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省水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措施

山东省水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措施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阶段,山东省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应首先按照基本模式的要求建立城乡一体的水务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应一步到位,直接建立理想模式。确保山东省城乡水务管理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体制是保障,机制是关键。

山东省水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措施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调度配置,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山东省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把重点放在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步伐和配套机制建设上,努力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水利特点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运行市场化、行业管理法制化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

1.总体目标

(1)加大改革力度,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水务管理就是对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这种体制的理想模式,就是要通过加强城乡水资源管理的全局性整合,实现主水与客水、地表与地下、水量与水质、防洪与除涝、供水与排水、治污与回用统管。基本模式,就是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基础,实现城乡防洪除涝、城乡供水、计划节水、水量水质的一体化管理。现阶段实行水务管理必须达到基本模式,并逐步向理想模式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应一步到位,直接实行理想模式。理想模式是着眼于人口、资源、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基本模式是基于解决现阶段水资源短缺矛盾和城乡蓄水、供水、排水脱节及职能交叉等问题的现实而必须达到的。这样的体制,起码要具备4个基本要素:①组织健全、上下配套的管理机构;②科学合理、权责一致的管理职能;③内容完善、监督有力的管理制度;④稳定可靠、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渠道。水务局作为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是这种体制的执行者、运行的操作者和责任的承担者。随着水务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的水利局都将不可避免的要担负起这些职责。

为尽快建立起新型的水务管理体制,山东省应确立这样的奋斗目标:力争2002年全省有2/3的县(市、区)和2~3个地级市实现水务管理,17个地级市中不再存在水务管理空白市,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省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水务管理新体制。现阶段,山东省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应首先按照基本模式的要求建立城乡一体的水务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应一步到位,直接建立理想模式。

(2)建立水务运行新机制。确保山东省城乡水务管理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体制是保障,机制是关键。良好的水务运行机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水务特点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政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加快培育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事业集团,逐步实现政、事、企分离;②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扶持、项目招商、资产重组、股份经营等多种方法,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起保障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产业顺利健康发展的投融资机制;③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充分发挥经济规律的作用,引导水资源优化配置,激励全社会节约用水,促进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等产业协调、健康发展;④运转协调、行为规范、调度灵活、监督有力、办事高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配套健全水务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氛围,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保证水务建设与运营市场持续快速、规范有序、稳步健康地发展;⑤现代化城乡水务管理信息传递机制: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前提,应尽快建设城乡水务管理信息系统,鼓励公众参与城乡水务管理,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各界与水务管理部门之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双向传递和交流,实行包括公众听证制度在内的水务管理公开化和民主化;⑥充满生机活力的水务行业发展机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公共管理和行业管理方面,统一规范规程和各项技术标准,为城乡水务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权威性的依据,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升水资源管理档次,提高供排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主要措施

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一要在思想观念上要努力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尽快把工作重点从“水利”转向“水务”,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物质形态、市场要素和治水内涵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二要以水利产业政策为指导,加快城乡一体的水利产业设施建设,逐步健全完善集防洪除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治污、污水处理回用于一体的现代化“水网”,组建以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为主业的产业集团,为水资源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奠定可靠的工程基础。在这方面省厅应当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建立模式,促进发展。三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加强对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等产业的政策指导和支持,通过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市场化运作能力,实现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产业的良性运行。四是加强水务管理研究,大胆探索和实践水务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www.xing528.com)

(2)加快法规政策建设,加大水务执法力度。加快立法步伐。按照城乡水务管理的新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政策体系,加快城乡水务管理的法制化进程,确保水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强化水务管理的执法工作。进一步严格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全面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开展供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地下水禁采区的划定工作,依法保护水资源,严肃查处违法取水、污染水环境等水事违法行为,建立良好的水务管理新秩序。

(3)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一要加强对已实现水务管理的县市区的工作指导。首先是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做到水务有人管,工作有人抓。已实现水务管理的县市区,要以社会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突破口,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城乡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出发,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问题尽快得以解决。二要加强供排水、污水处理企业的经营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供水设施安全运行,供水水量有保障,供水水质达到规定标准,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扩大。要加强企业成本核算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三要实行政务公开和承诺服务,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公开供排水服务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既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又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真正做到让政府满意、社会满意、职工满意,树立水务管理的良好社会形象。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一是组织开展省内互相交流学习活动,认真总结、交流、推广山东省水务管理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二是组织到外省参观考察水务经营管理的先进供水企业,学习他们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三是积极引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先进实用的监测、供水设备和运营管理技术,提高城乡水务运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四是举办水务管理培训班,召开研讨会,对水务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有重点地进行培训,尽快提高水务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既懂水利专业知识,又懂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技术,还懂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经济管理的高素质的水务职工队伍,为水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作者:

唐传义 高希星 周垂田 李雪东 赵延凤

2001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