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边塞征战诗赏析及示例

古代边塞征战诗赏析及示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尽管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的特征。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古代边塞征战诗赏析及示例

第三节 边塞征战诗鉴赏及示例

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一、主要内容及思想

(1)表现将士杀敌立功的壮志。如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的前两句写将士们极目所见和回望玉门关的景象,借以渲染战争气氛,点出环境;后两句抒写将士们决心破敌的豪情。

(2)表达军旅之苦和战士的怨愤。如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诗先写行军的苦况,以风沙昏暗,琵琶呜咽渲染悲凉的气氛。接着写塞外战地的荒凉萧条:茫茫荒野,万里无人,雨雪交加,胡雁哀鸣,胡儿落泪,进一步表现从军征战的劳苦。每年牺牲那么多的战士,所得只是胡人葡萄种进奉给汉家天子罢了!诗人将厌战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王昌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袭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最后一句亦情亦景,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景向情的过渡。

(4)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李广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二、主要特点

(1)风格:雄浑豪放、奔腾峻伟。

(2)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常见意象。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三、鉴赏方法

(一)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盛唐的边塞诗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例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到了中晚唐,国势日渐衰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诸多悲壮与婉伤。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尽管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的特征。

(二)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国家的激情。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三)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后出塞五首》(其二));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秋歌》)……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地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注意与战争有关的词语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是血淋淋的,从诗歌艺术美学的角度考虑,它一点也不美,不宜直接描写,所以绝大多数诗人都采用侧面描写。那么,怎样去描写呢?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

四、鉴赏示例

凉州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①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www.xing528.com)

②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③琵琶: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在马上演奏。

④催:催饮。

⑤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⑥君:你。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截取了漫长戎马生活的一个横段切面——胜战后的音乐酒宴盛会,以巧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和超常的意象,以点带面,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征人的欢乐与烦恼。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用“葡萄、美酒、夜光杯”三个名词并列成句,展现出一场酒宴的盛况。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写酒之美、杯之精。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酒,杯是胡人的“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既突出了浓郁的边地色彩,又暗示了美酒佳肴的丰盛。这句是说,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集在一起欢饮。而言下之意是说,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中,动荡紧张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而今天却是个例外。这形象地描摹了出征的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热闹场面。语言简洁明快、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显示出盛宴的豪华气派,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这正是戍边将士真实生活和感情的写照,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欲饮”二字,进一层写酒宴热烈欢愉的场面,渲染出美酒佳肴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忽然从马背上传来铮铮琮琮的琵琶声。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酒宴外加音乐,显出盛宴的豪华,着意渲染盛宴的气氛,增强感染力。

第三句“醉卧沙场君莫笑”,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而是表达对戎马生涯的厌恶;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而是对暂得欢快的兴奋。欢宴中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醉意微微,真是兴致飞扬。人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忽然有人高叫道:“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请诸位莫笑我。”“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豪放、开朗、兴奋,而是充满着视死如归的胆量、勇气和感情,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将士集体欢宴的场面,绝不是一两个人在的浅斟低酌,借酒浇愁,也没有“对影成三人”的寂寞。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起伏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给人一种激动不已和视死如归的感觉

尾句“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是盛唐时代的著名诗人,当时唐朝国力强盛,声威远震。作为军队中的战士,自然有时代的豪情,不会惧怕死亡,逃避战斗,他们甚至怀有建功立业、猎取功名的幻想。然而,将士们久经征战,他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普通士兵的出生入死,只不过是唐王朝镇压边民的一种工具,对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多少事实证明,最终是战死沙场,不得回还。这种军营中当时特有的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最容易流露出来。这些醉言是将士们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的真实写照,从侧面反映了边关战士对和平的希冀和渴盼。

这首七绝是咏边塞情景之名曲,全诗跌宕起伏,霞叠瑰秀。一、二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三、四两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写了艰苦荒凉边塞的将士们出征前的一次开怀痛饮,而却反映了将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爽气概,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2.简要赏析下面这首诗。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①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