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为理论基础的。因此,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7年,邓小平谈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为理论基础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阶段。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必然到来的物质基础。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在社会生产力比较低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建国六十多年来,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的生产力还比较低,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7年,邓小平谈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他说:“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初级阶段,而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尽快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可以跨越资本主义阶段建设社会主义,但生产力发展的阶段不能跨越。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为了建立和完善这种经济制度。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人民生活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速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加快了所有制结构改革。首先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并推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混合所有制。新世纪以来,私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受到重视,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采取许多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加快私营经济的发展。我国私营经济规模,2000年为176万户,从业人员2392万人,注册资本1.33万亿元,2007年已增加到551万户,从业人员7253万人,注册资本9.39万亿元。此后,发展更快。到2013年底,私营企业已达到1096.67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此外,还有外资企业43.98万户,个体工商户4000万户。我国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劳动就业都起到重要作用。

必须改革分配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共同富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度发展,拉开了高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与一般职工收入的差距,同时,也拉开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适当拉开差距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又出现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从基尼系数来看,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中国最贫困的20%人口,收入份额只占4.7%,而20%的富裕人口,收入份额高达50%,富人收入是穷人的10.6倍。贫富差距过大,是不符合“共同富裕”的目标的,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国外市场、国外资源和国外资金,加快发展我国经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利用外资建设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目前我国已累计利用外资1.9万余亿美元,建立了一批外资企业,其中有一批汽车制造企业和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对外开放扩大了出口贸易,发展了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在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出口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出口总额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重要因素。(www.xing528.com)

发展城市化,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而城市化发展又推动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城市化率很低,到1952年,城市化率只有12.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率逐步提高,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2年的52.6%。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我国城市化率如能达到70%左右,对经济持续发展是比较有利的。发展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发展城市化,将农民转为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可以提高两倍,同时,农业实行规模生产,农民收入也可大幅度提高。因此,从农业规模化到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逐步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并采取许多加快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我国经济保持年均近10%的增长速度。全国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到2012年的51.93万亿元,名义数据增长143倍;人均GDP由381元提高到38355元,名义数据增长100倍。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升为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6000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上国家行列。

我国的改革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不同,它们都进行私有化改革,从公有制倒退到私有制,宣告社会主义失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展望未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很漫长。我国社会生产力虽有很大发展,但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经济总量虽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美国,但人均GDP只有6000美元,而美国人均GDP则高达5万美元,差距仍相当大。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虽已占到世界总额的20%以上,但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劳动生产率低,资源消耗高,同世界先进制造业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农业虽有很大发展,以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0%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目前的农业基本上还是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很低,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中国农业劳动人均增加值为545美元,只有日本的1/70,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061美元,这是因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太少。中国每个劳动力经营的土地只有4.4亩,而美国每个劳动力经营的土地达1.5万亩。中国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虽然超过美国,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00倍。因此,中国必须实现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上情况说明,我国要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要经过长期努力。

我们还要看到,造成我国经济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的,现在这“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减速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受到很大影响,目前还未恢复过来,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出口。“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也减速了,由于房地产投资减少,投资总额增幅下降。因此,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已经跌破8%,降为7.7%。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有人把这十六个字称为“李克强经济学”。这个经济学确实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良策。我国经济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以后,可以加强改革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会更加持续稳健地发展。按照年均增长7%的速度,到2020年就可以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再经过长期努力,定能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