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人格教育促进健康发展

开展人格教育促进健康发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社会适应性。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人格缺损,应将其视为正常的现象,这是教师摆正心态施教的前提。外部环境是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重要条件,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人格教育成功的前提。在我们学校,校领导非常注重创造必要条件来对学生开展人格教育,从而对学生的人格施加正面的影响,也为每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展人格教育促进健康发展

记得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认识的堆积。”因此,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人格健全教育乃重中之重。《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出发,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人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遗传、学习文化生活、自我意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何谓健康人格呢?台湾师范大学贾馥茗教授认为:“所谓健康人格,是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住的环境,能做正确的适应。”也就是说,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社会适应性。作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理想人格,应从个体对人对事,对内对外两方面来抽象其人格结构,建构适应性系统。

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埃里·克弗洛姆认为:人格既有“稳定”的属性,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会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阿博拉姆·卡丁纳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人格是在人际情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始终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接触到的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通过观察、模仿等学习,以及外部对人的行为的认可与否定,逐渐形成成熟的人格。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的人格缺陷及现代人所必需的健康人格的要求,把人格教育融入一种常规状态之中,并以此作为载体,使人格教育时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格施加正面积极的影响。

1.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人格缺损”

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会有突然长大的感觉,也会产生独立做人的信念。而师长谆谆教导中指示的做人标准总伴随着重重的束缚,并且沉重的学业压力更使刚告别天真烂漫的他们难以感受到做人的快乐。由于他们处于可塑性强,心理不成熟和极度敏感的特殊时期,因此,社会不良的风气很容易影响和侵袭他们,导致他们心灵极度彷徨、失落、无助,社会生活中的阴暗和糟粕便乘虚而入;三室一厅的光怪陆离使他们心猿意马;父母长辈以赌寻乐时恣意的笑声让他们向往;社会闲散人员天马行空般的潇洒更令他们垂涎。

法律道德的规范给社会中的成人规定了“该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的严格界限,但这种界限在未成年的学生心中尚很模糊,因此,他们很容易误解快乐的意义,闯入误区,由此闹出许多班级事故,搅得校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我们用社会化、理想化的法律道德规范去衡量未成年学生的行为结果,并上升到人格角度,对他们来说太过于苛责,是不公平的。我们应做的是扪心自问:如果我们的教育环境能适时地熏陶、感染他们,如果我们的教育能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

从目前来看,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而且教师自身教学观念陈旧落后。因此,教师在施教的过程存在很多误区。首先,教育目标的片面性助长学生形成不良人格。一些老师以知识教育代替人格教育,由此形成的评价标准有失偏颇,以为只有“授业”、“解惑”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和释惑,唯此而已,对那些“不遵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教师设计的模式而另辟思路的学生,则视为“调皮”的、不守规矩的“差生”。其次,教育方法的失误和教师人格的不完善会直接造成学生不良人格的形成。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嫩稚,有些行为会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但为师者仅以此为凭,不尊重学生,甚至挖苦讽刺或惩罚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扭曲的人格。还有些教师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希望能互相倾诉,相互得到理解,得到相互安慰的渴望。他们凭经验教育,认为顺从教师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矣,由此造成学生“反抗情绪的萌芽”。还有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也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学生个性的差异。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人格缺损,应将其视为正常的现象,这是教师摆正心态施教的前提。而且,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首先,教师要对学生付出一颗赤诚的爱心。师生之间应建立起相互理解、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次,老师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存在,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有针对地引导、启发学生克服不良个性,根据学生个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多向性、创造型人才。第三,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尊重学生人格出发,在批评指出学生不良行为的同时,要看到学生的优点长处,以便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调动学生改正自身缺点的积极性。

2.创设人格教育氛围

雅斯贝尔斯这样定义教育: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如果教师根本不屑把自己设定为“一棵树”、“一片云”,而是热衷于以“救世主”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那么,毫无悬疑,他所培养出的一定是人格畸形的人。乌申斯基也曾经说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鉴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校领导一直关注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教师做到:请学生做事时不忘说上一句“谢谢”或“辛苦了”,见面主动向学生问好,上课不迟到、不拖堂,做事讲究策略和效率,与学生平等交流,处理问题公平、公正、民主,时时、事事、处处做到言行一致、表里统一。在教育过程中切实做到用自己的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品德,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用不断提升的自己的人格去强健学生的人格。

外部环境是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重要条件,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人格教育成功的前提。在我们学校,校领导非常注重创造必要条件来对学生开展人格教育,从而对学生的人格施加正面的影响,也为每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学生入学的第一个集体班会,学校领导会向他们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对生命价值的经典阐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人应当赶快生活。为了使学生认同保尔这种高尚的人格,并能与保尔高尚的人生理想产生共鸣,通过这种先进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人生观价值观,校领导要求老师督促学生记忆背诵这段话,并且要在以后的每节晨会课齐诵这段人生观。其次,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阵地。领导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传统的说教方式已很难为学生所接受,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只会遭到学生的拒绝或排斥,而“一二三”效应长期以后学生就会阳奉阴违。为了发挥班会课应有的价值,学校领导细心观察,抓住学生喜欢了解课外知识,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要求班主任从《中外名人故事》、《名人传》等经典作品中选取相当数量的故事,分段、分块地讲述,注重评析名人健全的人格在成才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遇到挫折时,教育学生要想想张衡祖冲之;面对讥笑、嘲讽时,提醒学生忆忆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身处顺境时,为了防止学生骄傲,就旁敲侧击地谈起杨政宁、李政道等人物的成就,从而鼓励学生朝他们的方向努力。

3.开展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潜藏着健康、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处在自然萌发的状态,“如草木之始萌,舒畅之则条达”。我们教师要好好把握学生生活中的际遇,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涟漪,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使之自然地产生飞跃和升华,转化为优良的品格

首先,以班级文化建设助学生人格成长。但凡有人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群体或社会组织都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单位,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班集体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班级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所谓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所共有的信念、态度、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等的复合体,它是由师生共同创设的,反过来又对它的创设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也就是说班级文化是以全班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能力和身体心理素质为目标,由全班师生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种活动等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的以班级物质环境、规章制度以及价值理念、道德理念、班级精神、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的班集体文化。

班级文化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教室环境,班级文化团体和设施,班级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都属于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学校通过积极发动学生对班级文化进行共同建设和维护来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各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英明决策的引导下,适时采取有效措施,让全班同学都投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做到使教室的布置充分体现教育意图,具有感召力和鼓动性,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班集体奋斗目标与本班的特色和传统,在整体色调上要符合科学性,服从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前提条件。第一,通过设计墙报、黑板报,使教室整体上显得更加和谐、简洁、美观、大方,符合审美要求。两报的表现形式要服从教室的总体布置,内容上体现班级精神文化,对全班学生能起到宣传与沟通,激励与教育的作用,从而推动班集体舆论与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学校积极开创和推行有利于学生汲取知识的图书角,为班级征订了大量报刊和杂志,如《青年文摘》、《读者》、《张家港日报》、《中学生百科知识》等,并提供古今中外名家名著。学生通过广泛选取和阅览相关书籍杂志,了解国家形势,领悟人生真谛,拓宽视野,增强使命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第三,积极在同学们中间成立学习交流园地。由于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发现,有的是对一道习题的独特解法,有的是针对某一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的是学生通过实验调查写出的一些具有较高质量的小论文等,这些都体现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以及敬业精神。因此,我们通过把这些发现及时张贴在园地里,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激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发现者和开拓者,引导全班同学朝着自主质疑、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努力。第四,创办对学生具有宣传意义的宣传栏,通过开通面向学生的重要窗口,将班级情况、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及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等均张贴在宣传栏。这不仅增强了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对班级各项事务进行监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其次,以主题班会重塑学生强健人格。主题班会是中学德育工作重要的载体,是实现学生强健人格必不可少的途径。为此,首先,班主任必须树立全新的主题班会理念,深刻领会开展主题班会的意义,恰当地设计主题班会。一方面要确定具有针对性的主题,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选择具有启发性并且对学生思想具有深刻影响和感染的主题。另一方面,主题的确定要具有计划性,不仅要配合学校以健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还必须选择符合学生现阶段心理发展特点、知性规律等的主题展开。再者,主题的选择还应具备发散性的特点,不能局限于教室内的说教,必须走出教室,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组成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使学生从班内走向校内,从校内走向社会,从而不断以活动开展范围带动活动质量的发展,最终推动学生人格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其次,科学选用主题班会类型。为了使主题班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就不能把班会形式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一模式或融合多种形式,将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最后,做好组织过程的准备。主题班会的准备过程也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由于学生是班会的召开与设计、准备等前期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创造者,因此,主题班会准备得越充分,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也就越能发挥主题班会在德育工作中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由于我校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在培养良好学生人格的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初一某班为例,在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管理和设计下,在开设班会之前,老师注意选择立意有高度、内容有深度的主题进行精心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注重鼓励全班同学参与,并投入精力和情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使主题班会表现形式有新意和吸引力,更能引起大家对人格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该班还善于抓住有效时机,将主题班会集中安排在学生入学、考试前后、学校重大活动安排等关键时机,在这过程中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有演讲式、讨论式、辩论式等。而且,班会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人格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关学习方面的,如“预习方法大家谈”等主题;有关人格教育方面的,如“欣赏自己,赏识他人”等主题;有关心理方面的,如“静心、爱心、责任心”等主题。在一次“我的家庭”主题班会上,大部分同学都上台作了演讲,说到动情处都哭了。在“我们是一家”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通过相互介绍、相互评价,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认识到同学间友谊的重要性,每位同学都应为班级尽一份力,把班级建设得更好。每次班会后,老师都会发现全班同学增强了凝聚力,更友爱了。

最后,以美德活动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爱。爱心是一个人具有健全人格的最重要的表现,爱心不仅要体现在对待父母和同学上,还要体现在对待社会和对待他人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很重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学习征途上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所谓机遇和竞争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挫折与困难时时与奋斗同行。要教育学生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制力,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逐步养成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中学生应有的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群体的活动中进行,让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力量,经受挫折的磨炼,学习他人对待胜利与失败的坦然态度和沉着应对问题的方法,学会爱己爱人,尊己尊人,相互帮助,培养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学会生存处世、善解人意、知己知彼、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道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这样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才不至于把个人利益提得至高无上,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只要有了这个平衡健康的心理,就不会千方百计去算计他人和集体,就不会绞尽脑汁地想把他人或集体的利益占为己有。

在健文化的引领下,在校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全校上下团结一心,积极地创设健康的精神氛围,平和、科学地疏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生活、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强健他们的人格。在此过程中,学校领导注重指导老师的技巧和方法。一方面,学校通过推广身边典型的美德活动来激励全校学生共同学习和塑造良好的人格。我校团支部一直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真正带领学生践行着美德活动,以此来身体力行地对学生的人格产生影响,如十几年如一日地始终坚持组织学生和老师定期到学校所在地的敬老院开展活动,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献上精心准备的节目等。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使学生更加明白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这种不求回报、身体力行的付出使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在给予别人关爱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快乐。此外,我校初一某班同学主动和学校商议要求承担清理学校操场上杂草的任务,班干部组织本班同学利用一周课余的休息时间帮助学校清除杂草,学生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得到学校领导及全校师生的好评。另一方面,老师的宽容和爱心是引领学生人格必不可少的良药,通过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批评指正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走出生成不良人格的误区。2013年冬天,我校的小朱同学家里遭重大变故,学校开展募捐活动,各班学生积极参加,但有班主任从学生的周记中发现他们是为了捐款数额上榜公布时使班级处于前列,才如此踊跃的。我们老师在庆幸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感到痛心:他们的爱心呢?他们把爱心放在什么位置了?这改变了学校活动的初衷了呀!对此,学校做了这样的尝试:派作文功底好的通讯员到小朱同学家做了实地采访,并据此写成报道在各班宣读,当宣读的同学声泪俱下地介绍了小朱风雨飘摇的家境及他绝望无助的心境时,师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多数女生都哭了,又一次纷纷拿出钱投向了募捐箱。甚至,第二天,有几位学生家长也被自家孩子的爱心打动,带着钱物到学校看望小朱。那一刻,学生善良、纯洁的感情已像溪水山涧自然流淌,不夹杂一丝功利的尘渣。至此,“爱”已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了。实际生活中其他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流动红旗的失而复得和运动会的群策群力”证明学生已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被老师冤枉后不闹情绪、不发牢骚,而以合理的方式圆满解决”说明学生已学会尊重别人及如何处理被误解;“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处理异性间的交往”表明学生已能辨别是非轻重,也基本掌握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巧,他们的人格日益完善。

班主任手记一则:

将关爱学生进行到底

市十佳班主任 孙鼎臣

泰戈尔说过:“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愿我们都是载歌载舞的水,使学生的人格这枚卵石日臻完美。

——题记

开学至今,学校各方面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着,教学任务也在按部就班的推进着,各项活动都在顺利开展,我除了做好学校所布置的德育处工作外,还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要求,每天都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而忙碌着。虽说过得比较忙碌,但自我感觉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还是颇有些自足。而前两天发生的一件事,给了我这颗自足心一次痛击,让我深深醒悟到,我忽略的其实还有很多。

那是周四快放晚学时,一位学生家长来我办公室找到了我,这一次交谈触动了我的思想,使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新的想法。她的孩子小A(化名)在班级学习成绩中等以上,上学期几次化学测试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有时成绩出乎意料的低。我平时也留心观察过小A的上课情况,上课认真听讲,平时作业认真完成,为了提高小A的成绩,我上课也特别关注她,对她多提几个问题,课后也主动问她掌握了没有,但总感到效果甚微。这次与她家长交谈后才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小A是随父母到张家港打工而来我校读书的,小A兄妹三个,她是老大,还有两个在读小学的弟弟,小A的父亲前几年在张家港某个单位上班,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可天有不测风云,前不久小A的父亲不幸查出患有鼻癌,一场手术将这个家庭的积蓄化为乌有,现在还要定期进行化疗,每月要买八百多元的药,这给这个五口之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家里的一切事情全都落到了小A的母亲身上,小A母亲在一家小企业上班,每月工资就两千多元,除了买药、付房租、家里的日常开支外,一个月也剩不了几个钱,一家五口挤在50多平米的出租屋内,大家都省吃俭用,做母亲的连过年都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家长来学校的目的就是叫我多关照小A,提高她的成绩,让她考上高中,将来有出息,也算减轻了这个家庭的负担,这也是她的近期期盼。靠着这些期盼,她日夜操劳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庭。

听着小A母亲含泪的述说,我很同情她,也为这不幸的家庭感到悲伤。同时我也在暗暗地责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关爱还不够。如果平时工作做得细致一点,多了解一下小A的生活情况,或者平时主动打几个电话给她,或者进行一次家访,或许可以对小A的学习积极性有促进。对这样处境的孩子,单靠课堂提问式的关怀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关爱也是肤浅的。再往深处想,其实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一样,家庭背景也不一样,作为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特别是对于像小A这种情况的家庭,更需要老师的鼓励以及学校和社会的帮助。

从教育和影响学生的角度来说,起关键作用的是一个“情”字。满怀激情地去爱我们的学生,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信任和赏识他们,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老师要掌握关爱的技巧,真心实意对待学生,提高关爱的品质。老师的爱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这种情感流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人格品质就会不断地上升,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氛围就会自然形成。

老师除了教学生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这会在学生前进的道路上让其感受到人生旅途上的别样风景。将关爱学生进行到底,这是我正确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