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多民族作家文学研究及发展

云南多民族作家文学研究及发展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构建云南多民族文学图画,壮族作家文学是不能缺席的。(一)丰富的文学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是云南省壮族作家文学不断成熟和发展的时期。日本学者西胁隆夫指出:“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

云南多民族作家文学研究及发展

云南省壮族作家文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成长的,尽管它的发展速度和进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迅速,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受到的关注也不是那么的明显,但还是涌现了侬怀伦、龙符、瑙尼、黄懿陆、戴光禄等作家,他们用笔触在自己的文学园地里勤奋地耕耘着,把自己最真的感情镶嵌于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字里。大到对国家的抒情,小到个人生活经历的情感倾诉都闪烁着他们那个时代的光影。所以,构建云南多民族文学图画,壮族作家文学是不能缺席的。

一、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发展概述

云南当代壮族作家文学的崛起是围绕着《山梅》《含笑花》等诗报的出现而出现的,他们用笔触讴歌着伟大的祖国母亲和自己的民族,也用笔触在自己生活的园地里不断耕耘着,他们的创作实践也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更迭的。

(一)丰富的文学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是云南省壮族作家文学不断成熟和发展的时期。在这段历史的河流里我们能够看到,作家们作品中讴歌伟大的祖国,维护民族大家庭的统一,歌颂民族的牺牲精神的创作主题。我们也能从作家们的作品中读出那种家乡的情结、爱情的追求和生命的可贵。他们以“壮民”的视角去感受着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也是云南省壮族文学的特殊贡献。在这期间,围绕着《山梅》《含笑花》诗报涌现出侬怀伦、龙符、瑙尼、黄懿陆、戴光禄等作家,侬怀伦的《春到上乡》一诗用最质朴的语言描述了春天到来大地苏醒,万物勃勃生机的样子,也写出了壮乡人民那种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赞扬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除此之外侬怀伦的作品还有诗集《让爱更潇洒》《爱如星空》《爱的流淌》和民族文俗研究的《云南壮戏源流初探》《富宁壮族的陇端节》等。龙符的文学实践也是很丰富的,《苗味浓郁的生活画卷和民俗大观园:评长篇小说彩虹泪〉》《〈七乡风采〉赏析》《大腕明星的价格》《壮族图腾:麻栗坡大王岩崖画族属问题的考证》《壮乡情》《我爱辩论更爱真理》等都是典型的代表作。

瑙尼的创作实践成果则有:散文诗集《吻得悲壮》、自由体诗集《黄昏星》《瑙尼短诗集》;小说《瑙尼小说集》《第二个黎明》《三代歌手》《朵比》《八角飘香的日子》等。瑙尼还写了歌曲集《瑙尼歌曲选集》,在写歌时他喜欢把小诗谱曲来唱。同时他还组织人和他一起编撰了《高原辰星》一书,这本书收集了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黄懿陆的创作实践成果有:报告文学《风雨征程》《壮族文化论》《滇国研究》等。小说《晨》《路上,有一颗星星》。散文《古林幽思》,而散文的创作黄懿陆喜欢“以小见大的手法”。评论文章《〈富宁坡芽〉歌书评析》《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陇端街与 〈坡芽歌书〉》等。民间故事《波货除害》《相亲》。戴光禄的文学实践成果有:散文代表作《旅途拾零》,小说代表作《孙处和他的爱犬巴特》,民族文化研究《壮族文化》《丽哉勐僚》,电影文学《鸟人》《推进》(又名《开会了》),理论研究《加强壮学研究,为弘扬中华文化做贡献》。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新兴时期的云南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及其特性,无论是在诗歌的实践上还是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能够有这样的局面是侬怀伦、龙符、瑙尼等人不断努力的结果。

(二)云南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及其特性发展滞后的原因

尽管在上面我们介绍了关于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及其特性许多的成就,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发展是滞后的。云南在中国的整个板块上就是处于边缘地带,而云南省壮族所聚居的地方几乎就是边境地带,所以这样的地理位置不得不使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处于边缘的边缘位置。用王炜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应分割的一部分,也许由于处于中国边远地区的原因,从文学史角度看,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价值也被人们所忽视”[1]经济水平的落后,作家们的创作实践成果,比如小说集、散文集在人们生活领域社会领域的流传是少之又少的。

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要么是找到个别作家生活经历的零散片段,要么是找到作家们部分零散的作品,有的时候我们找到的只是书籍的名称,造成这样窘迫局面之一的因素竟然是出版和再出版的数量少之又少。经过各种渠道,比如说实体旧书店里淘书、网上旧书店里购书、电子图书的下载。我们能找到的作品只有瑙尼的《吻的悲壮》《黄昏星》《瑙尼短诗》等6本,黄懿陆的《古林幽思》1本,总共9本,一个不低于五六人的作家群,作品只找到这么几本,可想发展的结果是怎么样的。而且我们购买到的书一般都是以其十倍或十几倍高的价格拍下的,就以黄懿陆的《古林幽思》为例,十几年前的价格只是2.8元,而今天购买下来的价格却是40元。在今天这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心理接受机制大多都不会以那么高的价格去购买。而有的书被收藏在图书馆里不可以外借。

无论是外国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都一再强调,少数民族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学者西胁隆夫指出:“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2]黄绍清说:“壮族当代文学有了蓬勃的发展,是中国当代文学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光辉成就值得总结肯定;也存在这样那样问题值得研究探讨。”[3]而且近年来,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比如《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民族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研究》等书。具体细化的,比如,壮族就有《当代小说民族审美导论》《壮族当代文学引导》《当代壮族作家群》,专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有《云南省民族文学论文集》,但我们都不能在其中找到任何关于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及其特性研究的印记,连零散的碎片都没有,这便注定了从文学实践上要被中国当代文学边缘化了的命运。日本学者牧田英二指出我国“文学界及文艺界对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性,重视还不够,中国文学史还没有给少数民族文学相应的地位”[4],借这个理论用来形容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及其特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恰当的。

(三)研究云南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及其特性的意义

1.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能够继续流传的机会探寻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云南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很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被湮没,而我们这次的研究是希望从其发展的侧面为它寻找更多的机会。比如说,我们希望增加图书的发行量,这样我们能读的作品就会越来越多;也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能够找到更多与当代文学对话的权利,还它一个该有的位置,也希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它、研究它。

2.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创作亟须“壮大”的渴望

“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学的繁荣与否,直接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层次和文化素质。”[5]所以新型作家的出现决定着这个民族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波对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的发展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当然这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我们壮族同胞的心里是怎样衡量整个作家在整个民族前进中的地位,当然结果是不用说的。而我们希望的是通过这次研究能有更多的壮族同胞们意识到一个作家对于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文化心理上的作用,然后有更多的壮族同胞们拿起笔来创作,用他们的文学作品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地位。

二、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及其作品介绍

除了瑙尼和黄懿陆的部分作品我们已经收集到,其他作家的作品经过各种努力和搜寻我们依然没有找到,然而为了能让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在未来的文学道路上能走得更远,能够有更多的建树,我们暂时只能以瑙尼和黄懿陆的作品为例对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的作品内容进行介绍。我们希望通过对他们作品内容的探寻,更加深刻地去理解在云南文山这片贫瘠落后但又饱含无限热情的土壤上,壮族作家们生生不息的创作精神和他们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断深化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一)瑙尼和他的作品

1.瑙尼的生平和创作

瑙尼,原名黄士鼎,男,壮族,1932年出身于云南省富宁县一个壮族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底毕业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红旗报》编辑,文山州文联副主席兼柯仲平诗会会长,《含笑花》诗报主编,云南省民族出版社总编辑。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作协。代表作有散文诗集《吻的悲壮》,自由体诗集《黄昏星》《瑙尼短诗》,小说《瑙尼小说集》,电影文学《三代歌手》《情漫古边寨》等。曾获首届壮族文学奖、首届龙文化金奖、《解放军歌曲》优秀歌曲奖。入典有《世界名人录》《世界文艺名家大辞典》《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被誉为“云南壮族文学第一人”和“中国保尔的群雕”,曾被刘锡诚、李鸿然、黄绍清等评论家评析,被誉为“西部天宇的黄昏星”。

作为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瑙尼,他给我们的印象永远是积极乐观而年轻的。正如张永权在评价瑙尼散文诗《吻的悲壮》时这样说道:“瑙尼是一位含笑的老人。用前线战士的话来说:他是一位 ‘含笑的老人’。即他不仅在用自己主编的诗报《含笑花》对战士含笑,对今天含笑;同时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体现这种可贵的含笑精神。”参加人民解放军时瑙尼17岁,在入伍的第2天他就投入了解放祖国边疆的战斗,也是在这场捍卫和平的战役中他瘸了半条腿。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并且很快地转变角色投入到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学习中。在这期间,他幸运地成为了沙汀、袁珂等著名教授的学生,接受全新知识的洗礼,这使他完成了全新的蜕变。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孕育他成为文学创作者的源泉。谁知在1958年的政治风暴中,他因在即将问世的作品中说了几句实话就开始了20年的苦难生涯,但是瑙尼并没有被打倒,而是以“含笑”的精神生活着。

他用那条残缺的腿坚强地走过生命的泥泞,走进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现在的瑙尼用笔触回忆着前半生的风雨历程,也享受着“含笑”精神结出的丰硕果实。因为乐观,他收获了磨难历练后的坦然,这便是瑙尼最大的生存之道。

2.瑙尼的作品

(1)《瑙尼短诗》

《瑙尼短诗》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短诗”,第二部分是“论瑙尼”。“短诗”部分,三分之一的短诗是从《吻的悲壮》《黄昏星》《咏画集》《瑙尼歌曲选集》及一些报刊中精选出来的,三分之二的诗还没有公开地发表。“短诗”部分收录了1948年到2011年的63年间瑙尼诗歌创作的精华,诗篇的整理和排列利用了内容归类和时间先后的序列编排法,因而“短诗”部分又分为六个小的部分,这样的编排有利于读者了解每一类诗作的历史背景,从诗中看到瑙尼的人生经历及命运的更迭变迁。“论瑙尼”部分是一些评论家们对瑙尼文学创作的相关评论,通过这些评论我们可以从侧面对瑙尼了解得更透彻些。

“短诗”的第一小部分是作者饱含热情地对家乡的赞美和歌颂,壮乡这块贫瘠的土地哺育着世世代代的壮民们,也浇灌着瑙尼这枝含笑的花朵,因而对于家乡,瑙尼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情丝。然而壮乡的人们和壮乡的点点滴滴一次又一次地让瑙尼生发思念的情愫,所以歌咏成了在所难免的事,尽管也有心酸但还是放不下爱的讲述。《父亲》一诗就是对苦难父亲的怀念,1940年初,瑙尼的父亲任云南省富宁县教育局局长,为了改变教室奇缺的局面,瑙尼的父亲于深夜带领学生搬走了一座庙的菩萨并丢弃在河中。这一举动虽然改变了学生上课的窘迫局面,但也迎来了街坊老人们的诅咒,老人们上香许愿都叫他“死后上天去抬云”,多年后父亲因病去世,瑙尼便经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去看天上漂浮的云朵,而这首短诗就是希望父亲能够免除生活磨难的佳作。《妈妈》《母恩永垂》《几度残夜》《你累了,安息吧!》等诗篇也都是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感恩和怀念之情。《山淡淡红》《黄昏星》《曼布依》《陇端街》《母校依然微笑》等篇都是抒发作者对壮乡之景的无限赞美之情,“黄昏星”在壮语里本就是“瑙尼”的意思,由此可见“家乡”在瑙尼的世界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家乡”是每个人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名词”,要给它怎样的修饰就得看你之于它的感情有多深,而对于瑙尼来说家乡永远是内心深处最富诗意的歌,悠远深长。

爱情自从它在人类世界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人类灵魂深处不可抹去的营养品,要是它缺席了的话,那么人类世界可能再也开不出最美之花了。当然,身为作家的瑙尼创作时也不能逃脱爱情的“魔爪”,因而“短诗”的第二部分就是对爱情的歌咏,当然瑙尼笔下的爱情和我们世俗人眼中的爱情是截然不同的。从1957年《第一颗星》里的爱情到2010年《乌镇遐想》里的爱情,我们看到了瑙尼多元化的多情创作,也看到了瑙尼柔情笔下犀利的一面。就拿《怀恋篇》来说,五节小诗分别折射了五种不同的爱情,透过这些爱情我们能看到的便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真理。“假如在遥远的地方/你的灵魂将要凋谢/请你想起/一位战士的墓志铭/如果允许我再活一次/我仍然厌弃伤感和颓废/带着一团火/去步入默默的壮烈……”作为一个拿枪战士来说,瑙尼最大的心愿就是和平,而作为一位文学战士来说,瑙尼最大的心愿就是挽救那些即将枯萎的灵魂,而这也是他为什么被称为含笑花的原因之一。爱情之于瑙尼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因而瑙尼对爱情的解读也一直还在进行。

青春在理想的年代里应该是浪漫而富有朝气的,我们也应该是青春的理想战士,然而在理想失落的年代里我们不敢也不能。在这种年代里,重读这些浪漫主义的青春,便会发现在过去英雄是可以被造就的,“短诗”的第三部分就是用不老的青春书写着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无论是《现代黑女牙》的赞歌,还是《古老的水碓》的怀旧,还是《夜空下的城市》的爱恋,无不折射出瑙尼“青春浪漫”的英雄情怀。“啊!我在等待/等待着那一天/你将诞生之地阿着底/崛起一座 ‘阿诗玛’城”,每一段历史的兴衰都融进了血与泪的牺牲,也正是因为这些英雄们用牺牲奏出的壮烈之歌,所以我们才能歌唱和平的交响曲,然而今天的我们有多少人又具备这样的英雄情结是值得掂量的,然而瑙尼却能用笔开发着内心幻化的战斗英雄,以便时时提醒着自己。

诗歌是棵长青之树,但只有根植于生活这片土壤才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结出最丰硕的果实,而人唯有以热情去培植一棵又一棵的长青之树生命才会繁衍出一望无际之绿色森林。之于诗歌瑙尼就是那辛勤的园丁,尽管在掘土的过程中会有失落,会有迷茫,却阻挡不了他奔放的热情,也只有这样生活才不会是枯燥无味的。“短诗”的第四部分就是作者饱含热情用文字创造的一篇又一篇的启示录。“古代人悲叹光阴/有理——/因为他们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今人悲叹光阴/何该——/因为他们处于优越而消磨青春!”通过古今的对比劝诫当代的人们要惜时,可见瑙尼对生命之热爱至深至真。“老年人说/到此,还总结什么/中年人说/我还不到总结的时候/青年人说/我离总结的年代还远/少年人在一旁傻笑/嚼着巧克力”,老年、中年、青年、少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经的阶段,简单的几句对话道出了前进道路上的不同内涵,这样的启迪对于人生足矣。

诗可抒怀,可记事,亦可言志。微小的人、事、物也可以成为抒情言志的载体。“短诗”的第五部分,瑙尼就是通过对那些存在的容易被忽视的人、事、物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细腻柔情的一面。《仿古抒怀》诗组、《咏画集》诗组、《野拾繁花》等都是通过小的版块组合而成,这样的结构足见作者用情之细,之柔。其中《咏画集》诗组是瑙尼为电影艺术家兼画家的刘浪的画册配诗,通过这一组配诗我们能读到瑙尼内心对平静的渴望,对生活充满无限的期待,也是这些诗让瑙尼的灵魂得到再次的洗涤。“在钟乳石上安家孵育/不是它生就一双翅膀/是守候生态/是居高望”,“涓涓细流/汇成万丈瀑布/它在悬崖上呐喊/冲出千山万壑”,简短的几句话就把崖燕和瀑布那种崇高的使命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不正也是瑙尼细腻情丝的外显,不用太多的言辞,能够抒情言志足已。

诗人是时代的战士,也是民族精神文化和文明传播的媒介。一个没有诗人的民族是看不到希望之光的,在此诗人就不单单扮演战士的角色了,他更是于黑暗之中照亮民族前进的灯塔,他也是永不停息地传递着民族魂的旗手,瑙尼就是这其中之一的灯塔和旗手,否则我们就不能在“短诗”的最后部分读到这么摄人心魄的诗篇了。从老山战区走出来的瑙尼,对战士这一词是敏感而多情的,因而在瑙尼的世界里战士的定义是多重的,无论是为国家和平而战,为国家崛起而战,还是为自己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而战这种精神都是值得歌颂的,而且他还要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借此回馈那些有情之人和事。所以他赞美那生生不息的祖国母亲,讴歌我们伟大的领袖们,重塑战场上那些永不老去的战友们,落泪那些为祖国牺牲的英灵们。“我之所以立于世界之林/托福你五千年的神圣/祖国,愈古老/我愈年轻!”这样的鲜明的年龄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总理再也不离开深深怀念他的壮民族/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壮家同胞共享小康!”壮族因为历史原因,分为了多个支系,但后来周总理为壮族的各个分支取了名字这样作者和他的民族才有了真正的归属感。“一枚头颅/桀骜不驯/铸成一座摩天花岗岩/时间将为之凝固/空间为之旷远/悲痛筑就崔嵬圆台”,生命本是脆弱的,但精神却可以造就不死之身。无论战争有没有硝烟,瑙尼秉持的观点对于所有竭尽全力奋战的人一直都是值得被赞颂的。

《瑙尼短诗》集的第二部分“论瑙尼”收录了张永权、晨枫、刘锡诚、李阳喜等12位评论家的文章,从他们的研究中我们知道瑙尼是黄昏星,是含笑花,是绿柳,他的文学创作就是一曲长长的抒情曲。63年的血汗历程,63年的风雨同舟,所有的心路历程就是这样在一字一句中显露。只有留得住回忆的人才能尽情地展望未来,回忆这块成长基石是瑙尼人生最大的财富。回忆不仅仅是情感的纪念,更是成长的基石。回眸过去,只是为了展望未来,奋斗未来。

(2)《瑙尼小说集》

2013年瑙尼81岁在经历了人生八十载的风雨洗礼后,他迎来了跨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集结了瑙尼半辈子经历和感受的作品《瑙尼小说集》正式出版,这无论对瑙尼还是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来说都是富有意义的转折点,瑙尼的创作和云南省当代作家文学的发展仍旧永无止境地向前迈进。

在小说创作的长河里,瑙尼和其他作家一样,爱情是他们作品的润色剂,如果爱情让位于其他,那么《瑙尼小说集》也就不具备它应当秉持的“情”的深刻含义。在《瑙尼小说集里》爱情是两个人共同撰写的历史,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是为了对方的生命能够牺牲自己甘于遥望的守护,是偶遇的革命后代将父辈的爱延续下去的传承。爱情在这里是多彩多姿的,尽管我们不忍看到一些悲伤的故事情节,但却也正是这些情节让我们品味到真正的爱情是充满酸甜苦辣的。《玛希罗朵》让我们体会到爱情是没有界限的,仙和人可以相恋,戈亨和五公主为了爱情挑战权威和邪恶势力做斗争,虽然他们没能在活着的时候多看一眼自己创造的美丽爱情王国,但是他们死后的灵魂和肉体都在他们的爱情王国里得到了最好的融合,并且这种融合带着善意的人们最诚挚的祝福。《歌手的情人》则是芬汪为了延续爱人壮家寨花阿娇生命,宁可让自己的爱人化为月亮,然后用歌声来唤起月亮的升起缓解相思之痛。《花漫野坝子》则是阿妹愿用一世的等待来换一世的爱情。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爱情的故事很多,对于爱情我们可以有很多的诠释,而他们的爱情则一直在路上。

古老的壮族民间传说和壮民们的生活趣事是《瑙尼小说集》的另一内容之一,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作者全方位地观察壮乡的风俗人情和追求信仰,通过这样的观察把壮乡写得更美更具有人的品质。确切地说是壮乡的人们美好的精神品质,造就了壮乡之美。《黑牙姑娘》这一篇就是通过描写土皇与壮民们的斗争,歌颂像阿婷一样聪明而又善良的壮家姑娘;《春雨淅淅沥沥》则是描写自家的甜蜜生活;《圣巾》则是写壮家女黄小艳选夫的故事,黄小艳是壮乡八寨的寨花,到了结婚的年龄上门提亲的人纷至沓来,有富家的公子哥,有大学生,有歌手……,但黄小艳爸妈选中的是壮乡八寨中一个寨子家的小伙田志耕,只因为志耕生性憨厚,勤劳敬业,透过这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壮乡人们朴实、稳重、勤奋的良好精神品质;《村花少妮》则是村花少妮为维护壮族同胞们的利益尊严和不法分子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中村花少妮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因为贪慕荣华富贵而走上邪路,但是最后她毅然决然地杀死了大骗子朱心仁为那些受苦受难的姐妹们报仇,故事的结局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和瑙尼一样,陆少妮守候家乡的感情也永远在路上。

对“老山生活的回忆”及以自己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边城父子》,无不彰显了那一段在瑙尼生活中挥之不去的战斗生涯的记忆。挫折是能使人迅速成长起来的催化剂,在那场残酷的战争中瑙尼负伤累累,但也就是这些伤痕让他成长起来。而对于现在的瑙尼来说,过去不仅仅是用来回忆的,最重要的是回望过去才能使人抓住未来,这便是瑙尼最大的人生哲学,《秋虫呢喃的深夜》《在边寨》《老山野花》《战士诗人祭》等作品都是对老山生活的再现,用文字来祭奠那些已逝的日子是瑙尼精神升华的重要途径。

透过《瑙尼小说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成熟更睿智的瑙尼。只有好好把握住先辈们和自己打拼下来的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发展我们自己,发展我们的民族,让我们的民族更加的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瑙尼小说集》就是通过最平凡的描述来告诉我们最不平凡的精神追求。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了瑙尼的创作内容和思想及艺术的走向,而其他的作品就不在此一一介绍了。

(二)黄懿陆和他的散文集《古林幽思》

1.黄懿陆的生平和创作简介

黄懿陆,男,壮族,云南省富宁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曾任《山梅》《含笑花》文学期刊的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副会长,云南省壮学研究会副秘书长。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短篇小说《晨》获1981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优秀作品奖,微型小说《路上,有一颗星星》获1989年中国微型文学丛书编辑大展三等奖,散文集《古林幽思》获1997年壮族文学奖。还出版了民间故事《波货除害》《相亲》;报告文学《风雨征程》;《壮族文化论》《滇国研究》等作品。杨荣昌认为黄懿陆是“壮家文学的新秀”[6],马旷源也曾在《读黄懿陆》里面高度评价黄懿陆的成就,《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辞典》《云南作家传略》等书中都有对他的介绍。

2.散文集《古林幽思》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黄懿陆是个多面的作家,然而遗憾的是通过各种渠道我们能找到的黄懿陆的当代作品只有散文集《古林幽思》一本,很多当代的作品要么被收入到文山博物馆,要么被个人珍藏不被共享,所以在此只能以散文集《古林幽思》粗略地来看看他的创作。

《红楼梦》里曾这样说道:“人生两只眼,左眼看人情世故,右眼看风云沧桑。还有一只眼,是心眼,看利来利往”[7],黄懿陆就是用这三只眼看着人情世故,风云沧桑,利来利往,因而在散文集《古林幽思》里你可以看到作者对自己所处那个时代的各种现象做出最细微的描写,你也能看到作者面对古林发出的思考,也能走进他那深刻的家乡情结里,更加能从他对某些社会现象和人生经历的描写中品味出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最虔诚的关注之音。生于一个时代,便注定了要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而作为一个文学家就必须用自己最犀利的文字描绘出这个时代的风貌,黄懿陆的散文集《古林幽思》也在诠释这个道理。

《古林幽思》一文作者通过面对原始莽莽苍苍的古林发出思考,通过对不断新生成长着的树木和已经枯萎或是正在枯萎树木的对比发出自己矛盾的思考,生死向来就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古树的生死就是自然、人类、社会和宇宙不可避免的生存死亡的规律表述,然而作者却果断地认为是死促成了生。死得悲壮,却带来生的无限希望。作者这样写道:“这种死,暗示了天地、人间的演绎,促进了‘西畴人’的诞生,锻造了我多灾多难祖先生生不息的热土。”通过古林的生死看到祖祖辈辈永不停息的奋斗,与其说这是一篇对古木生死思考的文章,还不如说是作者面对古林对自然、人类、社会和宇宙的幽思。《含笑花》也是通过对南方儿女为建设祖国不惜背井离乡毅然决然扎根于北方事迹的描写,得出无论身在哪里只要敢于战胜困难,永远心系责任就能永远含笑的哲理思考。而这一系列的作品篇章还有《榕》《钟乳石》《翠绿色的橄榄》《落叶赋》《抚仙湖》等,“自然界的万千变化,往往敲击着作家们那敏感的心,使之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8]

“家乡情结”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词语,所以我们才有“落叶归根”的古训,锦城虽好,但是我们都要还家。“家乡情结”从我们出生那天起就渗入了我们骨髓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黄懿陆也在用自己的每一个文字诉写着那份亘古不变的情结,所以散文集《古林幽思》里我们能读到富宁县的清华洞、潘石榴、三七、老山土地、李爷山、壮家纸马舞等黄懿陆家乡特有的景观和习俗。《乡思》一文通过对自己在昆明城市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城市生活“人情淡薄,乡音少闻,朋友不太多,笑脸鲜见”的厌恶,衬托出作者对故乡那种淳朴乡土气息的眷恋之情。《登临“李爷”极顶》则是通过对自己登李爷山的感受,发出对家乡的深情赞美“呵,多么美的富宁,多么可爱的边疆!亲爱的同志们,愿你和我们同抒豪情,年轻的朋友,愿和我们共同享受幸福”,这样的文字即使我们不登顶“李爷山”也能感受到黄懿陆对家乡情结有多么的深刻。家乡是由人构成的,所以对家乡人美好品质的歌颂也是黄懿陆笔下不可缺少的材料。《有蚌壳的地方》《老山红霞》《汤圆大妈》《三七姑娘》等都是对家乡人物的塑造,而通过作者这么一描绘我们就能解读出家乡人身上那种勤奋、奉献、善良、无私的品质。谁不对自己的家乡有份难舍的情怀,赞美又何须理由,想起家乡就会想起家乡的亲人,而这一切全是黄懿陆的精神食粮。

1978年改革开放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国进入了历史的崭新的一页,各项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时的人们对生活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与想象。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然而精神生活却极度空虚,物质生活的向前发展和精神生活的倒退会营造一个怎样的社会氛围是可想而知的,眼光独到的黄懿陆就看到了发展情景里的倒退现象。《旋转舞厅》《滇池戏鸥》《候车》《得胜桥头》《退车票》《同是一种旅行》等篇章就是从各方面的社会现象描写了国民素质的低下,讽刺了那些唯利是图的丑恶行为,也暗含了作者无限的担忧。比如说《无赖》一文作者从自己遇见的几件小事写起,第一件事“俩男性放风筝的意外”,第二件事“青年于工人菜市场骑车将爷孙撞”,第三件事“妇人诬陷大学生欠债不还”,第四件事“老妇诬陷好心救他之人”等事件,笑料之中讽刺了人们道德低下和良知泯灭等行为。有句话很经典:“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想扶都扶不起来”,黄懿陆以身边发生的最平凡的小事来刻画着人们素质的高低,这不得不让我们思量到底是这个社会生病了,还是这个社会的人们生病了的问题。

三、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的特性

(一)瑙尼作品的艺术特色

1.瑙尼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是灵感突发,是生命的赞美之歌,是忧伤的转化,诗在瑙尼的世界里更是白色的画板,是他挥笔的染色绘出了一幅又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而今天,这些充满生命力的画卷吸引着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解读着。

(1)精练的语言,简短的诗句,厚重的感情,是瑙尼短诗作的一大特色

有人曾对瑙尼的诗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瑙尼的个性“小方块”,就是“句短却足见其情,行少却耐嚼其味”[9]。除了叙事诗以外,瑙尼的其他诗以短见长。“白鸽带着悠扬的哨音/从山那边做客归来/我打开它脚上的那个布裹/啊!三七换成了槟榔”,这首诗作于1964年的元旦,元旦是一年崭新开始的标志,而白鸽向来是传递和平友爱的信使,三七又是云南特有的象征,槟榔在这里是越南代表,这样简练的字句间,表达了作者渴望我国和越南和睦相处的深切愿望,也寄予了作者对祖国未来外交事业发展的无限期待之情。

“夕阳/将余晖收尽/黄昏/只好拉开夜的帷幕/这时,墨蓝的天宇/升起一颗星”黄昏星又可称作长庚星,启明星,是黄昏后在天空出现的第一颗星,也是瑙尼这一笔名的幻化,而瑙尼这一笔名是在1958年黄士鼎被补划为右派时诞生的,尽管这一首诗是写于1992年的,但简洁的28个字却寄予了多少的回忆与遐想。过去的苦难生活尽管让瑙尼饱受风雨的洗礼,但他却一直以自己的“含笑精神”为武器打倒了苦难这个恶魔,因而无论何时他都能以满腹的热情对待生活。他更希望未来的人们能和他一样,能在启明星的照耀之下于黑暗之中寻找到光明的道路。

而著名的评论家崔金生在《诗不宜长》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诗不宜长,千万行落地无痕;诗宜短,高度概括的诗,虽短,却落地有声……”[10]通过上面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瑙尼短诗是怎样做到言语的精练,诗句的简短和感情的厚重,而这些也是瑙尼短诗的骨架,只有在这些骨架上瑙尼的绘画才会是活灵活现的。

(2)感情抒发富节奏感和音乐感

复沓和押韵的修辞手法让瑙尼的自由体诗更富节奏感和音乐感,使诗人的感情抒发更为强烈,思想表达更为深沉。

“你趟过玉石铺垫的河床/你穿过白花盛开的绿树林/当年,侬志高天子在河中饮马/如今,姑娘在河畔上织壮景/啊!不管我流浪到哪里/你的波涛永远在我的心底/古老的河——达普厅/……/啊!不管我流浪到哪里/你的歌声都荡不出我的心房/古老的河——达普厅”达普厅为壮语,用汉语翻译出来就是普厅河,这条河环绕在富宁边城,曲曲弯弯地贯穿于富宁县境内。普厅河是生生世世养育着祖祖辈辈富宁人的母亲河,而身为富宁人一员的瑙尼怎能不对其放歌。复沓的使用,让瑙尼对母亲河的那种恩情的赞美更显得激昂高亢,也形成一种回环美,让读者在感受到强烈的节奏感之外也体会到扣人心弦的音乐美。

“不想回忆/可笑料已成趣/两老相扶去散气——/茅草房耗子和蛇住在一起/把草拱得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最疼的是书柜的书遭水洗!……”“回忆”“成趣”“散气”等词语的押韵,使诗读起来音乐感极强朗朗上口,把诗人那种最常态的生活体验爽快地表达出来,也把作者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强烈地刻画出来。这样的表达让我们从侧面看出,对于生活,瑙尼是个有心的人。

(3)独特新颖的意象构思,达到诗意和哲理的交融

“诗歌意象的作用在于它能刺激人的感官,从而唤起某种感觉并暗示某种感情色彩,使得读者能沿着意象所指引的方向迅速进入诗的意境,陶醉于诗情画意之中。”[11]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意象之于诗歌的重要性,而一个独特新颖的意象的作用就更无需说了。

“妈妈靠着破旧的篱笆/蛀尘沾满她的银发/她露出一双枯槁的腿/……/撤不掉的是思念——妈妈”,“破旧的篱笆”是家庭环境窘困的缩写,“沾满蛀尘的银发”是无情的岁月侵蚀着母亲青春年华的成果,……“撤不掉的思念”是我对母亲那种永远忘却不了的回忆,“篱笆”“银发”“腿”等意象并不稀奇,但是在诗人给他们穿上了最平凡的外衣之后它们就变得不平凡了。这样新颖独特的意象构思,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的是最深刻的诗意其实源于最平凡的建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品味到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愧疚和眷恋之情,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是我们深知的道理,然而却不知道我们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一哲理,有时我们的确是悲哀的。(www.xing528.com)

“嫉妒是穴蚁可以毁掉天才的长堤”,嫉妒是人类奋斗道路上最柔却又是最刚的杀手,谁一旦生出嫉妒之心便会惨遭其毒手,在这里诗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穴蚁。这样的巧妙幻化让读者一下就进入到那种状态里,看到穴蚁那种动态的活动,尽管身体不足为惧,但在悄无声息中就把天才的长堤给消灭了,天才已不再是天才,长堤也不再是长堤。这样精妙的构思,就是用最短的言辞讲述了最深沉的人生哲理。生活本就是一首首无字的诗,瑙尼只是想给它最平凡的文字,让它来讲述最平凡的道理。

(4)浓厚的壮家文化的渗透,使瑙尼诗歌更具壮家民族色彩

在之前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是家乡的土壤孕育出瑙尼这棵长开不衰的“含笑花”,因而瑙尼对家乡总是那么的“偏爱”。这种感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瑙尼诗歌的创作,所以在瑙尼的诗里我们总是看到“黑牙姑娘”“三七”“曼布依”“含笑花”“八角林”“清华洞”等壮乡特有的民族“标识”;总是把诗谱上曲来歌唱,唱出一个民族的“风情”,也唱出自己之灵魂;总是把壮乡那种清幽的环境、淳朴的民族风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幻化为自己诗歌灵魂的丰碑,这便是一个民族给予一个诗人的力量。

在《父亲》一诗里虽然满怀的是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与悲惨遭遇的同情,但是我们依然能嗅到壮家那种浓重文化的气息。父亲因把庙给毁了,就被诅咒死后要上天去抬云,可见在壮民的传统意识里要是谁做了不好的事死后就要上天抬云。《曼布依》一诗是瑙尼歌颂家乡秀美景色的代表作,品读这首诗我们看到的是壮乡的竹楼、竹林、竹竿、竹笛,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对生活肯定是充满无限之热情,而瑙尼被誉为“含笑花”和这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瑙尼还把《曼布依》这首诗谱上曲来唱,当然这也不是无根之水。瑙尼的另一重身份便是“特殊的歌手”,《瑙尼歌曲选集》就是他音乐生涯之中的不菲成果。然而翻开《瑙尼歌曲选集》让人惊讶不已的是,很多的歌词都是用瑙尼的诗歌填充的,瑙尼的处女曲便是由诗《曼布依》谱曲而来。之所以把诗谱曲来唱,是因为瑙尼的民族用诗来说话,用歌来抒情,从孩提时代瑙尼就受着民族气息的影响,因而瑙尼既爱写诗又爱写曲,还经常把自己的诗谱上曲。而其他的诗像《达普厅》《陇端街》《布瑞诗魂》《三七》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展现着壮族的文化,从这些诗中我们了解到云南的壮族是多情的民族,他们向往着和平而安定的生活,孜孜不倦地为生活奋斗着。

(5)瑙尼诗歌里永恒地流露出执着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瑙尼出生在那战火纷纷的时代,打落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着要和那个战火纷纷的时代做一场殊死搏斗。1949年5月17岁的瑙尼参加了老山战役,也是那场战争苦痛的磨难坚定他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怀,所以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不断地用文学来抒发自己内心中的这种情怀。特别是在他主编《含笑花》诗报时不断用积极向上的情怀鼓励着前线的士兵们,因而前线的战士们都称他为“含笑的老人”。即使不能奋战在一线,也要把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一线的战士,足见这位幕后的英雄背后的努力。散文诗集《吻的悲壮》里很大一部分诗作内容反映的是祖国边疆老山战区的战斗生活,通过这些战斗的描写作者赞美了新兴时代里最可爱的人的不朽功劳和牺牲精神。当然自由体诗集《黄昏星》和《瑙尼短诗》有的诗篇不约而同地指向“英雄主义情怀”,比如说《我们的队伍》《会师》《军旅末页》《战士塑像》等。

这样一个具有英雄主义情怀的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爱国主义本就是英雄主义走向成熟的果实。所以从有硝烟和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走出来的瑙尼深知爱国的重要性,也恰是这样的情怀让瑙尼不断地歌颂和赞美着自己祖国的点点滴滴。从散文诗《火把节的祝福》《伊洛瓦底江抒情》《天安门》等到自由体诗《我爱厦门》《祖国与我》《中华民族颂》《成吉思汗》等无不彰显着瑙尼的爱国主义情怀。爱,便爱你的全部,无论是你的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苦难、贫穷还是富裕,这是瑙尼之于祖国的爱,坦荡从容、经久不衰。

2.瑙尼小说的艺术特色

(1)蒙太奇手法的使用,让瑙尼小说更富情节性和故事性

“蒙太奇”一词是从法语里音译来的,是建筑学术语,最早被引用到电影艺术中,之后又被广泛引用到其他领域。“小说蒙太奇其实就是 ‘文章中的句法和章法’,也就是小说的结构法。整个小说要有结构,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都要有结构,这就是小说蒙太奇。”[12]小说的结构由每一章和每一段,以及每一个句子之间的结构通过剪辑组合构成一个新的画面。瑙尼在一次记者的采访中这样说道:“真正使人活起来的是动作,所以小说宜蒙太奇化——我历来采用这一基本手法写小说”,这是瑙尼从创作电影剧本中获得的经验,也就是这一经验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更新地看到瑙尼创作思维的变化。

短篇小说《在边寨》采用的是平行蒙太奇手法和隐喻蒙太奇的手法相结合的方式,女孩和小伙的爱情和保卫边疆两条线看似无关却又互相影响,正是因为小伙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让女孩不得不深深地爱着他,以至于女孩在男孩负伤后痛苦不已,连梦里也是男孩受伤的样子。隐喻蒙太奇的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女孩含蓄地要求把男孩抬到她家去,但作者在这一节的末尾说了这样一台:“可,人们担心着她的心,走了……”这样的镜头转化产生了蒙太奇隐喻暗示了女孩可能面对着要永久失去男孩的苦痛。第二个地方则体现在小说的末尾:“‘你听,邮差在楼下叫你呢!’哦哟,阳光从篱笆缝里射进来了!”邮差的叫唤和阳光从篱笆缝里射进来了,暗示了女孩内心对希望的呼唤和现在自己在爱情里所处的位置。两种方式的蒙太奇手法把爱情与责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叹服。

小说《爱是不可玷污的》则采用了叙事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手法。小说叙述了者黑乡医院的女医生宛臖和诗人白虹在政治斗争年代的曲折的爱情故事,这是叙事蒙太奇的使用,从中我们读到了卢正品那为了“所谓的爱”的卑劣人格和宛臖为了真爱甘愿受批斗受惩罚的高尚情操,两种不同的爱就是在这种叙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空间蒙太奇手法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故事发展的地点转化。第一个地点者黑乡医院,是两个相爱人的初识地,第二个地点是观音寺劳教所,是两个相爱人的劳教地,这样视角的转化让人第一想到的画面就是宛臖和白虹有情人终成眷属,遗憾的是小说里在宛臖到这之前白虹就在劳改中离去了,这样的离开留下的是宛臖对白虹无尽的思念。第三个地点就是九连山脚下的劳教员坟场,小说最后这样写道:“阴森的坟场四野传来群群饿狼低混的鼻音……宛臖,你在哪里?”这样的呼喊让宛臖本就不平静的心里再次泛起思念的层层涟漪。三个不同的地点,见证着爱情之树的萌芽、开花、结果,尽管爱情的成长里面饱含了无尽的血泪,但永不衰败。这就是瑙尼空间蒙太奇使用的独特效果,让我们在所谓的“悲剧”中去迎接无限的新的希望。

(2)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意蕴深厚的主人公形象

从《瑙尼小说集》里我们可以读到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彩谱图,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瑙尼对生命真善美的追求,而这些人物的形象也不断激发着我们思考人生之路的意义究竟何在。

《黑牙姑娘》故事里面的阿婷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是善良、机智、勇敢的化身,这也启示着我们现代的女性:如果面对一场邪恶强大势力压迫的不幸婚姻,不要战战兢兢,要勇敢地面对,如果因为自己的懦弱把自己推向漫无边际的火坑那才是真正的不幸。阿婷把自己的牙齿变黑吓走了土皇,为了驱逐不幸我们同样可以把自己“变丑”。《玛希罗朵》里面的凤凰公主和戈亨则是为了爱敢于挑战一切落后世俗规则的“叛逆者”,尽管他们最后都葬身于爱的火海,但是这样的爱时时刻刻警醒着人们“落后的世俗规则”对人们真诚灵魂的戕害,也告诫着我们真正的爱情之树是要经历很多的磨难才能开花结果的,只有经得住暴风雨的人才能享受爱情甘甜的果实。小说《爱是不可玷污的》所表达的哲理也大抵相似,在里面我们看到的也是宛臖爱情的抗争之路。同样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歌手的情人》塑造的则是芬汪无助、无奈、煎熬的矛盾艺术形象,拯救不了阿娇他很无助,拯救了阿娇他又很无奈,而分别之后他不得不忍受相思的煎熬。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为了一些东西而去舍弃另一些东西,而那舍弃了的却无法再获得,它们也将变成永久的亲切的怀念。

小说《村花少妮》则跳出了爱情的圈子,塑造的是一个曾经为愿望迷途后又悬崖勒马保卫家乡的柔弱的寨花女子形象,透过小说的各个章节我们体会到的是壮家女孩们对富裕的美好生活的渴求,所以她们才会上“所谓广西来的壮族大亨朱心仁”的当,跟着他去所谓的“香港电脑公司工作”。而最惨的莫过于少妮,她不仅被骗了肉体、感情,还被欺骗了灵魂,所以最后她毅然地杀死了朱心仁,以此来谢罪自己背叛“家乡的种种”。而从少妮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人可以有自己的“愿望”,但这种愿望一旦被扩大化将会是贪念,将带来难以预测的深重的灾难,这是其一。其二,悬崖勒马是件好事,但和恶势力的斗争还得采取更明智的方法,且不可玉石俱焚。最后,守候家乡的人永远是值得赞颂的。同样说到“守候”一词,瑙尼还以自己父亲为原型创造了守候家乡,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抗日英雄黄中坻的英雄形象。他给我们的启示则是:在面对不法侵略时我们要拿起我们的武器进行最顽强的拼搏,即使我们的武器是两个拳头我们也不会把祖国的任何一片土地拱手让给他人,否则国将不国,家则不家。

生活源于艺术,其实瑙尼小说中的那些原型就在我们身边。而发现这些人物存在的现实意义及给我们的启示,还需要我们一颗平静的心和敏锐的眼光。

(3)从文化风格、文化意识、文化心理多层面表现出云南壮族文化的本性

从小说《秋虫呢喃的深夜》里我们知道了壮族喜食酸味食品,且这些酸味食品都是以野生的昆虫或植物为主料,辅以辣椒面、五香粉、花椒等佐料腌制而成,之所以喜吃酸食是因为壮族人民都知道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天气炎热吃酸食有利于开胃解暑增强食欲。而小说《村花少妮》呈现给我们的则是壮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壮族的男人头上结个黑布疙瘩,身穿双襟双袖绣有图案的黑布唐装;女人头上包个花帕三角巾,身穿配有绣花围腰的黑色紧身连衣裙。”男女老少都带上项圈、银链、手镯。男女老少都戴银饰品,是因为壮族的祖先们很早就认为戴银饰品有利于祛病驱邪的作用,所以他们就一直沿袭着这一习俗。他们还善于唱歌,之所以要善于唱歌则源于他们认为唱歌是家庭和睦和美好婚姻的开始,这才有了农历的三月初三的“情歌会”。当然除了善于唱歌还要能喝酒,因为在他们骨子里始终认为能喝酒是待人接物最重要的礼仪。

小说《圣巾》还告诉我们选女婿要选生性憨厚、勤劳敬业、有上进心的男孩,而且我们知道壮族的男子还要在结婚洞房花烛夜的后一天,向自己的妻子跪下,当然下跪的原因是可想而知的,在他们认为女人不是结婚生子延续后代的工具,而是值得他们用一生去感激和尊敬的人,因为有了女人的家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家。而从这些文化风格和文化意识我们可以透视到的是他们那种多元而深厚的文化心理。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展现的是:他们追求生活的朴实无华,他们赞美祖先们的成果,他们机智勇敢,他们多情却不泛滥,他们满腹的感恩和他们待人接物的礼尚的文化本性。

瑙尼就是把自己家乡的种种用最简单的笔触浇灌成一座最具特色的金字塔,每登一层你便会有不同的发现,这便是壮族文化的魅力,不断地吸引着你去登楼去发现。生命的含义不仅仅在于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发出感慨,更多的是要从以往的经历中找寻到生命存在的坦然的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暴风雨降临之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即使我们要被摧残,那也可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二)黄懿陆散文《古林幽思》的艺术特色

1.用最经济的笔描绘出自己对这个世界和对人生的真实感受

黄懿陆的散文采用了文学的经济手法,下笔十分精练,用最经济的笔描绘出自己对这个世界和对人生的真实感受,把最真的情熔铸于其中。

《垂钓吟》,作者通过以前在家乡河里免费垂钓和现在家乡付费鱼塘前后垂钓的感受描写:“塘中鱼儿好钓,却不及河中之鱼甜腻,有味。”简单的一句话便道出了心底无限的痛楚,今日家乡的繁华本应该是件值得庆祝的事,可作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繁华的背影留给作者的是哀愁,而这哀愁源于作者对家乡“原生态”的眷恋。《候车实录》作者借“候车厅”这幅人间的缩图,表现了“市场经济下社会里所有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环境和国民素质走下坡路的担忧。《行乞·施舍》一文的最后作者用“人生两只手,指头本不一般不齐。但世界上只要有行乞者,就必定会有施舍人”。简单的两句话便说出了为什么会有施舍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这两句话折射出的是作者内心纠结的情愫:社会好像生病了一般,却没有医生。《抚仙湖畅想曲》则是作者游历抚仙湖时写下的慷慨激昂的赞美之歌,“呵,抚仙湖,捕鱼人感谢你,真挚地感谢!呵,抚仙湖,旅游者怀念你,深切地怀念!”在深深的呐喊中展现的是作者对抚仙湖风光的无限推崇之情。

散文是情感发生的再忆和回溯,而作为一个纯情的作家,黄懿陆就是用自己的经历书写着对世界和人生的感受,用最真诚的感情去激荡起每一位读者心中的火花,为他们的人生之路增添几分平凡的修饰。

2.用犀利的眼光发掘身边的景和事

文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作者情感的外泄,而感情要能达到向外喷涌之势则必须要有源泉的积累。换而言之,有了思想的框架,还必须有生活的材料,才能建成美丽的大厦。所以拥有丰富的生活材料,才能有感情的溢出。而黄懿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善于用他那颗敏感而火热的“心”去发现并感受生活,用犀利的眼光发掘身边的景和事,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可以成为他笔下的素材,由此达到借景抒情、借事抒怀的创作目的。

《含笑花》里的“含笑”是南方常见的一种花,后也被扩大种植到北方,看到这花我们并不觉着稀奇,花开花谢又有何妨。但是黄懿陆却从它的身上看出了那种傲骨和那种奉献精神,并借此来赞美那些面对生活苦难具有乐观向上、顽强拼搏精神的人,也赞美那些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背井离乡的建设者们。《石颂》则挑了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石头作为描写对象,写出了石头最不平凡的贡献。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安定的生活栖息地,也很少得到诗人的赞美,但它却是最伟岸最默默无闻的英雄。当洪水来临时它是坚不可摧的堡垒,当高楼大厦建起来时它只是功成身退的幕后演员。石头在这里就只是石头,我想未必吧,它代表着那些为人民无私、坚强、奉献的公仆们,“我热爱石头,热爱它的品行”一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说不完的情绪,赞美石头不止赞美你的渺小,更赞美你的伟岸。《人生舞台》则是作者在圆通山观看表演时写出的篇章,透过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到黄懿陆之于人生主角的观点:“人立于世,其实都是表演者,你看他,他看你,在社会、人生之大舞台上,人人皆在表演,直到生命的尽头。”其实你我都是主角,就看你怎么演戏罢了。

要使自己的文章时时保鲜,唯有源源不断从生活引入活的元素,即使这个元素很小但只要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成为保鲜的机智,黄懿陆就是这样不折不扣地执行着这一理念。

3.充满了爱憎分明的感情倾向

巴金曾说过:“我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否则我这颗年轻的心就会枯死”[13],借用这句话来形容黄懿陆的散文创作是很恰当的,而且他也是把这种内心呼唤凝聚到笔尖之上,宣传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创作充满了爱憎分明的感情倾向。

看到一棵树或者是一片原始森林,你会想到什么。你可能想到的树就只是树,森林就只是森林。然而黄懿陆却能面对古林写出洋洋洒洒的《古林幽思》来,这只能说明他面对古林时心中早有丘壑,一旦被激发便会一发而不可收。与其说这是作者对茫茫古林的描写,还不如说这是作者借古林对自己人生和社会过去未来的绵长思量,在死死生生的幻化中得到返朴归真的超然之态。《漫步春城》则是通过自己住在春城里所见微小的事谈起,讽刺了那些不文明的行径对城市带来的伤害。住在春城,热爱春城,建设春城,是对春城里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令人叹息的。进入菜市场你看到的是售家那种低劣的道德品质,就如同其卖的产品一般;漫步街头你看到的就是漫天飞舞的口痰,而这口痰偏偏就落到人的身上;走在房檐底下你更加得小心,否则脏水、啤酒瓶、菜叶就会为你挂彩填色。这些一幕的一幕,让作者痛心于怀。作者痛恨这些伤害城市的行径,然而在伤痛之余作者也希望人们的举止多一点文明,让我们居住的地方多一份高雅的希望。在《收款姑娘》一文中,我们读到的是作者对麻脸收款员的无限赞美之情。刚开始接触时,作者对她的印象淡如流水,但是在她退回作者多开的三分钱之后,作者顿时觉着她的形象高大了不少。外貌其实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有颗善良的心。

黄懿陆其实就是在用一支彩色的画笔画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面有情有景,有爱有恨,让人们了解世界的千姿百态,给人们以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感化。

4.善于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善用修辞是黄懿陆创作的一大特色,也就是这些修辞手法的灵活和恰当地使用让他的文章在平淡充实的基础上多了几分亮丽的色彩。

《钟乳石》一文中作者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描写了自己对钟乳石的所见所感,而在这里钟乳石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物而是已具有人格的化身。它有着执着的追求,有着生命的等待,它也经历了生命的风风雨雨,它不喜欢被带到城市做成盆景,它只钟爱于自己的石洞,这样的写法让作者觉得自己就是在和钟乳石对话一般。《翠绿色的橄榄》看似在写植物实际上是用翠绿色的橄榄象征那些不为名不为利甘于用一辈子平淡地守护家乡的人;《落叶赋》中的落叶则象征了那些为人类能不断繁衍后代而不惜牺牲后代的无私者;《观樱花记》则是用樱花之美象征着售货员之美。“只见白鸥越聚越多,雪羽映着夕阳,嘴上一抹赤红,仿佛金钩悬挂着脂玉,如雕似啄,在我们眼前飞来晃去,熠熠发光,其婉转啁啾之声,似仕女轻吟,似空谷箫声,娓娓动听,不绝于耳。”把动态的景和静态景结合起来比作“金钩悬挂着脂玉”其构思可谓浅入深出呀,“似仕女轻吟”写出了海鸥声音那种轻柔之态,“似空谷箫声”写出了海鸥声音的回环不断。“她笑而不答,红晕在脸上绣成迷人的花,珍珠似的汗滴在酒窝边组成馨香的蕊,闪烁着摄人心魄的光泽。”套用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把文山姑娘那种“最自然的美”刻画得形象逼真。

巧妙的变化手法,令人在枯燥的阅读路途中寻找到了新的着眼点,黄懿陆就是喜欢给人不同的惊喜。

(三)瑙尼与黄懿陆作品中的共同点及其他

1.瑙尼和黄懿陆创作的共同点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不管是瑙尼还是黄懿陆在用笔触耕耘着自己文学园地的时候从没忘记过壮乡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所以无论我们是读瑙尼的诗还是散文,还是读黄懿陆的散文都可见壮乡的身影。对“壮乡”那种深厚的感情,或许从他们出生开始就深深地刻在他们的骨子里,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渗透在他们的皮肤里,所以他们用生命的创作执着地守候着“壮乡”这片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土地,是他们终生的使命,而这样的情结正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心理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动读者的心”[14]是巴金创作原则之一,而这个原则用来形容瑙尼和黄懿陆的创作是恰当的,无论是他们骨子里透着的那份天性还是精神追求使然都决定他们在执笔的那一刻只写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经历去倾吐自己的真情。所以我们能读到瑙尼以自己为原型的黄帜,黄懿陆去逛菜市场的经历。而且他们对经历过的人和事是绝不掺半分虚假的情愫,爱就是爱,恨就是恨,没有情感就不写,这就是他们的真情创作。

好的作品读了是让人坐不住的,它激励着人们去创造,去奋斗,去奉献,去警觉,去振作,而瑙尼和黄懿陆的作品无不折射出这样的光环。瑙尼的作品始终贯穿的精神便是“含笑”,所以他才能从那个年代的风风雨雨中顽强地走出来,“含笑”的人生才是最美好,无论什么样的挫折,无论什么样的困境,只有你始终保持含笑的精神,你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厚重与不易。黄懿陆笔下那些关于城市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主题,无不渗透着他对城市化的忧虑。读了这些作品,身处城市的你我又怎能不对自己的生活担忧,要是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被城市吞没了你又作何感想。总之,读完他们的作品你不想奋斗不想振作都不行了。

2.二者创作的发展潜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尽管瑙尼和黄懿陆的创作有很多优点但还是有些美中不足的。他们致力于以创作感化人的灵魂,但题材过于单一化让人总觉得他们的创作仅是在云南这块热土之上。即使瑙尼也曾写过一些跳出云南范围的题材,但是仅限于诗歌。这可能和民族处所的地理位置及民族文化意识有关,但毕竟,云南特别是文山是中国的一角也是世界的一角,所以他们的创作可以把云南置于整个中国和世界的大背景之下来写,这样挖掘的元素会多一些,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也会多一些,开拓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的另一番沃土。再者,他们创作的手法也是过于单一化。我国打开迎接世界之门时,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准备迎接新型的文化。所以我们才知道了意识流、陌生化、心理分析、精神分析等创作手法,并把它引入我们的作品创作之中,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在人生意义的启迪上站在了更高的一个位置。瑙尼的某些小说的确使用了蒙太奇手法,然而这些国外的文学创作方法更多地好像被潜意识地忘记,具体的原因我们很难分析,但是我们希望他们以后作品的创作能在传统民族创作的手法上,引入多元的创作机制。这样才能在世界和中国大的文化背景之下,获得新的生存机遇,否则云南省当代壮族作家文学的发展将是个问题,甚至于被湮没。而且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正视云南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及其文学特性的优点与缺点,在二元对立的矛盾下我们更希望从自身实际发展寻找更广阔的路径。

通过上面的讨论与分析我们知道,云南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及其特性中的民族情结、爱情诉求、人生抒怀不仅是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当代文学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分。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如果忽视了云南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及其特性会让中国文学的完整性得不到很好的诠释,也不利于特色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云南当代壮族作家文学及其特性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标杆,更是大民族底下小民族的精神诉求,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途径之一。

(张晶晶 执笔)

【注释】

[1]王炜:《现当代文学史观念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第5期,第134页。

[2]张正军:《论日本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第142页。

[3]黄绍清:《〈壮族当代文学引论〉自序》,《南方文坛》1994年第6期,第44页。

[4]郎樱:《牧田英二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文学》1985年第8期,第96页。

[5]晨宏:《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群体现象漫议》,《民族文学》1994年第4期,第91页。

[6]杨荣昌:《壮家之子——壮族文学新秀黄懿陆》,《山茶》1990年第6期,第58页。

[7]曹雪芹:《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965页。

[8]杨荣昌:《壮家之子——壮族文学新秀黄懿陆》,《山茶》1990年第6期,第58页。

[9]张永权:《精粹丰厚落地有声——读 〈瑙尼短诗〉》,《含笑花》2012年第1期,第57页。

[10]崔金生:《诗不宜长》,《文艺报》2010年3月19日,第2版。

[1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22页。

[12]王丝梦:《论小说创作中的蒙太奇手法》,《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61页。

[13]巴金:《谈灭亡》,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112页。

[14]巴金:《巴金名言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