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优化策略

数字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在数字时代,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新内容、中小学人文教育的新趋势、培养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新方法。本文认为,只有认识到数字时代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职责,才能更明确如何开展的问题。

数字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优化策略

林成文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摘要】在数字时代,影视教育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国民媒介素养的重要方式。中小学影视教育应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影视艺术审美能力为主。为此,中小学影视教育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包括培训专业师资、建设课程体系、配备专业教材、提供技术设备等。

【关键词】数字人文 中小学影视教育 艺术教育

教育部、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起,如何在 3—5 年的时间内基本普及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受到了影视艺术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应立足于“数字时代” 这一当代社会文化的新形势中,如此才能更好地认识当下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意义、目的和方式。

一、数字时代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意义

当代的青少年群体,是“数字出生(digital born)”的一代。他们的成长环境遍布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媒介,这使得他们比起上一代人,更熟悉相关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更容易适应相关的数字技术,更频繁地使用数字媒介来学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当代的青少年群体是通过数字媒介来学习和认识外部世界的,其中就包括了各类影视艺术作品和短视频。当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开展,应立足于这一新时代背景之中。

我们知道,数字时代的来临,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为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各领域的从业者思考如何向数字时代转型。这一趋势不仅存在于自然科学领域,同样也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近年来,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学科都在热议的数字人文、跨媒介等议题,就充分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这一发展趋势。例如,数字人文的研究者指出,数字技术的发展向传统的文学科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在逐步改变后者的面貌。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文学科研究者就开始使用电脑进行研究,21 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和使用,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电脑进行人文学科研究,为人文学科研究带来了下一个“转向”,即数字人文研究的出现。与此同时,跨媒介议题的研究者则强调,随着数字媒介的广泛使用,所有的传统艺术类型都与数字媒介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艺术都有可能成为媒介艺术。

无论是数字人文还是跨媒介研究都提醒我们,数字媒介对当代的人文学科研究和艺术创作形式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就影视艺术而言,传统的制作、生产、传播和观看方式都受到数字技术的冲击,也促使影视艺术从业人员逐渐向数字技术转型。一个最突出的现象就是,今天有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在电脑和手机上观看影视作品,而不是去电影院。此外,也有越来越多人使用抖音等视频软件拍摄和制作微电影,这些都深受青少年群体的欢迎。我们要发展中小学影视教育,就应该注意到数字时代影视艺术的新发展,因为这一新发展赋予了中小学影视教育一些重要的意义。

第一,影视艺术教育是数字时代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新内容。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包括美术、音乐、舞蹈,影视艺术并未列入其中。今天,随着数字媒介对传统艺术的广泛介入,所有艺术类型都不可避免向跨媒介艺术发展,甚至面临着被转化为媒介艺术的处境。可以说,影视艺术是媒介艺术的最初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媒介时代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所培养的是数字时代所需要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之中,事实上是数字时代艺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加以重视。

第二,影视艺术教育是数字时代中小学人文教育的新趋势。如前所述,数字技术为人文学科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转向,由此也影响着人文学科的教学方式。今天,绝大多数的文科教学需要借助数字媒体开展,新媒体视频也是中小学课题的重要教学工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今天的中小学文科教育是传统人文教育与影视教育和新媒体教育的结合,对于师生而言,仅仅依赖传统的人文学科学习方法是不够的,而应该逐步了解语言符号与图像符号的区别,懂得如何解读视听语言,并进一步培养影像化的思维能力,以应对数字时代人文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影视艺术教育是数字时代培养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新方法。当代青少年群体作为“数字出生”的一代,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数字媒介,使数字媒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正面而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数字技术的深入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数字媒介,培养他们的网络公民意识,这些都是中小学教育的时代使命。在这一方面,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艺术形式,是培养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考虑到影视艺术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群体的喜爱,我们可以将影视艺术教育视为培养媒介素养的最佳入门方式。

总之,在数字时代,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新内容、中小学人文教育的新趋势、培养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新方法。本文认为,只有认识到数字时代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职责,才能更明确如何开展的问题。

二、数字时代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目的

数字时代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意义,为当下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www.xing528.com)

今天,如果我们将影视艺术教育视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那么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影视艺术审美能力,而不再只是作为思政教育或其他课程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数字时代,影视艺术审美能力也被赋予了诸多新内涵,它涉及视觉创造力、影像思维能力和数字媒介素养等方面。培养中小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当下开展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

首先,通过影视艺术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视觉创造力。我们知道,艺术创作体现了人的创造力,在这一点上,不同的艺术类型有不同的侧重点。文学作品体现的是语言文字的创造力,如俄国形式主义者所言,文学作品对语言的“陌生化”使用,使语言冲破了日常语言的牢笼获得了新生。相较而言,视觉艺术体现的是人类视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西方艺术学学科的创始人康拉德·费德勒就指出,人的视觉具有创造力。在他看来,“艺术家不是记录他眼前所见,而是继续着他的眼睛没有看到的部分”。因此,艺术创作不是对外在自然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艺术家的视觉创造力创造艺术形式的过程。正如费德勒所说,“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不再以看待自然的眼光去看待艺术,而是艺术教会我们自然应该被如何观看”。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绘画、雕塑、建筑等所谓的“美术”来培养和训练人的视觉创造力,进入数字技术时代,人的视觉创造力则与数字媒介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字媒介是对人类视觉的规训,还是为人的视觉创造力提供技术支持,取决于我们对数字媒介的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学起,而在这一过程中,影视艺术将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优秀影视艺术作品中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独创性的视听语言,有助于培养“数字出生”一代青少年群体的视觉创造力。

其次,通过影视艺术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影像思维能力。我们知道,由于媒介技术和视觉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广泛运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也被称为“视觉文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图像逐渐取代语言成为文化的主导因素,而在数字时代,数码图像更是无处不在。图像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类型,有自身的语法逻辑,与语言符号有较大的差异,需要我们拥有相关的阅读能力。未来,在一个越来越依赖于图像符号来传递信息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会阅读图像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阅读语言,而这样一种能力也要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训练。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借助移动影像来叙事的艺术类型,其观众通过解读影像来理解作品的主旨与意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影视艺术是训练人的图像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我们的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影视艺术教育,学会如何阅读、思考和分析图像,逐步掌握影像思维能力。

最后,通过影视艺术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如前所述,由于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运用,我们进入了“视觉文化”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媒介正在重新组织人类的感知,颠覆人们既有的知识结构。作为“数字出生”的一代,当代的青少年群体比起上一代人,更适应也更依赖于借助数字媒介来学习。一方面,数字媒介丰富了青少年群体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数字媒介也影响了他们的专注力,不利于深度学习。西方学者凯瑟琳·海尔斯就指出,媒介技术所塑造的“超级注意力”往往是一种不完整的、破碎的注意力,它破坏了正常的注意力,导致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要如何克服这一难题,使数字媒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而不是持续制造“超级注意力”?或许,让学生对数字媒介有更深入的认识,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介使用技术,而不仅仅满足于数字媒介上所提供的各类娱乐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让学生学习制作数字图像、数字电影,培养他们的数字媒介素养,是影视艺术从业者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

总之,中小学影视教育应借助数字时代影视艺术的新发展,充分发挥影视艺术寓教于乐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视觉创造力、影像思维能力和数字媒介素养。

三、对当下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一些建议

在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有一定的开展基础。我们知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就是中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教育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电影放映活动,推动了国家性的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发展。此后,教育部在上海、陕西、深圳等地设立了影视教育实验区,开设了影视相关的校本课程,推进了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进一步普及。除此之外,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作品也常常作为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教学辅助手段,任课教师通过放映这些影视作品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影视审美能力。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短视频作品更成为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受到师生的欢迎。

然而,纵观我国现有的中小学影视教育,仍以大众教育和校本课程这两种模式为主,虽然培养了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兴趣爱好,但主要作为其他课程的辅助手段,欠缺专业性,这一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中小学校,承担影视教育工作的主要是语文课的任课教师,尽管他们有一定的影视文学基础,但缺乏诸如电影史、电影美学等专业的电影学知识,因此只能指导学生观看影片并撰写读后感,无法提供更专业的视听语言分析和拍摄、剪辑等实践技术方面的指导,不能满足影视教育对专业性、实践性的要求。其次,由于没有中小学影视教材,教师在选择影片时缺少可供参考的专业建议,在上课过程中也没有可供参考的专业知识以指导教学。最后,国内的中小学大多没有专门的电影放映厅和专业的拍摄器材,只能借助多媒体教室进行影视教育。教师、教材、设备等资源配置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各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

本文认为,中小学影视教育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包括培训专业师资、建设课程体系、配备专业教材、提供技术设备等。

(1)培训专业师资。考虑到引进专业师资的困难,可采取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模式,提升影视教育的专业性。培训内容应兼具理论与实践,如电影史、电影美学、影视拍摄、剪辑技术等课程。与此同时,可将该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体系,让教育部门承认相关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的学时,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建设课程体系。要提升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专业性,如专业电影学知识和影视制作技能。中小学影视教育课程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影视鉴赏,也应涉及影视创作,指导学生制作短视频、微电影等作品,参与相关竞赛,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可考虑从社团活动、选修课程逐步发展为正式课程的渐进式发展模式,逐步完善。

(3)配备专业教材。鉴于目前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影片来源缺少专家指导,建议出版专门教材,由专家推荐影片,选片既要满足当代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也要兼顾教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也要适当与主科教学内容保持联系。

(4)提供技术设备。具备经济条件的地区,应提供影视教育所需的技术设备,如电影放映室、影视制作和剪辑设备等。不具备经济条件的地区,可参考安全教育平台的做法,开发一个在线平台或 App,一站式提供所需影视教育资源,亦方便学生参与影视鉴赏和拍摄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