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孕期营养补充与胎儿健康发育

孕期营养补充与胎儿健康发育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掌握胎儿的生长规律和妊娠期妇女的营养生理变化,则是研制孕妇食品的基础。(二)妊娠期的营养生理调节妇女在妊娠期间会发生生理、生化和激素方面的变化,它们会直接影响营养素的需求及其有效的利用。

孕期营养补充与胎儿健康发育

妊娠期哺乳期婴儿期,是每一个家庭都要遇到的人生的特定时期,受到全世界的共同关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从宝宝出生以前的营养开始抓起。如何满足这3个人生特定时期的特殊营养要求,(如促进泌乳食品)或特殊营养食品开发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功能性食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社会的永恒需求。

自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就认识到怀孕期间母亲的营养状况与婴儿体质的密切联系。婴儿的智力与体质,固然与后天的营养关系密切,但在母体内的先天营养也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孕期不注意胎儿营养,会造成儿童一生的不幸,即使在出生后千方百计地弥补,也常常无济于事。

一、妊娠期的营养生理

由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成熟的胎儿,是一个生理调节过程。在胚胎发育的同时,母体也出现机体组成和代谢状况的变化。胎儿所需要的营养均从母体血液中获得,营养是关系到母体的健康和婴儿智力和体格发育的重要因素。而掌握胎儿的生长规律和妊娠期妇女的营养生理变化,则是研制孕妇食品的基础。

(一)妊娠期的三个阶段

妊娠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妊娠初期、妊娠中期及妊娠后期,母亲和胎儿在这三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所区别。

1.妊娠初期

受精卵到子宫后融化了子宫的内膜,钻进黏膜中,吸收母体的营养而开始生长发育,这种情况称为着床。从受精到着床,才算完成了怀孕。怀孕后的1~3个月为妊娠初期。妊娠初期胎儿生长比较缓慢,孕妇机体经历一系列生理调节并出现早孕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的症状,如轻度恶心、呕吐、厌食、厌油、偏食、嗜酸等,以晨起和饭后最为明显。

2.妊娠中期

怀孕过程的4~7个月早孕反应消失,连接母亲和胎儿的胎盘从第3个月末到第4个月初已经形成。这一时期的胎儿完全具有人形,孕妇在5个月左右会开始感到胎动,对怀孕有了明显感觉

3.妊娠后期

怀孕8个月以后称为妊娠后期,这时期胎儿外形及内脏均大致发育完整,已经相当成熟了。

(二)妊娠期的营养生理调节

妇女在妊娠期间会发生生理、生化和激素方面的变化,它们会直接影响营养素的需求及其有效的利用。

1.血液的变化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血清是血浆中除去凝结部分所剩下的部分。非孕妇女的血浆总量大约为2600mL,在妊娠初末期,孕妇的血浆总量开始增加,到孕后34周时增加50%左右,经产妇或原来血浆量较少的妇女其增加量可能还要大些,这是因为只有血浆增多,才能将营养素输送给胎儿,并同时将胎儿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及含氮终产物等排出体外。如果妇女怀孕时血浆增加数量较少,则出现死婴、低体重婴儿流产的机会要多些。

为了增大血液的循环,心脏压出血液的能力也会增强35%,从45mL/min增到60mL/min。除了血液循环系统内的液体增加外,细胞内液也增加5~6mL。血液量的增加势必会造成血液稀释,这又会引起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值、单位体积的红细胞及许多营养素的浓度下降。但是,这仅是单位体积的数量下降,其总量还是增加的。

怀孕刺激红细胞合成,引起红细胞数量上升,但增加数量比不上血液的增加量。非孕妇女血红素含量为13~14g/100mL,而在怀孕期降至10~11g/100mL,此数值若对未怀孕妇女来说则是贫血的指标,在怀孕期却是正常现象。

怀孕期内总血清蛋白质逐渐减少,其中大多数血清蛋白减少是由于白蛋白下降、α—球蛋白与β—球蛋白增加的结果,血清白蛋白的减少改变了血液渗透性,再加上血浆容量增加,导致孕妇细胞外液的淤积是引起孕妇水肿的原因之一。

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维生素A的含量逐渐增加,可导致血液中脂类含量增高,其中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怀孕期高血脂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类脂醇激素有关。

2.胃功能的调节

妊娠期另一个有利的生理变化就是胃功能下降,肠道的紧张状态缓解,这样降低了食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提高了营养素的吸收率。不过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造成妊娠期妇女恶心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如果在妊娠后期难以排出胃肠道的食物残渣,会引起便秘

妊娠期间胃中盐酸的分泌量减少,胃液的酸度下降,影响了钙和铁的吸收,因为这些元素的离子化要靠酸的作用才能起反应。不过这种因素可由别的因素抵消,在妊娠后期,铁、钙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又明显增多。

3.肾脏功能的调节及其他

为了及时将母体及胎儿的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酸酐、尿酸等排出体外,怀孕期内血液流经肾脏肾小球的过滤率增加,过滤速度大约增加50%。但同时肾曲小管回收能力降低,滤过负荷的增加超过了肾曲小管重吸收能力,因此,孕妇尿中常会出现部分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和碘等,出现妊娠糖尿病现象,但尿中钙的排出量会逐渐减少,因为机体需储留大量的钙。

妊娠期内孕妇的水分和矿物质的代谢情况也有所改变。妊娠后母体内逐渐储留较多的钠,除供胎儿需要外,其余分布在母体细胞外体液中。随着钠的留,体内水分也相应增多。在妊娠期间,母体含水量增加约7000mL,体重平均增加12.5kg,其中7kg来自体内水的潴留。这些水中除细胞外液增加1200mL外,其余的分布在胎儿体内、胎盘、羊水、子宫、乳房和母体血液中。母体的营养状况会影响到妊娠期间水的分布。

二、孕妇食品的开发

由于妊娠期妇女特殊的营养需要,孕妇食品的开发应同时满足孕妇营养的需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要照顾妇女的膳食习惯和爱好。一般来说要满足以下几条原则:

①孕妇除维持本身生理和生活所需的能量外,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全部由母体供给,所以从怀孕第5个月开始。母体每日供给能量应增加到10400~12000kJ;

②选择优质蛋白质原料,每日摄入蛋白质应保持在80~100g为宜;

③要补充碳水化合物,因为妊娠期间所增加的能量有1/3来自碳水化合物,加上妊娠期间肝脏肌肉组织中精原的储存减少,血糖会偏低;

④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30%即可;

⑤适当增加矿物元素和微量活性元素的摄取量,如钙、铁、锰、锌、碘等;

⑥适量补充维生素。

影响妊娠期营养素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孕妇的年龄与经产情况:青春发育期的孕妇,由于自己尚在生长阶段,故需将本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供给量加到怀孕时的需要量内。在生育的另一时段,危险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怀孕的次数及2次相隔的时间,都会影响母亲的营养需要和生产的结果;

②孕妇妊娠前的营养情况:妊娠前的营养状况对妇女妊娠期的营养关系较大,故也应注意妇女妊娠前的合理营养与膳食;

③妊娠期复杂新陈代谢的交互作用情况:怀孕期包括3种不同生命实体——母体、胎儿与胎盘,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一种独特的生物协同作用。在这期间不断发生代谢交互作用,这种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两个生命实体的生长发育状况;

④个别孕妇的需求差异情况:个人营养的需要常因时间与环境而有所改变。怀孕是一种特殊情况,对生理上具有压力,故此时期的营养需要必须在正常需要量基础上增加额外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

妊娠期间母体能量需求量的所受影响因素较多。虽然胎儿的生长速度起初很慢,但胎儿的生长需要额外的能量、胎盘的生长、母亲体重的增加,以及携带胎儿的额外负担、基础代谢的稳步增强等,也需要额外的能量。另一方面,母亲的活动减少,于是也减少了能量的需要。

近年来通过孕妇营养调查与能量消耗测定所得的结果不尽相同。据估计,胎儿及母体组织的生产与维护(心排出血液及呼吸所需的能量)大约需要335MJ能量,但一般孕妇由于减少了工作量,可少消耗200MJ,因而只比非孕期妇女多加125MJ即可。有人提出,孕期基础代谢增加不多,为增加新生组织和储存脂肪共需42MJ,由于孕妇有适应能力,活动时每千克体重所消耗的能量随妊娠的进展而下降,节省了能量,因此对那些照常活动的孕妇为活动所需增加的能量是125MJ,对很少活动而减少能量消耗的孕妇妊娠全期共增加42MJ即可。

在胎儿生长的同时,母体的有关机体组织也在长大。如果母体的净增体重少于9~11kg的话,胎儿就像寄生虫一样在消耗母亲机体的储备,妊娠期间如果乳房不长大,脂肪储存不增多,那就预示着哺乳期不会十分顺利。

母体组织中以脂肪储存的能量几乎完全集中在脂肪处,除乳腺外,其他生殖组织都没有脂肪。妊娠期间储存的脂肪是作为缺乏食物时的补充,并且可以阻止母体组织的分解代谢。妊娠后期尿液中酮增多,这表明机体利用脂肪储备来满足迅速生长的胎儿的能量需要,以节省出蛋白质来供机体组织的生长需要。妊娠期间增加的脂肪足以为哺乳期提供4个月、每月1250kJ的能量。

体重增长的阶段性与总的体重增长同样重要。一般来说,正常的情况是妊娠初期3个月内孕妇体重无增长,怀孕中后期每周增重400g左右,以不少于300g不大于500g为宜。许多妇女害怕产后发胖而限制妊娠期间体重的增加,但研究表明,妊娠时增加的4kg体重在生产后6周便可减少2kg,余下的2kg通常在产后6~8个月后消失。

研究表明,每天能量摄取量少于7500kJ的妇女无法保持体内氮的正平衡,如果胎儿继续生长,则是以母体组织的消耗为代价的。

我国孕妇不同时期能量参考摄入量如表5-8所示,一般能量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供给,在妊娠期间碳水化合物投入量占总能量55%~65%比较适宜。如果要控制体重,唯一有效的办法也是限制能量高的食品,而不是限制食盐或饮水。

(二)蛋白质

为了胎儿、子宫、乳房的增长及母体储存,妊娠全过程需要增加约2300g的蛋白质,其中母体储存蛋白质约910g,怀孕后期每天需平均储存5g蛋白质来补偿分娩与产后失血以及乳腺分泌的消耗。除IgG以外,胎体与胎盘的蛋白质均由母体提供的氨基酸组成。早期胎体体内尚无氨基酸合成酶,故当时对胎儿来说,各种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等到肝脏发育成熟后,胎儿方能进行氨基酸的合成。但胎儿生长20周后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及甘氨酸,仍然需继续从母体中吸收。孕妇血中游离氨基酸减少,而胎盘胎儿血浆中游离氨基酸浓度高于母血。

母亲的蛋白质摄入情况对胎儿的生长关系重大,膳食蛋白质不足的妇女所生的新生儿不但体型小、体重轻,而且出生后容易生病,成活率低,如果在胎儿生长时期蛋白质供给不足,则新生儿出生时心脏、脑、胸腺及肠等机体组织的细胞数量少,对脑的影响尤为严重。胎儿的脑细胞发育相当快,这时如果受到损害,将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后天营养来补救。蛋白质供给还有个质量问题,即摄入的蛋白质数量虽够,但氨基酸不平衡如少一种必需氨基酸,也可造成上述结果;某种氨基酸过多也可造成不平衡或引起拮抗作用。所以孕妇应食多种食物,以使其氨基酸摄入量达到平衡。同时优质蛋白质(一般为动物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1/3以上,条件许可的话应占2/3为好。

我国孕妇早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每日为55g,怀孕中期加15g,后期再加15g。母体除了通过胎盘向胎儿供应氨基酸外,许多大的蛋白质分子(如抗体)也可穿过胎盘进入胎体,使胎儿对母亲曾经接触过的抗原有被动免疫力。

(三)脂肪

妊娠中期脂类生理变化量大。从怀孕初期起孕妇某些部位即有脂肪存积,妊娠过程中平均增重2~4kg的脂肪。孕妇还要供给胎儿的脂肪储备,怀孕20周时胎儿的脂肪仅占体重的0.5%,但在此之后胎儿的脂肪组织便迅速生长起来,到28周时已增至3.5%,34周时为7.5%,到出生时增加到16%。

脂质是脑及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构成其固体物质的50%~60%,其中1/3的脑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γ亚麻酸等。在胎儿脑发育过程中如缺乏适量的必需脂肪酸,则会推迟脑细胞的分裂及增殖。脑细胞的骨髓鞘化自胎儿期开始生成,直到出生后1年完成。饱和脂肪酸为骨髓鞘化所必需的脂肪酸,故孕妇、乳母膳食中应有适量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这样可以保证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完成成熟过程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但孕妇血脂较平时升高,脂肪总量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不宜过多,一般怀孕中、后期脂肪提供能量以占总能量的20%~30%为宜。我国妊娠期孕妇脂肪参考摄入量见表5-8。

(四)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为胎儿代谢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胎儿耗用的母体葡萄糖较多,故母体不得不以氧化脂肪及蛋白质来提供能量。所以,孕妇在饥饿时易患酮症,尤其是孕期体重增加很少的孕妇,对酮症更为敏感。除了低血糖、高酮体症状外,还有低丙氨酸血症(丙氨酸是肝糖原异生的前体)。孕妇平时的血糖浓度低于非孕妇的血糖浓度,但略高于脐血的血糖浓度。母血糖与脐血糖浓度之比为1.2∶1,因此,孕妇应保持其血糖的正常水平,以免胎儿血糖过低。

孕妇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虽然血中胰岛素含量高,但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糖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有糖尿病的孕妇,血糖未能很好控制时,婴儿可能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储存蛋白质与脂肪较多,使新生儿过大,体型特殊。

我国孕妇膳食中一般碳水化合物比例较高,占总能量的50%~65%。

表5-8 中国孕妇不同时期能量与宏量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注:①参考值为能量需要量(EER,estimated energy requirement),PAL=Physical Activity Level,身体活动水平,I=1.5(轻),II=1.75(中),III=2.0(重)。

②未制定参考值者用“—”表示。

③%E为所占能量的百分比

(五)维生素

母体维生素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脂溶性维生素储存在母体肝脏内,再从肝脏中释放出来,供给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孕妇血中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于孕前,而胎儿中的含量低于母体血中的含量。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储存,必须由膳食及时供应。孕妇肝脏受类固醇激素影响,对维生素的利用率低,而胎儿需要量又高,因此孕妇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要增加。我国孕妇在不同时期维生素参考摄入量如表5-9所示。

表5-9 中国孕妇不同时期维生素参考摄入量

续表

注:①维生素A的单位为视黄醇活性当量(RAE),1μg RAE=膳食或补充剂来源全反式视黄醇(μg)+1/2补充剂纯品全反式β胡萝卜素(μg)+1/2膳食全反式β—胡萝卜素(μg)+1/24其他膳食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μg),维生素A的UL不包括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RAE。

α—生育酚当量(α-TE),膳食中总α-TE当量(mg)=1×α—生育酚(mg)+0.5×β—生育酚(mg)+0.1×γ—生育酚(mg)+0.02×δ—生育酚(mg)+0.3×α—三烯生育酚(mg)。

③未制定参考值者用“—”表示。(www.xing528.com)

④维生素C在妊娠期的PI(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值为200mg/d。

⑤膳食叶酸当量(DFE,μg)=天然食物来源叶酸(μg)+1.7×合成叶酸(μg)。

⑥指合成叶酸摄入量上限,不包括天然食物来源叶酸,单位为μg/d。

烟酸当量(NE,mg)=烟酸(mg)+1/60色氨酸(mg)。

烟酰胺,单位为mg/d。

1.维生素A

由于胎儿发育的需要(胎儿肝脏的储存以及母体为泌乳而储存),孕妇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增加。妊娠初期往往血中维生素A水平下降,至13~14周时又回升,21周时开始超过正常值,至37周时维生素A可达正常值的1.5倍。孕妇缺少维生素A,会使新生儿角膜软化,过量则引起腭裂、露脑等先天畸形。

2.维生素D

孕妇和胎儿在妊娠期间需要大量的钙和磷,因此膳食中维生素D的供给量必须保证。但也不可过量,否则婴儿会出现精神发育迟缓或肾酸中毒等症状。

3.维生素E

动物试验表明,维生素E具有促进正常生殖、减少自然流产和死产的效果,缺乏会导致多发性先天畸形,但至今科学家尚未发现维生素E对人类的生殖能力有什么独特作用,尽管有些事实表明维生素E可能对习惯性流产或不易受孕的妇女有所裨益,但尚未证明维生素E缺乏与人类不育有何关系。有人认为维生素E与婴儿溶血性贫血有关,如早产儿身体储存α—生育酚非常少,早产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时供给维生素E有效。

4.维生素K

维生素K能合成血液凝固所必需的凝血酶原,对防止危害母亲和胎儿生命的新生期出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维生素K对因神经紧张而引起的恶心、呕吐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美国,妊娠的最后数周让孕妇口服或注射含维生素K的药物来防止出血,已成为常规的做法。不过剂量要适中,做到既可防止出血又不致引起不良反应,比较安全的办法是让婴儿或母亲注射或服用天然维生素K。

5.维生素B1

维生素B1能促进胎儿生长,维持孕妇良好的食欲与正常的肠蠕动,并促进乳汁分泌。调查资料还表明维生素B1可缓解妊娠期的恶心现象。

维生素B1是以主动运输形式进入胎体,而尿中排出量又增加,故母血中水平常较低。一般孕妇血中维生素B1低于非孕妇,脐带血中的维生素B1可较母血中浓度高7倍,给母亲补充维生素B1后,母血、胎血中维生家B1都增加。

维生素B1缺乏多因孕妇长期食用过精的白米、白面或限制食物种类引起的。近年来我国安徽、江西等省曾有婴儿脚气病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

6.维生素B2

妊娠期孕妇对维生素B2需求量增加,胎儿血液中的核黄素比母亲多。动物试验表明,在受孕的第13、14天缺乏维生素B2时,胎儿的软骨形成受阻,最后发生骨骼畸形,如长骨缩短和肋骨融合等。

7.烟酸

我国人民膳食中一般不会缺乏烟酸,且膳食中的色氨酸可能转变为烟酸,妊娠时这种转变率增加。正常人每摄入70mg色氨酸,尿中即可排出1mg烟酸代谢物。孕妇每摄入18mg色氨酸就可排出1mg烟酸代谢物,因此孕妇尿中烟酸代谢物多于非孕妇女。脐血中烟酰胺浓度比母血中高20%。

8.维生素B6

吡哆醇的中间产物磷酸吡哆醛可激活60种酶系统,包括色氨酸代谢的增速。妊娠时由于雌激素增加,色氨酸加氧酶的增加,再加上血液的稀释、胎儿的需要,因此孕妇对维生素B6需求量增加。最需要维生素B6中枢神经系统增长高峰在胎儿5个月以后,这时绝对不可缺乏维生素B6

维生素B6是母体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的,胎儿血中的含量要比母体高出5倍。如果其含量低于正常含量的1/3时,就会引起妊娠毒血症。在妊娠期间,孕妇色氨酸代谢功能会发生变化,排泄出的黄尿烯酸增多,输送钠能力下降,细胞的生长也有变化,只要每日增加1~2.5mg的吡哆醇即可消除这些现象。有些研究结果还表明维生素B6对妊娠恶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机理尚不清楚。

9.叶酸

妊娠期摄入叶酸有三种功效,第一种是促进胎儿的正常生长,因为叶酸是嘌呤嘧啶代谢中的重要因素,细胞、组织要迅速增长就必需叶酸,第二种是防止妊娠巨红细胞性贫血的出现。妊娠期间常由于缺乏叶酸而出现巨红细胞性贫血,严重时会引起流产、死产、新生儿死亡、妊娠中毒、产后出血等症状。第三种是更为重要的功效,能预防胎儿、婴儿的神经管缺损。

动物试验表明,服用叶酸对抗剂等药物会引起婴儿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或脑积水等,这充分说明叶酸对正常妊娠的重要性。

孕妇叶酸缺乏的情况较多,这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食物的选择,烹调的损失,供给胎儿的需要,以及遗传上的因素,均可引起孕妇叶酸的缺乏。自食物被吸收后,叶酸在肝脏中经过一系列的还原作用转变为活动的辅酶形态,而高含量类脂醇可干扰这一过程。服用类脂醇避孕药的妇女,因其血液中高含量类脂醇还会维持一段时间,此时自怀孕起,孕妇血清中的叶酸就会显著减少。

10.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缺乏也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但由于维生素B12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类食物中,在肠胃消化道内的微生物也可大量合成维生素B12,因此维生素B12缺乏症较少见。维生素B12缺乏多由于遗传因素,或因后天缺乏协助吸收维生素B12的胃液等因素引起。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素食者,容易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11.维生素C

孕妇血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非孕妇的一半,脐血清及血细胞内维生素C比母血中高2~4倍。当母血中维生素C水平很低时,脐血中含量仍会高。孕妇摄入大量的维生素C,可使胎儿早期活动增加,但也可使胎儿维生素C分解能力增加,因而增加了维生素C的需求量而造成新生儿条件性坏血病的发生。母体维生素C摄入不足,则会造成胎膜的早期破裂和新生儿的死亡率上升。胎盘能合成维生素C,这也是胎儿机体组织中维生素C水平高的缘故。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这三种维生素除了其各自独特的作用外,有一共同作用就是维持胎儿细胞结构与功能。维生素A可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这些组织包括皮下与线形无腺导管、肠胃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呼吸道的黏膜组织。维生素A既影响黏液、黏蛋白与黏多糖的化学成分以及黏液的分泌,还可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维生素C的功能在于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而还原型谷胱甘肽在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E能预防组成细胞膜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还可预防肠胃消化道中维生素A的氧化,使膳食中有较多量的维生素A被吸收。

(六)矿物元素

我国孕妇不同时期矿物元素参考摄入量如表5-10所示。

表5-10 中国孕妇不同时期矿物元素参考摄入量

续表

注:未制定参考值者用“—”表示。

1.钙和磷

成年妇女体内约有1kg钙,妊娠后期胎儿体内含有约30g钙,胎盘含1g钙,30周以后胎儿每日储存260~300mg钙。此外母体尚需储存钙,自孕期7个月开始每日孕妇储钙20~30mg,以供哺乳时泌乳的需要,故妊娠全程均需补钙。胎儿牙齿、骨骼的钙化自妊娠8个月以后加速,所需钙、磷可动用母体骨中的钙盐,胎儿储存的30g钙中有25%是母体钙。因此,母体为了维持自身钙、磷平衡,就需增加对钙、磷的摄取量。胎儿缺钙时可发生颚骨牙齿畸形不对称等现象,孕妇缺钙会出现骨质疏松软化、凝血异常、肌肉痉挛等症状。血液中0.1%的钙对维持心脏正常搏动,肌肉、神经正常兴奋性和适宜感应性起着重要作用。当孕妇缺乏钙,使血清中钙含量低于7~7.7mg/100g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就会引起手足搐搦。

有人测定孕妇晚期每日摄入2g钙即可达到平衡。孕妇血钙降低,到产前6周方有所回升,这是由于血清白蛋白降低,继发蛋白结合钙减少导致血钙降低。母体血钙浓度与婴儿出生时体重呈正相关。胎儿骨骼矿质化程度取决于母亲膳食中钙、磷以及维生素D的含量。由此可见,给孕妇补足钙质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维生素D充足,膳食中钙的需要量可以减少,如果维生素D不足,则必须增加膳食中的钙。

2.铁

妊娠期间,母体要为胎儿提供300mg铁,为胎盘提供70mg,为构成血红蛋白提供500mg,为损失的皮肤、毛发和汗液提供280mg,总计为1100mg,几乎是成年妇女铁储备的2倍。如果膳食中的铁不能满足上述需要,则孕妇体内的铁储备就会耗尽,而母亲没有铁储备,其血红蛋白水平便会下降至100g/L,这便是贫血的象征。

美国食品与营养委员会认为,孕妇的铁摄入量应在一般妇女的18mg基础上再补充30~60mg的元素铁(相当于150~300mg的硫酸亚铁),才能保持母体的铁储备和满足胎儿的需要。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受需要和食物来源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动物肌肉中的铁容易吸收,而谷物食品中的铁则不易吸收。我国是以谷物为主食的国家,应特别注意这点。有人认为,防止妊娠期缺铁的最好办法是在怀孕前就增加铁的摄取量,以便在怀孕时至少储备300mg的铁。

孕妇在补铁的同时还应注意维生素C和叶酸的摄取,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3.锌

成年妇女体内有1.3g锌,妊娠时增至1.7g。足月胎儿体内可有60mg锌,从怀孕初期开始,胎儿锌的需要便迅速增加。平时胎盘及胎儿每日需要0.75~1mg锌。母血清锌在妊娠期逐渐下降,这一方面由于血液稀释的缘故,另一方面是由于血清蛋白含量的下降,因85%的血清锌是与蛋白质结合的。

孕妇缺锌会使羊水缺乏抗微生物活性,又会影响核糖核酸的合成,并呈现出多种与锌有关的异常,如足月胎儿体重减少,发育停滞,先天性畸形,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出现先天性心脏病、多发性骨畸形和尿道下裂等情况。若孕妇血清锌更低的话,则会出现流产成死胎等严重后果。孕妇味觉异常和食欲退减也可能与缺锌有关。

锌与蛋白质的吸收利用情况有关系,锌的摄入量可影响氮的贮留量。蛋白质摄入量高,锌的表现消化率也增高,粪便中锌的排出减少,血锌值也较高。

4.碘

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蛋白质生物合成,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怀孕期妇女甲状腺功能活跃,碘需求量也增加。碘最好从自然产品如紫菜、海带中摄取。若使用碘化钾,则务必注意不可过量。

孕妇缺碘,所生的孩子会得地方性克汀病,其主要特点是呆、小、聋、哑或瘫等,严重时不懂事,甚至连穿衣、洗脸等最简单的事务也不能自理。

5.镁

镁与钙、磷相似,大部分是构成骨骼与牙齿的原料。具有生化活性的镁多存在于神经与肌肉细胞内,调节神经的感应性与肌肉的收缩。缺乏镁会产生神经与肌肉的功能失调,出现典型的肌肉震颤、手足抽搐及惊厥现象。

孕妇一般一天摄入269mg镁,而尿中排出94mg,粪便中排出215mg,结果造成镁的负平衡。在一般情况下,孕妇的镁摄取量常常不足,即使妊娠期间膳食较为合理,其他营养素都能达到供给量标准,但镁仅能满足需要量的60%,应予以注意。

6.钠

妊娠期孕妇对钠的摄取量,目前尚存在不少争议。争论焦点在于孕妇到底需要多少钠?是否需要控制钠离子的摄入量?过去传统的看法认为的钠离子是亲水性的,会造成体内水的潴留,开始时使细胞外液积聚,如果积聚过多还会导致孕妇水肿,因此提倡控制钠离子的摄取,并把降低膳食中的钠(食盐)量作为安排妊娠水肿的膳食中一个很重要方面。同时,还认为钠会加重妊娠中毒症的三个症状,即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

美国营养学家H. A. Guthrie在其权威著作Introductory Nutrition中认为应提倡孕妇增加钠的摄入量。他认为,妊娠期间由于细胞外液的增加,母体内的钠需要量也增多,达到11.5~20.7g。因此,营养学家或医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劝诱孕妇限制钠的摄入量,而恰恰相反应该提倡增加钠的摄入。他还认为,当孕妇食盐的摄入受限制时,母体的器官会产生一系列有助于储存钠的激素和生化变化。血钠水平降低时,肾脏就会产生更多的肾素激素,它会对血液中的蛋白质起作用,将其转化成血管紧张素,肾上腺对血管紧张素起反应,产生更多的醛甾酮,再对肾脏起作用,促使它重新吸收钠,从而使血液中保留更多的钠。因此,孕妇有一系列的机理帮助其保留钠。他还认为妊娠期间不应服用利尿剂,以免造成钠的损失。

思考题

1.肥胖的定义是什么?肥胖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2.如何开发具有减肥功效的功能性食品?试举出4~8种具有减肥功效的典型配料。

3.什么是衰老?衰老的表现有哪些?

4.抗衰老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理有哪些方面?

5.什么是贫血?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对贫血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6.营养性贫血的产生原因有哪些?试举出至少4种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效的典型配料。

7.母乳喂养的意义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