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复合能力的竞争力形成机制探析

基于复合能力的竞争力形成机制探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合基础观中包括3个要素及内在关系,复合式提供为载体、复合式竞争为手段、复合式能力为动力。本研究结合网络观和复合观,进一步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除了技术吸收,中国企业的另一个目的是直接利用东道国的创新资源,雇用海外优质的研发人才,让中国外派员工与国外专家在合作中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

基于复合能力的竞争力形成机制探析

基于以上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企业网络和复合竞争力。其中,企业网络对企业从自身所处的外部网络实际出发,通过识别网络价值与机会,构建网络结构,管理和利用各层次网络关系,对网络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配置以获取特定的稀缺资源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复合基础观中包括3个要素及内在关系,复合式提供为载体、复合式竞争为手段、复合式能力为动力。本研究结合网络观和复合观,进一步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一)企业网络维度构建

目前对于企业网络能力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因此对于企业网络维度的划分也尚未统一。基于现有理论研究基础,结合宁波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实践及国际化动因等情况,本研究将企业网络维度划分为研发设计网络、原料供应网络、品牌营销网络和加工制造网络,如图6-6所示。

图6-6 企业网络构成维度

1.研发设计网络

伴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和以网络信息技术为首的全球知识生产方式的发展,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发机构。中国本土的企业早期由于先天技术实力不足,长期通过技术引进、模仿等方式向发达国家的企业学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通过研发国际化不断跟进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拓宽知识获取渠道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早期针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研究认为,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的初始目的只是为了帮助总部转移技术,支持当地的生产活动;随着生产和销售活动的扩大,研发机构扩张成为本地技术单元,开发适应于东道国市场的产品或工艺;之后进一步升级为全球技术单元,为全球市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Cheng和Bolon(2013)认为跨国公司设立海外研发机构除了为提高对于东道国需求的应变能力外,还在于获取重要的创新资源,如科学人才等,统筹各个研发机构在技术、知识和外部资源层面细分创新过程。与传统发达国家的企业不同,Minin等人认为中国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的最初目的仅仅是为了技术学习,通过与东道国环境的互动获取技术知识外溢,然后将技术和知识转移回企业总部并与国内的研发活动相融合,提高母公司的研发能力。除了技术吸收,中国企业的另一个目的是直接利用东道国的创新资源,雇用海外优质的研发人才,让中国外派员工与国外专家在合作中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

结论1: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的初期是为了学习和吸收新知识,进而提高研发总部在中国本土的研发能力,最后企业通过将这种技术能力进一步推广到海外研发机构,实现产品和工艺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

2.原料供应网络

供应网络源于供应链的网络化拓展,是由核心企业及与其存在直接或间接物料供给关系的其他企业共同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供应商是嵌入在其外部供应网络中的,供应商所处的供应网络位置不仅使供应商接触并获取相应的网络资源,同时也使其行为受到网络关系结构的制约,这对于制造企业资源获取、业务决策、供应商管理实践选择以及绩效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企业对供应商供应网络及其结构嵌入性理解不足,企业在管理供应商时始终面临如何利用供应商供应网络位置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企业对供应商资源和能力的利用。良好的网络认知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识别供应网络位置,评价网络位置所能带来的信息和声誉资源,增强企业与供应商供应网络的整合水平。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制造企业除了要求供应商能够准时、高效地提供所需物料外,更要求供应商具有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和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供应商网络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卓越的网络位置能够使供应商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大量且异质的物料、服务、知识和信息等资源,这将进一步增强供应商创新性和供应商学习的可能性,促进供应商对内、外部资源信息的有效整合,从而推动供应商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升供应商满足制造企业在成本、质量、交付可靠性、柔性、创新等方面需求的能力,并表现出令企业满意的供应绩效。另一方面,具有优势的网络位置也为供应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制定相应的网络规范和行为标准,从而有效地控制供应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这极大地增强了制造企业让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过程的意愿,并为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合作获取和整合更多与运作和创新相关的优势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李娜等,2017),从而促进企业在运作和创新等方面绩效的提升。

结论2:供应商的结构嵌入性对知识、信息等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产生积极影响。占据良好网络位置的供应商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其不易接触到的新颖且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制定更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开拓战略。

3.品牌营销网络

品牌网络是由各种品牌因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而联结起来的网状结构。从网络的角度看,无数不同的品牌组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该网络中又嵌套着无数规模相对较小且处于不同层次的网络,从而组成了一个错落有致、层级分明的品牌生存场域。品牌营销网络的建设与管理是企业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完善的企业营销品牌网络体系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获取生产和市场信息,利用大数据进行合理的筛查与分析,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改进服务方式,以此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外的经济市场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风云变化莫测,各行业各领域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理性的态度、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全方位地审视当前的市场形势、经营环境、政策导向,以此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帮助企业实现长远的规划,树立品牌效益,强化对市场终端的掌控,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3:品牌营销网络中可以获取大量的重要信息,企业在国际经营活动中可以利用建立品牌营销网络体系,及时获取国内外市场的各种信息,包括产品在市场中的认可程度,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使用者对产品的反馈以及市场营销环境等,以调整企业产品市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4.加工制造网络

随着全球化和价值链垂直分工日趋深化,网络化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30年来,全球生产网络的迅速发展已使其成为全球经济最为重要的载体。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生态环境,生产制造网络极大地影响了生产网络中每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对现实环境对传统理论的挑战,各学科都在寻求新的理论突破。现有生产网络相关研究认为,更广阔的全球发展和更广泛的网络合作提供了企业内部能力发展的新动力(Gulatie et al.,2000)和外部经济的新源泉,是一种更优的企业成长模式。

在新的企业生态环境下,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并不是企业成长的唯一动力和决定因素。在竞争激烈和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多外部力量,企业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和网络优势成为其成长的另一重要决定因素与标志。相对于主要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专有资源和能力,企业的网络优势是企业通过发展外部网络关系获得的来自网络组织的资源与能力。

结论4:企业依托生产制造网络获得的竞争力,不同于传统单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企业在网络合作中因更优的网络结构、网络位置、网络关系等获得相对其他网络合作节点更多的利益。

(二)复合基础观与企业竞争优势

相较于这种传统的战略范式,复合基础观始终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来竞争优势,尤其是那些只具备普通资源的企业如何打造竞争优势方面。对于内外部普通资源的获取、部署、应用以及对其他资源的撬动,逐步形成并内化出支撑企业发展的能力资源集合体,同样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通过对现有普通资源的高效、快速整合(即复合能力),一方面在现有原料、现有生产条件等基础上,生产出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即复合式提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市场中的变动,积极迅速做出应对,调整优化战略(即复合竞争)。复合观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关系详见图6-7。(www.xing528.com)

1.获取成本优势

中国企业的发展与其具有的成本领先优势是分不开的。成本领先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特征,而是可以在此基础上,借助模仿式创新等快速但同样低成本的研发方式,提供复合式的产品或产品服务组合。同样,借助开放式的架构和产业内的二次分工,组织效率能够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带来复合式竞争方式的发展。复合式战略避开了资源基础观所倡导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别是研发成本等差异化投入。某种程度上,复合基础观强调在现有资源基础上进行整合与创新性的应用和以往创新领域提倡的创新资源挖掘在逻辑上是相通的,故可以带来成本优势。将成本控制能力与发展中国家大量中低端市场的广泛渠道相结合,或与柔性生产工艺过程相结合满足日益复杂的顾客结构与消费结构,成为复合式能力引导下成本优势得以强化的必然逻辑。

图6-7 复合观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结论5:企业通过参与到国际市场中,企业有机会接触并获取到更多的资源,为企业的复合式产品、模式等提供注入新鲜的要素,基于复合能力可使企业获取成本优势。

2.获取速度优势

速度优势指组织能够比其竞争对手更及时地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是独立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之外的企业战略竞争优势(Stalk,1988)。随着技术的公开,行业门槛不断降低现有的公司必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整个市场战略做出调整。面对客户反馈中所提出的意见,一些公司不得不每隔几周就对战略进行重新规划。作为战略武器,速度与资金、生产率、质量甚至创新同等重要。速度战略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有助于拓宽产品系列,覆盖更大范围的市场,从而闪电般包抄动作迟缓的竞争对手。速度已成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关键。显然,速度优势与时间有关,速度优势建立在组织的速度理念、速度条件和速度系统的基础上(白如彬、周国华,2012)。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具备市场规模大、地区广阔、顾客需求差异大、平民化以及变化速度快等特征。在这样的市场,那些能够提供多种产品功能选择的企业会体现出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响应速度也就相应提高。

结论6:嵌入全球网络中,参与企业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信息,利用信息的快速整合,企业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能够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3.获取合作优势

竞争从不孤立存在,合作总是如影随形。从资源基础观注重内生的资源与能力,到复合基础观突破企业边界更加注重内外部各类资源的整合,具有高合作导向的企业显然更加容易实现这样的转变。合作导向是指公司从战略层面注重与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顾客、其他企业之间和内部与管理层、员工之间的合作,就这一点而言,合作导向与复合式战略在“合”的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合作导向越高,外部组织网络可能越完善,这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获取机会、获取资源。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强的时候,合作导向和带来的外部网络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获取所需资源。现代战略管理理论对合作的形式有了大量研究。如在公司层面,可以采取多元化战略联盟、协同战略联盟和特许经营,在业务层面,可以建立互补型战略联盟、竞争性反应战略、降低风险战略和减少竞争战略等(Hitt et al.,2012)。通过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借助合作伙伴拥有而自身并不具备的资源和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创新能力、更低的财务成本以及更好的绩效。

结论7:复杂的企业间合作性资产组合也可以成为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来源(Mitsuhashi&Greve,2009)。因此,企业在合作导向的指引下,可以更加主动地建立并管理与外部的复合式竞争,通过合作带来企业对外部资源和信息的获取、整合、利用,从而提高竞争优势。

(三)“全球网络—复合战略—竞争优势”形成机制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观点:(1)企业通过嵌入全球网络,可以获取更多资源;(2)通过复合战略,企业可以将普通的非异质性资源,整合转化为具有特殊优势的复合产品或具备全球其他企业所没有的复合竞争优势;(3)企业通过复合能力,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快速优势和异质性网络,从而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概括来讲,基于“全球网络—复合战略—竞争优势”思路的竞争力生产机制详见图6-8。

1.嵌入全球网络——获取更充分资源

对于国际市场参与度高的企业,企业可以通过原料供应网络、生产制造网络、研发设计网络及品牌营销网络,获取更充分的资源。首先,企业通过嵌入研发设计和生产网络获取学习效应,实现企业成长。特别是对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自身知识存量水平和开发能力相对较弱,网络被视为其利用后发优势,获取外部知识,学习和取得新的技术与信息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网络扩展了知识来源和学习机会。网络中独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集合,这使得不同企业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对方的认知能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拓展技术选择集合。特别是当后发企业不断调整网络关系,吸收新的对自己专有知识获取有利的网络合作伙伴时,更能不断扩展和更新其知识来源,还能有效地避免知识输出方有意地知识封锁和截断产生的能力片段化发展和知识来源的单一化。其次,企业嵌入网络,广泛吸收创新资源,快速形成创新能力。在全球网络中,顾客、技术供应商、研发机构、信息中介等都被作为网络节点纳入生产网络内,同时也成为网络创新体系的一部分。这极大地丰富了创新资源,特别是创新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创新伙伴的技术支持都可以成为企业创新知识的来源和推手。最后,通过主动地运用全球化和网络化发展手段,获取外部网络优势,实现企业内部复合特有能力的提升,推动企业快速成长。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通过对价值链专业环节或特定价值创造活动的选择,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由单一价值创造主体到网络价值创造组织者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利用其他网络合作节点的资源和能力,从而有效地推动自身内部专有能力的提高,获得由全体网络节点创造的网络竞争优势,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实现更快速的成长。

图6-8 “全球网络—复合战略—竞争优势”形成机制关系图

2.复合式战略——成本速度优势

企业在全球网络系统下,通过复合式战略使得企业竞争优势能够提升。复合式战略主要从速度、网络及优势等路径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首先,复合式战略所带来的速度优势和成本优势,对于中低端人群更加有效,而通过国际市场参与,不但可以覆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中低端市场,同样处于发展中的印度、俄罗斯、巴西、东南亚等国家具有更加宽广的市场空间。中国手机企业的产品出口在前述市场迅速扩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市场空间的扩大,可以使得复合式战略与竞争优势之间的主效应更加显著。其次,即使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相较于价格昂贵的竞争对手,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和速度优势将体现得更为明显。华为早期在国外进行项目投标竞争时,不但提供了极具诱惑力的价格,还曾经特意将办公室设在大客户的隔壁以提高响应速度,从爱立信、朗讯等几大跨国巨头相对垄断的通信行业“攻城掠地”,这与它们相对十分明显的成本优势和速度优势是分不开的。最后,通过国际市场的参与,企业有机会接触并获取更多的资源,为企业的复合式战略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不断释放出其优势效能。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提供为复合式提供和复合式战略带来更大的整合想象空间,并推动复合式能力的快速提升。

3.组织学习——提升复合式能力

复合式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组织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可以逐步习得的。在新兴市场环境下,规模相对弱小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家精神、市场熟悉程度等加强来提升复合式能力。首先,企业家精神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创造性破坏”改变现状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其次,企业对于市场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够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大量的信息通过快速响应机制得到有效及时的反馈,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主动性。快速响应可以通过分散决策、系统预案、外部合作和信息系统集成来实现。新兴市场具有平民化、大规模、分散化和成长速度快等特征。在此背景下,组织对于外部市场的熟悉程度越高,响应速度越快,则越有利于提升其复合式能力。

4.结论

在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虽不具有显著的优势,不具备资源基础观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如品牌、技术、专利等),但却取得了卓越的绩效。综上分析,这些企业正是在全球网络平台上,通过复合式战略,在不断提升复合式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整合、协调内外部资源,不断循序渐进地发展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同时,这些企业还可以通过对综合性价比的追求,在低成本和差异化中做到二者兼得,从而构建复合优势,最终带来绩效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