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欧中小学影视教育比较研究

中欧中小学影视教育比较研究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国家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已经开展多年,有相对比较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相比较于欧洲国家,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尚在起步阶段,急需要大力推广和发展。欧洲各国在中小学校积极推行影视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尤其注重影视教育的教育资源——儿童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推广。

中欧中小学影视教育比较研究

穆童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法国、德国以及我国西部地区成都市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加以简要分析。欧洲国家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已经开展多年,有相对比较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相比较于欧洲国家,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尚在起步阶段,急需要大力推广和发展。在借鉴他国的经验基础之上,如何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影视教育改革之路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法国艺术教育 德国审美教育 影视教育发展

自 1895 年卢米埃尔(Lumière)兄弟在巴黎首次向观众放映《火车进站》的短片以来,电影作为一种活动影像逐渐由聚众猎奇发展成为二十世纪大众传媒、交流与娱乐的重要工具之一。电影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二十世纪中期电视的发展与普及。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以及互联网的升级,人类社会迎来了全面数字化的新时代。互联网和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挑战了传统艺术与媒体的权威。今天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电影电视不仅仅担负着传媒和娱乐的功能,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像所创造的虚拟世界正在逐步代替现实世界。人对于时空的感知,个体生命主体性的生成与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等越来越依赖于影像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从文字时代跨越到影像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影视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世界各国的影视教育局限于专业化的教育,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的影视从业人员。然而从二十世纪六十年开始,欧洲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影像的大众教育。这种大众教育一方面体现在大学里纷纷开设电影学、电视传播学课程上,电影电视如同其他的艺术门类一样成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影视素养的培养之上,主要包括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大对于儿童电影及电视节目的扶持力度以及中小学增加影视教育课程和活动等。

一、法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艺术培养

欧洲国家中北欧各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在儿童和青少年影视教育方面领先一步。以法国为例,早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就开展了“媒体教育运动”,主张电影语言是一种共享和至关重要的全球语言。1988年通过《艺术教育法》后,1989年法国正式推行初中电影教育,1994年正式推行小学电影教育,1998 年正式推行高中电影教育,2005年将电影教育调整为“艺术与文化教育”课程。电影教育的教学大纲由教育部制定,大纲规定了课程的编排、基本课时等;电影基础教育的教材、教参资料由所属文化部的法国国家电影中心负责,包括建立网站,供学生和老师下载查阅;教师的培养则由公立电影文化机构、艺术院校、博物馆等共同承担。电影教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任务,例如,在小学低年级(6—8 岁)阶段,教学目标是对于学生图像认知与感知的培养。到了小学高年级(9—11 岁)阶段,除了培养艺术感知以外,电影教育开始尝试围绕电影的中心思想进行探讨。

初中(12—14岁)阶段的电影教育则围绕不同科目展开,比如结合了艺术史、造型艺术和法语等科目。高中(14—17岁)的电影课程则属于法国毕业会考内容之一。“艺术创造与活动—视觉艺术”属于必修课,课堂教学采用主题讨论和创作的形式,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加深对电影领域的了解。 “电影与视听”属于选修课程,围绕文化知识与电影专业知识进行。[1]

二、德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审美教育理念

相比较于法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偏重于培养儿童与青少年的电影艺术修养,德国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则注入了更多哲学思考。德国的影视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 Schiller,1759—1805)于1795年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人唯有通过美育才能使人类的感性、理性与精神性动力获得整体和谐的发展,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而个体人格的完善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社会的进步是通过美育而非政治改革所达到的。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德语中“审美教育”一词 sthetische Bildung 与英语中Aesthetic Education 略有不同。Education 来源于拉丁词汇 ēducātiō,本意是抚养、养育的意思。这个词指的是教会人们某种事情,促进人们学习的过程。而 Bildung 一词则含有通过教育而赋予个体发展自身潜力的能力,因此它更加偏重于“自我培养”。十八世纪德国的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如席勒、歌德莱辛洪堡等人都秉持这一“自我培养”的理念:“歌德等人坚信每一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极大的潜力。赫尔德将这个过程看作为树种的发展,种子里面已经蕴含了所有的可能性,从这一颗种子里面将会长出大树。因此‘自我培养’内在于人类自身,每一个个体内部都有一颗种子,只有自己能呵护它,将它培养成最终的形状。”[2]

传统的审美教育主要集中于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例如席勒和歌德就极其重视戏剧的审美教育功能。对于他们而言,戏剧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观众通过戏剧的陶冶得以释放个人的全部潜能,人性得以全面均衡发展,最终促进个体独特性生命之自我完成。德国当代的影视教育也继承了“自我培养”的教育理念。电影和电视节目当然一方面是辅助历史宗教科学等学科学习的一个现代化工具;而另一方面也是儿童和青少年逐渐发掘自我潜能,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手段。

鉴于影视艺术在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影视教育在欧洲已经成为教育部、文化部、经济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共同关注和支持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欧洲各国在中小学校积极推行影视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尤其注重影视教育的教育资源——儿童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推广。以德国为例,政府的各项电影资助,都将儿童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门类加以单独资金扶持。德国电影资助委员会(Filmf?rderungsanstalt)在2018年度为23部故事片、6部纪录片和8部儿童电影提供了1440万欧元制作资助,儿童电影在制作资助的电影里占到 21%。除了儿童电影,大量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电视节目,尤其是结合各学科的趣味视频节目也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这些免费的电视节目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链接,并提供下载,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三、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以成都中小学为例

相比较于欧洲较为成熟的中小学影视教育体系,我国的中小学影视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教育部、中宣部在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中对于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意义、主要任务以及内容做出重要指示。教育部明确指出:“通过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对于激发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增强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对于从小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3]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包括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美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保证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看两部优秀影片;开展影视课程;改善中小学生观影条件,扩建礼堂,提升教室多媒体功能;拓展观影渠道,丰富影视教育活动等。

教育部的指示说明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小学影视教育。近年来北上广深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已经有显著提升,但是西部地区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善。

以西部重镇成都为例,近两三年来成都市主城区的中小学加快开展影视教育的步伐。2016年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审议批准了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成都市茶店子小学、成都第十二中学等16所学校成为“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这些学校定期举办影视放映活动,加入校园电影院线,并鼓励师生共同开展影视课题研究和拍摄影视作品等。在成都市几所重点中学里,学生参与微电影创作热情颇高,例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市树德中学等的不少学生已经在各大网站平台上推出了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尤其是树德中学的微电影《高中青春》以较流利的影视语言讲述了一个女生三年高中生涯的平凡故事,记录了成长的欢愉和困苦,表达了对老师精心培育的感谢。这样的影片内容积极,思想淳朴,是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典范。(www.xing528.com)

然而这只是成都个别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大多数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中影视教育缺失。以笔者调研的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为例。温江第二中学始建于 1956 年,有教职工300多人,开设74个教学班,3500多名在校学生。硬件设施包括标准的田径场、游泳池、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教学楼、科技楼和实验楼,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楼网络教室有 360 台微机供同学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理、化、生各类实验室20多间,图书室藏书13万多册。温江二中以艺术体育类招生为特色。 2016年高考文考本科上线296人,仅艺体专业本科上线就达到268人。总体而言,学校硬件条件不错,教师业务水平较好。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艺术体育类活动较多,学生高考艺体类本科上线人数占总上线人数的90% 以上。

然而在这样一个偏重于艺体教育的中学却几乎没有开展影视教育活动。笔者随机采访了40名学生和2名教师,得到的反馈如下:学校的艺术体育活动集中于美术、舞蹈、合唱、戏剧、足球等项目,影视教育缺乏,其原因是一方面学校领导以及专任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影视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多数专任老师缺乏影视教育背景,几乎没有受过影视教育专业训练或者相关培训。

而学生对于影视教育的认识则存在很大的误区,他们提道:

“有时间我就在手机上看电影和电视节目。但是父母总是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不好好学习。”

“学校平时都不放电影,偶尔放,也是放一些主旋律电影,很无聊。不如和同学们周末约好到电影院看电影。”

升学压力大,下课后要补课,周末也要补课,一周只能休息半天,没有时间看电影。”

“没有参加过影视作品比赛,不知道如何报名,美术和舞蹈类有很多比赛,但是影视的没听说过。”

“影视比赛又不加分,美术和体育会加分。”

总结对学生的采访,其主要观点是,观看电影和电视节目只是个人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并且从功利的角度来看,看电影电视影响主科学习,参加影视教育活动也没有加分的实际好处。秉持这样的观念,他们认为影视教育可有可无。正是因为缺乏老师的观影指导,许多学生沉溺于游戏、综艺类节目等,学习成绩下滑。

结语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时代的剧变,媒体和科技的影响不可限量。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势在必行。如何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媒介素养以及中小学生观影审美经验,如何引导和倡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新媒体的创作,用短片、动画以及其他可行方式表达自我、完善个体人格必将成为社会重要的议题和任务。本文简略分析了法国和德国的中小学教育状况,其审美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教育体系都值得借鉴和学习。但是立足于我国社会的现状,如何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影视教育改革之路依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马鹏程,王春桥. 法国电影教育:全民“电影人”[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10):17-18.

[2]杨婷. 当代德国剧场及戏剧理论发展新趋势:德国戏剧理论家艾瑞卡·费舍尔—李希特访谈[J]. 当代外国文学,2018(2):165.

[3]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EB/OL].(2018-12-2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812/t20181225_364731.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