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及时修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理念是“发展”,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增强学生内部发展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淡化了传统的总结性评价选拔、甄别的功能,更加强调发展这一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优化策略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等鉴定。

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习者评定成绩或做证明,而是既帮助学习者也帮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掌握特定知识上。有学者认为,形成性评价指在教与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去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还有人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

(二)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含义

我们可以初步给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下一个定义,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原理,为了调节和完善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保证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等进行的评价。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过程性评价,它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始终,评价者是在这样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测试题当中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知识,还考察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养,包括思想品德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等。其次,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多元性、情感性、过程性、差异性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再次,评价还要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且方法要多样,如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作业考核、档案袋评价、测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最后,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及时修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理念是“发展”,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增强学生内部发展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它主张在宽松的氛围中促进评价对象自觉地发展,不以奖惩作为评价的依据。

(三)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新的理念也渐渐注入评价体系当中。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过程性

形成性评价又被称作过程性评价,评价者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进行描述,指出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劣之处,对于优势进行鼓励,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对于不足的地方,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帮助学生修正轨道,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地提高自己,获得充分的发展。形成性评价贯穿着语文学习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身心状况是变化发展的,评价的标准也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形成性评价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同伴,互相合作、不断成长的过程。

2.发展性

发展是新课程所需要的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特征。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淡化了传统的总结性评价选拔、甄别的功能,更加强调发展这一目标。传统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因此,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形成性评价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到了评价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它关注的不仅是学生过去的学习情况,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的发展。通过发现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及时修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它强调以发展为本,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增强学生内部发展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它主张在宽松的氛围中促进评价对象自觉地发展,不以奖惩作为评价的依据。它不仅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说,形成性评价不仅是一种评价手段,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多元性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的多元性表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测试题当中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知识,还考察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素养。评价不仅关乎结果,更重视过程。在评价标准方面,既参照统一的评价标准,也考虑个别差异,根据不同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适应人才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在评价的主体方面,提高评价对象的主体意识,改变了过去以学校领导、教师等为主体的标准,倡导多元化主体,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双向交流的形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等,增强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尤其以学生自评为重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通过多种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4.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多样化表现在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评价改变了曾经以纸笔测验和教师评价为主的单一、片面的评价方法,出现了很多评价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评价者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主动评价自身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生互评,即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对方,可以教师点名评价对象,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评价对象。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内的口头评价,一个是课堂外的作业批语或者谈话等其他交流形式。另外,一些新型的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课堂观察、情景演示等方法,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开始实施,评价方法越来越科学。

5.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突出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注重来自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通过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得到改进学习行为的信息,提高学习效果,既有精确的定量评价,也有模糊的定性评价,既有自我评价,也有其他人的评价,学生还可以自主进行选择,教师也从评价的“主体”成为与学生共同评价的“合作者”,形成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二是形成性评价不以奖惩为依据,只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因此,有些方法的实施,如课堂观察、家庭作业、问卷调查等方法是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之所以有巨大的优势,在于它有以下几大功能。

1.导向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形成性评价能引导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朝着预定教育目标发展的功效和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依据教育目标、教学目标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要符合现代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规律,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但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评价。这些评价标准对被评价者充当着“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评价内容决定了被评价者重视的内容,评价标准决定了被评价者努力的方向,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导向作用。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安排和充分的备课,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力求达到预设的教育目的。对学生来说,学生根据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考试的具体要求等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重点,自主选择语文学习内容,有计划地学习,从而为自身语文学习指明了方向。

2.诊断功能

诊断功能不仅是总结性评价的功能,同时也是形成性评价具备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诊断功能就是指形成性评价对语文教学活动的成效、问题做出判断的功效和能力。评价者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测试等手段收集被评价者的有关信息,从而诊断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具体环节的优劣,指出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最后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就如同就医一样,必须通过诊断才能“对症下药”。通过评价的“诊断”功能,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水平,知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知道学生在哪些地方出了错,并且知道出错的原因,及时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评价的“诊断”功能,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了解自己的水平,从而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诊断功能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www.xing528.com)

3.反馈调节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即反馈信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再对被评价者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调节的功效和能力。形成性评价的反馈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教师为学生调节语文学习目标和计划,当教师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已经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或者能够达到更高的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加快学习进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者未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则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放慢学习进程,改进方向,向预设的学习目标前进。二是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自我调节,完成学习任务。形成性评价的调节功能不仅适用于语文知识的调节,还体现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思维方式、解题方法、学习态度等的调节。三是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家长,使家长充分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督促子女学习,参与评价体系,以帮助学生强化正确的学习行为,及时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促进教学工作的优化

4.激励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就是指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目标的高效完成。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阿伦森效应”,其要旨是: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褒奖可以使人提高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尤其是小学生,教师的激励评价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小学语文形成性评价的激励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通过评价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进行测评,对于测评的结果,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竞争,这种竞争的动力会让学生努力追赶,完成学习目标,这是一种自觉的激励作用。如果获得较好的结果,学生会有成就感,因此增加内部的学习动机;如果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则会改进方法,激发进一步努力。二是教师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甚至一个赞许的微笑也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动力。学生都是怀着希望上学的,努力证明自己有成功的可能。小学生对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特别敏感,如果获得肯定的评价,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学生会充满愉悦感和成就感,形成一种前进的内部动力,对学习充满热情,强化以前正确的学习经验,期望获得更大的进步。

5.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教育功能就是指评价具有影响学生的思维、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价值观等的功效和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各种测评就是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识记、巩固、复习、综合,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了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塑造踏实、严谨的学习品质,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认真总结自己的学习行为,对于不足的地方进行深入的反思,找到差距,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计划,促进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五)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依据

1.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他人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进行修正,促进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实践不断深入,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均为小学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

2.1 评价的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①学生已获得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进行激活,与新的知识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新旧知识的联结。②评价学生学到的新的知识。包括评价学生变化的知识结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皮亚杰、布鲁纳。建构主义关注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这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上,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生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心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时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情境、评价中的师生角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2 评价的方法

建构主义将学生的学习分为高级学习和低级学习两个层次。在低级学习这个层次当中,需要评价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这属于知识与能力这一层次的评价,即语文课本中一些基础知识。在高级学习这一层次,要评价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态度、策略、思路、方法等,这属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评价。

2.3 评价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机械传授获得的,学习应该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学生自主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创建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这些情境最好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如教师在让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多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

2.4 评价中的师生角色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建构主义反对以教师为权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只是提供指导。因此,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作文评价可采取自改、互改的模式。

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创立的,这一理论被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突破了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中的一些理念,是形成性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应该拥有九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其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是人类智能的核心。这九种智能只有不同领域的区别,而没有优劣之分。根据其发挥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有的人擅长语言,有的人擅长音乐,有的人擅长理性思维,有的人被感性思维占主导。各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出现,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因此,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方向不同。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发现他们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