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示例及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示例及赏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①“诗”与“史”的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示例及赏析

第四节 咏史怀古诗鉴赏及示例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一、主要内容及思想

(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咏史怀古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苏轼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如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梦幻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3.理性反思型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开首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分明写的是本朝的事却说“汉皇”,这就是借古讽今。

(2)理性分析,独出机杼。

理性分析,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两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掳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词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二、主要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写法: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

(3)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5)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①“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②“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③“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三、鉴赏方法

(一)弄清史实,体会诗人意图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首先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凭吊古战场赤壁,由眼前壮阔之景,思“雄姿英发”的“三国周郎”,从而触发自己“早生华发”却壮志难酬的感慨。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所以理解怀古诗,还要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二)抓住连接点,深入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地冷静地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一是在于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漂泊西南天地间”相似,二是在于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有共同点。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三)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不同的写法由不同的主题决定。(www.xing528.com)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有用典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四、鉴赏示例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②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③周遭:环绕。

④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⑤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⑥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赏析】

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原为楚国金陵邑。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依清凉山西麓的峭壁修建了石头城。此城北缘长江,南抵秦淮河口,是建康(今南京)西部的防守要塞。六朝统治者都视之为重地,以至后人常把它当作南京的代称。到唐代已经荒废。《石头城》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苍莽,境界阔大,感慨深沉,是《金陵五题》中写得最好的一首,历来备受赞誉。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一个已“故”,一个还“在”,物是人非,表现了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长江的潮水长年地拍打着这座石头城,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当初繁华岁月,城内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丝竹管弦之乐、兵戈相碰之声时常传出城外,这潮水必不感到寂寞,如今城里空荡如斯,千捶万打,千呼万唤不见一点回应,怎么能不寂寞呢?“空”和“寂寞”将那种苍凉感写了出来。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一个“还”字,意味深长。这明月,每晚都从淮水东边升起,石头山西边落下,它不会因这里的繁华而多走几趟,也不会因这里的衰败寂寞而远远避开,这亘古如斯的旅程不正是多变的世事的一个反衬吗?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沉,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全诗采用了典型的景象,虽是句句写景,却都句句含情,充分体现了石头城的没落荒凉,融合了诗人故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

【练习】

1.阅读下面三首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2.简要赏析下面这首诗。

台 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