益论英雄、能耗论英雄、环境论英雄”,通过“引、留、拆、储、建、升”等多种方式,实现“核心区”+“多点更新”。“引”——引进上海市临港集团作为园区开发主体单位,建设上海临港嘉定科技城,成为沪宁经济增长带重要一轴;“留”——保留优势企业,并帮助其进一步改造提升;“拆”——坚决拆除一批不符合产业导向和产出标准的项目,确保区域产业能级稳步提升;“储”——适时储备一批有意退出市场的厂房资源,为下一步改造留出空间;“建”——兴建一批具有智能制造、总部研发特征的新型产业楼宇,既符合科研产业的发展需求,又满足科研人员城市化生活的需求;“升”——引进优质企业,对园区内原有企业进行原地升级,积极沟通利用原有的物流仓库,入驻国内领先的氢能源汽车科技企业“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世界最大的燃料电池商用车研发中心。

2.高品质推进北虹桥科创中心建设

以上海西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基础,在东至外环线、南至吴淞江、西至华江路、北至沪宁高速,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高品质推进北虹桥科创中心建设。优化规划布局。重点围绕电子商务、精准医疗、新材料、时尚文化等产业,打造研发和总部功能,打造行业领先、极具潜力的企业总部汇聚新标杆,促进总部经济扩容升能,激发区域产业链高端环节价值聚集。深入实施北虹桥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突出科创功能,形成具有鲜明科创城市功能的区域载体。全力推进北虹桥科创中心项目建设。“十四五”时期实现一期项目全部竣工,二期项目力争竣工,三期和四期项目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动迁全部完成,土地实现全面出让,引进一批具有创新经济特色的载体项目,形成科创中心产业新高地。完善科创中心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公共研究中心、管理中心、运营中心,引进适合创新经济发展的功能性项目,为总部经济集聚提供公共空间和公共载体。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www.xing528.com)

(三)城中村改造工作

推动北虹桥区域城中村改造,着力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北虹桥“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于2016年8月经市里批准,列入本市“城中村”改造项目,2019年3月进行了项目实施主体的调整。目前,改造地块和安置基地规划已基本完成;安置基地华江D2地块动迁工作已完成;安置基地唐家巷地块动迁工作、设计方案、农户安置房源配比方案及实施细则已完成。“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北虹桥东区(幸福村)、西区(封浜新镇)约2740亩“城中村”项目改造(其中幸福村1353亩,封浜新镇1387亩),完成511户农户、111家企业房地征收工作。预留幸福村面积约600亩及西北物流园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两块城中村战略留白区,为北虹桥地区发展预留战略空 间。

(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全力助推封浜新镇积极创建上海市级绿色生态城区,封浜新镇项目于2019年10月启动绿色生态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封浜新镇绿色生态城区专业规划编制初稿,并征询各相关部门意见中。

落实《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导则》中建设管理“水绿交融的景观水系”要求,将岸坡与健身步道、亲水平台等结合,串联各类公共活动设施。利用水系及滨水绿带共同形成的网状开放空间,建设城市景观水域、滨河休闲区域,形成独立于车行系统以外的景观优美、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打造水绿相间的公共活动空间。

加大城市水域与中小河道整治,加强水环境生态修复,提高骨干河道水质,“十四五”期间实现区域内的吴淞江-苏州河等河道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5%,打造河畅、水清、面洁、岸绿的水环境。

(五)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聚焦保基本与提品质相结合,切实提升北虹桥区域公共服务能级。第一人民医院江桥分院初步建成。2016年6月底正式动工,2020年8月正式启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引入优质品牌学校,与黄浦区教育局合作开办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一所初中、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幼儿园。继续加强区域内外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图2-11 南航上海虹桥基地

加快北虹之星国际社区建设,“十四五”期末实现北虹之星社区人口初具规模,国际形象逐渐显现,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全面完成,地区功能逐步完善、主要公共服务功能体现国际化水平。初步建成具有国际承载能力的高端社区。形成特色鲜明、风格明确的建筑风貌。建设具有科技含量和先进理念的城市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共服务功能。营造符合国际规范的社区治理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