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沙镇:元阳县政府所在地,拥有多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南沙镇:元阳县政府所在地,拥有多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沙镇是元阳县政府驻地,距省会昆明284千米,距州府蒙自71千米。2017年末,南沙镇辖7个村委会,2个社区,34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41个居民小组。2017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上报项目共6个,分别是南沙镇甘蔗山新村建设项目,南沙镇产业路建设项目,南沙镇水塘莲雾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南沙镇呼山鱼苗培育建设项目,南沙镇桃园入村道路建设项目,南沙镇石头寨新村道路硬化建设项目。

南沙镇:元阳县政府所在地,拥有多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地理位置】 南沙镇地处红河南岸,东经102°41′~102°51′,北纬23°09′~23°17′之间。东接嘎娘乡,南连新街镇,西邻马街乡,北与建水县、个旧市隔红河相望,国土面积168.72平方千米。南沙镇是元阳县政府驻地,距省会昆明284千米,距州府蒙自71千米。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南沙镇辖7个村委会,2个社区,34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41个居民小组。总户数8526户,总人口28986人。其中:男15113人,女13873人;乡村人口16089人,占总人口的55.51%;城镇人口12897人,占总人口的44.49%。居住有傣、彝、哈尼、汉、壮、苗、瑶7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806人,占总人口的71.78%。其中傣族8322人,占总人口的28.71%;彝族6408人,占总人口的22.10%;哈尼族5771人,占总人口的19.81%;壮族305人,占总人口的1.05%。出生率10.18‰,人口自然增长率6.41‰。

经济概况】 2017年末地区生产总值达5.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3143.07万元,第二产业完成297万元,第三产业完成1555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60亿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7.57%;完成地方财政预算支出147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88元,同比增长12.49%。

农业生产】 2017年,南沙镇依托热区资源优势,重点培植以经济林果、反季节蔬菜等为主的特色农业,着力实现绿色产业强镇、热区水果兴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年末耕地面积32748亩,其中水田4894亩,旱地22593亩,临时性耕地5261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03亩。完成农业总产值2.314亿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77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940亩;粮食总产量6448吨,比上年增长2.4%。农民人均有粮322千克。种植的经济作物和林果主要有甘蔗木薯、反季蔬菜、香蕉、荔枝、杧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050亩,其中:油料作物2500亩,产量260吨;甘蔗14900亩,产 量66020吨;木 薯7650亩,产 量7163吨。蔬菜4780亩,产量5516吨;水果产量10753吨,其中香蕉8708吨。年末生猪存栏32781头,大牲畜存栏16804头;全年肥猪出栏5.12万头,大牲畜出栏0.705万头;家禽存笼79253只,家禽出笼16.1万只,禽蛋产量335吨,禽肉产量259吨;肉类总产量5499吨,同比增长0.45%。畜牧业总产值0.88忆元,同比增长5%。

【乡镇企业】 2017年,全镇有乡镇企业1350个,从业人员2716人,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2.7亿元,营业收入2.6亿元,利润总额1.89亿元,上缴税金1414万元。

【产业培植】 一是甘蔗产业持续得到巩固发展。2017年发展甘蔗种植总面积为14900亩,其中宿根面积9240亩,新植面积1100亩,宿根翻种面积2600亩。二是冬早蔬菜种植不断扩大规模。利用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将把赛刀至排沙河流域作为反季蔬菜的发展区。采取土地集中流转、集中连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方式,大力发展反季蔬菜种植,全镇完成冬早蔬菜种植3200亩。三是杧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在石头寨、呼山二号村成立杧果种植基地,石头寨种植4200亩,呼山二号村种植3300亩。四是坡头百头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投资500万元,在坡头打造一个存栏达2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年出栏300头,实现畜牧业产值80万元。五是农业生产形势良好。2017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570亩;粮食总播种面积19940亩,产量6648吨:其中夏收粮豆3300亩,秋收粮豆16640亩。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930亩。

【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南沙镇抓住全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时机,狠抓经济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新突破。始终坚持大项目推进大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2017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上报项目共6个,分别是南沙镇甘蔗山新村建设项目,南沙镇产业路建设项目,南沙镇水塘莲雾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南沙镇呼山鱼苗培育建设项目,南沙镇桃园入村道路建设项目,南沙镇石头寨新村道路硬化建设项目。全镇固定资产总投资37722万元,本年新开工24330万元,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0005万元。二是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全镇共有CD级危房存量502户,其中C级178户,D级324户。完成拆除重建255户,加固改造135户,其余部分正在有序推进中。三是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完成森林公园征地253.78亩,补偿征地拆迁款7894611.6元;完成元蔓高速公路征地3078.21亩,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6059万元;完成元绿高速公路征地246亩,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853万元;完成(建个元)高速公路征地195亩,征地拆迁补偿款还未到账;完成增益寨至烂衙门饮水工程项目征地564.751亩,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15798309.59元。四是村内道路硬化工作进展顺利。投资250万元,完成石头寨易地搬迁新村的村内道路硬化。五是农村改水工程已见成效。完成大沙坝、五帮、五帮新寨、三家、桃园5个村的改水工程建设,解决近2000人的饮水问题。

交通邮电】 南沙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元绿、红南二级公路的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2017年,全镇34个自然村全部通车,通车里程达236.95千米。有乡村公路27条,里程125.345千米,其中乡道10条86.715 千米,村道17条 38.63 千米。

科技教育】 2017年,南沙镇强化“科教兴镇”战略,加大科技应用推广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对生猪养殖、甘蔗种植、反季蔬菜种植、水稻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运用、劳动力素质提升等进行科技培训,共举行各种科技培训30期1500人次。

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和“两免一补”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教师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确保专人负责,无违规使用经费事件发生,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中小学毕业率达100%。同时强化校园安全管理,认真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和检查,有效杜绝涉校师生安全事故的发生。2017年末,全镇共有小学15所,中学2所,高中1所,公立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9所。办学服务辖9个村(居)委会。辖设1所中心完小,村小7所(团结小学、呼山小学、幸福小学、五帮小学、中信桃园希望小学、赛刀小学、石头寨小学);村教学点有4个(即排沙小学、菱角塘小学、大沙坝小学、乌龙小学,其中一师一校点有2个)。共有63个教学班,2091名在校生,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927人,教师144人,初中毛入学率10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1.27%。

【文化体育卫生】 全面实施民族文化体育行动计划,全镇共组建44支农村文艺队,送文化进村(组)27场次。累计投入3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阵地2个,建立农家书屋10个。省级传承人1人,州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3人,创建省级传承基站那里土锅传承中心。实施“户户通”“村村响”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积极组织开展土锅节、泼水节等民族节日,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深入实施健康行动计划,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筛查。全面落实医疗惠民政策,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等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2017年全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任务数15717人,实际参合人数15528人,参保率达到98.80%,其中建立卡户应参保5253人,实际参保5253人,建档立卡户参保率达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以上,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全镇有村卫生室7个,乡村医生13人;社区服务站2个、医务人员4人;南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职工26人,其中医务人员22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门诊人数12546人次,业务收入132.9万元。2017年末,出生人口367人,比上年多113人,死亡90人,净增长277人,出生率14.5‰,比上年上升4.32‰,人口自然增长率10.95‰,比上年上升4.54‰。

扶贫工作】 南沙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好,以“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为抓手,紧紧围绕石头寨村委会年度脱贫为目标,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凝心聚力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实现石头寨村脱贫摘帽。石头寨村达到贫困村脱贫出列十项指标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实现447户1888人稳定脱贫。二是扎实推进易地搬迁项目工作。石头寨易地搬迁涉及建档立卡户83户342人,竣工率达100%,已全部高质量入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到村到户。甘蔗山易地搬迁涉及搬迁户62户2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80人,随迁户41户170人。三是强化精准识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认真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和动态管理工作,查摆整改问题,着力精准施策,力求脱贫成效精准,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及时制定南沙镇及石头寨、南沙两个贫困村的脱贫规划。及时召开全镇“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党性分析会及专题整改会等专题会议,查问题,找原因,列清单。结合中央和省州三级反馈的2016年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认领,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逐条逐项进行整改,在专项活动中着力对存在的贫困户信息错登漏登、帮扶措施不精准和落实不到位、政策宣传不到位和知晓率不足等五个主要“短板”进行整改。按照《红河州深入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全县关于深入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镇实际,成立专项行动工作组,深入各村开展摸底调查工作。严格按照《云南省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和《操作手册》,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贫困户退出和剔除的相关条件,认真开展摸底排查,将达到退出标准的贫困人口有序退出,不符合贫困人口按照要求认真进行剔除,真正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贫困系统,做到真正实行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2017年全镇预脱贫447户1888人,新纳入3户15人,剔除4户17人,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426户1731人。由镇党委书记、镇长、纪委书记组成督查组,对各村、各工作组的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随机督查,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工作组给予严肃处理。镇脱贫攻坚指挥部针对各工作组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坚持把包村联户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解决。本着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主动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全镇141名机关干部组成帮扶队伍结对帮扶贫困户1235户5271人,做到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确保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积极协助县级4家帮扶单位深入挂钩点,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并按照上级要求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和帮扶计划,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执行《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委派监督工作,把一批懂基层、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派驻一线。精准扶贫以来,全镇共派驻第一书记4名、驻村工作队员20名。镇纪委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监督评价。加强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日常监管。一年来,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紧密团结村三委班子,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在凝聚各方力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新农村建设】 2017年全镇整合财政资金1784.96万元,共实施35个项目,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12亿元,同比增长8.18%;农民人均纯收入8495元,同比增长12.58%。落实发放冬春救济粮13.245吨,衣被153套、食用油112桶,救济困难群众610户,受益2389人。发放优抚对象抚恤金51.68万元(278人次)。城镇低保银行发放1148.4万元(3.61万人次),残疾人两项制度补贴以银行发放77820元(218人次)。特困人员供养补助金以银行发放122070元(22人次)。2017年农村低保以银行发放717.97万元(7301人次)。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顺利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核对、录入、上报和社会保障卡数据核对工作。完成续保人数9623人,完成率99.88%;新参保人数575人,共收取保费123.47万元;完成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及养老补助人员信息核查认证1954人,发放待遇187.584万元,发放丧葬补助6.34561万元。完成续保人数9766人,完成率99.96%;新参保人数149人,共收取保费134.22万元;完成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及养老补助人员信息核查认证1873人,发放待遇179.8万元,发放丧葬补助3.12万元。完成科技、劳动力转移等培训1500余人次,新增城镇就业600余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计划,逐级分解任务,不断完善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依法治镇、依法治村力度,进一步加大摸排调处矛盾纠纷的力度,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狠抓禁毒反邪教工作,扎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镇社会治安保持了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7年,共接待来信来访139批次67件,办结30件,其中,重访55批次33件。集中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次68起(件)。其中,年内新发矛盾纠纷39起(件),年内新发矛盾纠纷调处37起(件),年内新发矛盾纠纷调处率94.87%,年内新发矛盾纠纷待调2起(件)。历史遗留村与村、村与户隐患的纠纷有22件,其中涉及山林土地纠纷18起,补偿纠纷2起,其他纠纷2起。为抓好社会管理工作,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南沙镇突发事件救援应急预案》《南沙镇大型文体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南沙镇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以城区多发案件地区整治为重点,坚持全面排查与重点整治、集中治理与严厉打击、分类指导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共接警2189起,受理行政案件156起,报立刑事案件6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人,破获案件89起,其中故意伤害3起,入室盗窃2起,摩托车盗窃3起,一般盗窃71起,诈骗1起,抢劫1起,抢夺2起,盗窃电动自行车5起,寻衅滋事1起。为群众找回被盗两轮、三轮摩托车15辆,电动车4辆,被盗手机16部,民族服饰10套,汽车1辆。认真开展“黄、赌、毒”整治行动,全面清除不和谐因素,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开展“治安乱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清查行动”“辖区涉黄、涉赌、涉毒及旅店业未实名登记专项大检查行动”“禁毒专项行动”等各类宣传、打击、防范业务工作行动95次。共收戒吸毒人员16人,其中社区矫正戒毒10人,强制戒毒6人。建立健全《领导接待日制度》《来访人员群众须知》《信访工作人员职责》等信访工作各项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责任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党政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以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组织派出所、安监、工商农机等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综合检查7次。全年全镇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平安南沙建设取得新成绩,有效地维护了全镇和谐稳定。

【精神文明建设】 打造石头寨贫困村革除陈风陋习示范村,结合六呼村实际,成立六呼村红白理事会并制定工作职责以及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标准,督促村两委班子、党员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完成营造林10000亩,完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9003亩,兑现补偿金54.6042万元,完成中央财政造林补贴2589亩,兑现补偿金49.191万元,完成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面积18339亩,森林覆盖率达38.4%。完成节柴改灶195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0台。南沙镇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大沙坝村、菱角塘、景圣村、排沙村成功申报为州级生态文明村。全镇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堆放点(池)31个。全面落实河长制,每条河流都有河长,镇域每条河流都有人员监管。深入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完成改厕2座;依法拆除滨河路延长线违法违规建筑物38宗,拆除违建面积约6200㎡;依法拆除元绿二级公路沿线违法违规建筑22处,总面积4865.42㎡。所有行政村都配备1名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建立全镇7个村委会2个社区42个村民小组的门前三包制度、保洁制度、垃圾收运处理收费机制;将大沙坝和桃园村委会打造成示范村。

【党风廉政建设】 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列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目标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纪委安排部署的任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党政齐抓共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以及镇党委的主体责任和镇纪委的监督责任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强化“一岗双责”,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全体班子成员带头自觉履行好“一岗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承担起应有的领导责任,对本镇的违纪违法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把任务分解到个人,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大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二是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细化责任。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对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根据全县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结合全镇实际,确定全镇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并在全镇党风廉政建设三级干部会议,对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下发《南沙镇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表》《南沙镇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分解细化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分工,做到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与各村、各单位签订《201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三是规范行为,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管理机制,转变作风,突出服务群众,结合南沙镇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四联、七包”工作制度,包村包户联系群众办实事,限时办结、来信来访工作制度。对制度的落实进行跟踪督查,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规范村级制度。重点规范运行村级财务、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制度,完善以“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为主体的村级组织议事规则的内容,推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做到政策公开、办事公开、奖惩公开、财务公开。健全四项机制,改进干部作风。建立岗前谈话制度。围绕管人、管钱、管事等关键环节,通过岗前谈话提升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做到提醒在前、建章立制在前、约束在前,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人事变动后,镇党委书记对新班子成员进行岗前谈话。健全完善各项机关工作制度,做到用制度约束干部,使干部自觉遵守机关各项工作制度。机关办公室安装指纹签到设备,干部上下班在设备上进行签到,对上下班时间进行严格管理。针对集中整治中发现个别站所存在的账外资金、部分工作人员被县级部门借调等问题,加强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标准,坚决纠治“四风”问题,印发《南沙镇组织开展“小金库”问题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南沙镇关于“吃空饷”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南沙镇集中清理县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长期借调下级部门工作人员工作领导小组》等通知。定期组织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把干部思想和力量凝聚到重点任务推进落实中。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四是严格落实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农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以及‘三重一大’事项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制度。加强对村民代表会议及党员大会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落到实处。五是加强“三公开”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权利公开透明运行制度。严格遵守权利公开运行制度,把主要领导、班子成员、镇属单位及负责人的工作进行梳理,找出廉政风险点,进行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明确并公示出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和职能,让群众对履行的职责进行监控。着重财务公开,对公务接待、公车使用、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实行每季度公开,对重大资金使用情况坚持不定期公开。凡财政核拨的公用经费、重大财产的处置、物质的采购以及涉及干部职工利益的重大经济事项均及时公开。全力打造元槟社区和大沙坝村委会廉政文化及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增设廉政文化宣传展板、公示栏,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资料台账,为全镇全面推进三公开工作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六是加强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为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工作纪律保障,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南沙镇采取严明纪律、严格督查、严肃问责等措施,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立好“责任状”。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要求各党总支和村委会要主动履行脱贫攻坚主阵地职责,科学制定脱贫规划,积极争取帮扶力量,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和党员干部的脱贫攻坚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把监督覆盖到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扩大“宣传面”。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等契机,及时通报扶贫领域典型案件,发挥查处案件的警示、震慑、教育作用。向党员干部发放《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1200余份,在交通主干道、各村(社区)驻地悬挂宣传标语13条,设置固定宣传牌3块。并结合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把宣传扶贫政策、群众监督举报不正之风延伸到村、到农户,切实营造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良好舆论氛围。拉好“协作网”。建立健全工作协作机制,加大民政所、司法所、财政所、农服中心等重要部门对各村(社区)在扶贫等民生领域的指导力度,构建“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强化纪委监督职能,重点对扶贫领域发现的问题开展全面清理排查,建立问题线索台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登记、及时办理,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筑好“监督坝”。成立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重点督查镇挂包联系领导、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对全镇751户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拉高“惩处线”。坚持挺纪在前,用好用活用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扶贫领域的腐败行为。印发《南沙镇关于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的通知》,对未在规定时限内深入村(社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通报批评、停职整改等处理;对工作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未按要求开展工作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问责。同时,将督查结果纳入镇党委、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对工作开展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恶劣的部门和个人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决”。(www.xing528.com)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李忠亮(哈尼族,2月止)

     白金银(傣族,2月起)

镇  长 白金银(傣族,7月止)

     蔡文俊(壮族,7月起)

副书记  胡杰钦(12月起)

人大主席 罗 霞(哈尼族,8月止)

纪委书记 白正华(彝族)

武装部长 王万海(哈尼族)

组织委员 孔玉华(女,彝族)

宣传委员 周 航(女,彝族)

副主席  周 航(女,彝族)

副镇长  李忠喜(彝族)

     李 康(彝族)

     吴 记

     李 琨(挂职)

(赛珊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