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伦理:道德约束与调控的重要性

企业伦理:道德约束与调控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遗憾的是,伦理问题并没有引起部分企业的重视,伦理道德的约束、调控仍然在不少企业的决策管理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之外。从内容构成来看,企业道德主要是涉及调整企业各成员之间、成员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三方面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企业伦理:道德约束与调控的重要性

“伦”是指人、群体、社会、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人与他人、群体、社会、自然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等;“理”即道理、规则和原则。二者结合就是处理人、社会、群体、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道”与“德”这两个概念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道”指道路,引申为支配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准则及运行规律。从伦理学意义上说,“道”是指处世为人的根本原则。“德”通“得”,指人们对所谓最高原则有所得,在伦理学意义上指人们在坚持行为准则的“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和一贯的品质、行为或境界。“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的归宿,认识了“道”,内“得”于心,才能外施于人,其途径与方法就是评价、教育、修养。“伦理”与“道德”经常可以交换使用,特别是作为“规范”讲时,“道德规范”与“伦理规范”是等同的。但是二者还是有些许差异。前者更具客观、客体、社会的意思;后者多用于人,更含主观、主体、个人的意思。遗憾的是,伦理问题并没有引起部分企业的重视,伦理道德的约束、调控仍然在不少企业的决策管理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之外。在本书中,企业伦理与企业道德是等同的。

不少企业经营者把伦理、道德看作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的、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理解为这是外部强加的一种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导致对企业伦理的漠视。其实,企业伦理是企业一种极为宝贵的无形资产,会对人的经济行为产生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必须加强伦理建设。

(一)企业伦理的内涵

实例探析:企业伦理道德

企业伦理(Business Ethics)又称企业道德,是蕴涵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种活动中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与伦理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经营管理的道德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企业伦理是人类社会依据对自然、社会和个人的认识,以是非、善恶为标准,调整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伦理道德与制度虽然都是行为准则和规范,但制度具有强制性,而伦理道德却是非强制性的。一般来讲,制度解决是否合法的问题,伦理道德解决是否合理的问题。从内容构成来看,企业道德主要是涉及调整企业各成员之间、成员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三方面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意与员工、供应商、消费者、投资者、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之间保持一种和谐互动的共生关系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责任价值观,包括生产伦理文化、营销伦理文化、竞争伦理文化和管理伦理文化。对企业伦理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解,综合来看,企业伦理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基于内外部因素影响,逐渐形成并贯彻执行于企业整体及其内部各构成要素之中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并通过提供善恶价值尺度,给企业行为以正确的价值导向。

企业伦理具有历史性和具体性,具有认识、调节、激励、导向、评价等功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政治条件,会有不同的伦理道德水平和具体的道德标准。就我国企业的伦理道德内容而言,根源于不够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但同时受我国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民族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多重影响。作为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要求和准则,企业伦理文化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受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影响,并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企业文化的其他因素以及整个企业活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2]。例如,法国阿科尔旅馆集团公司就曾以“发展、利润、质量、教育、分权、参与、沟通”作为企业的共同道德,促进了公司快速发展。IBM公司的商业道德“不批评竞争对手的产品,不破坏竞争对手已签订的订单,不许贿赂”,不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而且为它树立了良好的道德形象。

1994年,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企业界领袖在瑞士通过的《康克斯(CAUX)圆桌会议商务原则》,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商业伦理的基本准则。康克斯(CAUX)圆桌会议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基于以“共生”和“人的尊严”二者为基点的伦理观念,这种基本的伦理观念应该得到所有企业的普遍尊重和严格遵守。“共生”是指为全人类的利益和幸福而共同生活,共同劳作,使相互合作、共存共荣与正当、公平的竞争两者并存;“人的尊严”则是指把个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和真正价值作为终极目标,而不是简单地作为达到他人的目的或获得过半票数的手段,即实现真正的“人性化”。

(二)企业伦理的范围

企业伦理的内容依据主题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对内包括劳资伦理、工作伦理、经营伦理,对外包括客户伦理、社会伦理、社会公益等。下文介绍重要的几个伦理。

1.企业与员工间的劳资伦理

企业与员工间的劳资伦理包括劳资双方如何互信、劳资双方如何拥有和谐关系、伦理领导与管理、职业训练(员工素质的提升,包括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属于内部利益相关者问题,企业必须以相当大的注意力来考虑雇员的地位、待遇和满足感。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动者的权利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及各社会团体的普遍重视。

2.企业与客户间的客户伦理

企业与客户间的客户伦理最主要是服务伦理,服务的特质包括无形性、不可分割性、异质性与易逝性。客户伦理的核心精神为:满足顾客的需求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础。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角,是企业存在的重要价值。企业与消费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最终要借助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实现。作为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来获取利润的组织,提供物美价廉、安全、舒适、耐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企业的天职,也是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承担责任,履行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不得欺诈消费者和牟取暴利,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自觉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

3.企业与同业间的竞争伦理

企业与同业间的竞争伦理包括不削价竞争(恶性竞争)、不散播不实谣言(黑函、恶意中伤)、不恶性挖角、不窃取商业机密等。例如,美国IBM公司的商业道德规范为:IBM的推销人员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批评竞争对手的产品;如果对手已获得顾客订单,切勿游说顾客改变主意;推销人员绝对不可为了获得订单而进行贿赂。

4.企业与股东间的股东伦理

企业最根本的责任是追求利润,因此企业必须积极经营、谋求更多的利润,借以为股东创造更多的权益。清楚严格地划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让专业经理人充分发挥,确保企业的营运自由。现代社会,股东队伍越来越庞大,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企业与股东的关系逐渐具有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的性质,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也具有了社会性。首先,企业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对股东的资金安全和收益负责,力争给股东以丰厚的投资回报。其次,企业有责任向股东提供真实、可靠的经营和投资方面的信息,不得欺骗投资者。

5.企业与社会间的社会责任

企业与社会息息相关,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运作,而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因此,企业要重视社会公益,提升企业形象,谋求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实践证明,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灾害性的影响,企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消耗起了主要的作用。虽然相关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超出了任何一个企业的管辖和能力范围,但是,作为集资源、技术、全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动机于一身的组织,企业应当承担起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这个重任,进而利用这个历史性转型实现自身的发展。(www.xing528.com)

6.企业与政府间的政商伦理

政府的政策需要企业界的配合与支持,金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金融政策更是政府施政的重点,企业不但要遵守政府相关的法规,更要响应与配合政府的金融政策。在现代社会,政府越来越演变为社会的服务机构,扮演着为公民和各类社会组织服务和维护社会公正的角色。在这种制度框架下,要求企业扮演好社会公民的角色,自觉按照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和义务,并接受政府的监督和依法干预。

实例探析:格力地产特殊儿童公益之路

(三)企业道德的效能

企业道德是伴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深刻影响企业的管理力量,而且它比纯粹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乃至法律手段的作用更广泛、更深刻和持久。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以纯经济的眼光来组织、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很难达到理想的经济目标,即使达到了,也是暂时的。因此,在政策的制定和方案的实施中,都必须体现某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这不仅表明企业职业道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也证明它发挥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管理效能,这种效能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企业道德能唤起和激励全体员工的职业热情,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目标,只有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才能切实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道德不仅仅反映而且发挥着自身的各种功能,积极辅佐企业的经营发展,因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无疑会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发展,而这正是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之一。企业必须通过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强化企业道德自身的教育功能,使热爱本职、忠于职守、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公平竞争、通力协作、敢于创新等价值观念变成全体职工的信念和自觉行为,从而激发职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对企业的责任心,以满腔的热忱积极地投入企业活动中,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在这里,企业道德释放出来的是凝聚力和推动力,借以把全体员工与企业目标紧紧连接起来,形成巨大的动力。

第二,企业道德能够阻止和抑制企业的负面效应,保证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企业道德通过对企业行为的一些重大关系方面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能较好地防止企业行为的负向投射,把企业纳入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比如,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上,企业道德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强调必须对人的生命价值、社会活动、消费者利益、社会精神面貌及自然生态平衡负有高度的责任。在竞争与协作的关系上,社会主义企业道德主张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商品成本等手段来加强竞争能力,反对采取不正当手法去损害他人利益。在企业与国家、个人利益关系上,企业道德强调兼顾三者利益,保证国家利益的权威性,保证企业职工的个人利益及企业的再生产需求。只有按照道德法则去行事,才能保证企业的正确方向和持久发展。

第三,企业道德有利于提高企业层次。企业道德蕴涵着企业是各种权利和义务的道德实体。企业的行为必须是负责任的,即企业的行为要顾及消费者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权利。随着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满足于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希望企业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环境,对员工、竞争对手、所在社区负责等。这些都要求企业加强道德建设,提高自身层次。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环境变化,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除了拥有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管理、旺盛的创新意识、崭新的人才观念外,都拥有企业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而且都对企业道德建设和实施非常重视。例如,索尼公司提出:“以提高索尼集团的企业价值为经营的根本,把自觉性和自律性的道德标准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成功的企业都说明道德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道德建设不仅是企业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第四,企业道德有利于提高企业控制的有效性。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社会经济实体,必须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任务,即要追求经济和利润的最大化。为了实现企业目标,需要对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进行约束。企业制度以其强制性、严格性对人的心理产生震慑作用,影响员工的行为。但如果仅以制度进行约束,势必造成生产经营和资源配置的扭曲、僵化,使企业走上畸形的发展道路。而企业道德具有柔性,能在企业制度触及不到的地方发挥作用,调节不同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非正式关系,影响员工的行为。所以,道德建设能弥补制度控制的不足,提高控制的有效性。事实上,道德建设也是一种事前控制的手段。由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层级之间、工作团队之间的关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不可能对每个工作单元在每一时刻进行全面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素质,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个人道德素质,可以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

第五,企业道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企业竞争力,我们经常提到的是企业核心技术、内部管理、营销能力、企业文化等,这些都是企业的外在竞争力。支撑这些外在竞争力的是企业的道德。企业规模越发展,道德对外在竞争力的影响越大。一个没有道德的企业,它的外在竞争力也不会持久。因为,一方面,企业竞争最终是对消费者的竞争。消费者不仅对产品质量、适用性很注重,而且更愿意购买那些诚实经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加强道德建设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在充满信任、责任感和抱负的环境中能够取得最富创造性的成果,而这样的环境只有在诚实、信赖、公平、尊重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建成,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开发企业的潜能,增强企业对社会的供给能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竞争就是道德的竞争。

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忽视的途径。这不仅因为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是最基本的经济单元,而且因为在企业中集聚了千百万职工,他们是我国的社会中坚力量。企业作为“小社会”,其道德状况会深刻影响整个社会面貌。

(四)企业社会责任

实例探析:南山集团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20世纪以来凸现于西方诸多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词汇在法学界、经济学界、伦理学界、政界及管理学界出现的频率都极其高,备受各学科领域的关注,9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同企业界所认识到的,企业社会责任意味着一个企业要为自己影响人们、社会和环境的任何行为承担责任。它意味着对人们和社会有害的行为应该被认识到,并尽可能加以纠正。

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资源等。企业要明确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并不是纯粹的经济组织,必须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把履行两种责任有机统一起来,既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约60%、欧洲约一半的大公司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和伦理主管,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生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所提出的质疑。而现在,西方企业的社会责任已远超慈善阶段,有正式的社会责任履行计划、系统的项目设计、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执行程序与控制系统。

纵观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在国际厂商、品牌商的推动下,逐步重视社会责任问题,建立了在国际采购中实施社会责任方面的准则、标准或体系。中国企业开始接受跨国公司实施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工厂审核。第二个阶段是从21世纪初到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中国的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在华国际组织开始对社会责任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广泛的研究、讨论。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商务部等相关机构调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情况。第三个阶段是2006年至今,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动态平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从而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更加容易吸引到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并且留住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简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