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造船业的繁荣与海防发展

明代造船业的繁荣与海防发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姆渡遗址出土陶舟形器河姆渡遗址出土木桨明代以前的远洋航线隋唐时期,继隋文帝开广通渠后,南北大运河成立,使得黄河与长江流域得以相通,既推动了漕运的发展,也促进了造船业的繁荣。明代,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另一个高峰。在海防方面,由于倭寇的侵略,使得明初的海防造船增加。明代中后期,各类型的海防船大量运用,为前代所无。各地造船厂生产最多的是运输船只。郑和的7次航行说明当时我国造船术和航海术已经有很高的水平。

明代造船业的繁荣与海防发展

舟船,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一个重要的水上工具的角色。

在今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了6支木质船桨和1只陶舟,距今7000年,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实物证据。而在商代的遗址上,也发现了大量的鲸鱼骨、海贝等丰富的产品,可见当时殷商王国和东南沿海等地有过频繁的交通贸易往来。

周代,《诗经》上有“舟船为梁”的例子,是舟船搭浮桥的最早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富东海,有鱼盐之利,船只载贩鱼盐,促使齐地工商发达,国家富强。到了汉代,海上交通日渐发达,与海外诸国的外交日趋热络,在《汉书·地理志》中详细介绍了海外诸国的航线,最远到达黄支(今印度马德拉斯附近)之南的已程不国,应是今天的斯里兰卡。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长江水战是战争取胜的关键,更显示出战船的重要性。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舟形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木桨

明代以前的远洋航线

隋唐时期,继隋文帝开广通渠后,南北大运河成立,使得黄河长江流域得以相通,既推动了漕运的发展,也促进了造船业的繁荣。(www.xing528.com)

宋元时期,航海方面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造船技术方面运用“车船”,速度很快,进退方便。

明代,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另一个高峰。在海防方面,由于倭寇的侵略,使得明初的海防造船增加。明代中后期,各类型的海防船大量运用,为前代所无。在海运方面,明初承元代海运,虽在运量上不及元代,但在海运船只建造上也是相当可观,曾经有过一年建造一万余艘的记载,远远超越前代。在海上贸易方面,明代中后期更是发展迅速,民间与日本、东南亚,甚至是来自于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有极密切的贸易往来,国际贸易兴盛,不亚于宋元时期,各地海船的建造,有不同的性能和特色。

车船是在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设计的,桨用手力,而车船使用脚力,是古代一项重大的船舶技术发明

据一些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造船厂遍布长江沿岸与东南沿海,为了维持长期稳定的船只数量,大规模的船厂开始出现,主要的造船场有南京龙江船场、淮南清江船场、山东北清河船场等,且有船舶建造方面的书籍的刊行,实为前代所无。各地造船厂生产最多的是运输船只。明朝造船工场有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工场,加工帆篷、绳索、铁钉等零部件,还有木材、桐漆、麻类等的堆放仓库。当时造船材料的验收、船只的修造和交付等,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才会有明朝的郑和7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

郑和宝船和哥伦布远洋帆船对比1405年7月,明成祖正式派郑和为使者,率领240多艘海船、27400名船员的庞大船队出使“西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7次航行说明当时我国造船术和航海术已经有很高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