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及反思:优化方案

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及反思: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视教育在浙江中小学开展存在的问题,探索影视教育与现有的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可行性融合方式,明确影视教育育人价值发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次调查选取浙江地区的大学生开展研究,通过调查他们曾就读的省内中小学影视教育开展情况来分析浙江省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及反思:优化方案

——基于浙江地区的调查分析

邱萍 浙江外国语学院

【摘要】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既是时代发展赋予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一场系统的教育理念与路径变革。本文通过对浙江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视教育在浙江中小学开展存在的问题,探索影视教育与现有的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可行性融合方式,明确影视教育育人价值发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影视教育 影视欣赏活动 影视教育课程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视听、时空、文化与技术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存在形式,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特别是其提供的接近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场景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等都能产生不小的影响。2018年11月21日,教育部、中宣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同时,《意见》指出,要将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与校内外活动统筹考虑。[1]

影视素材作为教育载体引入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体系之中,既是时代发展赋予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一场系统的教育理念与路径变革。在这一系统变革中,师资缺乏、制度建设需要谋划、教材和适应性影片亟待确立等都是当前面临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但是更为基础和根本的是明确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的现实情况,探索影视教育与现有的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可行性融合方式,明确影视教育育人价值发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于 2019 年 5 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浙江省内中小学影视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根据美国学者梅雷迪斯·D. 高尔的理解,调查是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调查的目的在于从参与抽样的人群中获取诸如他们的特征、经历和观点之类的资料,以便对调查对象所代表的人群加以分析[3]。调查实施之前,应该有基本的假设和思路,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是,通过浙江在校大学生回忆中小学时期学校开展和本人接受影视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影视教育在浙江中小学开展的现状及问题,明确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所以选取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是克服中小学生年龄限制导致的对问卷的理解偏差,确保问卷调查结论的科学性。

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次调查选取浙江地区的大学生开展研究,通过调查他们曾就读的省内中小学影视教育开展情况来分析浙江省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之所以选择浙江地区作为研究场域,一方面是因为浙江是笔者工作和生活的地区,开展问卷调查相对便利;另一方面是因为浙江目前正处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转型期和试水期,各种教育思潮激荡,推动影视教育与学校原有教育的衔接具有更大的空间,研究的结论被运用到教育变革实践中的可能性更大。此次调研采用调研者推动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41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问卷率达97.51%。参与调查的对象中,男性112人,女性123人;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为180人,农村 55 人;杭州市80人,宁波市54人,温州市23人,绍兴市 14 人,嘉兴市9人,义乌市9人(参见表 1)。

表 1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N=235)

二、调查结论的呈现

本次调查主要聚焦于影视影响、影视课程、影视活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青少年对影视作品欣赏的热情较高,但是普遍缺少对影片的科学鉴别和合理选择能力

影视是对青少年产生影响较大的一种媒介。爱因斯坦在写给纽约罗里奇博物馆的信中曾说:“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比用任何其他的方法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4]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表示喜欢看电影,在有效样本中,超过 26% 的人会一个月看 3 部以上电影,极少数人会保持只有寒暑假才看电影的习惯或者两个月看一次电影。

从观影方式上看,19.15% 的大学生选择网络观影,48.94% 的大学生选择影院观影,31.91% 的大学生表示影院和网络两者皆有,具体如图 1所示。

图 1 观影方式统计图

最近看过的电影,排在前两位的是《复仇者联盟 4》和《千与千寻》,其列举的影片基本为热映电影,包括《蜘蛛侠》《英雄》《我不是药神》等。学生选择电影的主要原因是其个人兴趣、热点话题和电影的娱乐休闲特点等,很少因为课程学习要求而选择某一部电影。关于影片类型,受欢迎的前三位是喜剧片动作片、爱情片,接下来是青春校园片、战争片以及恐怖片等。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密集地接触影视,他们凭借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累积自发地对其所接触到的影视作品进行认知、理解和吸收。很大程度上,他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是来源于大众媒介的信息推广。而能够形成社会想象和社会议题、引起学生广泛关注的,除了每一时段的“大片”和娱乐明星的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他们的眼球。对于学习,他们的态度是解构的,对于电影,他们是全盘接受的,且各种题材和“口味”都来者不拒[5]。这种“来者不拒”的口味导致他们更易被表象的绚丽浮华所捕获,更多地关注电影的娱乐性和刺激性,在缺少正确引导的情况下,电影更丰富的价值被忽略。如何选取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片,对青少年选片进行干预和指导,是当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青少年普遍认可影视作品的教育价值,但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普及性不够理想(www.xing528.com)

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推行要利用优秀影片去开展;力争用 3—5年时间基本普及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建立基本的工作机制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及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有效的观影资源,形成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浓厚氛围等。较之之前的政策文件,此次《意见》更全面、更具体,也更具操作性和指向性。可以说,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的教育体系完全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但是,目前中小学的影视教育存在明显薄弱,校本课程呈现自发、零散状态,远远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局面。由于校本课程的师资匮乏、学生升学压力、对影视教育意义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在中小学校开展影视教育仍然步履维艰。

调查数据显示,96.17% 的调查对象认为内容健康的影视作品对自身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帮助,具体如图 2 所示。

图2 内容健康的影视作品对自身成长发展是否具有价值和帮助

当问及被调查者影视作品的具体作用时,87.23% 的被调查者认可影视作品的艺术熏陶价值,71.91% 的被调查者认可影视作品的思想引导价值,66.38% 的被调查者认为影视作品能够引发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57.02% 的被调查者认为影视作品能够带来身心的愉悦感受(参见表 2)。但在同时,88.93% 的被调查者表示其曾就读的中小学并未开设专门的影视教育类课程,只有 10.64% 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在中小学时期受到过影视教育,学校开设过影视赏析类课程,时间主要集中在四到六年级和初中这两个阶段。

表2 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具体影响

同时,本次调查还发现,城乡之间关于影视教育的差距较大。被调查者中,76.60% 的被调查者来自城市,23.40% 的被调查者来自农村。中小学就读地在城市的同学会得到更好的资源,组织观影和开设影视课程的概率更大,而农村就读的同学则很少或体验不到影视教育。因此,如何平衡城乡之间的影视教育资源差距,让农村的学生也受到影视教育的熏陶、提升他们的影视鉴赏素养,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影视欣赏活动在中小学中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但是其课程价值和教育价值未得到充分开发在深入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影视作品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并不鲜见。89.79% 的被调查者表示,中小学老师会运用影视作品来辅助上课,其中,排在前三位的课程为语文、英语美术音乐课。为数不多的上过影视课的被调查者中有 50.21% 表示,在上这门课程时学校并没有专门的校本教材,也无专业老师来解析,基本是其他课程老师兼任。授课教师基本没接受过专门的影视教学培训,参加过电影制作、摄制的教师比例也较少,参加过影视相关的电影节活动的教师则更少。可见,当前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课程体系仍在建设中,尚未形成从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到教学队伍的完整架构。一部分中小学尚未开设影视校本课程,影视只作为一种辅助其他科目教学的手段存在,一部分已经开设影视校本课程的学校,教学手段单一、教材及授课大纲欠缺,多由本校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代课,无法真正实现影视教育的教学目标。此外,本调查还发现,通过校园影视活动来提升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实现影视教育功能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但受到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影响的中小学往往在组织影视活动方面较为松散,缺乏计划,不成规模。

当问及被调查者中小学期间学校开展集体观影情况时,5.96% 的被调查者表示中小学期间学校定期开展集体观影活动,活动安排有规律;74.89% 的被调查者表示中小学期间学校组织过集体观影活动,但不是定期开展,活动安排没有规律;19.15% 的被调查者表示中小学时学校从未开展过观影活动,具体如图 3 所示。

图3 被调查者中小学期间开展集体观影状况

其中,9.79% 的被调查者表示其中小学有影视相关社团,如英语舞台剧社、动漫社、电影协会等,社团活动大多为集体观影、讲座等。仅有 8.51%的被调查者表示在中小学阶段参与过影视作品的制作,而且学校并不提供影视拍摄设备(照相机、摄影机等),仅有 5.11% 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有相关设备提供给学生拍摄作品。这说明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中,影视教育与日常的课程教学缺少共存的空间,影视教育的育人价值未得到充分的认可与肯定。

三、调查结果的反思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6],教育应该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代重任。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人才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历练,也要关注人才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而在这些素养的培育中,影视作品有着天然的优势。综合本次调查的相关结论,推动影视教育与现有中小学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而要实现这样的有机结合,至少需要在三个领域进行努力。其一,要推动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型。要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政策的有效落实,改变教育工作者对影视作品的“刻板印象”,使之充分认识到影视作品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多维度价值,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影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延伸和辐射。同时,也要主动适应改革的潮流,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影视教育素材,推动原有教学与影视作品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其二,要推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深入合作。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影视教育人才资源优势,通过课程合作、教学合作、科研合作等多种方式,让优秀的影视教育人才走进中小学课堂,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开展带来足够的专业支撑,提升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专业性水平,让影视作品在更高层面上发挥综合育人价值,也推动高校专业人才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形成影视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新增长点。其三,要推动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课程化建设。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要素,要实现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有效化,必须将课程建设置于至高地位。要统筹社会力量、高校专业人才和中小学管理者、教师等多种力量,加快中小学影视教育课程标准编制和配套教材的研发,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影视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影视教育人才的培养,在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向度上进行丰富和扩充,为影视教育与中小学现有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丰富的专业人才支撑。

[1]教育部. 教育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EB/OL].(2018-12-25)[2019-08-1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12/t20181225_364730.html.

[2]周星. 青少年影视教育的历史使命与实施路径[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8-64.

[3]高尔 D,博格,高尔 P.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 许庆豫,等译.6 版.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44.

[4]宋召艳,汪开庆. 论如何加强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J]. 大众文艺,2018(14):180-182.

[5]沈鲁,程志.试论在中小学推广电影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G]// 刘军.电影教育:溯源、传承、百年回望——北京电影学院第二届电影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

[6]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提高国民素质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J]. 教育研究,2017(5):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