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关注受众特殊性

新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关注受众特殊性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新媒体时代越来越便捷的视频影像获取,使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从基础教育的层面普及影视教育。对于从事高校影视教育的教师来说,了解青少年受众作为审美主体的特点,重新梳理影视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助中小学生正确地看待影视作品是当务之急。通过这些现象不难看出中小学影视教育迫在眉睫。

新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关注受众特殊性

冉冉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影视融媒体学院

李莉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摘要】中小学受众群体处于成长期,其本身具有特殊性。而新媒体时代越来越便捷的视频影像获取,使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从基础教育的层面普及影视教育。对于从事高校影视教育的教师来说,了解青少年受众作为审美主体的特点,重新梳理影视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助中小学生正确地看待影视作品是当务之急。对于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来讲,迫切需要有意识地向青少年受众倾斜,创造出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视作品。真正搭建起青少年影视受众与适应性影片文化传播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中小学影视教育 青少年受众 文化传播与接收 美育

2019 年 2 月 28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6.12亿;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5.90 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在对网民的年龄结构的分析中,10岁以下的网民比例从 2017年12月统计的3.3%上升到4.1%;10 岁到 19 岁的网民数量同期从19.6%下降到 17.5%。从学历结构讲,小学及以下占 18.2%;初中占 38.7%;高中及中专技校占24.5%。从职业角度来看,学生占的比例最高,达到 25.4%。[1]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信息传递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使用诱惑。面对庞大的青少年网络使用群体,不能武断地去判定这个群体使用网络的目的。但是,互联网环境的影像资源,必定是吸引这个群体的主要因素之一,毕竟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达 5.90 亿。[2]

2018 年国产电影生产故事片 902 部[3]。其中真正适合青少年受众的影视作品非常少。从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电影局印发的《第38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的通知来看,只有 11 部影片被推荐给中小学生。而面对众多的院线电影和网络视频,青少年观众的选择也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这些现象不难看出中小学影视教育迫在眉睫。青少年这一特殊的受众群体决定了一直停留在高校影视教育层级的专业影视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承担新时代的责任,更急需认识青少年受众群体的特点,设计出真正适合他们的影视教育体系和方法;培养青少年的影视审美能力,提高青少年的影视选择能力,将中小学生面对影视和视频时的无差别无序选择变成有目的的优选。

一、青少年影视受众的特殊性

青少年影视受众由于本身年龄、知识层次和社会阅历的局限,面对众多的影视作品时,无从选择。同时,因为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最大程度地占有成为其解决选择困扰时的常用办法。

青少年受众缺乏相应的鉴别力。与过去年代的受众相比,现在的青少年受众在信息接收、个人见识、主动性、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对高科技产品的能力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这些都归功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极大丰富。但是个人的年龄局限,问题认知能力有限,使得青少年受众对于影视的鉴别能力不够,更容易受到粉丝经济、娱乐信息和从众心理的影响,出现在影视观看上的盲目跟风行为。不能去自主地鉴别什么影片是好的,对自己有益的,哪些影片其实是对人有不良影响的。在对影视作品的选择上,青少年受众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

青少年受众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使他们在影片选择上容易猎奇猎怪,容易被影片宣传时的文字噱头所吸引。青少年本身的反叛意识,也会导致他们对所禁止的东西表现出反弹性的更大的兴趣。家长和教育部门不希望青少年观看某一影片的原因,成为他们希望观看该影片最大的兴趣点。观看的作品也依据自己最直观的好恶去选择。

青少年受众的理解力和注意力有限。青少年受众自身对影像中所涉及的主题理解能力有限,以及青少年受众的注意力关注时长的限制,导致其在影片选择上,大多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对同一部影片的观看,也下意识地选择自己认为有趣的、精彩的部分,这一部分往往是影片中奇观展示的部分,动作场面的呈现、奇闻逸事的表达,容易使人忽略了这一部分在整部电影中的作用,对影像断章取义。对影视作品的观看,往往得不到应该有的主题表达信息,有效信息到达率有限。

青少年受众的审美心理处在成长期,审美经验有待丰富,审美习惯处在养成期。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讲,年龄越小这个问题就越明显。虽然当今的中小学生对影像的阅读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伴随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才能完成审美心理的稳定、审美经验的丰富、审美习惯的养成,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欣赏影视作品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看过了的层面,而是着重倾向于看了相关的影视作品,能得到什么收获,这种收获不要求整齐划一,只求各有所得。

从受众角度去考量青少年的影视观看行为,由于观影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在影视作品审美过程中,创作者、影视作品和青少年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上,对所选择的影视作品本身的反作用力增大,对作品有着比较苛刻的要求。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所设定的预设观众是无差别的,这种无差别不仅体现在性别上,而且也体现在年龄层次上。虽然每年院线电影和卫视的电视剧会有一部分针对青少年观众的,忽略这些影视作品质量上良莠不齐之外,数量也是较少的。在对影视作品的整个审美过程中,青少年受众处于一种被动选择的地位。这也就导致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作品本身与青少年受众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非良性的循环之中。在一个完整的审美行为中,创作者影响着影视作品,进而去影响受众;受众再把对于作品的有效接收及时反馈,完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的审美过程。对于青少年受众来讲,对影视作品主题信息的接受和反馈上存在缺陷,会进而表现在对电影本身的要求上,再追溯到创作者的创作动机上。在由创造者、影视作品和青少年受众所形成的审美行为中,青少年受众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整个观赏行为的特殊性。其实,由这三个部分所构成的闭合的审美行为中,隐含了一个“世界”,而审美过程也由简单的“传授关系”转变为以“各自的世界”为标准参照的“传授关系”。创作者以自我感知的现实世界为蓝本,创造出影视作品中的独特世界,而这个世界,用悉德·菲尔德的话就是能够让观众“情愿暂时信以为真”[4]的世界。但对于审美经验有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来说,就可能成为与自己认识的现实世界对比之后形成的“完全信以为真”的世界。这就必须使影视作品和青少年认知的现实世界建立起良性的映照关系,按照让·米特里的说法,银幕既是一个画框,也是一扇窗户。必须让青少年受众意识到,影视作品对现实世界不仅是再现,而且还有表现,甚至还是一面镜子,能反观自身,引起思考。

二、所需要的影视作品的特殊性

在影视审美活动之中,青少年受众是审美主体,影视作品是审美客体。审美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应审美客体的特殊性。针对青少年的影视作品,应该有主题而不晦涩,有讨论而不难懂,有教育意义但不说教,有单一主题但涉及诸多问题。不能过分低幼化,也不能企图用成人的角度去讲述。

由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文化部(2018 年 3 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办公厅联合下文,据说最早从 1997 年开始,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虽然历经部门的变革,教育部公示了从 2002 年 2 月 4 日到 2018 年 8 月 30 日,从第 8 批到第 38 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所推荐的影片包括故事片、科教片、动画片、纪录片等各种体裁,故事片也包含了各种题材。这些影片基本上满足了青少年受众特殊的影片需求,并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进行了影片的细分。虽然有这样的影片推荐,但是这种推荐片目往往出现在影片上映结束以后,部分电影出现在数字电视 “中国电视院线”和“1905 电影网”里,并且只能付费观看,那么这些推荐影片能不能及时通过各级学校被告知给学生,是否能被中小学生观看到还尚存疑问。推荐的影片都能满足中小学生群体的特殊审美需求。但这些影片作为审美对象,通过什么渠道,才能既兼顾版权问题又能被中小学生不受限制地欣赏,这个问题确实值得进一步探讨。

青少年受众面对更多的还是院线电影,选择影片的方式也相对简单,主要有三种:喜欢的影星、大家都说好、依靠父母选择。院线影片作为审美客体,其本身的多样性对作为审美主体的青少年受众来说,是具有迷惑作用的,甚至有些影片对青少年受众会产生误导。虽然电影有很强的商品属性,但是在当今新媒体时代里,影视依然扮演着大众传播的主要角色,是青少年媒介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曾指出:“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5]同时,对于文艺作品来说要“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6]这样的影视作品就一定能够成为对青少年有影响、有意义的影视作品。

从影视作品的生产流程来看,有明确的精神指导,有一批能够有意识地针对青少年受众进行创作的创作者,进而影响到整个影视制作层面都能够兼顾青少年受众,生产更多能够被青少年受众接受的,可看性、可读性强的影视作品。同时,使这些作品不仅仅停留在教育部的推荐名单上,如何让青少年受众有更加便利的渠道去反复观看,这也是问题的关键。(www.xing528.com)

三、关于中小学影视教育特殊性的思考

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优秀影片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显著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价值。”“长期以来,我国一批优秀的经典影片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激励青少年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和美好事物,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对于从小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要注重遴选思想性、艺术性强,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优秀影片,推荐给广大中小学生观看。”[7]

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其目标很明确就是让人发展得更好。席勒认为:“人就会兼有最幸福的存在和最高度的独立自由。”通过文化教养,才能协调人自身的两种自然需求,推行美育,使人从“感性的人”变成“审美的人”。影视作为文化产品,价值在于呼应时代,给人希望。新时代文化消费成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青少年作为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要担负起历史的伟大重任,就必须从小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小学影视教育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通过对于影像的观摩、理解,使中小学生“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8]。

站在美育的角度审视中小学影视教育,其关键在于建立起影视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青少年)与审美客体(影像)之间有效的桥梁。要使中小学生学会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不只停留在影像奇观的热闹表现上,而是去体会影片所涉及的问题,去感受影片的主题,透过感人的故事、斑斓的画面去看时代风云中的“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去感受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去发现美,感受美;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9]。

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力量尤为重要。虽然高校大都开设影视类专业,但目的在于培养影视行业的从业人才,比如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创作型人才,却没有以培养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力量为目的人才培养方向。师资培养有自身的要求和规律,并非影视专业的学生都能胜任中小学影视教师,他们必须有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关教法的培训。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对在任的中小学电教老师进行影视培训是一个相对快速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电教老师。据笔者了解,有的中小学老师利用影视作品来帮助语文、美术课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有个别学校在课外成立了影视社团,组织学生进行影视创作的活动。影视教育进入中小学,除了赏析优秀电影、组织社团进行影视创作活动以外,还可以将影视教育与其他科目的教学进行联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符合美育的根本性质。

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教材也是需要的。城市里的中小学生获取影视资源相对容易,但对于农村学生是比较困难的。教材可以向所有中小学生无差别地提供优秀影片的介绍和欣赏。教材不能只有文字,应该配有相对应的影像数据资源。可以是数据光盘,也可以建立片源库,方便老师和学生观看优秀影片。从教材内容上来看,经典电影必不可少,但其时效性比院线电影滞后。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当下的院线电影更吸引人,所以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教材内容需要及时更新。教材应该重在如何去欣赏优秀的电影,尽量避免定性式的结论,旨在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宜过于禁锢中小学生对电影的个人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哈姆雷特,只是角度不同、关注点不同。

中小学影视教育,还要注重对家长的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对于影视教育的认知,特别是学生家长,不能以简单的功利倾向看待影视教育。让家长明确影视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从家长的角度促进中小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影像,其价值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影视和视频平台,使中小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去接触各种各样的视频节目,影视作品成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部分之后,网络视频更是强势而入。面对良莠不齐的影像,教育界和家长是有担忧的,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又不知如何入手。《指导意见》的提出,明确对于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视,对于从事高校影视教育的教师来说,要重新认识青少年受众的特点,帮助中小学生正确地看待影视作品,提升影视审美能力。对于从业者来讲,要有意识地向青少年受众倾斜,创造出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视作品,满足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

[3]陆佳佳,刘汉文.2018 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J]. 当代电影,2019(3):13-20.

[4]菲尔德. 电影剧作问题攻略[M]. 钟大丰,鲍玉珩,译. 修订版.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79.

[5]习近平.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EB/OL].(2019-03-05).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957307.

[6]习近平.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EB/OL].(2019-03-05).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957307.

[7]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 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24 号[EB/OL].(2018-12-1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812/t20181224_364519.html.

[8]习近平.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EB/OL].(2019-03-05).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957307.

[9]习近平.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16-12-01).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157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