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洞察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实现营销创新与效益最大化

洞察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实现营销创新与效益最大化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洞察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以实现营销模式创新并实现营销效益最大化?首先非常高兴大家参加第四届全球汽车论坛“洞察中国消费者”的讨论。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15分钟时间之内,我们将围绕中国消费者的变化、消费习惯的演变展开讨论。到今天中国汽车年销量达到了2000万辆,消费人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豪华车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去年达到36岁。

洞察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实现营销创新与效益最大化

纵观当今中国车市,最大的改变是消费者对产业走向的决定权愈发走强,以消费者为本的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服务理念,决定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成败。如何洞察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以实现营销模式创新并实现营销效益最大化?各车企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洞察中国汽车消费者:中国汽车消费者及其消费偏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从产品开发到市场推广营销,车企如何基于消费者变化制定策略并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新媒体时代,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营销模式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汽车电商会成为新的营销模式吗?

●精准化、区域化已成为目前营销的关键词,如何最大化有效挖掘消费潜力?

嘉宾:

戴雷,英菲尼迪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德国

魏文清,神龙公司商务副总经理,中国

梁国锋,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

秦致,《汽车之家》首席执行官,中国

主持人:

赵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行业发展部主任,中国

主持人赵扬: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高兴大家参加第四届全球汽车论坛“洞察中国消费者”的讨论。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15分钟时间之内,我们将围绕中国消费者的变化、消费习惯的演变展开讨论。我来自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我叫赵扬。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在座的几位演讲嘉宾。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嘉宾。

第一位是英菲尼迪中国事业部总经理戴雷博士。戴雷博士曾任华晨宝马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及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宝马华晨品牌中国市场的营销和品牌管理。第二位是神龙公司商务副总经理魏文清先生,魏总目前主要负责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的营销。第三位是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国锋先生。梁总曾经在上海大众和奇瑞工作过,曾在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产品规划总监,现在负责北汽股份的营销工作。第四位是《汽车之家》首席执行官秦致先生。秦致先生曾先后在麦肯锡、IBM等跨国公司任职,在企业战略开发、资本运作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大家都知道,中国汽车市场这十几年变化非常大。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汽车产销量不到20万辆,到2000年的时候接近200万辆,现在中国的汽车产销接近2000万辆。汽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人们对它的认识,以及购买人群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年前,中国的汽车是政府和大企业的专属产品,那个时候很多中国人都没有想过自己会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家庭轿车。当汽车逐渐走入家庭的时候,汽车作为政府和企业专属产品的形象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第一批消费者的心里,所以购车者非三厢车不买,这是当时中国市场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年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的车型比较多,在国外消费者看来,两厢车是既实用又便宜,是很潇洒的一个车型,但是两厢车到了中国很快表现出了“水土不服”。这时候一些合资企业又赶紧在原来两厢车的基础上开发三厢车型。但是当企业历时一两年造出三厢车的时候,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几款加了尾箱的三厢车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得也不是很好。到今天中国汽车年销量达到了2000万辆,消费人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批私家车的用户是事业成功的企业家、高级白领,他们的消费习惯与他们的年龄,与他们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的汽车消费者从出生年代上来讲,可以说是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90年代。从男女比例来看,与当年的比例肯定也有所不同。面对这么广大的人群和消费者多样化的习惯,我们的整车企业该如何把握?我们认为这是企业都非常关心、也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们请嘉宾谈谈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精辟观点。下面首先有请戴雷博士发言。

戴雷:大家上午好。今天谈的这个话题非常有意义,也非常重要,这是每家汽车公司都一定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现在发展得非常快,整个竞争格局还没有最后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很多机会。谁最透彻地了解消费者的变化,了解消费趋势,谁以后才会成功。

豪华车领域为例,我们发现这些年有几个趋势,刚才我已经提到过,一个趋势肯定是消费者的年轻化。豪华车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去年达到36岁。未来几年内,30~40岁之间豪华车消费者将占2/3。到2020年,1965~1986年这一代人将占豪华车消费者的80%以上,这个趋势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趋势对我们的产品、对品牌营销肯定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个趋势是个性化。我觉得在中国市场这个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产品方面,过去我们只有几个比较传统的类别,但是现在有了很多全新的概念,不只是轿车、SUV和MPV,现在有很多跨界的车型,比如我们在法兰克福车展推出的Q30就是一个全新概念车。

消费者过去更多地会考虑买一辆大家都觉得好的车,要看其他人的想法,看大家对这个产品技术的评价。但是未来,有很多消费者会更多地考虑买一辆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就是他自己喜欢,他不一定会考虑其他人会怎么样想。他要买的这款产品,不只是一个普通的产品,他也要用这个产品表达自己的个性,这个趋势也是大家应该考虑的。

第三个趋势是高端化。这几年豪华车市场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多人买过第一台、第二台车后希望升级。这个趋势对豪华品牌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应该考虑怎么吸引这些消费者。

第四个趋势是消费者视野的全球化。更多的消费者比过去一代更关注欧美时尚的东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有的车是通过互联网炒作,在中国的知名度就已经不低了。所以对汽车厂家来讲,一定要考虑中国消费者在一些方面是跟国外消费者一样的,当然中国消费者还有一些与国外消费者不同的方面,所以中国市场的汽车营销模式既要考虑本土化,同时要考虑全球化。英菲尼迪的愿景是8~10年以后成为真正主流豪华品牌汽车俱乐部的一员。在这个方面我们在中国本土化,同时在全球全球化。我们对自己的目标客户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我们英菲尼迪品牌的目标客户是具有年轻心态的高端消费者,这是一个按心理年龄的划分,我觉得这是比实际的年龄更重要的划分方法。因为会有一些60后、70后,他们的心理年龄也还年轻,比如说他们也会天天用微博、微信等这些新的互联网的技术。这个目标客户群现在增长最快,它的特色我想用四个C来形容:第一个C是个性。个性化趋势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特别想通过汽车产品表达自己的个性。第二个C是求新。年轻消费者特别喜欢非常前沿的技术,他们喜欢这种东西。我们在研发上一定要考虑这一点。第三个C是光明。很多心态年轻的消费者,他们追求的生活就是一个追求丰富体验的旅程。他们不只是考虑生命的长度,也会考虑生命的浓度。在所谓差异化急速缩小的情况下,我们跟消费者沟通时一定要考虑通过我们的品牌如何跟消费者产生品牌感性的共鸣。第四个C是互联。这个趋势大家很清楚,现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50%以上的90后每天用微博至少一次,70后的这个数字是20%左右,所以我们在研发上一定要考虑这个趋势。

通过品牌的定位,我们英菲尼迪特别想成为中国市场最为感性的一个汽车品牌,在这方面我们除了强调我们品牌的很多优势和功能之外,我们想和消费者建立情感的共鸣。我们也让消费者有一些很独特的感官体验,给他们一个个性表达的机会,这是品牌定位方面,当然我们的产品研发也应该考虑刚才我讲的这几点。我们特别关注设计,英菲尼迪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的非常时尚的设计。比如说我们全新的Q50,会特别考虑应用一些很前沿的、创新的技术。我先讲到这里。谢谢!

魏文清:我在汽车行业从事营销已经有7年,下面谈一下我这些年观察到的汽车消费者发生的3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刚才戴雷先生说到的汽车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变化,所谓年龄结构的变化肯定是年轻化。从数据上看,以2010年为界,汽车消费者年龄结构发生了一个反转。2010年之前70后是主流,2010年以后,80后已经超过70后成为主流消费人群,90后比例在逐步上升,所以汽车消费者的年轻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个变化是消费所处的城市在下沉。如果把全国城市按大小分成三线,那么三线城市现在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了。

第三个变化是消费者二次购车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这个比例现在已经占到1/4。(www.xing528.com)

随着刚才所说的3个方面的变化,我觉得汽车消费者的观念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演变。很重要的一个演变是个性化的演变。个性化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对造型美感的追求、对新科技应用的追求、对创意的追求等。这些追求与汽车消费者的年轻化有很大关系。营销人士如何来应对这些变化,这是我们要重点做的工作。要应对这些变化的话,我觉得有几个关键词可能是不能被忽视的:第一个是系统性,第二个是前瞻性,第三个是差异性,第四个是精准性。这几个关键词我们哪个都不能忽视,尤其是系统性。系统性集中体现我们系统营销理念的11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以跳过。第二是前瞻性。前瞻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你没有对后期偏好的某个时间点准确卡位的话,你要么会落后,要么会投资浪费。比如刚才主持人说的,早期引入两厢车的时候,过早地投入时尚的或者消费者不感知的那些东西,消费者就接受不了。可是如果你的技术在那个时间点没有实现的话,就会成为一个落后的品牌,赶不上时代的大潮流。对前瞻性的把握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要素。第三个是差异性。品牌能不能长久存在,体现在这个品牌有没有差异性存在,打造百年品牌的话,我认为核心的要素是差异性。第四个是精准性。这是贯穿所有要素的核心,对投入、产出,包括用户的判断方面要做到精准。

我们神龙公司这些年靠着这些特点,不仅仅在战术层面靠近市场、融入市场,在战略层面也在融入市场。我们在2010年底推出了新一轮的5A计划,在2013年年初的时候,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推出了龙腾C计划,这些规划都是对新的市场、消费者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的回应。我们从产品、从渠道以及从消费者沟通方面,都作了认真、严密、科学的规划。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回报,我们今年的发展速度可能会高于市场发展速度1倍。

我们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东风标致开了网上4S店,东风雪铁龙也开了网上4S店。网上4S店开店虽然不到一年,但现在产生的直接销量相当于一个大型的4S店的销量。目前采用的是网上下订单,线下交货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产生的线索量,可以占到我们现在的线索量的18%,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因为我个人估计,现在4S店的很多功能在未来应该部分或者是大部分,尤其是销售部分会被网上4S店所代替。

我先谈这么多。总体来说,消费者的演变是永恒的,营销模式的演变是永恒的,只有适应它,才能取得胜利。

梁国锋: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洞察消费者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我也谈一谈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参加工作以后,就一直在从事市场研究工作。跟魏总一样,我做市场研究做了7年,后来从事销售工作。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最近这10年:我们经历了2000年之前公车消费时代,那时候公车、企业用车占60%,出租车、租赁车占15%,剩下20%多是个体户和私人用车。我记得当时上海的私车车牌沪AZ价值10万。上海街头持有沪AZ牌照的都是当年的有钱人,那是2000年之前。在2002年、2003年出现了第一波的城市化私车购买,那两年被称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2010年“汽车下乡”政策下来了,不管大车、小车都普及到了二三线市场。这三个阶段大家都经历过,这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发展历程。

这10年来,汽车市场尤其是消费者出现了刚才两位老总描述的年轻化、个性化趋向。10年前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还没有想过家里能买一辆车。现在家里已经有了第二辆车,甚至在考虑购买第三辆车。10年前,我第一次参加调研,到天津采访过引进大发汽车的天津总工程师,他给我非常形象地说了几个数字。其中一个是“246”,就是说中国2亿人口在城市,4亿人口在城镇,就是在中小城市、县城、乡镇里面,6亿人口在农村。当时农村发展需要三轮车,很多汽车厂主推的方向是三轮农用车。但是10年之后汽车市场的方向完全不一样了,市场和消费者都发生了很多以前难以想象的变化。10年前我们买车还是想买一个三厢车,买一个大一点的车。而今天的消费者则越来越注重彰显自我,他们想买的是自己喜欢的车,我想这个变化还在持续中。在座的也不是预言家,只能从发展脉络上来看中国未来会成为什么样。这是我个人的一些判断。

第二,谈谈新媒体时代车企的营销工作怎么办、市场发生这种变化后我们怎么办。北京汽车是一个地方国企,以前主要关注的是合资企业北京现代、北京奔驰以及商用车福田这一块。2009年收购萨博技术之后,北京汽车开始推出自主品牌汽车,最近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我想作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不管市场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要关注我们的本业。我们是造车的,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围绕汽车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我们的本业。我们要用一切代价、一切资源把品质做好,把产品性能做好。这是在新媒体时代、新消费者时代,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也应该用更多的技术和精力去研究消费者。中国的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越是价值链的前端,我们的能力越差。技术规划方面很难判断3年以后,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很难判断中国消费者或者世界消费者对今后技术的需求方向是什么?因为我们不掌握最前端的技术,但是我们一定要花精力去做。另外,我们汽车企业一定要利用新的技术发展、新的媒体资源的发展,才能形成共赢,才能抢占市场制高点、战略制高点。

第三,谈谈这个时代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对每个营销人员来说,这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做得不好,就全是挑战。如果我们比别人早一步,机遇肯定大于挑战。汽车是一个大价值链的产业,有上万亿的产值,现在各行各业都跨到这个价值链里面了。我听到已经有很多媒体、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做这些工作了,他们搭建了汽车消费者交流的平台。我们要积极应对,把工作做好,尤其是把我们的品质做好,把我们的基础工作做好,回归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快速响应消费者要求这么一个本位上,这是我们汽车企业的本质。

以上是我最近这一阶段对消费者出现的变化,以及对我们工作的一些思考。谢谢大家!

秦致:前面几位车企老总的发言中,我听到了几个关键词:年轻化、个性化,新的营销方式,还有新媒体,包括移动互联网对现在营销方式的挑战。在这个方面我拿点数据来印证前面几位车企老总的讲话。

第一,关于汽车消费者的年轻化。如果看一下2013年1~7月的上牌量数据,可以看到有这么几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80后”“90后”,也就是33岁以下的购车人群,在1~7月的上牌量中已经占到45%,差不多半壁江山了。这个数字比2010年高了很多,那时候还不到30%。另外一个趋势是女性化。2013年1~7月份上牌量中,女性购车人超过30%,将近1/3上牌量是女性车主,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两个变化带来了一个很自然的影响,我们汽车消费人群的年轻化、个性化,他们对汽车这个商品有了新的需求。

第二,现在的车主越来越专业了。《汽车之家》做了一个口碑产品问卷调查,让消费者按照一个规定的、有格式的方式去填写他对自己所拥有的这一款车的评价。大概需要500字,同时还要提供一些照片,填写一些数据。我们很快发现,许多消费者对汽车的理解,很多时候甚至超过了专业的编辑。出现了一些“键盘车主”“键盘车神”,这些意见领袖对现在汽车购买者的选择影响非常大。这跟前几年相比,是一个显著的变化。前几年发表对汽车评价的多是专业类的媒体,现在除了论坛对于未购车用户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外,已购车用户对产品的口碑评价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购买者的决策。

另外随着个性化的变化,我们看到由于“80后”“90后”的年轻化,大家对汽车这个商品本身的一些偏好,跟原来相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消费者关注于汽车的价格和技术,现在外观变成了一个最主要的选择。当然对女性消费者来讲,可能更多地是关注外观和品牌。对于男性消费者来讲,更多地是关注外观和其他用户的口碑。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车企在产品本身的设计和制造上要有新的应对。刚才魏总讲到网上4S店,其实网上4S店在我们看来跟汽车电商是一样的。在一个大趋势下企业应该如何改变?有很多在大趋势下企业没有改变的例子,最后发生了什么?比如说5年前大多数人都会用诺基亚手机,那个时候诺基亚企业市值将近2000亿美元,现在以将近70亿美元就卖给了别人。黑莓在国外曾经是风靡一时的产品,这个公司市值最高的时候也到了将近1000亿美元,现在大概只有40亿美元。现在的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任何人如果抓不住这个市场,就会有很大的麻烦。

再举个例子:特斯拉这个产品并不是非常好,但是谁知道它的发展会如何呢?苹果刚开始推出手机的时候,所有手机制造厂商,包括那时候的诺基亚、索爱,还有摩托罗拉也是嘲笑它,觉得苹果怎么会做手机?怎么可能做手机呢?看看今天。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变化越来越迅速的市场,任何人都应该拥抱变化。因为你不拥抱变化,你注定要被淘汰。你拥抱了变化,你也可能会被淘汰,但是起码你有一个机会,主动的变总比被动的变机会要多一些。回过头来讲一下汽车电商。刚才魏总也讲过,中国的土地成本越来越高,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在线下建一个巨大的4S店,成本是很高的。另外,过去若干年电商大规模地进行投入,中国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被教育了,已经知道可以通过互联网买商品。从原来比较便宜的快速消费品,到后来的3C类电子产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通过互联网购买家里的大件电器了。我相信网上4S店在未来会变成一个常态,会变成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可能不光是像魏总说的,网上4S店或者网上销售线索带来的潜在客户只占4S店销量将近20%的比例,也许有一天网上4S店带来的销量就能占到你整个销量的半壁江山。我觉得这是在不远的将来都能看到的。起码从《汽车之家》的角度认为,拥抱汽车电商,是每一个汽车企业都必须要做的应对。如果你不选择网络的话,基本上意味着在未来3~5年之内就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是我们的一个观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扬:谢谢以上4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下面我们想在每位嘉宾的发言中来挑一个大家可能会感兴趣的话题,让大家就这个话题展开更深的讨论。刚才戴雷博士谈到了中国的汽车用户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消费特点既有自己的个性,同时也会有世界汽车消费者的共性。我想请戴雷博士就这一部分给大家谈一谈,英菲尼迪具体做了哪些事情?或者说有哪些打算?谢谢。

戴雷:谢谢这个问题。其实我们进入中国的时间很短,现在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还比较低,这是一个挑战,但是同时也是机会。因为我们可以打造我们的品牌,市场一旦对某个品牌有了一个认知,就很难再改变了。所以我们这两年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提高我们的知名度,打造我们的品牌,使它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品牌定位。这个品牌最核心的定位就是围绕最为感性的一个定位。但是这一点一定要跟上产品,这个肯定要从产品开始。比如外观的设计,很时尚的设计是让大家感觉非常美、非常漂亮的。如何让消费者感觉到与英菲尼迪在感性方面有共鸣?一定要用体验的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感性就应该体验,所以我们以后会考虑做很多的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不只是体验这个产品,同时也要体验这个品牌。最后,品牌不只是代表一个产品,它也代表整个生活方式。在这个方面我们会把重点放在体验模式上,推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活动让消费者去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对平台产生兴趣的人,会真正地成为这个品牌的粉丝,会很热爱这个品牌,这是我们的目标。不一定是所有的人都要热爱你的品牌,但是我们要让来体验的用户真正成为我们品牌的粉丝,然后让他影响他的朋友。我们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未来几年取得快速的发展。

主持人赵扬:希望英菲尼迪在戴总团队的领导下能成为豪华品牌中最受年轻一族欢迎的豪华的、新锐的品牌。谢谢。刚才魏总发言中提到,一个企业对未来要有前瞻性,这个很重要。神龙在这方面是如何把握的?做了哪些事情?谢谢。

魏文清:今天说的主要是消费者的结构变化和偏好的变化,实际上还应该把社会的行为、政府的行为加进来,这点今天没有阐述。对政策的演变也需要进行一些判断。前瞻性更多的是体现在商品企划方面,当然也牵涉整个渠道的企划方面。我们神龙公司和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在中国的表现应该说是被低估了,这可能跟我们早期对中国市场重视不够,包括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不够有关系。我们现在在战术和战略角度,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力量,这是根本的保证。另外,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能够准确地从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找出问题的关键。现在来看,未来汽车的个性化和多样性肯定是一种趋势。我们用户的偏好正从传统的讲究空间大、乘坐舒适性向未来的运动、激情和个性化演变。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历史上神龙公司在推进安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先导性的工作。我们现在提出移动战略,围绕这条主线,使我们的产品在动力和电子化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匹配,这个匹配要和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和政府可能提供的支持结合起来。2013年要完成传统发动机的升级换代,然后在全系列发动机运用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从不同排量的高压直喷涡轮发动机的导入,到今年年底轻度混合动力汽车的应用,以及今后插电式和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导入,我们都做了一些准备。我简单说这么多。

主持人赵扬:谢谢魏总。目前“80后”“90后”的消费者很多,请梁总谈一谈,根据他们这些特点,我们企业有什么想法?或者您个人有什么观点?谢谢。

梁国锋:刚才谈到市场发展趋势时大家都提到了年轻化。当然一说“80后”“90后”,我们对照的就是“70后”“60后”。像我们这些“70后”,现在也开始在1号店购物了,也到大众点评网去下餐券了。但是“80后”“90后”和我们相比,媒体接触习惯和生活方式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我有一次去乘地铁,看到周边年轻人人手一个手机,基本上都是头低着,有的看小说,有的看微博,90%的人都是低着头忙自己的,这就是“80后”“90后”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现在“80后”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像在北京、上海买房不太可能,或者很困难,但买个车,租个远一点的房子都非常现实。我想在消费习惯、用车习惯和心理状态上,他们跟我们“70后”“60后”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买车方面来说也是这样。所以在研究产品的过程中,在车联网技术、娱乐系统技术、人机互动方面,我们要考虑3年以后信息化产品的趋势。我想这些东西如果不加上去,对非常需要感性的用户来说,将会是比较大的欠缺。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扬:谢谢。最后,我想请秦总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给我们谈一谈,在未来的汽车销售领域,互联网企业能做哪些事情?或者说在哪一些方面能发挥我们优势,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谢谢。

秦致:我试着讲一下汽车互联网企业现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实现在汽车互联网企业都很着急,为什么呢?移动互联网的变化,让整个产品和我们面对用户的服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相信现在绝大部分汽车互联网企业,其移动互联网用户跟PC用户的比例大概是1∶2,按这个趋势,大概2014年这个时候就是1∶1了。以前我们认为手机屏幕很小,用户不太容易看内容,看照片、看文章都不方便。现在证明我们错了,年轻一代的用户并不喜欢用PC,年轻一代用户就用手机,不管用手机APP还是用手机浏览器,他们的习惯就是这样。刚开始我这样的“70后”也不太懂,但是数据证明这个趋势就在那儿。对于很多车企,或者说整个行业,包括汽车互联网企业都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大家原来在探索互联网都能干些什么,现在开始探索移动互联网能干些什么。

我认为互联网对于汽车营销领域的颠覆,现在就正在到来。我们现在有车企在与网上的电商积极合作,或者在开拓汽车销售的电商,有一些人可能走得慢一些,但是错过汽车电商的车企,营销上可以说是没有前途的。而且我相信汽车的电商化,不光是一个趋势,而且会是一个常态。互联网的发展对我们车企的产品定位和营销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对我们自己的挑战也很大。在计算机上应该没有人能撼动我们《汽车之家》的地位,但是很遗憾,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我和我的同行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也许能占一点优势,能把计算机用户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但是这种优势实际上是很短暂的。未来三五年之内,谁能够占住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谁就能够真正成为汽车互联网这个领域的最后赢家。

主持人赵扬:希望互联网企业结合消费者变化的特点,为我们汽车销售助一臂之力,为企业扩大销售贡献互联网的力量。我引用我们专题引言中比较精辟的几句话,作为本场讨论的小结:纵观当今中国车市,最大的改变是消费者对产业走向的决定权愈发走强,以消费者为本的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服务理念,决定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成败。如何洞察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以实现营销模式创新并实现营销效益最大化?各车企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我借用刚才梁总说的一句话:做得好,做得早,就是机遇,如果做得晚就是挑战。希望大家面对的都是机遇。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