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与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与现状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英国伦敦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520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8 198.09 km。纵观全球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史,可概分为以下5个阶段。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正式诞生。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趋势,导致人口高度集中,要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客流运输,各种技术的发展也为轨道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轨电车在我国城市交通中发挥了历史性的 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

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英国伦敦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520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8 198.09 km。纵观全球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史,可概分为以下5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50年代)

19世纪以前,城市的交通工具以步行和马车为主。1642年,法国人巴斯卡尔向法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公共马车计划,很快得到了国王路易十四的认可,允许在巴黎的5条街上提供公共马车服务,城市公共交通从此诞生。公共马车(见图1-30)为现代公共交通奠定了最基本的运营规则。

17世纪末,马车在欧洲已被大量用于公共事业,成为当时陆地上最重要的大众化交通工具。无轨马车虽然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先驱,但它缓慢颠簸、不舒服,且容易造成街道的车辆拥挤及阻塞。1775年,英国人约翰·乌特兰发明了有轨马车,这种在轨道上行驶的马车缓解了颠簸现象,乘坐相对较为舒适,如图1-31所示。

图1-30 公共马车

图1-31 有轨马车

同一时期,蒸汽机车也在发展。1804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设计制造的蒸汽机车“新城堡号”在轨道上试车成功,如图1-32所示。

1825年,哈格里斯、贝德莱和斯泰潘制造出两气缸蒸汽机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客运列车,时速为12.8 km,如图1-33所示。

图1-32 “新城堡号”蒸汽机车

图1-33 两气缸蒸汽机车

2.诞生起步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后期)

工业革命扩大了原有城市规模的和推动了新工业城市的兴起,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虽然有轨马车比公共马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线路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经过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地下城市铁路──地铁,于1863年1月10日在伦敦正式开通,如图1-34所示。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正式诞生。

1870年,美国第一条在曼哈顿格林威治大街及第九大道的高架快速轨道交通线开始运营。与此同时,德国人冯·西门子开始研究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辆,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电车,如图1-35所示。

图1-34 全球第一条地铁

图1-35 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

1881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柏林近郊铺设了第一条电车轨道。1884年,美国人C.J.范德波尔多伦多农业展览会上试用电车运载乘客。

3.初步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19世纪末,电力机车牵引的方式开始进入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该方式大大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实用性,使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时期。

1890年,在英国伦敦,第一条使用电力机车牵引的地下铁道建成。1896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修建了欧洲最早的电气化地铁,地铁开始进入电力牵引时代。

1897年,6节编组的多节电动列车开始在美国芝加哥的南侧高架线上运营。1904年,美国纽约地铁巴尔蒙线开通,被誉为“纽约地铁之父”。美国纽约成为美洲最早建立地铁系统的城市,早期纽约地铁如图1-36所示。

(www.xing528.com)

图1-36 早期纽约地铁

图1-37 天津有轨电车

1890—1920年是有轨电车在世界范围大发展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于19世纪末进入我国。1906年,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投入运营,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如图1-37所示。

4.停滞萎缩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

在这一阶段,一方面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大战的爆发,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原因,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呈现出停滞,甚至萎缩的局面,特别是在地面行驶的有轨电车系统,在这一时期被大量拆除并被汽车所取代。这一阶段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城市地铁,有轨电车则停滞不前,有些线路被拆除。

5.复苏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开始恢复。这一阶段由于汽车的过度增加,道路交通拥堵、事故频繁、能源过度消耗、尾气和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又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注意力转移到占地面积小、污染少、运力大的城市轨道交通上来,许多城市又开始兴建城市轨道交通。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确立了优先发展轨道交通的方针,立法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趋势,导致人口高度集中,要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客流运输,各种技术的发展也为轨道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各国地铁建设进入高峰期。近几年又有四十几个城市修建了地铁、轻轨或其他轨道交通。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早期有轨电车交通(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2个历史时期。

1.早期有轨电车交通(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我国的有轨电车起源于20世纪初,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轨电车达到了高峰。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长春、大连、鞍山等诸多城市都建成了多条有轨电车。有轨电车在我国城市交通中发挥了历史性的 作用。

由于有轨电车与城市发展的诸多矛盾,我国有轨电车与国外一样,从20世纪50年代被逐步拆除。

2.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

我国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是以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的北京地铁为开端,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

该阶段是以1965年开始建设、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的北京地铁(北京站—苹果园站)全长23.6 km和1970年开始兴建、1976年建成通车的天津地铁(新华路站一西南角站)全长5.2 km为代表。

这一阶段地铁的规划与建设,除了实现城市的客运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满足人防战备的需要。

(2)平稳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0年)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在2000年以前,继北京、天津继续修建地铁外,内地城市仅有上海、广州相继修建了地铁。在这一阶段,香港地铁完成了现有7条线路的建设,挤进世界城市地铁系统的前列;台北市于1996年修建了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3)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城市对交通的需求大大增加,导致道路交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发展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紧张的状况,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强调轨道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引导城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此,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的理念开始显现,我国正式开始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阶段。近年来,轨道交通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护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中国的轨道交通步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开通城轨交通线路长度共计7 978.19 km(其中,地铁6 302.79 km、轻轨217.60 km、单轨98.50 km、市域快轨805.70 km、现代有轨电车485.70 km、磁浮交通57.70 km、APM10.20 km),车站4 660座,实际开行列车2 528万列次,完成客运量175.9亿人次,进站量109.1亿人次。

除了运营里程增加外,以上海明珠线一期工程(2020年12月开通)为代表的轻轨交通的开通,代表我国的轨道交通也由地铁这一种单一形式向多样化发展。此外还有大连的快速轻轨、重庆的跨座式单轨、长沙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