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竞争与发展特点分析

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竞争与发展特点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产业规模居中国首位图6.2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三)产业的“移植性”发展特征突出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是在2000年之后短短数年的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的。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内制造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加之上海市的地理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使得园

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竞争与发展特点分析

2000年以前,张江科技园区内没有芯片设计与制造企业。2000年,在中国政府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和世界芯片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背景下,张江抓住机遇,成功地引进了一期投资14.76亿美元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和一期投资1.63亿美元的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这两个项目的引进直接带动了半导体相关上下游企业向园区的集聚。目前,张江高新区已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生产环节最完善、技术力量最强、产业能级最高的集聚区,形成了以设计企业为龙头,以制造企业为基础,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四业齐飞的发展格局和特色(图6.2)。

(一)产业规模居中国首位

图6.2 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根据2009年的统计,张江高新区内集中了全国集成电路领域40%的企业,区内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5,区内芯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1/3,全国10大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中有4家在张江,封装测试产值占全国产值的40%,设备材料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10%。虽然受到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但2011年产业总体营业收入仍达到210.41亿元,依旧保持增长态势,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地位稳固,加速完善产业链。本土集成电路产业虽仍处于追赶国际发达国家的阶段,但已具备向先进工艺迈进的竞争力,协同上下游的整个产业链正加速完善,依托市场进行超越。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展讯通信发布全球首款40nm商用TD-HSPA(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多模通信芯片,发布多款低成本多媒体手机解决方案;加速并购步伐,先后收购摩波彼克、泰景、成都穿越电子等多家企业,在天津滨海成立北方研发基地。其已在多领域市场上显现领导地位,大有打造“全能型”IC设计企业之势,开创了园区集成电路整合发展新格局。另外,多方合作推进的重点项目——华力微电子的“909”工程升级改造,12英寸(30.48厘米)全自动芯片生产线取得阶段性进展,55纳米工艺产品已开始试流片,进入45纳米的工艺研发。

(二)形成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张江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在内的国内最完善、最齐全的产业链布局(图6.3),共有150多家相关企业。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20%,占全球份额超过1%,园区荣获“十年中国芯”最佳产业园区奖。目前,园区集成电路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3代缩小到1代。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包括超微半导体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Inc.,AMD)、迈威科技(Marvell)等一批国际知名设计企业,同时园区还自主培育了展讯、锐迪科等一批快速成长的本土设计企业,已成为国际竞争对手不可忽视的力量。张江高新区目前已经引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共有9家,主要生产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的8英寸(20.32厘米)和12英寸(30.48厘米)晶圆,技术水平已经达到0.13微米,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园区现已拥有12英寸生产线2条、8英寸生产线7条,累计生产能力占到了全国的70%。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有10家,从技术先进性方面来看,这些企业设计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威宇科技、日月光半导体等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材料和装备领域,盛美半导体自主研制的12英寸45纳米半导体单片清洗设备、微电子装备自主研发的首台先进封装光刻机、睿励仪器的检测设备以及安集微电子研制的高端研磨液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已实现量产。另外,张江高新区已经吸引了一批集成电路配套服务企业,如世界一流的设备商诺发半导体(Novellus)、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阿斯麦(ASML)等都已经在高新区内设立办事机构。全球第二大有机硅产品生产商——迈图高新材料集团的大中华区总部及研发中心已经落户张江高新区,进一步提高了园区设备材料业的布局水平,增强了设备材料业的竞争力。

图6.3 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分布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011年中芯国际高层调整后连续获得中投大唐投资,已加大IP投入,加速重视中国市场,并和美国领先的强化磁性半导体技术开发商签署合作协议,致力于开发针对汽车应用的高温磁性逻辑单元TM(MLU)技术。作为行业领头羊,在90纳米到0.18微米领域中,超六成中国客户都已在中芯国际流片。灿芯自主研发的第一颗40nm芯片在中芯国际验证成功,更是显现园区集成电路的尖端技术。宏力半导体专为微控制器(MCU)开发的涵盖高端及低端应用平台的工艺制程均成功量产,包括低本高效的OTP(一次性可编程)、高性能的eFlash(嵌入式闪存)以及EEPROM(电改写只读存储器)制程平台。日月光封测冲刺国内低脚数芯片封测,虽成效不如预期,但在资本和人力整合上不断推进,蓄势待发。(www.xing528.com)

(三)产业的“移植性”发展特征突出

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是在2000年之后短短数年的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的。其产业发展的契机是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和价值链的全球布局,其发展壮大的推动力量则是外商直接投资。从2000年开始,伴随着全球的计算机、通信产品、家用电器等电子整机产品不断向中国转移,它的上游产品——集成电路也加速了向中国转移的步伐。2002年底,美国关闭了76家芯片工厂,其他发达国家关闭了46家,而同期东亚地区新开工60家芯片工厂,其中43%的增长幅度在中国。另外,中国政府在2000年出台了鼓励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利好政策,内外合力的共同推动,使得张江高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一开始招商引资就吸引了中芯国际和宏力半导体这样的国际巨头企业,而正因为这样的巨头企业的进入,产生了很强的磁场效应,吸引更多的集成电路企业向张江高新区迅速聚集,使得企业的“移植性”发展特征突出。

(四)实现从制造向设计的价值链攀升

张江高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从制造环节切入,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向高端设计环节延伸拓展,实现了由低到高的价值链攀升。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内制造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加之上海市的地理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使得园区在制造环节发展的基础上,吸引大量设计企业前来入驻。世界著名半导体厂商,如AMD、飞思卡尔、IBM等也纷纷在张江高新区设立设计中心、技术中心或者技术开发实训基地。张江高新区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业模式。2010年园区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已达34.8%,与制造业比重仅相差2.6个百分点(历年比重变化情况见表6.2)。表6.2反映出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迅速推进。

表6.2 2004-2010年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各行业营业收入占比变化  (单位:%)

资料来源:浦东政务网http://gov.pudong.gov.cn。

相比封装测试和配套供应的稳定比例来看,设计服务的比例快速上升与制造的比例急速下降是相伴而生的。此外,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设计环节的技术服务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集成电路技术服务企业中占绝对优势。2010年园区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业有经认定的各类企业技术中心21家,占园区集成电路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80.8%。2010年,园区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业共开发项目1102个,占集成电路产业开发项目总数的46%;完成科研项目658个,占集成电路产业完成项目总数的36.3%。园区81.4%的设计服务业企业走过了研发的单纯投入期,开始进入研发收获期。据统计,2011年园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数124个,注册数115个,同比增长1.2倍,研发创新成果喜人。

(五)产业链扩展和融合的趋势显现

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特点突出。集成电路不仅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也是改造和拉动传统产业迈向数字时代的强大引擎和雄厚基石。张江高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和生物医药产业、射频识别、光电子等产业领域相互融合,发展出多媒体芯片、生物芯片、射频识别芯片等产品,拓展延伸了集成电路产业链。园区发展较快的集成电路企业大多得益于“整合”的发展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展讯和锐迪科。展讯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及TD(信息与通信)等全部整合”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开发具有巨大市场的产品,维持企业日常运转,一方面抓住技术发展潮流,开发具有引领性的产品,形成自己的技术标准。锐迪科由单纯的射频芯片设计转向与射频相关的增值应用融合,使传统的射频收发部分慢慢朝面向多种应用的射频多业务平台转变,实现“收发器+调谐器”的集成。这种产业链扩展与融合的趋势代表了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张江高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不仅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翘楚,而且也是未来参与集成电路产业国际竞争的根本力量所在。

(六)带动信息技术其他领域发展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光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和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等,目前张江已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在发达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下,园区光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消费电子终端产品也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在光电子领域,园区初步形成半导体照明和液晶显示两大重点领域。在半导体照明领域,蓝光科技拥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LED(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和芯片技术,理想能源、中晟、永胜等上海市重点培育的MOCVD(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产企业齐聚张江。此外,以LED上游产业为主的全产业链企业昀丰光电也进驻张江,在液晶显示领域,园区上天马在规模和技术上都居国内前列;张江园区软件产业已成为上海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了“嵌入式软件+软件服务化”的发展模式,目前,园区聚集了大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国外著名软件企业和软件研发机构包括美国花旗集团软件研发中心、新思科技(Synopsys),德国SAP(思爱普)中国研究院,印度INFOSYS(印孚瑟斯)、WIPRO(惠普罗)、SATYAM(萨蒂扬),日本索尼京瓷等,国内知名企业有中国银联、大智慧、宝信、普元、银晨、金蝶、金仕达、东软等。目前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产业链融合趋势非常明显,不断出现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钱、1号店、春宇供应链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在园区迅速成长。消费电子终端产品领域,昌硕、威宏、威上等世界知名企业落户康桥,构筑起以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为主的消费电子终端产业。未来,在促进园区消费电子终端产品方面,将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通过软件与硬件的融合、软件开发技术与服务的融合,促进制造与服务相互渗透,以此加快推进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向高端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