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数据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物流数据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流领域应用自动识别技术是相当普遍的,当然目前还存在低端技术和产品多而广泛应用,而高端技术和产品应用相对较少的情况。在物流领域,当前应用得最普遍的还是单据的自动识别。在制造业的物料配送过程中,采用自动识别技术的也相对较多。卡识别技术、声音识别、视觉识别和光学识别技术在物流作业中各有应用,相对于应用广泛的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各有优劣。

物流数据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信息系统早期,大部分数据的处理都是通过人工手工录入的。这样,不仅数据量十分庞大,劳动强度大,而且数据误码率也较高,以致失去了实时的意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就研究和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自动识别技术,逐步从繁沉、重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系统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为生产的实时调整、财务的及时总结以及决策的正确制定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

在当前比较流行的物流研究中,基础数据的自动识别与实时采集是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LMIS)存在的基础。因为物流过程比其他任何环节更接近于现实的“物”,物流产生的实时数据比其他任何工种都要密集,数据量都要大。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是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归根到底,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或者数据采集技术。

近几十年来,自动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技术、磁条磁卡技术、IC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射频技术、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集计算机、光、磁、物理机电、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

一般来讲,在一个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采集(识别)完成了系统的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解决了人工数据输入速度慢、误码率高、劳动强度大、工作简单重复性高等问题,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了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采集输入的有效手段。因此,自动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高新技术,正迅速被人们所接受。自动识别系统通过中间件或者接口(包括软件的和硬件的)将数据传输给后台处理计算机,由计算机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或者加工,最终形成对人们有用的信息。在有的场合,中间件本身就具有数据处理功能。中间件还可以支持单一系统不同的协议产品的工作。

物流领域应用自动识别技术是相当普遍的,当然目前还存在低端技术和产品多而广泛应用,而高端技术和产品应用相对较少的情况。当然,后者存在着较好的成长性。在物流领域,当前应用得最普遍的还是单据的自动识别。我们在EMS和很多快递公司的账单上可以感受到单据的条码化。从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感受到,进入我们生活的物流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的单据和粘贴在物品上的标签已经条码化、标准化了,从而便于这些企业的员工通过手持的条码终端在收货、分发的过程中对单据和物品进行自动识别,以准确无误地将文件和包裹送到客户手上。与此相类似,在制造业企业中,很多工作单都已经条码化编号,以使单据可以被准确识别并记录下来。在制造业的物料配送过程中,采用自动识别技术的也相对较多。原因是在大批量制造的过程中,物料的规格相对固定,比较容易用条码编制物料的序列号,从而在传送带上可以方便地进行自动识别。很多电子产品、汽车机械产品、医药产品等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的物料管理和自动装配线的传送带上安装固定式的自动识别设备来自动识别这些物料,管理这些物料的内部配送和领用记录,从而便于及时采购和交付,实现准时交付的物流要求。

卡识别技术、声音识别、视觉识别和光学识别技术在物流作业中各有应用,相对于应用广泛的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各有优劣。

(一)条码技术

1.条码的结构和种类

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十进制信息。通常,对于每一种物品,它的编码是唯一的。

一个完整的条码是由两侧的静区、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可选)和终止字符组成的(见表6-1)。

表6 -1 条码结构

起始字符:条码符号的第一位字符,标志着一个条码符号的开始。

数据字符:位于起始字符和校验字符之间的字符,表示该条码的值。

校验字符:对条码值执行某种运算后的结果。条码扫描仪对扫入的条码进行某种规定的运算,若获得的结果与校验字符代表的值相同,则认为此次阅读有效,否则不予读入。

终止字符:条码符号的最后一位字符,标识一个条码符号的结束。条码扫描仪获得该字符后即停止扫描。

图6-2为一EAN-13码的示例。

图6-2 EAN-13码

条码按码制来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UPC码。

1973年,美国率先在国内的商业系统中应用UPC码之后,加拿大也在商业系统中采用UPC码。UPC码是一种长度固定的连续型数字式码制,其字符集为数字0~9。它采用四种元素宽度,每个条或空是1、2、3或4倍单位元素宽度。UPC码有两种类型,即UPC-A码和UPC-E码。

(2)EAN码。

197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按照UPC码的标准制定了欧洲物品编码EAN码,与UPC码兼容,而且两者具有相同的符号体系。EAN码的字符编号结构与UPC码的相同,也是长度固定的、连续型的数字式码制,其字符集是数字0~9。它采用四种元素宽度,每个条或空是1、2、3或4倍单位元素宽度。EAN码有两种类型,即EAN-13码和EAN-8码。

(3)交叉25码。

交叉25码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型自校验数字式码制,其字符集为数字0~9。采用两种元素宽度,每个条和空是宽或窄元素。编码字符的个数为偶数,所有奇数位置上的数据以条编码,偶数位置上的数据以空编码。如果为奇数个数据编码,则在数据前补一位0,以使数据为偶数个数位。

(4)39码。

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码制,由Intermec公司于1974年推出。它是长度可比的离散型自校验字母数字式码制。其字符集为数字0~9,26个大写字母和8个特殊字符(+、-、.、$、/、%、*、SPACE),共43个字符。每个字符由9个元素组成,其中有5个条(2个宽条、3个窄条)和4个空(1个宽空、3个窄空),是一种离散码。

(5)库德巴码。

库德巴码(Code Bar)出现于1972年,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型自校验数字式码制。其字符集为数字0~9和6个特殊字符(-、:、/、。、+、¥),共16个字符。常用于仓库、血库和航空快递包裹中。

(6)128码。

128码出现于1981年,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型自校验数字式码制。它采用四种元素宽度,每个字符有3个条和3个空,共11个单元元素宽度,又称(11,3)码。它有106个不同条形码字符,每个条形码字符有3种含义不同的字符集,分别为A、B、C。它使用这3个交替的字符集可将128个ASCII码编码。

(7)93码。

93码是一种类似于39码的条码,但编码密度比39码高,能够代替39码。

(8)49码。

49码是一种多行的连续型、长度可变的字母数字式码制,出现于1987年,主要用于小物品编码。采用多种元素宽度,其字符集为数字0~9,26个大写字母和7个特殊字符(-、。、Space、%、/、+、%、¥)、3个功能键(F1、F2、F3)和3个变换字符,共49个字符。

(9)其他码制。

除上述码外,还有其他码制。例如:25码出现于1977年,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标签;矩阵25码是11码的变形;Nixdorf码已被EAN码所取代;Plessey码出现于1971年5月,主要用于图书馆等。

按维数来分,条码主要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

目前,常用的物流条码主要分为3种:通用商品条码、ITF—14条码(14位交叉25条码)和贸易单元128条码。商品单元通常由消费单元、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组成。通用商品条码常用于消费,ITF—14条码主要用于储运单元,贸易单元128条码则往往通过运用贸易单元128条码来标识。

2.条码扫描器

条码扫描器,又称条码阅读器、条码扫描枪、条形码扫描器、条形码扫描枪及条形码阅读器。它是用于读取条码所包含信息的阅读设备,利用光学原理,把条形码的内容解码后通过数据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输到电脑或者别的设备。条码扫描器的结构通常为以下几部分:光源、接收装置、光电转换部件、译码电路、计算机接口。扫描枪的基本工作原理:由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照射到条码符号上面,被反射回来的光经过光学系统成像在光电转换器上,经译码器解释为计算机可以直接接受的数字信号。除一、二维条码扫描器分类,还可分类为:光笔、CCD、激光扫描器。

普通的条码阅读器通常采用光笔、CCD、激光、影像型红光四种技术。

(1)光笔的工作原理。

光笔是最先出现的一种手持接触式条码阅读器,也是最经济的一种条码阅读器。

使用时,操作者需将光笔接触到条码表面,通过光笔的镜头发出一个很小的光点,当这个光点从左到右划过条码时,在“空”部分,光线被反射,在“条”部分,光线将被吸收。因此,在光笔内部产生一个变化的电压,这个电压通过放大、整形后用于译码。光笔阅读器携带方便,且没有移动部件,不易损坏,但只能阅读打印条件较好的条码,其他情况下阅读率较低。

(2)CCD阅读器的工作原理。

CCD即电子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evice),比较适合近距离和接触阅读,它的价格没有激光阅读器贵,而且内部没有移动部件。CCD阅读器使用一个或多个LED,发出的光线能够覆盖整个条码。条码的图像被传到一排光上,被每个单独的光电二极管采样,由邻近的探测结果为“黑”或“白”区分每一个条或空,从而确定条码的字符。换言之,CCD阅读器不是阅读每一个“条”或“空”,而是阅读条码的整个部分,并转换成可以译码的电信号。与其他阅读器相比,CCD阅读器的价格较便宜,操作简单。它的重量比激光阅读器轻,而且不像光笔一样只能接触阅读。但CCD阅读器阅读的深度和宽度不足,对宽度较大的条码无法阅读且易出现误读,同时阅读器自身也易损坏。

(3)激光枪的工作原理。

激光扫描仪是各种扫描器中价格相对较高的,但它所能提供的各项功能指标最高,因此在各个行业中都被广泛应用。

激光扫描仪分为手持与固定两种形式:手持激光枪连接方便简单、使用灵活;固定式激光扫描仪适用于阅读量较大、条码较小的场合,能有效解放双手的工作。

优点:激光扫描仪可以很方便地用于非接触扫描。通常情况下,在阅读距离超过30cm时激光阅读器是唯一的选择。激光阅读条码密度范围广,并可以阅读不规则的条码表面并透过玻璃或透明胶纸阅读,因为是非接触阅读,所以不会损坏条码标签;因为有较先进的阅读及解码系统,首读识别成功率高、识别速度相对光笔及CCD更快,而且对印刷质量不好或模糊的条码识别效果好;误码率极低(仅约为0.33%);激光阅读器的防震防摔性能好。

缺点:激光扫描仪的缺点是它的价格相对较高,但如果计算购买费用与使用费用的总和,与CCD阅读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3.条码技术的应用

(1)条形码在流通企业中的应用。

货物的条形码是建立整个供应链的最基本条件,它是实现仓储自动化的第一步,也是POS系统快速准确收集销售数据的手段。借助条形码,POS系统可以实现商品从订购、送货、内部配送、销售、盘货等零售业循环的一元化管理,使商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两个转变:从传统的依靠经验管理转变为依靠精确的数字分析管理;从事后管理(隔一段时间进行结算、盘点)转变为“实时”管理(对每一商品项目,如品种、规格、包装样式等明细账的管理)。由此,销售商可随时掌握商品早晚销售情况,以调整进货计划,组织适销货源,从而减少脱销、滞销带来的损失,并可以加速资金周转,有利于货架安排的合理化,提高销售额。

(2)条形码在加工制造业中的应用。

加工制造业范围很广,这里仅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来进行说明。汽车制造是通过流水作业线完成的,一辆汽车要由成千上万个零件装配而成,汽车型号不同,所需要的零部件的品种和数量也不同。有的要空调,有的要后备厢,有的要机械换挡变速箱,有的要液压变速箱等。为了能按订单生产,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不同型号的汽车要在同一生产线上装配,为了避免差错,在零部件进入装配线前,要用扫描器识别零部件的条形码,确认它与所要装配的汽车匹配。在汽车装配完毕后还要识别整车上的条形码。一方面,对生产完成情况做一个记录;另一方面,不同型号的车辆要通过不同的试验程序。试验机可以根据整车的条形码信息自动完成所需要的试验项目。

(3)条形码在物流作业中的应用。

条形码的物流应用包括配送中心的订货、进货、补货、拣货、交货、仓储配送等。

① 订货。

我们以便利店订货簿的方式为例,连锁总部定期将订货簿发给各便利店,订货簿上有商品名称、商品货号、商品条形码、订货点、订货单位、订货量等,工作人员拿着订货簿巡视各商品以确认所剩陈列数,记入订货量,或用条形码扫描器扫描预订商品的条形码并输入订货量,再用调制器传出订货数据。

② 配送中心的进货验收作业。

对整箱进货的商品,其包装箱上有条形码,放在输送带上经过固定式条形码扫描器的自动识别,可接受指令传送到存放位置附近。对整个托盘进货的商品,叉车驾驶员用手持式条码扫描器扫描外包装箱上的条形码标签,利用计算机与射频数据通信系统,可将存放指令下载到叉车的终端机上。

③ 补货作业。

基于条形码进行补货,可确保补货作业的正确性。有些拣货错误源于前项的补货作业错误。商品进货验收后,移到保管区,需适时、适量地补货到拣货区。为避免补货错误,可在储位卡上印上商品条形码与储位码的条形码,当商品补货到位后,以手持式条形码扫描器读取商品条形码和储位码条形码,由计算机核对是否正确,这样就可保证补货作业正确。

④ 拣货作业。

拣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客户进行拣取的摘取式拣货;另一种是先将所有客户对各商品的订货汇总,一次拣出,再按客户分配各商品量,即整批拣取,二次分拣,成为播种式拣货。对于摘取式拣货作业,拣取后用条形码扫描器读取刚拣取商品上的条形码,即可确认拣货的正确性。对于播种式拣货作业,可使用自动分货机。当商品在输送带上移动时,有固定条形码扫描器判别商品货号,指示移动路线与位置。

⑤ 交货时的交点作业。(www.xing528.com)

交货时的交点作业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配送中心出货前即复点数量;另一种是交由客户当面或事后确认。对于配送中心出货前的复点式作业,由于在拣货的同时已经用条形码确认过,就无须进行此复点作业了。对于客户的当面或事后确认,由于拣货时已用条形码确认过,交货时无须双方逐一核对。

⑥ 仓储配送作业。

其实商品的自动辨识方法还可以采用磁卡、IC卡等其他方式来达成。但就物流仓储配送作业而言,由于大多数的储存货品都具备条形码,所以用条形码做自动识别与资料收集是最便宜、最方便的方式。商品条形码上的资料经条形码读取设备读取后,可迅速、正确、简单地将商品资料自动输入,从而达到自动化登录、控制、传递、沟通的目的。其在储存管理方面有以下作用:

a.登录快速,节省人力。

b.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c.减少管理成本。

d.降低错误率,提高作业质量。

e.更精确地控制储位的指派与货品的拣取。

f.可方便有效地盘点货品,准确地掌握库存,控制存货。

g.可做到实时数据收集,实时显示,并经计算机快速处理而达到实时分析与实时控制的目的。

由此可见,条形码技术已经成为物流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有力地促进了物流体系各环节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对物流各环节的计算机管理起着基础性作用。条形码在现代化物流管理中起着直接、高效的信息媒体作用,它使现代化的管理和现代化的技术互相结合。以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信息流将是未来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控制了信息流就控制了物流,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必然促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的现代化。我国物流业要在条形码的开发应用上多下功夫,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加快条形码的普及应用,推动物流现代化的发展。

(二)RFID技术

1.RFID的定义

国内外关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定义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个:

(1)游战清先生对RFID技术的定义如下: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及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及数据交换。

(2)美国RFID解决方案公司的总裁Harold先生认为:RFID利用了无线电和数字优势的技术,它建立在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项突破技术 ── 无线电的基础之上。

(3)EPCglobal对RFID技术的定义:利用无线电波识别唯一商品的方法。

综合各种定义,RFID是指基于无线电基础,利用射频信号对静止或者移动的物体进行自动识别和数据交换的技术。

2.RFID系统的构成

RFID系统主要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和天线

(1)信号发射机。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标签一般是带有线圈、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的低电集成电路

(2)信号接收机。信号接收机一般可称作阅读器。根据支持的标签类型不同和完成的功能不同,阅读器的复杂程度也是显著不同的。阅读器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另外,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标签中除了存储需要传输的信息外,还必须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错误校验信息等。识别数据信息和附加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编制在一起,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向外发送。阅读器通过接收到的附加信息来控制数据流的发送。一旦到达阅读器的信息被正确接收和译解后,阅读器通过特定的算法决定是否需要用发射机将发送的信号重发一次,或者知道发射器停止发信号,这就是“命令响应协议”。使用这种协议,即便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空间阅读多个标签,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欺骗问题”的产生。

(3)天线。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系统功率,天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安装。

3.RFID的原理

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的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在耦合方式(电感-电磁)、通信流程(FDX、HDX、SEQ)、从射频卡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负载调制、反向散射、高次谐波)以及频率范围等方面,不同的非接触传输方法有根本的区别。但所有的阅读器在功能原理上,以及由此决定的设计构造上都很相似,所有阅读器均可简化为高频接口和控制单元两个基本模块。高频接口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其功能包括:产生高频发射功率以启动射频卡并提供能量;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将数据传送给射频卡;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卡的高频信号。图6-3为RFID识别原理的简单示意图。

图6-3 RFID系统结构

4.RFID相对于条形码的比较优势

与传统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RFID具有以下优势:

(1)快速扫描。

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被扫描,而RFID辨识器可以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

(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

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标签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的产品。

(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的,所以容易受到折损; 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4)可重复使用。

如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

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3 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兆Bytes。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料量会越来越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7)安全性。

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5.RFID在物流中的作用

由于RFID标签可以唯一地标识商品,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结合,可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上跟踪货物,实时地掌握商品在物流节点中所处的位置。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如下目标,获取预期的经济效益。

(1)缩短作业流程。

对于配送中心,出入库在平时作业中占很大的比例,将托盘上和包装箱上贴上RFID标签,在配送中心出入库口处安放阅读器,出入库时利用叉车将货物送入(出),在出入口处无须停止即可进行扫描,在流程中捕获数据,阅读器可以远距离地、动态地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计算机根据所阅读到的信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大大节省了出入库的作业时间。

(2)改善盘点作业质量。

由于每个包装箱和托盘上都贴有RFID标签,进行盘点作业时,只需要利用手持式RFID阅读器经过所有货架,阅读器就自动获取所有标签上的信息,利用 PC 机进行盘点记录。利用RFID技术将大大减少传统盘点作业中出现的遗漏等差错,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

配送中心的主要出入库作业效率提高以后,配送中心对货物的处理能力将大大提高,这样就可以增加配送中心每日的货物吞吐量,为配送中心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降低运转费用。

由于RFID技术可以动态地同时识别多个数据且识别距离较大。在出入库作业过程中,验收和出入库几乎是同时完成的,无须再将货物堆放在收货区等待和扫描,而直接可以接货后验货入库、拣货后验货出库。这样大大减少了货物在配送中心内的流转次数,降低了搬运所产生的设备费用和人工费用。

(5)物流跟踪。

RFID技术的核心是标签上的 EPC(产品电子代码)提供了物理对象的唯一标识。利用EPC 可以实现货物在整个物流系统中被跟踪及对物流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增加了物流管理的透明化。

(6)信息的传送更加迅速、准确。

由于远距离、动态的自动识别,一次识别多个标签等优势,RFID技术使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准确,大大减少了错误和遗漏的发生。特别是在盘点作业中,遗漏和错误的产生一直是盘点作业的一大难题。

6.RFID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

(1)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每一个标签都能够被读取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RFID主要应用于托盘和集装箱上,而如果涉及很多数目的物品,这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动态的情况下,以什么样的视角才能达到最好的读取效果,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测试。

(2)在应用RFID前,需要一个测试的过程。

一般来说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如何在保证原有生产的情况下,实施向RFID系统的平滑过渡,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不管是RFID的实施还是测试,都是一个大工程。

(3)在RFID的应用过程中,需求、成本和标准是影响RFID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

需求上,大部分的企业对RFID仍然采用观望的态度。因为RFID的优势是建立在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共享上,提升信息共享链条是重中之重。从成本来看,目前标签的成本仍然偏高,特别是用于制造行业中时,什么材料什么工序采用RFID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用过程中,肯定需要RFID标准,但是目前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4)RFID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特别是应用于某些特殊的产品,如液体或金属罐等时,大量RFID标签无法正常起作用,同时标签的可靠性也是个大问题。就目前来看,现在普遍使用的 134KHz和 13.56KHz 因传输距离太短,限制了阅读器和RFID标签间的传输距离,使若干标签不能有效地被读取,以致标签失效率很高。此外,RFID标签与读取机有方向性,射频识别讯号易被物体阻断,也是RFID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即使贴上双重标签,仍有 3%的标签无法被识别。

(5)RFID的应用涉及人员失业、隐私保护以及安全问题。

企业采用射频识别系统后,物流系统过程中原来由手工完成的工作将有很大一部分被该系统取代,其衍生而来的问题就是许多劳工将面临失去工作的危机。同时,RFID的大规模应用还会涉及隐私保护以及安全问题,当前的无源RFID系统没有读写能力,所以无法使用密钥验证方法来进行身份验证,如果标签是有源的,并且会收到不断变化的验证密钥,将会大大提高其安全性,不过这又会增加其成本。正因为如此,目前的RFID技术在对信息有保密要求的领域展开应用还存在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