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犹太人的宗教状况:探寻真相

美国犹太人的宗教状况:探寻真相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880年以前,由于美国犹太人的数量相对有限,犹太人之间在宗教信仰上并无明显的差异。这一时期美国犹太教的改革派势力迅速发展,成为此后美国犹太人宗教信仰差异的先声。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犹太人中,大约有340万即60%多的美国犹太人自称为犹太教信徒。而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则显示,78%的美国犹太人将犹太教作为自己的犹太身份认同,而其余22%则自认为无宗教信仰的犹太人,即世俗犹太人。

美国犹太人的宗教状况:探寻真相

在1880年以前,由于美国犹太人的数量相对有限,犹太人之间在宗教信仰上并无明显的差异。这一时期美国犹太教的改革派势力迅速发展,成为此后美国犹太人宗教信仰差异的先声。

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犹太人中,大约有340万即60%多的美国犹太人自称为犹太教信徒。而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则显示,78%的美国犹太人将犹太教作为自己的犹太身份认同,而其余22%则自认为无宗教信仰的犹太人,即世俗犹太人。[52]在美国,犹太教的四大派别正统派、保守派、改革派和重建派[53]并存,其教徒的具体数目难以统计,不过2003年的调查显示,在自称与犹太教会关系密切的430万犹太人中,有46%隶属于某个犹太会堂,其中,38%选择改革派会堂进行宗教活动,33%属于保守派会堂,22%前往正统派会堂,2%属于重建派会堂,其余5%则属于其他小派别。而犹太教徒去犹太会堂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也有显著差异,16%的人每个月至少去一次,42%每年至少去一次,而另42%则一年未必去一次。[54] 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则显示,改革派依然是美国犹太教最大的派别,有35%的美国犹太人自认为是改革派,18%的美国犹太人认同保守派,10%为正统派,6%为重建派及其他一些小派别,而30%的美国犹太人自称不属于任何教派(这其中既包含大部分世俗犹太人,也有19%具有宗教认同的美国犹太人)。

1.犹太教正统派

美国犹太教正统派的历史始于犹太人定居美国之时,在其他派别兴起之前,几乎所有的犹太教徒都可称为正统派。19世纪下半叶,正统派公会和会堂在美国不断增多,同时由于改革派和保守派都已建立了全国性组织,正统派内部谋求合作与协调的呼声日益高涨。1879年,纽约的15家正统派公会试图任命一位首席拉比来管理和协调正统派社团的宗教事务。但这一尝试未能成功。19世纪80年代,来自东欧、俄国的犹太移民潮使美国正统派的队伍迅速扩大。为了使这些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犹太教正统派新成员迅速提高教育程度,1886年在纽约成立了第一所正统派的高等院校——耶希瓦大学,该校已从最初的拉比神学院和拉比高等学校发展为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1898年,经过各正统派公会的努力,成立了美国正统派公会联合会,就是现在正统派联盟的前身,目前约有1000家规模不一的正统派教堂或公会属于该联盟。1935年建立了全美正统派拉比的组织——美国拉比理事会。正统派公会联合会完成了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即制定犹太教食品法规,监督食品原料及生产过程符合犹太教法规,并为符合教规的食品贴上U型标签,满足了广大正统派会众的饮食需求,截至2010年,大约有八十多个国家的八千多家厂家生产的40万种产品受其监督。[55]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犹太教正统派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极端正统派、现代正统派和哈西德派。

其中的极端正统派是犹太教内的原教旨主义派别。该派认为犹太教圣经《托拉》是神圣的、绝对权威的,是不可改变的,该派严格遵守犹太教饮食规定,在犹太教会堂礼拜时,男女均须蒙头,分开而坐,并用希伯来语祈祷,严守安息日和一切圣日礼仪。反对一切现代事物,包括成立以色列国,笃信救世主将降临拯救犹太人。

现代正统派也称新正统派,当今美国大部分正统派犹太教徒均属此派。该派出现于19世纪末,反对犹太教改革运动,认为这是对犹太教的背叛,重申犹太教传统信仰和礼仪,承认《托拉》和《塔木德》的权威,在寻求保持犹太教传统经典的同时,也对某些教义作了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张接受当代文化并谋求犹太教与现代科学相协调,积极支持锡安主义运动和以色列国,愿与其他各派共处与合作。在习俗方面,允许教徒着现代服装,礼拜时使用现代通用语言,男子不必留须、穿黑衣、戴黑帽,妇女不必戴假发、蒙头等。

哈西德派即虔诚派是犹太教中的超正统派,是18世纪中叶诞生于东欧的神秘主义派别。教徒往往聚居一处,生活在与非犹太人世界隔绝的环境中。该派贬低理性与知识,强调人的情感,期望通过虔诚的祈祷达到和上帝的灵交。其祈祷仪式简单,常伴以热情的歌舞,以引起宗教狂热。穿着打扮上的特征是男子多蓄须,穿黑外套,戴黑色宽帽,已婚妇女剃光头,戴假发或用头巾、帽子蒙头。该派同样反对锡安主义,坚信救世主复临。在美国,该派中的路巴维奇派和萨特马尔派特别有影响。路巴维奇派在宗教上尤为狂热,一直致力于以自己的精神感染其他犹太人,在犹太社区中吸纳成员以扩大队伍。[56]

正统派是美国犹太教会众中最为稳定的一派,因为正统派信徒一般都会不折不扣地参加社区的所有宗教活动。近年来,世俗美国犹太人中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回归犹太教的趋势,其中很多回归犹太教者趋向遵从正统派的严格教规。

2.犹太教改革派

犹太教改革派是近现代犹太教的一个重要派别,在美国和欧洲最为普及,生机勃勃而充满革新精神,在信仰对话中始终占据主动。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犹太人的解放运动为犹太人带来了新的自由。犹太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的犹太启蒙运动。19世纪上半叶移居美国的德国犹太人中大多属改革派,使得启蒙改革思想很快就在美国犹太人中掀起了改革浪潮。该派在美国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成为美国犹太人中最开放的阶层。1873年,全美第一个犹太教改革派联合体——美国希伯来公会联合会成立,1875年建立了美国第一所改革派拉比学院——希伯来联盟学院。1889年,美国犹太教改革派拉比们成立了全国性组织——美国拉比中央会议。20世纪后,改革派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一些转变,一些激进的信条被修改,变得更为温和。在男女享有平等的宗教权利方面,改革派走在其他派别的前面。在改革派内,男女通常坐在一起参加宗教仪式,1972年开始,改革派任命女性担任拉比。改革派创立的女孩成人礼已为犹太教其他派别所接受。据估计,目前约有900余家会堂及公会隶属于改革派。此外美国犹太人的世俗化和异族通婚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人远离宗教生活,如果他们不得不参加某个宗教公会的话,加入改革派相对而言较易接受。[57]

改革派主张对犹太教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强调应放弃在宗教文化上造成犹太人与世隔绝的一切事物,不承认《托拉》和《塔木德》中的许多规定和礼仪。改革派在宗教活动中尽可能的现代化,礼拜不拘泥于安息日而相对灵活,礼拜时间也相应缩短,礼拜时男女不蒙头、不分坐,在礼拜仪式上使用管风琴、唱诗班。在生活习俗上取消饮食禁忌和不合时宜的服饰。在对待锡安主义的问题上经历过转变,最初持不赞同立场,主张犹太人只是信奉同一宗教的“宗教社团”,后对锡安主义运动和以色列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目前,美国犹太教改革派内部仍有温和派和激进派之分,但多数人属于温和的改革派。

3.犹太教保守派

犹太教保守派源自改革派,是介于正统派和改革派中间的派别,其名称中的“保守”指的是该派主张一定程度地保留犹太教的传统,并无政治上的保守之意。改革派与正统派的正面冲突使很多美国犹太人希望找到一条折中的道路,这为犹太教保守派在美国的兴起提供了土壤。早期犹太教改革派领袖们的过激行为使一些希望保留犹太教传统的改革派人士与之拉开了距离,并成为犹太教保守派的肇端。1886年在纽约成立的犹太神学院逐渐成为了犹太教保守派的精神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1913年建立了犹太教保守派联合会堂,2009年,隶属于该保守派联合会堂的会众团体有675个,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不过,还有不少不属于该联合会堂,但宗教观念介乎正统派和改革派之间的公会团体也被视为保守派公会。

20世纪上半叶迅速发展的保守派运动曾使其成为美国犹太社团中人数最多的一派。但保守派并没有像改革派那样发表教义纲领,或对其基本原理与习俗作出明确规定。保守派内部有人反对这种不确定性,主张制定明确的教义纲领以把握发展方向,不过多数人赞成保持现状,认为正是由于其模糊性和弹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犹太人加入保守派的队伍。

保守派原则上接受犹太教律法,但认为宗教的意义不在于拘泥形式而在于领会并实践其精神。由于现实的变化而需要对戒律的认识不断调整,对口传律法《塔木德》更应灵活处理,变通实行。保守派对救世主的看法与正统派不同,认为重要的是建立起公义,而不在于出现一个救世主。保守派在宗教思想上较接近于改革派,主张协调犹太教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在坚持传统信仰的前提下变革律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保守派会堂一般都采取男女混坐,进行男女成人礼,已放弃大量禁律,如不准剃须等,但仍要求成员遵守饮食法规,也开始任命女拉比。保守派特别重视的一项原则是把犹太宗教与犹太文化、犹太民族结合起来,从文化角度支持锡安主义,是美国锡安主义运动的主要后盾。

4.犹太教重建派

重建派是从犹太教保守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派别,是四个犹太教派中最年轻的一支,是一个小型教派,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也有人将其视为保守派内部的一个支派。

重建派创始人莫迪凯·卡普兰(Mordecai Kaplan)认为犹太教在美国面临理性主义现代主义的挑战,而正统派、保守派和改革派理论都难以应付这样的挑战,因而必须有计划地重构和改造犹太教深层的哲学基础,重新唤起美国犹太人对传统信仰和民族文化的忠诚,加强犹太民族的认同感。他将犹太教界定为一种包容犹太民族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的不断进化的宗教文明,将犹太教、犹太文化与民族主义融为一体。重建派重视犹太传统文化,强化民族特性,以犹太会堂为文化中心重建犹太教。重建派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显示出强烈的民主、自由色彩,主张政教分离,宗教生活民主化,维护妇女权益,保障社会公正,维护世界和平。重建派坚定支持锡安主义和以色列国,将以色列视为犹太文明的摇篮和全世界犹太人的精神中心。

1955年建立的犹太教重建派联合会包括了100多家重建派会堂,重建派教徒虽然只占美国犹太人的2%,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在美国犹太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除了上述宗教派别之外,美国还有很多世俗犹太人。世俗犹太人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公开宣称不承认任何宗教,或者仅仅出于功利的考虑在名义上属于某个公会,而事实上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也不遵守犹太教的法规和习俗。

进入21世纪,美国全国犹太人口调查发现,美国的核心犹太人口——即在宗教和种族上自我认同为犹太人,不信奉其他宗教——正在缩减,犹太人口在10年中下降了5%,20世纪40年代,美国核心犹太人口达到顶峰,当时曾占到美国总人口的3.7%,而进入21世纪时,犹太人在美国全部人口中的比例已不到2%。纽约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犹太城市,其位置被特拉维夫取而代之。以色列的犹太总人口也超过了美国犹太人口。

美国犹太人口出现下降态势的原因主要有:美国犹太社区的人口出生率较低,犹太人口再生产遭遇障碍;多年来对犹太人口低出生率进行补偿的犹太移民数量急剧下降,美国犹太社区不再能指望获得犹太移民的补给;皈依犹太教的人数也在急剧下降,很多人认为改革派和重建派接受父系传承原则,那些自我认同为犹太人的孩子即使其母亲不是犹太人也被这些派别接受为犹太人,使得皈依犹太教的一大动因消失了;最重要的是与异族的通婚减少了美国犹太人口的总数,一些犹太人与异族通婚的后代信奉其他宗教或者不信教。[58]

21世纪开始的时候,所有美国犹太人中有三分之一生活在犹太人与异族结合的混合家庭中。[59] 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配偶为非犹太人的美国犹太人的比例已达到44%,并呈现上升的趋势。[60]但与异族通婚也造成了另一种结果,即至少包含有一个犹太血统者的家庭增加了,那些分享了犹太人生活的非犹太人构成了一种“扩展了的犹太人口”。

在犹太人踏上美国土地350周年之际,犹太人感受到种种困惑与不安,他们是应当关注提升犹太教的水平还是促进犹太人口的增长,是把与异族通婚看成犹太教实现超越的机遇还是视为子孙后代的灾难,是建立宗教之间沟通的桥梁还是强化宗教间的界限,是强化宗教权威还是促进宗教自治,是协调犹太教与当代文化的关系还是固守犹太传统而反对现代文化,是为了犹太统一性而妥协,还是坚守犹太人所珍视的犹太原则:这一系列问题是处在十字路口的美国犹太人所面临的新挑战。

【注释】

[1]今天,以大写字母开头的“Diaspora”通常专指犹太民族的流散。

[2]参见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230页。

[3]William Safran,“The Jewish Diaspora in a Comparative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in Ajaya Kumar Sahoo,Brij Maharaj:Sociology of Diaspora:A Reader Volume 1,Rawat,2007,p.338.

[4]Jacob Bercovitch,“A Neglected Relationship:Diasporas and Conflict Resolution”,in Hazel Smith and Paul Stares eds.,Diasporas in Con flict:Peace-makers or Peace-wrecker,New York: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2007,p.18.

[5]潘光,陈超南,余建华:《犹太文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6]以色列新闻中心:《以色列概况》,耶路撒冷2007年版,第11页。

[7]徐新:《犹太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8]即东罗马帝国。

[9]塞法迪人(sephardim,)是指称15世纪末以前居住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犹太人及其后裔的专用名词。

[10]阿什肯纳兹人(Ashkennazim,)原指中世纪居住在莱茵河谷地区及整个日耳曼地区的德裔犹太人,后来从这一地区流散到西欧其他地区及东中欧和俄罗斯的犹太人均被称为阿什肯纳兹人。

[11]“隔都”这一名称来自于意大利威尼斯犹太人聚居区一家名为Ghetto的铸炮工厂。隔都四周有围墙,与城市其他地区隔绝。大门有人看守,太阳下山后禁止犹太人出入,星期日和其他节日犹太人不得离开隔都。

[12]喀巴拉(Kabbalah,)在希伯来中原意为“接受”,后用来指犹太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

[13]意第绪语(Yiddish)是散居在德意志南部和法国北部的犹太人创造的一种语言,语法结构类似于日耳曼语,拼写采用希伯来语字母,后又受斯拉夫语的很大影响,逐渐成为绝大多数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日常口语和文学语言。

[14]阿利亚(Aliyah )在希伯来语中原意为“上升”,原指犹太人去耶路撒冷进行朝圣,意味着精神上的“升华”,后用来泛指散居犹太人回归故土——巴勒斯坦的移民活动。

[15]锡安主义(Zionism)一词的词根锡安(Zion)是位于耶路撒冷的一座山名,希伯来先知们将其作为耶路撒冷城的精神象征的别称,圣殿被毁后,锡安成为流散中的犹太人宗教生活中的一个中心概念,表述了犹太人对故土的怀恋和回归之愿。19世纪末兴起的以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为目标的政治运动以锡安主义命名。

[16]http://www.jewishagency.org/JewishAgency/English/Aliyah

[17]“Jewsish Population of the world”,https://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Judaism/jewpop.html;“World Jewish Population 2014”,http://www.jewishdatabank.org/studies/downloadFile.cfm?FileID=3257

[18]根据不同的标准,美国犹太人口的统计数字有很大的差异,这里的数字是按照较为严格的标准统计的核心犹太人口,而更为宽泛的标准则大大扩展了犹太人口数,从 670万到1200万不等。参见“World Jewish Population 2014”http://www.jewishdatabank.org/studies/downloadFile.cfm?FileID=3257(www.xing528.com)

[19]“World Jewish Population 2014”,http://www.jewishdatabank.org/studies/downloadFile.cfm?FileID=3257

[20]潘卫:《美国犹太人(1920—1950年)》,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论文,2008年4月,第7页。

[21][美]乔纳森·D.萨纳著,胡浩译:《美国犹太教史》,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22]刘军:《美国犹太人:从边缘到主流的少数族群》,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23][美]雅各·瑞德·马库斯著,杨波、宋立宏、徐娅囡译:《美国犹太人,1585—1990年:一部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24]张倩红:《以色列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15页。

[25]刘军:《美国犹太人:从边缘到主流的少数族群》,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

[26][美]乔纳森·D.萨纳著,胡浩译:《美国犹太教史》,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27][美]雅各·瑞德·马库斯著,杨波、宋立宏、徐娅囡译:《美国犹太人,1585—1990年:一部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28]Gross,Peter:Israel In the Mind Of America,New York:Alfred A.Knopf,INC.1983,p.97.

[29]潘光,陈超南,余建华:《犹太文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33~234页。

[30]Michal G.Bard:“Roots of the US—Israel Relationship”,http://www.us-israel.org/jsource/US-Israel/roots_of_US-Israel.html

[31]潘光,陈超南,余建华:《犹太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

[32]“Celebrate 350,Jewish Life in America,1654-2004,A Final Report”,http://www.americanjewisharchives.org/syna/Cel350FinalReport.pdf

[33]“World Jewish Population 2014”,http://www.jewishdatabank.org/studies/downloadFile.cfm?FileID=3257

[34]http://www.census.gov/compendia/statab/2010/tables/10s0077.xls

[35]“Vital Statistics:Jewish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by State”,https://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US-Israel/usjewpop.html.这一数据为扩展犹太人口。

[36]“World Jewish Population 2007”,in American Jewish Yearbook Vol.107(2007).http://www.ajcarchives.org/AJC_DATA/Files/AJYB727.CV.pdf

[37]“A Portrait of Jewish Americans”,http://www.pewforum.org/2013/10/01/jewishamerican-beliefs-attitudes-culture-survey/

[38]刘军:《美国犹太人:从边缘到主流的少数族群》,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39]“A Portrait of Jewish Americans”,http://www.pewforum.org/2013/10/01/jewishamerican-beliefs-attitudes-culture-survey/

[40]“A Summing Up—Achievements of Jews”,http://www.goldenageofjewishachievement.com/jewish-culture.html

[41]“The Jewish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Civilization,”http://www.jinfo.org/index.html

[42]潘光主编:《犹太研究在中国,三十年回顾:1978—2008》,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26页。

[43]New Study Claims US Jews Have Reasons to Be Proud,http://www.israelnationalnews.com/News/Flash.aspx/148845

[44]“A Portrait of Jewish Americans”,http://www.pewforum.org/2013/10/01/jewishamerican-beliefs-attitudes-culture-survey/

[45]Jacob Berkman,“At least 139 of the Forbes 400 are Jewish”,http://blogs.jta.org/philanthropy/article/2009/10/05/1008323/at-least-139-of-the-forbes-400-are-jewish

[46]Jewish Achievement,http://www.jewishachievement.com/domains/ceos.html

[47]Jewish Achievement,http://www.jewishachievement.com/

[48]“Jewish Biographies:U.S.Supreme Court Justices”,https://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US-Israel/justices.html

[49]“A Summing Up—Achievements of Jews”,http://www.goldenageofjewishachievement.com/jewish-culture.html

[50]“U.S.Presidential Elections:Jewish Voting Record”,http://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US-Israel/jewvote.htmlhttp://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US-Israel/jewvote.html

[51]“List of Jewish American Politicians”,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Jewish_American_politicians

[52]“A Portrait of Jewish Americans”,http://www.pewforum.org/2013/10/01/jewishamerican-beliefs-attitudes-culture-survey/

[53]也有不少研究将犹太教分为三大教派,而将重建派与其他一些小教派并列。

[54]“American Jews”,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Jews

[55]“Orthodox Judaism”,http://en.wikipedia.org/wiki/Orthodox_Judaism

[56]刘军:《美国犹太人:从边缘到主流的少数族群》,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165页。

[57]Reform Judaism,http://en.wikipedia.org/wiki/Reform_Judaism

[58][美]乔纳森·D.萨纳著,胡浩译:《美国犹太教史》,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305~306页。

[59][美]乔纳森·D.萨纳著,胡浩译:《美国犹太教史》,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307页。

[60]“A Portrait of Jewish Americans”,http://www.pewforum.org/2013/10/01/jewishamerican-beliefs-attitudes-culture-surve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