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陕中心的道教宫观与道情戏

山陕中心的道教宫观与道情戏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陕中心道情戏种类众多,与其道教文化传统及道教活动兴盛密不可分。此外,晋西北武当山也有全真教的踪迹,“山西西部吕梁山脉中段的北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道教认为北武当山是真武大帝北方行宫,是全真道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这大大扩大了道教活动的民众基础。山西境内大量的道教宫观,伴随着常年的道情演出,道情戏在这种氛围下应运而生。

山陕中心的道教宫观与道情戏

山陕中心道情戏种类众多,与其道教文化传统及道教活动兴盛密不可分。

就山西而言,有道情戏剧种的晋北、洪洞、临县、永济等地,均是道教活跃地带。北魏寇谦之对道教的改革,就是在晋北大同得到皇室权贵的支持而完成的,从而使天师道在北魏时期大兴。位于晋北的北岳恒山,横亘塞外,气势雄伟,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载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全真北五祖之一的刘海蟾从钟、吕得道后,往来于名山大川,隐居于山西代州赵杲观,创立了以‘省悟自归隐’为道旨的全真刘祖派。”全真教祖师在山西的遗迹留存众多,祖庭与宫观相继修建,成为历代全真教徒的朝圣之地,其中以芮城永乐宫和龙山石窟最为有名。“蒙元以后朝代数易,社会巨变,以原来的面貌幸存至今的蒙元时期宫观,唯有原河中府河东县永乐镇纯阳万寿宫(今山西芮城永乐宫)和冀宁路昊天观(今山西太原龙山石窟)。其他的全真宫观绝大多数早已泯灭,个别现存者如附属于大都(今北京)长春宫的白云观,几经兴废,已不是初创时的面貌。”可见山西全真教历史之久及延续之远。

芮城永乐宫,正式名称为十方大纯阳万寿宫或纯阳万寿宫,原址为山西永济县(永济道情戏所在地)永乐镇,因三门峡水利工程,1959年将全部建筑壁画迁至芮城县新址保存至今。永乐镇位于黄河北岸,据说是吕洞宾的诞生处。吕洞宾据传确有其人,是唐五代末的一个隐士,讳岩,号纯阳,60岁以后遇钟离权,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曾在终南山、华山修道,王重阳自称在终南遇到吕洞宾而得道,全真教成立后,吕洞宾被尊为全真道教南北宗的祖师。为纪念吕洞宾而建的纯阳宫在元代被称为祖宫,又被称为东祖庭,与被称之为西祖庭终南重阳万寿宫相对应,可见永乐宫在全真教中的崇高地位。

永乐宫可以追溯到纯阳祠,后升格为纯阳宫,1240年宋德方拜谒时有感于生祠简陋,有心重建。1244年纯阳宫遭受火灾,全真教掌教李常志和前任掌教尹志平曾召集众人曰:“纯阳,吾教之祖也。今朝廷崇饬如此,孰可任其事者?”经过遴选,选派德高望重的全真大师潘德冲主领重建。潘德冲,字仲和,号冲和,山东淄之齐东(鲁东中心八仙戏所在地,从中可见全真派各地之间的联系)人,善于理财,曾随丘处机西行中亚,是担当此责的最佳人选。宋德方、尹志平、李常志、潘德冲等均有追随丘处机中亚之行的资历,在他们的组织和支持下,“全真教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永乐镇,确保以最高的规格和水准建设东祖庭。没有任何其他全真宫观的建设得到如此众多的第三代大师们的参与和领导”。纯阳宫历经数十年而成,至今依然保存了主体建筑,包括一个元代宫门无极门和三个元代大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除了这些历经八百余年而完好保存的土木建筑结构宫殿,永乐宫最珍贵的当属大殿内的壁画。“第一个大殿三清殿内的巨幅壁画《朝元图》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第二殿纯阳殿绘有叙事画吕洞宾画传和大型壁画杰作《钟—吕传道图》《八仙渡海图》。第三殿重阳殿绘有全真祖师王重阳画传。这些大型壁画是绝无仅有的古代道教美术遗珍。”以三清殿中的《朝元图》为例,图高4.26米,全长94.68米,面积403平方米,画中神明多达290位,主像高3米以上,画中人物组织得有条不紊,“从全局到每个人物的绘制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人物的形象姿态、冠服器物、装饰图案等,既遵循教义、继承造像传统,又善于创新,是呕心沥血、惨淡经营而成的皇皇巨制”。在永乐宫的壁画中,纯阳大殿中的连环壁画,用52幅神话连环故事画勾勒了吕祖的一生,此外还描绘有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其中就包含有神仙道化戏的演出。此外,纯阳殿中的《八仙渡海图》中,第六位为张果老,手捧渔鼓简板,可见在永乐宫建成时,全真教的道情活动已非常频繁。加之永乐宫不仅作为道教的祖庭,以永乐宫和吕洞宾信仰为中心的民俗活动绵延至今。现在,每年三月初三和四月十四吕祖诞辰日,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曾主持永乐宫迁建的柴泽俊在《山西寺观壁画》一书中提及,“每年春夏之交的农历四月十四开始,永乐宫庙会三日。其间,龙虎殿后部就成为酬神演戏的地方,两小间便作为放置道具和戏箱的后场”。“除了永乐宫外,河东地区的道教场所还有绛县东华山道观群,包括东岳庙、崇祯观、昊天洞、景云宫、三清殿、文昌阁、老君庙、老君桥等建筑;另外还有蒲县东岳庙、新绛稷益庙等。”数百年来,大量的道教宫观以及随之而来的道情活动,与戏曲频繁碰撞,道情戏的萌生也就理所当然了。

此外,晋西北武当山也有全真教的踪迹,“山西西部吕梁山脉中段的北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道教认为北武当山是真武大帝北方行宫,是全真道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北武当山道观建筑规模宏大,道士云集,每年一届的庙会,吸引了二州(山西的永宁州,陕西的葭州)五县(晋西的临县、方山、离石、中阳,陕北的佳县)的信教群众和游客。”这大大扩大了道教活动的民众基础。晋北的神池和临县等地,道教场所众多,“据光绪版《神池县志》记载,清代仅县城、八角、利民三处就有坛庙70处,其中大多为道教建筑。诸如玉皇庙、玄天阁、三清阁、河神庙等,遍及全县乡村。可见清代前期至中叶,道教甚为兴盛,儒、释、道三教中,道教影响居首”。在晋西,“临县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道教盛行的地方,至今保存着许多道家的文物古迹,有‘十三观寺九厦院’之说”。此外,据载清代临县有著名道士李集祥,“他的教徒遍及四省十三县,多达数千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乡村中富户人家,甚至连清末进士吴命新(临县上西坡人)也被发展为他的教徒。这批人在社会上均有一定势力,他们便利用道情这种形式,极力宣扬道家思想,这就使得道情在当时盛行,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境内龙山之巅的昊天观和道教石窟,是“唯一以道教为题材的石窟”。山西境内大量的道教宫观,伴随着常年的道情演出,道情戏在这种氛围下应运而生。如清末洪洞道情戏的第一个班社——尉广甲道腔班,创始人尉广甲就是尹壁村的道士,因功名未遂,出家入道,偏爱道情,回来后遂与乡里秧歌琴书艺人合伙,成立了道情戏班社。

陕西有陕北道情戏、关中道情戏、商洛道情戏、陕南道情戏,境内的道教活动,亦为道情戏的产生互为表里。

在陕西,峰峦叠嶂的终南山自古为道士修行绝佳之处,最高峰太白峰山,形成了以太白山信仰为中心的太白会,会上“皆演戏,士民拈香甚众”,俗话说,“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佳;终南千里耸翠,以楼观为最佳”。位于关中周至县楼观镇的楼观台,是终南山道教活动的中心,有“天下第一福地”之誉,历史上许多著名道士都是在这里得道。“在东、西楼观之间15公里范围内,道教古迹比比皆是。”据说,唐玄宗制成的道曲《降真召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等曾在长安玄元庙、宗圣观等多处演奏。此外,道教的第四洞天——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自古便是神仙修炼之地,宋代著名道士陈抟居华山40年,在华山等地经常举行斋醮,保存至今的《建醮碑》,反映了宋时斋醮科仪音乐盛况。唐玄宗曾封华山为“金天王”,大规模修建道观、创制道乐,每至祭日,鼓乐笙箫启奏。陕西陇州一带(今宝鸡),全真遗迹诸多,金大定十四年,丘处机曾在磻溪潜修7年,后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6年,经过13年的苦行、苦学与苦修,丘处机不仅声名远播,而且道业大成,开创了全真道龙门派,至今仍有龙门洞留存,被誉为龙门祖庭。清代,在王常月、闵一得的共同努力下,龙门中兴,对于道教斋醮活动乃至道情、道情戏影响巨大,道情戏早期的艺人,不少自称是属于丘祖龙门派,并按谱排辈,形成较为严密的道情演出组织。(www.xing528.com)

当然,陕西最有名的宫观当属关中终南重阳万寿宫。

终南重阳万寿宫现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南望终南,甘水出峪自东南而来,经重阳宫西北流入渭水,是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为纪念全真祖师王重阳而建,因此也被称之为西祖庭。王重阳在离开终南刘蒋村赴蓬莱之前,烧掉茅庵,并作诗曰:茅庵烧了事休休,决有人人却要修。王重阳在开封升霞后,其徒弟遵其遗愿,历经千辛万苦,将其灵柩运回终南,葬于故庵西隅,大弟子马丹阳修建三间茅庵在侧作为守丧之地,并手书“祖庭心死”,以示驻守此地的决心,此为全真祖庭之始。而后,由于金政府限制宗教流播的政策,全真祖庭几遇荒废,金承安二年(1197),王处一赴金章宗之诏,向皇帝奏请立灵虚观于祖庭,在吕道安和毕知常的主持下,祖庭复振。元代直入关中的兵火,又使祖庭遭受破坏。尹志平和李志常相继执掌全真教,他二人皆重视祖庭建设,1238年,李志常奏请改灵虚观为重阳宫,在于善庆、綦志远、李志远的辅佐下,重阳宫大行营建。元代末年,重阳宫深受重视,重建后的祖庭,在1249年时还有三清殿、五祖殿、七真堂、白云殿等主要建筑,据重阳宫现存李庭撰《玄门弘教白云真人綦公本行碑》碑刻上所绘的《重阳万寿宫之图》,此宫有三重围墙,110个殿、堂、楼、阁、塔、亭、门等建筑栉比而立,最高建筑为五层屋檐、高二百尺的通明阁(玉皇阁),其次有三清正殿,再后是供奉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的祖师殿,其次是供奉马、谭、刘、丘、王、郝、孙的七真殿,白云殿则可能安放有王重阳的灵柩。元代中后期,名道李道谦、井德用、焦德润、杨德荣相继住持重阳宫,不断壮大了重阳宫的势力。

明清时期,重阳宫几次倾圮,虽多次小修小补,但光彩不复。新中国成立后,仅存有老君殿、祖师殿、灵官殿三座建筑。“文革”时期,祖庭坟墓遭到破坏,遗骨失散。

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重建重阳宫,重阳宫碑林中的《十方重阳万寿宫记》《全真教祖碑》《重阳祖师仙迹记》《重阳成道宫记》等碑刻,相当系统地记载了全真教和祖庭重阳宫的创立发展、起落历史及祖师王重阳的生平事迹,历史价值极高,重阳万寿宫也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天下祖庭”之称。每年正月初九,为纪念重阳祖师所立的重阳宫庙会,是祖庵古镇的古会,俗称“上九会”,各种斋醮活动、民俗戏曲等随处可见。

此外,西安的八仙宫,经过全真教大兴土木、建置道观,在明代已成为著名道教宫观。清康熙初,道士任天然重修殿宇,将其辟为道教全真道十方丛林,现存宫内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八仙殿、斗姥殿、吕祖殿、药王殿、丘祖殿以及钟鼓楼等,每逢八仙宫庙会日,祭拜信徒众多。更为重要的是,其传统道乐至今遗响,对于陕西境内道情戏影响较深,在下章中将有详细介绍,兹不赘述。

除了关中道情戏所在地的道教宫观多,陕北的道观数量亦不少。如陕北的横山县有野猫山道观,为横山境内最大的道观,对陕北道情戏的分支横山道情戏影响颇大。“根据现存关帝庙碑载,乾隆三十六年,该道观有土地163垧,道士108人,涉及当时方圆百里五六十个村落数千信众的地方道观。道观以地养庙,周围信众无偿去帮道观从事农作,与道士很熟。这些道士在做道场唱道歌时,为了弘扬道教,编了许多教人学好向善的道情戏、湘子戏教给了附近的群众,据此演变为后来的横山老道情。位于野猫山道观附近的信众村庄过去有许多道情班子,如瓦高庄村、富山村、高楼村、高崖村、石窑沟等,由此可见凡有道情班子的村庄,都是野猫山道观附近的信众村庄。”在陕北佳县有规模宏大的全真道龙门派道观白云观,白云观始建于明末,建筑面积多达8.1万平方米,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殿堂庙宇54座,为晋北重要的道教场所。当地有“要观圣境到佳县,要听道情到清涧”的俗语,足见道教活动的兴盛对道情戏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