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验实证研究的相关结论探析

经验实证研究的相关结论探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而言,沿海地区的本地市场效应要高于沿边地区,内陆地区对新企业的吸引力主要来自邻近地区的市场需求。中国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新企业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沿边地区的企业区位选址。沿海及内陆地区铁路的企业区位选址效应高于公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开发区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沿边地区的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甚微。

经验实证研究的相关结论探析

(1)市场规模对于城市集聚中心形成起到基础性作用。首先,本地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扩大均有利于城市集聚中心的形成,而来自邻近地区的市场需求则会削弱本地城市集聚水平;在本地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的地区,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或国外的市场需求能够弥补本地市场规模约束问题。其次,市场规模的城市集聚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相比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沿边地区的本地市场规模和邻近地区市场规模变化对该地区城市集聚的影响最大;虽然国外市场规模变化并不会对沿边地区城市集聚产生显著影响,自由贸易区的全面降税政策却能够显著提高沿边地区的城市集聚水平,同时对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造成一定的冲击;此外,沿边地区不同类型的市场规模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城市集聚的影响也更为敏感。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市场规模对企业区位选址的影响。首先,总体上,市场规模越大,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越有利于新企业选址进入。相比而言,沿海地区的本地市场效应要高于沿边地区,内陆地区对新企业的吸引力主要来自邻近地区的市场需求。中国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新企业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沿边地区的企业区位选址。沿海及内陆地区铁路的企业区位选址效应高于公路。虽然沿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选址效应最大,但主要是来自于不断完善的公路网络,尤其是高速公路,逐渐成为吸引新企业的主要因素,薄弱的铁路交通网络并没对该地区企业区位选址产生显著影响。其次,在企业区位选址决策中,交通基础设施与市场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总体上,当一个地区的本地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均较小时,政府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吸引新企业进入,逐步扩大本地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如果邻近地区市场需求较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更大限度地吸引新企业选址落户。就沿边地区而言,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尤其是重要节点城市之间高速公路的连通对于吸引新企业选址落户扩大本地市场规模具有重要作用。要让沿边地区企业充分利用来自邻近地区的市场需求,吸引新企业投资建厂,首先应重点建设铁路网和高速公路,再逐渐将重点转移到中小城市的连通上,比如乡村公路的普及和农村道路硬化率的提升,打破城乡市场分割,逐步实现国内市场一体化。沿边地区的边境贸易主要依靠公路交通设施,初期是沿边口岸与邻国等外公路的互通,随着国外市场逐步打开,在沿边地区的口岸城市修建与邻国之间连通的等级公路对于强化国外市场规模的企业区位选址效应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之下,沿海地区良好的铁路网络、内河航道网络和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有助于打破地区之间市场分割,扩大邻近地区市场规模;沿海地区国外市场规模较大,公路网络的完善和等级的提升使得该地区对新企业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内陆地区的本地市场规模较小,良好的交通能够显著扩大本地市场规模;同时,铁路网的完善、内河航道的建设使得邻近地区的市场需求增加对新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最后,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区位选址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及空间差异。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需要大量中间投入品和巨大产品销售市场的装备制造业;而采矿业、能源产业等资源型产业则对要素资源禀赋的要求更高,受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甚微。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吸引沿边地区皮革及纺织工业、采矿业、矿业加工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企业选址落户,而对沿海地区皮革及纺织工业、废品废料回收加工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区位选址更有利。

(3)二重开放及市场规模对企业集聚的影响。总体上,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集聚,沿边地区国内市场规模的同行业企业集聚效应和竞争效应最大,行业间的外部性仅次于内陆地区;区际开放给沿边地区带来的企业集聚效应略低于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政策仅对沿海地区的企业集聚有效;总体上,对外开放能够通过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促进企业集聚;沿海及沿边地区的国内市场规模与区际开放之间的相互替代和弥补,而内陆地区的国内市场规模与区际开放则是相互增强的过程。(www.xing528.com)

(4)开发区政策及市场规模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首先,总体上,中国开发区政策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开发区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沿边地区的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甚微。其次,随着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开发区政策的生产率效应逐渐增加。沿边地区的开发区政策效应随着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逐渐增加,而沿海地区的开发区政策效应却逐渐降低了,内陆地区开发区政策效应并不显著。出口规模与开发区政策的生产率效应基本呈现类似“U”型结构。出口规模大于75%时,出口企业的TFP的平均处理效应最大;当出口规模介于0~25%时,出口企业的TFP的平均处理效应较低;而当出口规模在25% ~75%之间时,出口企业的TFP的平均处理效应并不明显。开发区政策仅可以显著提升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企业人力资本平和外资参与程度越高,资本密集度和企业年龄越大,越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而出口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则具有更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