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壁画珍品馆建馆历程回顾:大唐盛世的绚丽画卷

唐代壁画珍品馆建馆历程回顾:大唐盛世的绚丽画卷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莉2011年6月20日,时值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开馆二十周年,历经数年不懈努力,“唐代壁画珍品馆”正式对外开放,这不仅是影响陕西博物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事件,而且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建设中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件大事。为了更好保护这批珍贵历史财富,让更多观众欣赏到唐墓壁画珍品,我馆决定在东地下室筹建唐墓壁画馆。

唐代壁画珍品馆建馆历程回顾:大唐盛世的绚丽画卷

刘 莉

2011年6月20日,时值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开馆二十周年,历经数年不懈努力,“唐代壁画珍品馆”正式对外开放,这不仅是影响陕西博物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事件,而且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建设中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件大事。在长时间的筹备过程中,既遭遇过中外办展观念的多次冲突与反复磨合,又数经技术设备上的“水土不服”,正是在一次次观念的冲突与趋同、实践过程的数度周折与峰回路转过程中,最终打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和检验的精品陈列。

一 政府倾力打造:唐墓壁画馆项目

陕西关中地区发现的壁画唐墓数量达120多座,占我国唐代壁画墓发现总数的80%。其时间序列之完整、级别之高、内容之丰富,居全国之首,这些壁画以图像化的形式反映出唐代社会的发展面貌[1]。揭取下来的壁画除少量调拨至国家历史博物馆外,其余入藏陕西省博物馆。1991年2月,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之前,接收了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所有唐墓壁画,并专门放置于恒温恒湿的壁画库,实行有限度开放。为了更好保护这批珍贵历史财富,让更多观众欣赏到唐墓壁画珍品,我馆决定在东地下室筹建唐墓壁画馆。

立项。早在1998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库时,我馆领导向省长汇报了筹建唐墓壁画馆的设想,得到了大力支持,要求尽早上报方案。9月29日,我馆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成立唐墓壁画馆的可行性报告》(附有设计效果图和地下展厅平面图)。1999年10月8日,省计委作出《关于建设陕西历史博物馆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意建设唐墓壁画馆,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省财政将按工程总投资的四分之一给予补助。11月17日,我馆正式完成《关于建设唐墓壁画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请意大利政府贷款。为了筹集壁画馆建设资金,我馆利于各种机会引进资金,先后与数家有投资意向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过洽谈。最后我馆通过省文物局、省财政厅财政部提出使用意大利政府贷款的申请。从1999年元月起,我馆开始编制申请意大利贷款的可行性报告。期间意大利驻华大使布鲁尼、合作发展处主任布尔加奇以及多位意大利专家曾先后到我馆对唐墓壁画和地下展厅进行考察。1999 年12月30日,财政部批复同意唐墓壁画馆项目利用意大利政府贷款,贷赠款金额为90亿意大利里拉(约合人民币3600万元),贷款期为35年,含19年宽限期年利率0.5%(后改为无息)。其中57.3亿里拉用于壁画馆建设,32.7亿里拉作为赠款用于唐墓壁画修复保护中心建设。2000年3月,财政部将唐墓壁画馆正式列入意大利贷款计划,并同意由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负责对外采购代理工作,同时委托交通银行为该项目的转贷行。

2001年6月,财政部国债金融司与意大利外交部合作发展司进行会谈,同意意大利外交部派出的文化遗产领域负责人Ago建筑师考察评估后提出的建议,追加贷款60亿里拉,总贷赠款数为150亿里拉。2001年12月7日,省文物局下发《关于唐墓壁画馆有关事项批复》:1)立即着手唐墓壁画馆建设设计方案和招标事宜;2)成立唐墓壁画馆建设领导小组。2002年8月1日,省计划委员会批复《关于建设我馆唐墓壁画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建设规模、内容及总投资、资金来源予以说明,其中建设补助资金为1803.86万元。2003年9月5日,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和意大利驻华大使孟凯蒂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意大利贷、赠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唐墓壁画馆项目资金全部落实,其中意大利贷款403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747万元),赠款103万欧元,陕西省政府补助资金1803万元,省文物局和陕西历史博物馆自筹资金1300万元,总计约7300多万元人民币。

二 新展陈模式确立:保管式保护陈列展示

与博物馆常规的陈列展示方法不同的是,唐墓壁画馆采用的是保管式陈列展示方法,即经过保护修复后的壁画带框架以支架倾斜5度的方式立于基座上,确保壁画在受控制的环境中长期展览。这种陈列展示方法也有别于我国一些博物馆尝试的库房式陈列方法。首先,针对唐墓壁画这种特殊展品采取了特殊的处理办法。针对每幅壁画“量身定制”将展厅空间进行有效分割与合理改造,例如为了展示乾陵懿德太子墓的巨幅壁画(高4.2米),复原墓葬内壁画位置及效果,将地面向下挖成凹状,模拟墓道效果,从空间上拉大视觉效果。其次,唐墓壁画保护与整体的形式设计相得益彰。例如,壁画真迹与出土文物或高仿绘画作品对比、墙柜内壁画上的图像与外部展厅天花板隔板上的典型唐代纹样的对比等,体现出设计者完整的设计理念。第三,强调唐墓壁画展出过程中的保护问题。独立密闭加厚的展柜、长期稳定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等使得唐墓壁画陈列展示显得与众不同[2]

令人印象深刻的展陈效果还来自于高品质的陈列展具和方法,而精良的展具得益于该项目国际采购招标以及意大利专家的亲自安装调试。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表现手法上以墙柜中的唐墓壁画与转角异形柜中和壁画内容相对应的文物对比式陈列展览方法,烘托展馆主题。空间划分上采用墙柜和大三角形连接的异形柜将展厅划分为图像与文物相互对应、衬托的小单元等等,营造出唐墓壁画的奢华感与历史厚重感。

三 文物保护典范:中意合作保护修复唐墓壁画

唐墓壁画由于揭取时间久远,当时文保技术的限制造成壁画支撑体断裂、变形等,画面霉菌滋生,灰尘堆积,彩绘颜料变色、粉化、剥落等,地仗层病害等,上展壁画加固方式、支撑体类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3]。因此,在壁画上展前进行了全面的摸排与大规模的保护修复,确立了一系列保护修复原则,主要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保护修复的可辨识性、材料和操作的可逆性、人为介入的最小干预性等,并采取了较为先进的正射影及斜射影摄影、红外反射和紫外荧光等成像诊断技术。大量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保护修复工作提出了很多新问题,获得了相应的诸多解决办法,例如对壁画画面进行清洗时,除了进行细致的前置研究外,还要严格操作、准确把握、方法得当。

上展前的唐墓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始终处于探索过程,前沿的学术支撑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况且不断探索与总结又带动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的发展。兹举以下例子:

2000年3月31日—4月1日,我馆成功举办了“唐墓壁画与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演讲会”。2001年7月,我馆举办了“中日唐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成果发表会”,10月,由周天游主编的《唐墓壁画研究文集》由三秦出版社出版。2001年10月20日—24日,我馆举办了“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编辑出版《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三秦出版社)。2006年11月23日,我馆召开了中意合作修复唐墓壁画交流会。

2002年9月30日,我馆编撰的《章怀太子墓壁画》《懿德太子墓壁画》《新城、房陵、永泰公主墓壁画》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7年1月19日—2月16日,中意专家第二次合作保护修复唐墓壁画项目,完成了对“托盘侍女图”的画面美学修复;完成了对南里王村韦氏墓男侍图等3幅壁画的实验性清洗、加固和补全修复。3月,编撰了中意合作唐墓壁画保护修复《西安手册》,制作了唐墓壁画修复范例DVD。4月,唐墓壁画科学保护试验建设项目(资金800万)获批准。5月,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合作开展唐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工作也顺利完成。

2009年4月24日,我馆举办了中意壁画修复学术交流会。12月25日,保管部特别组织了《上展唐墓壁画保护修复研讨会》。

2010年4月28日-29日,我馆举办了中意唐墓壁画保护与修复研讨会。6月底,上展壁画保护修复工作顺利完成[4]。(www.xing528.com)

正是有了长期而有效的壁画保护修复和研究,我们才能够谨慎而创造性地进行壁画馆筹备工作。在长期的壁画修复过程中,文保专家们采用了一些现代文物保护理念。例如,2005年3月26日—4月20日,我馆保护实验室与意大利专家合作开展空鼓、脱落的环氧树脂+木龙骨支撑壁画的再处理保护修复。并建立了详细的保护修复档案,在保护修复材料和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已揭取壁画再处理的工艺及方法。

四 影响与意义:构建起我馆完整的展陈体系

唐墓壁画馆的建成开放,给观众带来了重温大唐风采的难得机会,一幅幅已保存千余年的珍贵壁画都是一笔笔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在感悟其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体味着其广泛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首先,唐墓壁画馆丰富并构架起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体系。我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而且大部分是经考古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周秦汉唐文物的收藏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文物种类来说,唐墓壁画是最有特色、最具观赏性的藏品。2008年3月28日,历经三年改造完成的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正式开放。2010年4月5日《大唐遗宝——何家村出土文物精品展》开幕。这两个展览受到游客的热烈欢迎和专家们的好评,先后荣获第8届和第9届全国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至此,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二十周年之时,三大常设陈列已全部完成。如果说《陕西古代文明》陈列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大唐遗宝——何家村出土文物精品展》和《唐墓壁画珍品馆》则是这幅历史长卷上最夺目的画面,三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陈列体系,体现出陕西历史博物馆有别于其他博物馆的鲜明特色。

第二,唐墓壁画馆被誉为保护唐代艺术成就的典范。众所周知,唐代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时代。当时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社会开放、对外交流频繁。唐人善于吸收,善于创造,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都达到高峰,留下众多的传世之作。唐代绘画,涌现出阎立本、吴道子、韩、周昉、张萱等著名画家,可惜他们的原作大多没有保存下来。唐代壁画主要绘于宫殿、寺观、石窟寺、墓室等,因为中国古代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宫殿和寺观多已毁坏,壁画荡然无存,现在我们看到的唐代壁画主要是石窟寺和墓室壁画,石窟寺壁画绘于岩石白灰面上,墓室壁画绘于土质白灰面上。从题材来讲,石窟寺壁画多为佛教题材,墓室壁画以墓主人生前生活为题材,从研究唐代典章制度,社会习俗等来说,墓室壁画的价 值显然更为重要。另外石窟寺壁画多出于民间画家之手,唐墓壁画的主人多为皇亲国戚、可能有宫廷画师参与绘制,画技显然高于前者。

陕西是唐代墓葬壁画出土最多的地方,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着李寿、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房陵公主等20多座墓出土的500多幅壁画,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保存状况之好而又具有比较完整的序列性,堪称绝无仅有。特别是《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仪仗出行图》等气势恢宏,画技高超,令人叹为观止。1991年我馆开馆之初,曾推出《唐墓壁画真品展》,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但由于展柜、灯光等达不到保护要求,短暂展出后只得将壁画撤回库房。

第三,唐墓壁画馆的建成开放开创了唐墓壁画保护的新局面。如何能在得到妥善的科学保护条件下将这批精美的壁画对外展出,是关系陕西历史博物馆发展的重要问题。我馆的文物保护专家们通过对唐墓壁画颜色褪变进行模拟研究发现,壁画的保护必须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独立的存放环境,即由特殊的湿度控制系统和过滤系统控制的完全密闭的展柜内部环境。展柜的标准工作环境是温度21℃±5℃,湿度范围50%—80%,可以根据文物保护技术标准进行调整设置。照明系统采用了冷光源(LED),将展柜、展厅的照度分别控制在37、50勒克斯以下,以便保持布光的高度均匀和画面色彩的真实性。同时,要净化空气,使其达到无硫化物、氮氢化物及颗粒状悬浮物的洁净程度。为此,在新建的面积3800平方米、展线长800多米的唐墓壁画馆中,全部使用了意大利高平公司生产的高度防尘防湿的双层玻璃展柜。展柜总长度为370多米,分六个类型,最大的玻璃厚12毫米,高5米,长12米。

这种展柜具有以下特点:牢固度高(内部框架使整个结构加固为两个正交方向)、透光率高(无色)、柜门开启自如(合页连接,最大开启角度为90度)、密闭性强(闭孔硅垫片)、照明系统与展柜隔绝等。另外,展柜的钢板使用无烟环氧灰涂料处理,金属门和玻璃门在支撑结构的隐蔽区域都有金属棒和铰链连接。展柜背部与墙体,壁画与支架,支架与展柜背板都采用了连接固定,起到了避震作用。从国外一次进口数量庞大、质量高精的展柜在国内博物馆中还是首次,为面积大、分量重、保护要求高的壁画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可调控的微环境。为了在长期展出中保护壁画,每一幅壁画均采用倾斜5度方式来进行展示,这种特殊展示方法应该是我馆文保人员布展过程中的创新之一。

第四,唐墓壁画馆的建成开放为提高我馆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提供了成功典范。2002 年2月到4月,意大利方面派出由文化遗产、博物馆、建筑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与我馆专家对唐墓壁画馆的陈列以及安防消防空调等设施制定了方案,形成了设备采购招标技术文件,随后几年,中意双方对设备采购招标商务文件进行了多次谈判,直至2006年9月,双方才就招标文件达成一致意见。2007年1月,壁画馆土建装修工程开始施工,陈列大纲和形式设计也同时有序地进行着。2008年8月,财政部和意大利外交部正式批准设备采购合同,壁画馆建设迈入正轨。在这期间,意大利设计师与我方专家反复磋商展览内容和形式设计,使得唐墓壁画馆在陈列展示方面始终站在国际博物馆学研究前沿,同时也促进并提升了我们的办展观念与水平。

此外,为了使观众对唐墓壁画的时代背景、壁画的绘制、壁画的揭取有所了解,我们与北京水晶石公司合作,拍摄了高清数字影片《大唐的记忆》,供游客在参观壁画馆之前对壁画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我们还利用意大利赠款采购了意大利先进的文物保护设备,建成壁画保护修复实验室,举办了两次中意壁画修复保护学术讨论会。举办了壁画修复保护培训班,由中意双方专家授课,共培训学员30多人,为唐墓壁画保护修复培养了更多的合格人才。

壁画馆建成开放后,我馆将通过无线检测系统对展柜和展馆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氮氧化物浓度、降尘浓度等壁画保护的重要技术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使唐墓壁画始终处在恒温、恒湿的良性环境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可以说,唐代壁画珍品馆的建成是中意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的阶段性重要成果,给我们的唐墓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未来工作的方向。笔者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唐墓壁画将会给观众带来无穷的美感。

注 释

[1]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报告》,三秦出版社2011年,第1页。

[2] 成建正等:《十年磨一剑——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项目》,2012年3月中意合作古代壁画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

[3]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报告》,第35页。

[4]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陕西历史博物馆大事记》,三秦出版社2011年。

(刘莉,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博助理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