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峡工程对宜昌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三峡工程对宜昌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峡工程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宜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使宜昌在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内外水利水电建设的经验表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特别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工程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

三峡工程对宜昌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宜昌地区地处川鄂咽喉,长江和焦柳铁路在此交汇,是西南地区联系华中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宜昌市是鄂西南的重要城市,是湖北省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宜昌、襄樊为顶点“金三角”经济格局的支撑点之一。三峡工程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宜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使宜昌在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葛洲坝工程对宜昌市经济发展影响的调查分析

为了分析三峡工程对宜昌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首先对三峡工程组成部分——葛洲坝工程建设对宜昌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作一调查分析。

葛洲坝工程建设前的宜昌市只是鄂西南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工业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小城市。当时宜昌市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在湖北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像样的工业,第三产业更落后,产业基础、技术力量都较薄弱。由于水利工程尤其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乘数效应”和建成后的“后继效益”显著,通常会给工程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带来突破性发展的机遇。葛洲坝工程巨额投资形成巨大的物质和技术需求,直接大量增加对建筑业、施工机械机电设备、劳动力以及钢材、水泥建筑材料的需求,正是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中回顾影响(指对供给生产资料的那些部门的影响)的表现;工程兴建同时在人才、信息、交通、通讯、商贸、金融和生活服务等方面需求量也很可观,促使宜昌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迅速提高第三产业的服务能力,即工程建设对所在地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旁侧影响。工程建设期间与工程建设前比较,宜昌市不仅城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城市化率提高,达到中等城市规模,人均工业生产总值为4171元,略超过湖北省所有城市市区的人均水平的4073元,宜昌市基建投资占全省14个城市总额的1/4以上。葛洲坝工程的兴建促进了宜昌市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大跨度、跳跃式地步入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1982年被新华社列为全国中等城市中的14个“明星城市”之一。

葛洲坝工程建成后,充足而廉价的电能,便利的水运条件,起点较高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及得到大幅度提高的第三产业服务能力,这些有利条件使当地的投资环境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加之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上升,为宜昌市吸引来大量的工业项目,形成真正能体现当地资源优势的产业布局,逐步发展成为以机电、原材料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成为鄂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9年(葛洲坝工程1988年完工),宜昌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全省第一,达4124元/人,当年武汉市为2639元/人,湖北省平均水平为1352元/人,相当于湖北省和武汉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1.56倍和3.05倍;人均工业总产值为7973元/人,是湖北省平均水平(2605元/人)的3.06倍,一些大耗能、大耗水、大运量的产业得以安排在当地及周围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得以开发利用;鄂西南商贸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宜昌城区成为鄂西交通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宜昌市与三峡风景区之间,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工程建成后,又增加了新的旅游场所和观赏内容,这一地区成为我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宜昌市不仅在国民经济方面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而且在居民生活、文化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较之工程兴建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1989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6.19m2,职工年工资2112元,是湖北省平均水平的3.34倍和1.12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等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数仅次于武汉和襄樊。1990年宜昌市被列为全国首批跨入小康的36个城市之一。到20世纪末,葛洲坝工程已投产运行接近20年,宜昌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以电力、机械、冶金建材纺织化工、医药、电子为主体的支柱产业达到规模发展,是湖北乃至全国的重要水电生产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1997年宜昌市城区城市化率达79%,人均GDP为13287元,仅次于武汉市,三次产业结构为4.05∶65.74∶30.21。从工业化进程来看,宜昌市已处于重化工与高加工化相结合的混合型阶段,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综合经济实力在湖北省仅次于武汉市。葛洲坝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投资乘数效应”和完建后的“后续效应”对拓宽宜昌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发展工业及其他产业、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都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宜昌市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二)三峡工程对宜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

据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对宜昌地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三峡大坝建在宜昌三斗坪,宜昌市是建设三峡的前线基地和指挥中枢,故三峡工程的建设费用,将有可观的数额花费在宜昌地区,这将为宜昌地区提供就业和发展机会,增加社会商品销售额,促进宜昌市的快速发展。

(2)三峡工程开工,将从其他地区吸引一批施工队伍到宜昌地区,连同家属估计将增加宜昌地区人口数万人,这既是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又是宜昌市的消费者,必将为宜昌市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3)三峡工程是全国的重点建设项目,全国许多城市和企业,对口支援三峡地区,宜昌成了资金与技术汇聚的口岸城市,这又将极大促进宜昌市的经济发展。

(4)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巨大综合效益,可为宜昌市的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①根本消除洪水威胁,在发生105000m3/s历史最大洪水情况下,经三峡水库调控,其最大下泄流量也不超过80000m3/s;②增加了三峡大坝等一批世界级的旅游景点,为宜昌市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③川江和荆江长江航道条件改善,将大大提高作为川鄂咽喉的宜昌市和宜昌港的地位;④为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大量清洁、廉价的电能。(www.xing528.com)

国内外水利水电建设的经验表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特别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工程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例如,兴建葛洲坝工程,提高了宜昌市的战略地位,促进宜昌由一个中小城市发展为世界著名城市;丹江口工程建设,促进了丹江口市和十堰市的形成和发展;三门峡工程的建设促进了三门峡市的形成和发展;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促进了建德、淳安两座县城和水库周围十个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江都抽水站的建设使得苏北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布拉茨克水电站建设,促进了东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中心——布拉茨克-乌斯奇利姆综合生产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三峡工程规模之大,投资之多、效益之巨、工期之长、位置之优,均居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之首,三峡工程建设必将大大促进宜昌市的发展。

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投入、效益如表5-5。由表5-5可知:三峡工程无论投入和产出都比葛洲坝工程大得多,因此,它对宜昌市的影响将大于葛洲坝工程对宜昌市的影响,随着三峡工程建成,宜昌将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

表5-5 三峡、葛洲坝工程量与效益表

(三)三峡工程对宜昌市经济的拉动作用

据湖北省的调查和分析[2],三峡工程的兴建大大促进了三峡坝区和宜昌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该地区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1999年,宜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三峡工程开工前的1992年增长3.61倍,年均增长17.4%;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54倍,年均增长28.74%,农业总产值增长1.53倍,年均增长5.5%;财政收入增长3.62倍,年均增长17.4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959元,增长了3.64倍,年均增长17.56元。三峡工程大坝所在地的宜昌县在三峡工程的直接带动下,经济超常发展,从1995年开始,连续4年跨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市”行列,并由原来的第15位跃到第8位。国家级特困县秭归,在8年移民迁建期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迈了八大步,1999年财政收入在1998年比1997年增长25.3%的基础上,又增长30.67%,增幅大大高出湖北省平均水平。

宜昌市和库区四县充分利用企业搬迁和对口支援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着力引进了娃哈哈集团、汇源集团、森达集团、海尔集团、维维豆奶集团、韩世集团、首制集团、华阳集团、旭日升集团、西洋参集团等一批名优企业进入三峡地区,建立起了江苏工业园区、宜昌兴发化工业园区、八峰药化工业园区,对湖北省三峡地区企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三峡地区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峡工程建设加快了湖北省三峡地区交通和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保证工程顺利开工,全省上下通力合作,先后建成了横贯鄂东、鄂西,长达350km,总投资28.43亿元的宜黄一级专用公路;可满足波音737、747、767、运七310等主要机型起降,年旅客吞吐量140万人次,总投资7.1亿元的三峡机场;宜昌市一期7万门程控电话,1999年底为27万门程控电话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宜昌市服务大三峡,城市主骨架向江南发展,连接长江两岸318国道关键工程——宜昌长江大桥,全长2460m,投资6.1亿元,在2001年建成使用;宜昌市东山大道等一批市区主要干道得到扩建、改善;夷陵广场及一大批车站、码头仓库等中小设施相继完工,使城市的文明创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跃上了新台阶。

(四)三峡工程建设将使宜昌市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城市

宜昌市地理位置特殊,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综合开发条件最好的地区,目前已建成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等大型水电站,三峡工程建成后,宜昌将成为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山清水秀,气候适宜,长江三峡位居“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屈原、昭君享誉海内外,三峡工程堪称世界之最,宜昌旅游景点融自然风光、人文景物和现代工程为一体,是世界最佳的旅游胜地,宜昌市将建成全国一流的旅游名城;三峡工程建设大大促进了宜昌市经济快速发展,在湖北,宜昌市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武汉市,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10.34亿元,增长9.2%,连续9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工业企业共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2个,引进娃哈哈、海尔等海内外名牌产品42个。宜昌市将充分发挥三峡品牌效应,在5~7年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名列长江沿线城市前茅。因此,三峡工程建设将促使宜昌市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