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效及其优化方案

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效及其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备课方案作为课堂教学的预案,规范的备课方案无疑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前提。自高效课堂模式实践和语文组课题研究逐步实施以来,教师的备课有了新的变化,同年级教师共用一案教学,这可是我校首次的决定也是全市第一所这样要求的学校。提高教师钻研文本的能力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当务之急。

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效及其优化方案

(一)研究的结果

经过三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在备课、课堂教学的实施和课后评价这些教学常规方面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收获,基本上理出了与“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相一致的一些有效策略和如何充分发挥教科研实力,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有效推进的教科研策略行为。

(二)在教学改革方面探索出下列策略

1.备课优化策略

(1)策略一:备课模式统一化。备课方案作为课堂教学的预案,规范的备课方案无疑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前提。

传统的教案格式我们沿用了几十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自我们的课题研究和学校“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实施以来,传统的教案已经无法适应新模式的需要,学校委托各个教研组围绕“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案框架,经过我组反复研究借鉴先进的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最后定下了与“三步五段式”模式相匹配的讲学案备课方案格式。

教案呈现的教学过程为:课前导学——课堂学习(包括:导学、自学、互学、测学、思学)——课后思学(包括:师生反思、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初期的讲学案在形式上很快就统一下来了,但是各个环节和一些细节的设计依然粗糙,我们课题组就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依托十三个小专题的研究来逐步解决优化讲学案和其中各个环节细节的问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我们逐步解决和优化了这些问题,从思想和行为上让老师们的备课技能理念更成熟和稳定,使备课方案更趋于最优化。

(2)策略二:备课行为规范化。规范的备课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前置式行为,直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也直接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改之初和“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实践之前,我校教师的备课、教学常常是单打独斗式的孤军奋战,虽然也有个别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和努力,得到的成绩不错,但学校整体成绩,比如语文成绩第一的名次,常常在统测和中考中花落他家。自高效课堂模式实践和语文组课题研究逐步实施以来,教师的备课有了新的变化,同年级教师共用一案教学,这可是我校首次的决定也是全市第一所这样要求的学校。

在做出决定之前,我校进行过多次论证研讨,生怕出现一些课改“综合征”,例如,共用一案会滋生一些教师的惰性,养出一些懒老师;会影响教师的个性发挥,约束教师的才能。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惰性是人人都有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杜绝不利方面的出现,学校决定每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提升教案的质量和备课质量,把周一、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作为集体备课的活动时间,但是一周两节课的活动时间根本就没有办法保证一单元备课的质量,备课也是匆匆地来,快快地说,草草地结束,加上一些教师活动前准备得不充分的缘故,说的人是眉飞色舞、海阔天空、不得要领,听的人是云里雾里、山花烂漫、不知所云,坐的人是昏昏欲睡、心急如焚、百无聊赖,集体备课完全成了一种形式,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又多次反思了“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讲学案,最后终于一致认定教案的质量是上课质量的前提和第一关,必须要落在实处,也就是要求所有的教师先要初级备课再进行集体研讨最后再进行个性再设计,初备是整理自己的教学构想,用一周多时间完成一个单元或几课的备课,由一人负责主备,套用“三步五段式”讲学案模式形成个体方案。

集体备课是集中研讨、交流构想、集思广益,利用周一、周四的备课组活动针对主备人的一单元的备课逐课研讨,修正优化讲学案,形成一套共性方案,共享共用,印刷分发到各位教师、学生手中使用。个性再设计则是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学生状态、教师状态进行的差异化、动态化俢正设计,最终形成极具个性和共性的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执行方案。这种备课有效杜绝了形式主义,这种由初级到高级,个体到共享再到创新的备课模式不仅加强了备课的缜密程度和质量,而且提升了教学方案的理性化、个性化创新性程度,优化了教师协作行为和共享意识。

这种集体备课活动方式很快成为全校推广和写进学校教学教研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的条规。这种推广有效落实了集体备课活动的质量,也杜绝了教师惰性的产生,又发挥了教师集体的智慧,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协作,激发了教师个性教学的思维,无形中推进了教师间的互帮互学和资源共享,打破了教师的单打独斗局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这种备课模式不论是对学校管理和发展还是教师自身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3)策略三:备课环节精细化。

第一是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策略如下:

A.策略之一——尝试两个“走向”,合理设置教学目标。①走向“规范”,明确叙写目标。②走向“整合”,着眼“课时目标”。

B.策略之二——建构三“本”一体,整体把握教学目标。①深入文本,让教学目标体现教学价值。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对文本的把握,是教师教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教师钻研文本的能力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当务之急。通过多读书,自觉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通过教材解读,制定文本目标。②突出生本,让教学目标凸显学生发展。③立足校本,让教学目标体现鲜明个性。

C.策略之三——处理“三对”关系,有效实践教学目标。①处理“预设与生成”,让教学“出彩”。②处理“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让“差异”灵动。③处理“教学与教育”,让“目标”合一。

第二是备教学问题。设计语文课堂中的“问题”,预设优化策略如下:

A.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设计——保证“牵一发而动全身”。

①可以从标题入手。

②可以从结尾入手。

③可以从文章的开头入手。

④抓住重点词句和关键细节设问。

B.抓住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设计——势必“一石激起千层浪”。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富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①用问题点燃兴趣之灯,开启学习之旅。

②用问题构建兴趣与文本之“纽带”,铺设深入探究之路。

C.抓住开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设计——能够“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三是备拓展资源。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功地进行拓展延伸,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把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既教书又育人。传统的拓展延伸常作为一个独立环节出现在新课结束时,经过研究,我们又开辟出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拓展延伸在导入环节。

②拓展延伸在整体感知环节。

③拓展延伸在合作探究环节。

④拓展延伸在迁移练习环节。

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可以出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拓展延伸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拓宽,以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真正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第四是备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一个标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利用多媒体手段的直观性、形象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的特点,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五是备当堂反馈。当堂反馈是现在高效课堂上最常见的一个环节,并不是随随便便设计几个习题就解决问题了,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①测学习题的设计很重要。当堂测学的习题要少而精,必须紧扣当堂学习目标中的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考查学生是否对知识理解,并学以致用。

②测学的问题要注意难易。例如,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那么许多基础程度不好的学生就做不出来,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全用教材上的原题,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没意思。因此在问题的难易设计上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还要有综合能力的提升。潜能生做基础知识训练,优等生在做完基础训练的同时做综合能力训练以增强训练效果。

③测学必须要有计划性。课堂测学应遵从多层次、勤反馈,有时可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测学,有时可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路的掌握进行测学,有时可重点就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测学,观察学生在过程、方法、用时方面的表现,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④测学一定要落到实处。课堂测学后要及时做好反馈,一方面不可不闻不问或大加指责,对出现的问题应归纳分析,大众性的错误要在黑板上写板书以引起注意,学生有疑惑要鼓励他们讨论并加以引导。对于本次测学不理想的学生需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条件允许,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讲解,加强学生对测学知识的认识,促使其上课认真听讲,正确地对待。

⑤测学须纠错,更要及时补错。测学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才是关键。因此最后必须让学生补错,归纳整理错误的题,最好记在纠错本上,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⑥测学后的反馈需灵活。教师在课堂测学后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沟通,多一些热情的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应多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学习中有畏难心态的学生,哪怕其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对头脑较灵活的学生可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积极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广度探索。对中等学生要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第六是备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在内容上追求科学性,在形式上讲究艺术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教师研究教材、处理教材的创造性思维结晶。

语文板书是语文教师的书面语言,是语文教师用以表情达意的重要媒介。优秀的板书不仅内容上概括深刻、恰到好处、自成一体、浑然天成,而且在形式上因内容不同、重点不同而各具特色、结构精巧、情趣横生。常采用的板书设计的形式有:纵式、横式、纵横式、总分总式、提纲式、对比式、交叉式、阶梯式、表格式、回环式、图文式、复线式、标题式、摘要式、抄录式、注释式、图解式。常采用的板书设计的方法有文字归纳法、线条标示法、列表总结法三种。

第七是备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方面要则做到六个关注:

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就是说必须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

②具体布置作业时是否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③是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④作业能否体现互动的要求,师生是否共同参与。

⑤是否把作业与学生课堂学习联系起来。

⑥是否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提高其素质。

2.课堂教学实施优化策略

(1)策略一:课堂结构规范化

课堂教学模式规范化直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行为的规范又作用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2007年以来,全国掀起一场课改的纠偏务正的风暴,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铺天盖地而来,2010年3月,我市也掀起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又一轮课改热潮,我校陈英君校长首先积极倡导打造高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得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在领导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多次开会研究、外出观摩学习之后反复揣摩,借鉴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在2010年10月提出了我校“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的构想,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五段即:自学—导学—互学—测学—思学。并决定率先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七、八年级开始实验。“三步五段式”课堂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改变了师生角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改变了以往教学教师主讲主宰课堂的诟病,也杜绝了一些所谓的高效课堂比较武断激进的八分钟讲授的非理性化的教条式理论。逐步规范了课堂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只有课堂结构教学过程的规范,并没有束缚教师的个性教学和课堂的生成,所以这种模式更理性,更适应当前我校的教学实际。三年的实践使得这种模式已经固化在每位实验教师的思想中和教学行为中,“三步五段式”课堂模式已成我校课堂常规常态模式。

我校“三步五段式”课堂模式的实践探索恰逢2011年6月我校申报课题立项开题之始,所以课题研究与我校高效课堂模式同步进行,为了推进“三步五段式”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也基本上按照“三步五段式”课堂模式的要求来设计,我们把课题研究计划按照“三步五段式”模式,分别从上课的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设计了13个小专题分头研究,研究具体内容涉及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导学、自学、合作学习、测试反馈、思学,以及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细节:教学目标设计、课堂问题的设计、预设与生成、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业设计优化和“三步五段式”讲学案的设计与计划。三年来我们的课题和学校的高效课堂实践一起成长,扎实有效的研究实践也让我们的课堂变了,课题研究真实有效。这二者虽然说法不同但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三步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稳定成熟,为我校“三步五段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成熟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力促进了我校高效课堂的改革。

(2)策略二:预习自学环节优化

根据预习程度的深浅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可以把课前预习分成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即障碍性预习、感受性预习和发现性预习。①障碍性预习指通过运用工具书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文本的字词义和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②感受性预习指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和借助教师的预习指导整体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脉络;③发现性预习指在原有语文素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阅读鉴赏的方法探究文本的语言、主题及写法,表述自己的思考。

在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时,教师自己要先深入文本,精心设计内容,体现层次性、开放性,还要考虑年级段的特点,遵循“低入高出”的原则,精心设计出合适的作业形式,以导引学生的预习行为。例如,①基础知识梳理主要是自主标注圈画音形,展示后强化练习。②现代文阅读教学体现在三个层次: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自由感悟批注质疑;学生利用自己的资源拓展阅读,收集资料,深化感悟,迁移知识;教师低入高出的启发性问题指引或为课堂互动活动所做的个性写作。③文言文阅读教学体现在三个层次: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易懂字词句,初步疏通大意;学生收集自己的疑难,初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和写作特色;解疑后的知识梳理和内容特色的个性解读。

通过经常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3)策略三:导学行为优化

导学作为一堂课的起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用简练的语言展示本课时教学目标,让本节课的学习之旅有的放矢。第二部分则是新课的导入,作为新课的引导非常关键,我们应根据文章体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设计课堂导入。

①叙事类文体,抓住文中的主要事件或情节作为切入点来设计导语。

教师通过温情脉脉(或激情满怀)的语言、诗情画意(或震撼人心)的画面、悠扬舒缓(或慷慨激昂)的音乐等方式来极大地激发学生心底里最柔软(或最亢奋)的情感,让学生能够贴近课文的感情基调,融进教学情境,以最恰当的精神状态获取新的知识。这种导入方式,层层深入,逐步挖掘,不仅能创造学习情绪氛围,促进师生感情的沟通,而且能化解学生对教学的抵抗情绪,使学生从心底里流淌出对新知识的渴望、对课文的亲近之情,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背影》一文,抓住背影的刻画来体会父子感情应是本文教学的切入点,在播放了一小段《父亲》的歌曲后,我们这样设计导语:“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子情”,试问同学们,有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回顾你的成长之路,父母为我们呕心沥血、辛苦操劳、付出一生,何等伟大。今天,让我们来看看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是怎样从父亲的背影中体会到父爱的?

诸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爸爸的花落了》《最后一课》《社戏》《猫》《斑羚飞渡》等叙事类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设计导语。(www.xing528.com)

②写景类文体,从描写层次、描写角度等方面选择切入点来设计导语。

例如,《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其最大特点就是抓住不同的事物多侧面地进行描绘,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画面,赞美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实际教学时,我们采用分组分节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这一点很重要。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

诸如七年级教材中的《济南的冬天》《秋天》《钱塘湖春行》《天上的街市》《静夜》等写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设计导语。

③说明类文体,教学应从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选择切入点来设计导语。

例如,《苏州园林》是介绍多景点的说明文,可以先播放苏州园林的精彩图片,然后从苏州园林特点入手来设计导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它景点众多,设计也颇具匠心,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门窗图案、油漆色彩都很讲究。今天,让我们拜读叶老的文章,去了解苏州园林建筑群的整体特点。

④知识性导入就是教师在课程的起始阶段,通过设置疑问、展现背景知识、说明教学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归纳、建立新旧知识联结、比较、提问等过程中培养才情的一种导入方式。这种导入方式多适用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典故或是逻辑严密的说明性课文。

诸如七年级教材中的《绿色蝈蝈》《看云识天气》等文章,可用此法来设计导语。

(4)策略四:互学行为优化

互学即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方面,我们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重点采用男生与女生的搭配;表达能力强的与表达能力弱的搭配;学习程度好的与学习程度差的搭配。在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上关注合作的有效性,坚持做到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相应的评价监督管理机制和奖励制度。

(5)策略五:预设与生成优化

预设与生成历来就是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备课方案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执行方案,在课堂的施行中必然会出现“旁逸斜出”的现象,这就是课堂的生成,部分教师为了避免“麻烦”,常常采取的是“无视或漠视”它存在的方式,殊不知这种即时资源稍纵即逝。因此我们研究得出:有了充分的预设,课堂的“生成点”是有迹可循的,主要出现在以下这些环节中。

①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生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组织探究性学习,对于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有着明显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②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允许对文本多元解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理念的一大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的成长。

③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生成”。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应当放飞心情,感悟生命的历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师—生、生—生平等、互动的对话情境,促使对话生成。我们看到,一种平等的对话会使“教学相长”。这种生成点在对话中是经常出现的。

④在适度拓展中“生成”。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⑤在创造中“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如果能向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无疑是很好的“生长点”。我们抓住时机让孩子创造,这些地方就成了课堂的“闪光点”,而学生也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⑥在偶发中“生成”。课堂上有时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这种偶发事件有的与语文教学有关,敏感和富有实践智慧的老师会抓住这种机会,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良机,成为教学教育的生长点。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课堂教学有一些“生长点”。把握好这些“生长点”,有可能成为一节充分生动的课。

(6)策略六:思学行为优化

思学即对所学的反思性认识,主要针对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情况的总结,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的收获总结或疑惑收集。此环节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以量化的收获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利于学生自信,利于教师即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困惑,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3.教学评价优化策略

过程性评价常规化。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了评价,教学就成了独腿走路,因此在“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中,评价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在课前学习后,课堂上自学交流环节则是师—生、生—生之间对课前自学情况的交流评价,互学阶段组内交流学习和组间交流评价、师生的互动评价推进了课堂教学的进度。当堂学习的检测反馈阶段则是对所学的当堂反馈性评价,还有思学环节更是师生间对收获与疑惑的梳理,课后作业的设计则是对学生学习的巩固性评价。

在发挥教科研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方面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常态化策略:

(1)策略一:专题研究常态化

我们先后提出了两种教研行为模式的构想。

①大专题研讨行为模式,即集中研讨交流共享思想解决问题。2011年11月我校被评为全区“教研先进集体”,区教研室在青铜峡市召开教研观摩现场会,第五中学要设立全区中学教研现场会的分会场,如何组织好这次建校以来规模最大的教研活动成了领导和教研组长头疼的大问题。最后学校行政会议一致考虑决定由语文组承担这次活动,接到这个任务我们组深感责任重大,困难之大,最后全组教师商讨决定用主题教研的方式来呈现本次活动,也就是围绕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一个专题研讨话题,利用网络研讨和现场研讨的方式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经过多次的研讨演练,12月召开的现场会令全区的观摩领导、老师、教研员交口称赞。这种尝试也为青铜峡市五中的教研工作打开了一扇光明之窗,2011年开始借助课题研究平台,主题式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我组先后三次召开全市大规模的主题研讨会,以“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为专题进行教研展示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以片区教研活动、全市教研活动观摩评比、课题组小专题研究汇报等形式进行的“记叙文复习阅读策略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多次研讨展示也得到领导、老师、教研室的认可肯定,这种形式也成为我校语文组教研活动的特色窗口。语文组先后8次被评为校级和市级优秀教研组。有力地带动了全校和全市的教研工作。当然我们语文组的活跃与课题研究密不可分,语文组的成长和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是同步的,到今天我校和我市这种大专题研讨模式依然是教学研究的主流形式。

②小专题研究行为模式,即依托小专题深入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几次大的主题教研我们发现由于教师时间的不确定性,教学理念的深浅不一,教师专业素质的不统一,研讨时间的限制,研讨问题的宽泛常常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交流是浅尝辄止,深度广度不够。所以在2010年6月和2011年6月,由周永福老师牵头先后逐级申报了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与策略的研究》,专门解决我们在教学过程和教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把我们的大专题教研推向纵深,结合“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和讲学案,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细化为导学(创设情境导入学习、目标设计引领)、自学—课前预习、合作学习—互学、当堂测试反馈—测学、思学(师生反思、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部分,把我们教学中最困惑的几个方面——课堂问题的设计、拓展延伸、多媒体的应用、预设与生成、讲学案的优化等问题,以小专题研究的方式共设计了13个小专题,在近三年时间内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上解决或厘清了问题,研究虽参差不齐,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论在理念上还是思想上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策略二:教学研究活动化

教研活动历来是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软肋,单一死板的听评课让教学研究犹如一潭死水,多样化教研活动是激活这潭“死水”的石子。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它的作用人人皆知。自我组申报课题以来,为了实施和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结合学校计划我们规划了三年中的每一学期的研究活动计划,分别在理论学习阶段和实践研究阶段设计了学课标活动、两次观课议课活动、两次同课异构活动、一次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优质课评比活动、微课设计活动、小专题研究竞赛活动、每年一期的课题组教师教学论文、课件、设计案例反思的评比活动和教学现状调研活动、语文教学成绩的动态分析研究活动等。从方案的制定到过程的落实总结基本上都是有始有终,丰富的教研活动让我们的工作忙碌起来,也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起来,更为一潭死水的教研活动注入源头活水。三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教师倍感教师做研究的艰辛,也享受到教学教研工作生活的充实,也品味了自己的成果获奖发表的喜悦,也收获了艰辛带来的丰硕成果。可以说风雨兼程三年,艰辛快乐参半。

(3)策略三:教师专业发展系统化

教师专业发展是伴随着课改的钟声走进教师的视野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少不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是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问题+课题+学习+研究+实践+提升=研究型教师”的这个策略,是三年来我们课题组的一个共同的理论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也是课题组教师共同验证的一条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长的道路。

因为教师的研究有别于专门的科研人员,教师的研究仅仅着眼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运用他人成果优化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把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分析总结下来以利于今后的教学而已,参与课题研究的本质是提升优化教学,而并非产生什么科技发明成果论著。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课题研究。2011年正值全市和我校大刀阔斧打造高效课堂的起始之年,我们语文组在前期高效课堂——“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研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经过细心认真的梳理,在课题研究方面有专长的周永福老师建议和努力下带头申报了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与策略的研究》。申报研究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课题批准立项后,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仔细的分工,先进行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调查,由周永福、刘娟、姜建忠老师执笔设计了调查问卷,先后对全体语文教师和三十个班级学生抽样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师生教学行为的方方面面,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教学思想、态度、理念方法,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认识,对学生行为的认识,教研特点方式方法,教师教研意识和意愿。学生学习方法,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对讲学案的评价,学习态度,对教学改革的看法等诸多方面,比较客观地掌握了当前高效课堂初始之期的教学状况。紧接着就按照课题起初的计划和学校高效课堂的实验改革,以改革中发现的问题和教师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困惑,初步梳理设计了13个问题,并以13个问题为突破口,把它们分别设计成小专题的方式,计划在三年时间内按照课题研究总进程进行突破。由同兴趣、同问题教师组成教研联盟,来申报小专题进行研究,并且教研联盟也并非是三年固定的,研究结题一项重新组合申报进行另一项,分别按照短、中、长期来布局小专题研究,研究并没有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麻烦,由于它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问题为研究对象,所以工作和研究是息息相关的,它有效促进了教学,更有效的是经过三年的研究,教师教科研意识增强了,教科研能力突飞猛进。原本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多年来无生气,没有多少创新,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课题研究的推进,仿佛催化剂一般,使课题组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走在了我校各教研组的前列,也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①它为骨干名师的成长推波助澜。我课题组有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一名,吴忠市级骨干教师四名,青铜峡市骨干教师两名,吴忠市名师两名。

②它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助力。本组近三年评定高级教师两名。因为课题研究带动教师在教科研方面投入精力多,自然在这些评职硬化条件方面准备更充分。

③它为教师教科研成果成绩的爆发搭建平台。近三年来,我们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成果成绩呈爆发式发展,课题组教师周永福、刘娟、黄秀玲、宋辉、路媛芸分别在省级刊物《宁夏教育》《新课程》和国家级核心刊物《教育学》以及我市教研专刊《古峡教研》上发表论文设计12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1篇,教学课件自治区级一、二等奖5件次,教学设计获一、二等奖2次。微课获国家级三等奖一次,市级优质课获一、二等奖3节次,课题组教师承担市级观摩课示范课、专题讲座9场次。获得各类辅导教师奖项22人次,有212人次的学生作文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征文中分别被评为一、二、三等奖。在全市演讲、诵读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语文教研组也两次被评为市级、区级优秀教研组。这三年我课题组教师的成长可以用以下几个“之最”来总结:骨干教师名师成长速度最快;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速度最快;教研能力提升最快;论文获奖发表最多;课件设计反思获奖最多;专题讲座、观摩课示范课最多。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1.课题研究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知识素质、教科研素质的过程。课题研究使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

(1)理论学习给实验教师的科研素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育科研对教师成长的第一促进作用就是引导和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课题组先后举办了大小型专题学习和讲座十几次。由于理论学习深入、到位,实验教师较快地掌握了一套可操作的技术,课题组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师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2)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和优化。课题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一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了科研兴教的观念;二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了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树立了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了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了观念,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我校教师参与各类研究和各种竞赛蔚然成风。

(3)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多数课题组教师多次承担了送课下校观摩课,全市高效课堂展示课和外市县观摩我校高效课堂的观摩教学任务,获得观摩教师、领导的一致好评,整体课堂教学成为我市高效课堂的典范,也使我校语文教学工作成为全市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语文教学成绩在全市各级各类统测、中考中稳居榜首。

(4)扭转了教研工作的不利局面。教研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教研助力的教学是走不远的,一味地死教,只能让教学走进死胡同,近三年来由于本组教师大部分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尤其中青年教师,因此在教研组活动中自始至终贯穿课题研究的思想,以小专题为抓手,以小组合作研究为单元,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单一的听评课方式,观课议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专题交流、连片教研成为教研活动的主流和常态。

(5)形成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氛围。以前为了提升自己成绩老师们总是把自己的好办法隐藏起来,教师之间的竞争趋向不良状态,自本课题研究和“三步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来,由于每个专题必须要有两位教师组成联盟,而且定期要向课题组交流展示研究过程,因此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必须的,这样就使“各自为政”的教师走到一起,为共同的研究而团结协作起来,近几年我组教师已成为协作意识最强的教研组,连续六学期被评为校优秀教研组,两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

(6)教师教研能力得到升华。2011年之前的第五中学,全校部分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基本上处于零起点,教师惰性强,自从我们的课题研究实施以来,经过多次的培训学习、理论学习和研究实践,本组教师经历了对课题研究的一无所知到会选题、会设计课题、申报、开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的质性飞跃,参与研究、撰写设计、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设计课件征文竞赛的积极性猛增,获奖情况是捷报频传。

(7)不能独立学习是现在学生最大的硬伤,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手段、教育理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陈校长首创的“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在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模式中综合优化组合形成的,强化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要求,强化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理念。课前—课中—课后三步协调一致,自学—导学—互学—测学—思学,环环相扣,形成了师生教与学的比较完备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1)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强化提高。因为本课题研究对象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直接作用于学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升。

(2)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缓解。自高效课堂实施以来,本课题组把有效教学融入高效课堂后,本组教师课改意识和行为明显增强和改变,课堂教学追求高效,学生学习力求有效、高效,习题精选,杜绝教辅资料满天飞现象,一份讲学案融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练习测试与教师的备课教学于一体,学习效率明显增强,课业负担逐步减轻。

(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被弱化,依赖性强,经过高效课堂的实施和近三年的研究,学生知道拿到一篇课文应从哪里入手自学,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当堂测试又能检测出学习情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3.课题研究对学校产生的影响

我校高效课堂和课题组近三年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步伐,为语文课堂教学与“三步五段式”教学模式的有机契合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也为我校能够成为高效课堂示范性观摩点增添了一份微薄的力量,也是我校连续多年语文成绩、办学特色稳居全市前列的因素。

(1)教学成绩全面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得到提升

①语文成绩在统测、中考中连续三年全市第一。(附成绩表)教育教学成果获奖不断,共有12人次获得了青铜峡市政府和教育体育局教学效果奖励。学校连续3年获教学质量和中考目标管理先进学校称号。

附:三年期间语文统测学校和教师成绩对比表

表3 青铜峡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中学城市教师前15名成绩统计表

表4 青铜峡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校成绩核算表

表5 青铜峡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校成绩核算表

续 表

附:2014年中考语文学校成绩对比表

表6 青铜峡市2012—2013学年中考(语文)学科学校成绩核算表

②学校声誉提升加速。我校成了家长和学生理想的期望就读学校。三年来承担全市“三步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观摩现场会4次,迎接观摩团4次。课堂教学成果及高效课堂模式已经得到同仁们的认可。

(2)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积累了有据可查的实证性过程性资料

①整理编订一份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案例设计反思文集。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全组教师既各自为政研究自己的专题又相互配合合作研究,通过理论学习、教科研培训、新课标再学习、小专题开题、研究、反思总结,开展观课议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课例论文设计课件评比、专题研究展示交流等活动,共整理文字50余万字,形成一套有效教学研究文集。为我们在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实证性过程性资料。

②课题组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反思、设计、报告60余篇。5篇发表于《宁夏教育》杂志,1篇发表在《新课程》杂志,1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教育学》杂志,4篇发表于《古峡教研》刊物。2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撰写教学设计40篇,有7篇获各级评比一、二等奖,撰写研究分析报告总结5篇,案例分析10篇,反思16篇,共计文字60余万字。

③近三年通过教师的努力与合作,逐渐编订设计修正,让我们的课堂教与学的方案——讲学案基本成型。它按年级分册共分为七、八、九年级各一册,为今后的高效课堂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