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挑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挑战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化,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要经营内容、具有产业融合性质的合作社逐步壮大。农业金融机构的提供的服务和抵押方式比较单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租用的农村土地不能直接进行抵押,限制了合作社信贷供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存在可以将生产量小、销售量小的农户聚集起来集中生产和销售,从而可以提高其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的同时稳定销售渠道,减少价格和销售的不确定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挑战

农民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目前,全国农民合作社超过190余万家,主要集中在种植业林业、服务业、畜牧业渔业。农民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化,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要经营内容、具有产业融合性质的合作社逐步壮大。

在数量猛增的同时,合作社的合作水平显著提升,逐步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多种功能拓展,向生产、供销、信用业务综合合作演变。2016年超过半数的合作社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服务总值11 044亿元。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组建联合社7200多家。安徽、甘肃等一批省级合作社联合社应运而生。

(一)合作社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的优势

1.组织凝聚力较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其组织凝聚力解决了地方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帮助健全完善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不断延伸服务链和产业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牢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通过发展同一种产业,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能够更好地利用农村发展的各生产要素和资源,在水、电、路设施建设,农业专业市场建设等方面形成规模化效应,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的优胜劣汰。

2.聚合和延伸农业产业链

合作社在整个链条上处于中间部位,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龙头企业。一方面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下达订单,落实标准,做好个性化、定制化、品牌化、多样化的文章。一方面要做好农户工作,调高科学化、规范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单打独斗没有出路,必须抱团发展,规模化经营。合作社可以把小农户有机衔接起来,在生产领域,依靠科技生产优质产品,能够降低成本,能够统一包装,能够成立专门销售团队,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直接和消费者对接,取消或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利益最大化,市场信息及产品反馈信息直接等优势明显。

3.立足农村,熟悉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是农民,熟悉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在推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能快速地聚集大家的智慧解决出现的问题,容易得到农民的支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在农村的布局发展,同时也利于农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与当地的文化资源等结合发展,更有利于二三产业在农村地区的聚集发展和农村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合作社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1.地区产业布局不均衡

从各产业发展水平来看,农业作为相对弱势的产业,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与二三产业难以实现真正协调发展。合作社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且大部分合作社农产品的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产品跨地区运输成本高,导致农产品跨地区销售难度较大。此外,在休闲农业的发展方面,现有的合作社休闲农业结构单一,缺乏对本地民俗和文化的挖掘,无法强有力地吸引消费者。农业内部的发展同样存在不平衡现象,除了乳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之外,其他产业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要么市场被本产业知名企业所垄断,要么市场上品牌繁多且鱼龙混杂,市场集中度低,缺乏产业标杆品牌。

2.一二三产业融合链接机制不顺畅

一二三产业融合实践中,由于利益联结不紧密,处于弱势的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收益往往低于预期。从合作模式来看,“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合作规模和范围较小,带动作用较弱,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以合作社为龙头,通过合作社连接产加销环节,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实践中合作社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且大部分合作社都存在社企不分、不按章程运作等问题,导致合作社形同虚设。此外,目前发挥作用的合作社大多主营技术支持、发布信息、业务培训等业务,而在抵御市场风险、开拓市场渠道等方面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在保证各利益主体权益的同时,提升利益主体参与能力、扩大参与机会的问题亟待解决。

3.经营主体投融资困难

一方面,农村的“三产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产业融合的发展涉及面广,一般投资较大,但资金的回收周期长,因此发展中需要大量的流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渠道单一。现有融资方式相对较少,主要以民间融资和农商银行融资为主,而农业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较少,并没有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的新产品;二是融资门槛较高。农业金融机构的提供的服务和抵押方式比较单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租用的农村土地不能直接进行抵押,限制了合作社信贷供给。三是缺乏成熟的社会资本投入机制和融资模式,持续巨额的资金需求和资金来源渠道少制约着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

4.农业经营缺乏复合型人才

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究其原因,一是合作社在“领办”方式下,人才产生途径的内部化限制了合作社的人员素质。许多合作社都是农机大户或种粮大户联合组建起来的,他们一般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然而,在技术意识、规模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或个人素质却严重不足,使得整个农村产业化和规范化的进程放缓。二是合作社的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我国城乡生活质量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加之国家对于高校学生返乡就业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导致合作社无法成为吸引人才就业的领域。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融合中的功能

1.帮助农民节约交易成本(www.xing528.com)

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不同会对交易费用的节约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首先,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一是,农民面对价格的不确定性,包括购买生产资料价格的不确定和售出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二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售出农产品的渠道不确定。不确定性的存在会提升农户的议价成本和监督成本,从而使得交易成本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存在可以将生产量小、销售量小的农户聚集起来集中生产和销售,从而可以提高其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的同时稳定销售渠道,减少价格和销售的不确定性。其次,由于资产专用性的存在,在没有专业合作社的情况下,农民和下游厂商进行交易时双方都有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从而给对方造成损失。而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可以从内部与农民建立一个契约,对合作社和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一定约束力。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技术支撑,可以拓宽农产品的用途,不仅可以选择直接售卖,还可以选择将其进行加工,这样可以降低农民“依附”下游市场的程度,减少被“敲竹杠”的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再次,交易发生的频率。交易发生频率较大致使成本自然增加,而如果交易双方做一个特殊的安排,缔结一个特殊的契约,如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购买生产资料、生产和销售农产品等交易发生在组织内部,则会减少农民参与市场交易的频率,降低交易成本。最后,信息的不对称。农民在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上受到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和文化素养不高等客观或主观因素影响,致使农民常常被动接受市场信息。如只有当农产品供过于求卖不出理想价格之后农民才会意识到需要对生产进行调整。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作为市场和小农户之间的媒介,通过合作社农户可以更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缓解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成本。

2.帮助农民持续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团结凝聚农民的力量,克服单个农户在参与市场中的弱势地位。这与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工商资本下乡带动农民增收的意图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工商资本引领下的农民依附于龙头企业,虽在短期内会获得实质性的收入增加,学习到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但正如舒马赫所言:外来帮助有可能会加重农民的依赖程度,对农民的独立性造成伤害。一旦工商资本撤离,农民收入会如同无枝可栖的鸟。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与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工商资本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其主体为农民。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所以在增强农民自身实力、增强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收入持续稳定增加等现实要求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缺乏资源的农民可以依靠的坚定力量。“三产融合”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农业效用,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指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对人力资本、创新和知识的投资。“知识”可视为一种公共物品,将它投入生产中时会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性,从而导致规模报酬递增的出现。规模报酬递增也意味经济持续增长成为一种可能。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根植于农村、服务于农民自己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及对提升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的影响是农民实现持续增收的最重要的保障。

3.扶持弱势农户

农业现代化革新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方式,提高了农业进入的门槛,因此缺乏资金技术的小农户很难企及,逐渐被边缘化,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村的比较优势,如劳动力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与二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如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管理水平优势相互渗透、交叉、整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实力较弱的农户因为没有能够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力,以及思想上对参与融合的认知欠缺,而很难参与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去。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通过大户带动小户的方式使得资金、技术相对匮乏的农户得以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获得自身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合作社具有将外部效益内部化的优势。合作社作为经营实体自然要与外部相关主体特别是农户联结创造利润,成为联结小农户和瞬息多变市场的桥梁。随着合作社自身实力的增强,会通过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间接影响农民收入。此外,农户通过合作社可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合作社通过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将农户零碎的土地、闲散的劳动力集中,农户以此作为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合作社基于农民所提供的基本生产要素,利用合作社吸引而来的外部资源,如技术、资金、管理模式、销售渠道等,盘活原本低效的生产资源,形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链。在此过程中农民也可享受由于合作社整合产业链所带来的实惠,如降低生产成本、打开销售渠道、拓宽收入范围等,带动农户提升收入水平,加深农户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体意识,促成农户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提升的良性循环。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1.做好产业融合的规划布局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首先,合作社应着力改善自身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引进与消化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加工品的品质。其次,应通过“互联网 + ”发展电子商务农业,并建立健全流通基础设施,完善冷物链体系,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最后,合作社要因地制宜地将每个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融入休闲观光农业之中,提高合作社休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调整优化产品格局。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以“消费导向”为指导思想进行生产决策。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可适度发展优质油料作物及蔬菜,发展规模养殖业,培育强势产业,为产业融合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应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及合作社文化建设,争做行业示范合作社,提高市场占有率。

2.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是保障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是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形成“共同经营、共享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通过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使农民分享土地增值带来的长期稳定的收益,增强对合作社的认同感,积极参与合作社管理与运营。二是完善订单农业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规范合同内容来保证合同的严格管理,对农户与农业企业进行双向制约,并根据收购数量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提高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积极性。

3.搭建多元的投融资渠道

政府首先应把握好国家重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惠农政策,为合作社争取更多的发展补贴项目,切实满足农村第一产业“小额、短期、分散、季节”,第二产业“大额、中期、集中”,第三产业“大额、长期、持续”的信贷需求。二是针对合作社特点,推广农产品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产品,满足合作社的融资需求,并适当降低合作社贷款利率,择优扶持一批具有“三产融合”发展潜力的合作社。三是政府部门要支持和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引导资本向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领域流动,为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注入新活力。

4.加强人力资本的培育储备

政府方面,一是要发挥组织作用,定期为合作社负责人和种养大户开展农业技术管理培训,以提高合作社骨干的综合素质与科技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二是应通过政策引导及宣传吸引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和农民发展各类创意农业,通过创业大赛等形式搭建平台,筛选出能人和项目进行孵化。三是应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高校及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使农业技术领域高端人才参与其中,由实际生产需要指导科技研发方向,并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不断加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

案例:河北上板城镇发展合作社带动农产品深加工

河北上板城镇特色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发展、高效能产出发展,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民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目前已有合作社在薯干加工、淀粉生产的基础上,研发出牛奶薯和薯叶茶,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筹建的保鲜库也将进一步提高薯业的保存能力,为深加工提供便利。

2017年,承德高新区上板城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工作稳定工作目标,逐渐走出一条符合上板城镇域特点的合作性经营、规模化发展、高效能产出的特色农业产业之路。

秦家沟长发绿保薯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已有村民147户加入合作社中,种植面积也扩大到2000余亩,该社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承德绿保”商标,成功研发了牛奶薯和薯叶茶,在薯干加工、淀粉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目前正在筹建7个单储容量15万斤的保鲜库,恒温储存能力将达到105万斤。经区工管委研究决定,由创元投入300万元用于建立深加工、产品研发及发展新品种,将大大提高合作社农户收入。陈家沟万亩鲜食枣观光采摘园,累计完成投资500余万元,建成500余亩以月光枣为主要品种的鲜食枣采摘园。用拉水、铺膜的方式栽植其他各类果树2万多株,平整土地1000亩;改接西梅、大扁5000穗,嫁接观赏树800余棵,栽植盆景树100盆;修园区路基1.5千米,园区内居民道路2千米。三道河润霖果蔬种植合作社项目,注册资金达300万元。已建成约15 000平方米的大棚11个,出产草莓、西红柿、油桃等果品和蔬菜,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采摘,并已进入福满家超市柜台,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目前全镇建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它们的发展壮大不仅会持续增加该镇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还将在未来农民的致富增收中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