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人视角下的网吧故事探索

个人视角下的网吧故事探索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下来,本研究将从个人的生命历程入手,讲述一个微观视角下的中国网吧故事,探究网吧行业与个人命运的关联。这一网吧个人史虽不足以概括中国互联网与网吧行业发展的全貌,但是仍然为我们在个体层面观察中国网吧提供了重要的样本价值。和小田的交往中,笔者发现他对网吧行业非常熟悉。从个人经历来看,他来上海的这五年做了好几份网管工作,本人还是网吧早期的经营者。小田网吧赚钱盈利的个人因素中,家庭的支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个人视角下的网吧故事探索

“蓬勃”和“管治”的双重有效,在网吧这一互联网接入方式上体现得十分微妙。网吧既是控制的对象,又是各种力量角逐博弈协商的竞技场。发展和控制是中国网吧发展过程中始终纠缠在一起的两股绳。接下来,本研究将从个人的生命历程入手,讲述一个微观视角下的中国网吧故事,探究网吧行业与个人命运的关联。这一网吧个人史虽不足以概括中国互联网与网吧行业发展的全貌,但是仍然为我们在个体层面观察中国网吧提供了重要的样本价值。

湖北青年小田是上海F网吧的网管之一。笔者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这家网吧工作了一年多,在高流动率的网管中算是“做了蛮久了”。小田活泼好动,快人快语,跟网吧很多顾客都很熟。和小田的交往中,笔者发现他对网吧行业非常熟悉。经过了解,才知道他是这个行业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从个人经历来看,他来上海的这五年做了好几份网管工作,本人还是网吧早期的经营者。直到现在,他在上海做网管打工之外,还是家乡一家网吧的合股人,稳定地从网吧收益中分红。小田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常常感慨自己和网吧“缘分很深”。

一、偶然投资新兴领域

小田学的是电子电器专业,曾经开过小店,修修电冰箱、电视机之类。2000年,大学还没毕业的小田就在家乡——湖北的一个中等城市,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吧。小田开网吧的契机竟是由一场意外造成的:

以前读大学,快毕业的时候生病。生病好后身体一直很不好,在学校读书的话每天还要吃药,吃中药,中药味道又大,学校又不是在我家附近,就干脆休学。写了休学申请书,在家天天养病,天天在家里面吃了睡、睡了吃,像个猪似的,后来一个朋友说你搞几台电脑开个游戏机室吧。

当时的电脑游戏机室生意非常红火,流行的《红警》等单机游戏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因健康原因被迫进入待业状态的小田开始琢磨起电脑游戏机室的生意,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那时候电脑五千块钱一台,我和我爸磨了半个多月吧。大家都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电脑还没有深入各家各户,大家都不知道,因为是新的行业。我爸就想着万一亏本怎么办,这一投进去就是三十多万。我就求我爸,大概求了半个多月,终于同意了,我爸说:“这是我的退休金和养老金,你要败完了你就自己看着办。”不过还好没让我爸失望。

后来小田不仅还清了父亲的30万投资,还赚了二十三四万。小田认为早期网吧容易盈利根本原因在于强烈的市场需求,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管理的宽松,进入门槛低,个人较容易从中获利。2000年,小田从没有网线的电脑游戏机室开始,一脚踏进这个当时的新鲜行业。

我开网吧的时候没有网线,什么都没有,就是打单机游戏,5块钱一小时。那时我跟别人合伙开,我的30台加他的10台,当时没有规定未成年人不能上网,两个月的暑假,从开门到暑假结束,机器就没有闲过。你想我有40台电脑,一个小时就能有200元,一天10个小时就是2000块,一天最少都是在20个小时左右,一天就有4000多块钱了。除掉水电费,那时候水电费也是取巧,不是商用电,算是民用的,我爸在电力部门上班,节省了很多。那时候商用电是九毛八,民用电才四毛一。网吧里面主要是用电,你想空调开着,电脑一个小时要用一度多点。一个电源350瓦,一个CPU65瓦,一个显示器35瓦,算下来一个小时一度多一点。

小田网吧赚钱盈利的个人因素中,家庭的支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除了前期资金投入以外,借助小田父亲的工作优势,网吧的经营成本降低。在当时大环境较为宽松,针对网吧的管理措施还未具体化,这个经营主体各显神通的“草根”行业[50]便如火如荼地生长起来。

本来想和合伙人继续做下来,后来一看我们市网吧一下几百家开起来了,对机器要求越来越高,再就是价钱越来越便宜。网吧现在最便宜一块钱一小时,恶性竞争,你降价我也降价,中国人的观念就是这个东西好,一拥而上,一拥而上的结果就是东西越来越便宜,就赚不到钱了。你想,一块钱一小时水电费,根本赚不到钱。

一两年之间,小田目睹了网吧在当地井喷式的增长,作为早期的入行者,他获得较高的收益,面对激烈的竞争,小田考虑怎样退出这个行业:

那时候国家没有规定开网吧一定要办证,后来是因为北京的蓝极速网吧起火,国家规定所有的网吧要办证,我也办了个证。现在那个牌照还在,没转让,有朋友要开网吧,没证,我就把牌照租给他。房子就是我的,因为以前我开网吧的嘛,房子又不用装修,稍微装修一下,格局都给你格好了,你把电脑买一下,台子都还在,就跟这个一样,不过比这个差一点,小地方也没什么注意的。他赚十块钱给我三块钱,我出证、出房子、出水电,我在他盈利的里面赚三成,一个月下来分个几千块钱吧。在我们那里的话,一个月有1200块工资过得蛮好了。

与小田类似,伴随网吧行业的起步,网吧经营者的构成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研究发现[51],那些在IT和电信公司工作的人仍然是投资网吧的主要群体。随后,别的群体也加入进来,如那些向亲友借债的下岗工人、尝试为他们的资产创造附加值地产投资者,还有那些以前开游戏厅和台球厅的老板们,转而开设网吧来满足老顾客的需求。到2003年,新进的市场参与者是那些官方认定推广网吧连锁模式管理的公司机构,目标在于引导新一轮的国家主导的市场重构。在很大程度上,这个政策的推出源于家长和老师施加的压力

二、闯荡大城市积累技能

那时候的小田根本没有想到这张“网吧证”将在他以后的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小田结束网吧生意,把轻松赚到手的钱大部分交给母亲,自己到武汉闯荡去了。

网吧不开以后,我先是到武汉一个电脑城。因为我不是修电脑的,对电脑方面不是很懂,就在武汉一个电脑城里帮别人装机,在那里做了一年多,打定了一定的电脑基础,后来就到上海来。(www.xing528.com)

在武汉的一年多,小田不仅对电脑技术、电脑硬件和行情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在2006年在武汉买了一套房子,事后发现这个偶然的决定给他带来另外一笔意想不到的资产。

到上海来之前买的,当时是十几万块,很便宜的,一平方米才870多元,现在3000多,而且地段蛮好的。我那个房子是因为我姑姑的同事想买别墅,房子空下来了,想租出去,我那时候不是在武汉做事嘛,我就说租还不如卖给我,我就买了。

在武汉期间小田还遇到一桩紧急事件,从小就不听话爱惹事的弟弟这次捅了一个大娄子。

我弟弟是89年的,差不多属于90后了。我弟这小家伙喜欢惹是生非,初中没有毕业就惹事。后来在外面惹是生非,跟别人打架,他当时把别人手差点砍断,我赔了别人十万块,这都是从我网吧赚到的钱里扣的。这个事到现在老妈都不知道,老妈知道要打死我……如果他坐了牢,就有污点,周围的人马上都知道,就感觉你以后这一辈子就抬不起头了。

网吧带来的收益,不仅让小田在外面的闯荡后顾无忧,还救了他弟弟一命。从武汉到上海,小田的这段经历又是因一个意外而起。

其实是逃婚逃出来的。家里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天天烦死我,后来我病好了,从医院跑出来。我当时到上海身上只有七块五毛钱。我到上海来我妈不知道,后来我才给家里面打电话。直到我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我就去买了个手机,给我妈打电话说我到上海了,我妈差点吓死。我妈说家里找得急死了。

在小田积累的个人资产中,有两份资产在他以后的生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甚至救了亲人的性命:一个是网吧牌照,一个是房产。这两样资产之所以成为资产,从某种意义上看纯属偶然,但是联系到中国十几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个人生活是如何被社会发展所成就、所限定的。

三、辗转上海的网吧

小田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逃婚逃到上海。初来乍到的他,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用手里仅有的七块五毛钱吃饱饭。

这么大个人了你不可能饿死吧。就算回家,也要搞个路费吧。难道我真的去公安局,公安局把我送回去?不可能!这样回去的话,家里人怎么想,街坊邻居怎么想?你想我们那里是乡下,乡下还是比较古板,他觉得一个男孩子在外面被遣送回来,肯定干坏事了。

抱着这种坚定的态度,小田开始在上海找零工,解决温饱问题。

以前刚来上海时,没饭吃,还在工地上做事呢,一天45元,打短工,做一天就给你结一天的钱,你不想做就走,就是相当于干力气活吧。有段时间很衰的,又不想回去,确实是这种想法,我想在上海活下来,就找事干呗。横店的群众演员我也干过,30元一天,包一顿饭。到上海来,蛮多事都干过。推销也干过。推销汽车上要换油,也被别人赶得像狗似的,小区不让进,偷偷地进,被保安看见就跑呗,都是翻墙进去的。

后来小田还做过夜总会的服务员,在公司里做过网络维护,最后还是回到他熟悉的网吧行业,从一家网吧跳到另一家网吧,现在的这家网吧是他呆的时间最久的。他说这家网吧的待遇还不错,活儿也不重,平常还在附近的小区赚点外快。对爱冒险的小田来说,打工赚钱并不是他的人生目标,出去看世界是最吸引他的。从初中开始,小田就一个人跑着去旅游。他最得意的旅游经历是初中毕业的假期,用一张假身份证跟着旅行团去了趟西藏。小田现在的目标是出国看看,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年底回家结婚,这次家里给他介绍的女朋友他很满意,准备收收心回老家过稳定的生活了。

从经营网吧的老板到为网吧打工的网管,小田十来年的个人经历折射出一个行业“微不足道”又意味深长的故事。作为小商业的中国网吧,如同中国在同一时期发展的民营企业,同样表现出强烈的依靠机遇、小资本起步及不守规矩等特征。它的投机、寄生等特性,展示出“与生俱来”的“草根”特质:一面“守规矩”,一面“钻空子”。

这一行业特点的形成,在“飞宇”网吧时代即可找到线索。十几年前曾经红火一时的“飞宇”之所以是标志性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它的所有者王跃胜是山西的乡镇企业家。像很多20世纪90年代末的投资者一样,王跃胜首先在传统行业赚取了第一桶金,之后转入大众媒体所建构和鼓吹的互联网神话。但是“飞宇”并没有成为一个商业奇迹,因为它巨大的商业规模在扣除投资、租金、税收和维护费用后,并没有转换成可观的利润。2001年以后,“飞宇”的辉煌一去不返,那一年全球的IT市场减缓,那一年中国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将网吧的运营成本推得更高。为了维持合法运行,全国的网吧运营者将和更多的行政单位打交道,包括工商、公安、文化、文明办、消防[52]。2007年,中国网吧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262亿元,企业注册类型以民营为主,国有企业类型网吧数量只占到0.4%,共计470家[53]。私人经营仍然占据中国网吧行业的主流。

湖北青年小田的网吧故事,提醒我们关注几点。首先,网吧行业与其他大众消费场所不同,它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尽管网吧老板本人不一定懂相关技术和知识,但日常运营当中技术网管或相关技术支持是必不可缺的。这种技术门槛在早期网吧经营者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他们中更多的是掌握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士。随着技术的普及和专业服务的市场化,网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出现了网吧出资者、管理者和维护者分离的现象。其次,作为一种资源,包括网吧在内的互联网接入具有资源的稀有性,小田在网吧行业的第一桶金就是借由父亲调动的社会资源实现的。最后,我们发现网吧与空间场所有关,它不仅提供有技术门槛的服务,还有可能增加使用者的资本,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因人而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