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史:儿童保教内容和方法

学前教育史:儿童保教内容和方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时局不稳,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在内容、原则、方法上难有统一的要求和严格的规定。因此,保育儿童身体,培养良好习惯,发展儿童智力,便是老解放区各个时期所力求实行的学前保教内容和目标。另外根据儿童年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规定。儿童生病期间必须隔离,最少3天。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注重对幼儿的保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史:儿童保教内容和方法

由于时局不稳,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在内容、原则、方法上难有统一的要求和严格的规定。土地革命时期,《托儿所组织条例》指出:托儿所要使小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与照顾,在集体的生活中养成共产儿童的生活习惯。抗日战争时期,幼儿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如第一保育院提出教育的口号是要在各种课业陶冶中,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快乐,培养优良的习惯,使他们成为抗战建国中优良的小国民。解放战争时期,幼儿教育的目的则更加具体,第一保育院提出培养幼儿的总方针是锻炼儿童革命的观点与作风,培养儿童活泼愉快的心情,锻炼健康坚实的体格,陶冶勇敢诚实的个性,增进儿童智力训练,手脑并用,使他们成为未来新中国健全的主人公。因此,保育儿童身体,培养良好习惯,发展儿童智力,便是老解放区各个时期所力求实行的学前保教内容和目标。

(一)婴幼儿保教内容

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幼教机构中,由于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幼教机构不仅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更要以保育儿童身体、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发展儿童智力为宗旨,即保育为主、教育为辅。

1.保育方面

(1)保证儿童的营养需要。

在物质供应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于1942年下达儿童保育费规定,如儿童由出生起至5岁止,均发奶费25元,6个月到一岁的儿童按每日小米4两,1—3岁的小米8两,4—5岁的小米12两等标准分发。规定孩子们的待遇高于一般工作人员和战士,他们享用和伤病员一样的供应量,保证儿童能有白面和肉吃,有鸡汤牛奶或豆浆喝,保证儿童的营养需要。

保育院根据孩子不同情况,一是制定每星期的食谱。第一保育院就是按幼稚班、婴儿班、乳儿班及慢性消化不良孩子等四种情况,制定出四种不同的食谱。如慢性消化不良的孩子,要食肝泥、白菜泥、稀米汤、干馍片、豆枣水、软蛋、挂面等,幼稚大班可食大葱豆腐回锅肉、白菜、米饭面条等。二是注意科学调剂食品。例如粮食,大米、小米、豆子,可做成各种面粉,粮食经过加工后做成食品,比直接用原粮做好吃而且更有营养。保育院对蔬菜的供给也经常调剂,在冬季因为蔬菜供应困难,就事先购买和储藏,或者加工成豆芽菜、豆腐、酱油等各种花样的食品。根据儿童年龄、供给标准和当地的产物,由管理员、烹调人员、采购员、医生共同研究制定食谱、菜谱,并定期进行调换,确保了儿童营养的合理搭配。

(2)实行严格的生活作息制度。

保教机构制定了儿童生活、作息时间表,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儿童要按时起床、睡眠,定时吃饭、喝水,勤洗澡、勤换衣,定时学习、游戏,大小便有规律。同时,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和季节,制定春秋季时间表。如夏季午睡增加一小时,睡眠时间推后一小时,起床早半小时,冬季起床要推后一小时。另外根据儿童年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规定。如对幼稚班7:00—7:30规定为早操时间,而这个时间幼儿班则规定为“户外活动”的时间。又如关于“按课程活动”一项,幼稚班比幼儿班上、下午各延长半小时,且幼儿班主要是唱歌、游戏的课程。这些都体现出保育院根据儿童的实际年龄和季节等合理安排生活作息,使孩子养成科学作息的良好习惯。

(3)重视疾病防治。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一般地处边远地区,卫生条件很差,又极缺医少药,儿童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所以在老解放区的托幼工作中,疾病的防治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在防病治病上,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治疗与护理结合,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恢复”的措施,保护儿童健康。老解放区托儿所防病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按时体格检查。凡新入所儿童,必须经过体格检查,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并判断是否能够入所。儿童被允许入所后,每三个月全身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疾病。每日由保育员进行晨间卫生检查,身体局部检查每月一次,如眼、耳、鼻、皮肤、牙齿等,若发现儿童有特殊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每次查检后,要对孩子的身高、体重、肠寄生虫、齿龈炎、沙眼等情况进行记录。

第二,隔离。对新收入所儿童,就是当时无病,也要经过两个星期的隔离,没有问题才可与其他儿童共同活动。儿童回家重返托儿所后,按新儿童入所办理,重新隔离。如发现有病或染上虱子、皮肤病,就要及时治疗处理,以防传染其他孩子。儿童生病期间必须隔离,最少3天。病儿由专门保育员照顾,并不得接触健康儿童。将孩子分成病者、可疑者、健康者三种情况分别看护。

第三,定期消毒。托儿所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如规定所内工作人员外出回所后,先要洗脸、漱口、洗手,必要时还要换衣服,然后才可接近儿童。他们要求工作人员少去集市和其他公共场所。家长来看望儿童或参观的人员,要在指定的地方洗手、漱口、戴口罩、穿隔离衣。

第四,防疫注射。老解放区医药缺乏,各种疫苗很难得到,有时来了,但日期已晚。对儿童防病主要靠日常细致艰苦的工作。在边区儿童死亡率极高的环境下,集中抚育儿童,又无医药设备,就是靠保教人员对革命对孩子的高度责任心战胜疾病的。1943年冬,第一保育院半数以上的孩子患了百日咳,靠保教人员的精心护理,无一病儿死亡。

(4)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机构充分利用大自然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以增强儿童体质。如带儿童到山坡、河边、沙滩玩游戏等,锻炼身体,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2.教育方面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学前教育,实现保教并重。最初强调保重于教,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教育内容逐渐丰富,并逐渐形成一套较为稳定的学前教育课程。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注重对幼儿的保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通过对儿童进行礼貌的训练、秩序的训练、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为群众服务的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延安第一保育院,1939年以前采用的是不设课程的兴趣教育,教员和孩子一起玩,发现什么就谈什么,孩子想出什么,教员就讲什么。教育与训练无计划,无系统。1940年以后,确定常识、唱歌、游戏、故事、工作(折工、纸工、泥工、涂色)、自由画、体育、卫生、识数、识字、玩玩具、自由发表等科目课程。每节课时间少则10分钟,多则25分钟。如要求2—6岁的儿童识别农作物60种、动物40种、颜色12种、形状12种;会单独表演唱歌,会发表心里的话,会讲简单的故事和担任指挥唱歌;能从1数到100,并能心算3+5=8这样的加法;识字50个,并会写自己的名字;对各种常识发生兴趣,并能简单地知道太阳、月亮、雨、雪等自然现象。(www.xing528.com)

托儿所将整个儿童教育分为幼稚教育、生活教育、卫生教育三大类。按年龄大小分幼稚大班(5—6岁)。幼稚二班(4—5岁)、幼儿大班(3—4)、幼儿二班(2—3)四个班,并分别安排课程。如幼稚大班的课程项目有看图识字、数数目、图画、劳作,游戏、跳舞、故事、体操、自由活动、选举模范、卫生检查、洗澡等项。而最小的幼儿二班便只有卫生检查、表演唱歌、游戏、学讲话或识物、自由玩几项,并且自由玩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大。

边区政府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与训练。要求积极组织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要自己穿衣、叠被、扫地等。幼儿园还给孩子们开辟一块小农场,叫他们学播种、浇水、拔草、收获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劳动教育与训练,做到知道爱护庄稼,能浇水、拔草等,会搬椅子、提壶打水、拾洋芋、摘西红柿、拔萝卜等生产劳动;会用剪刀剪纸、剪指甲、用手揉泥、折纸等。

(二)婴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

1.婴幼儿教育的原则

(1)“一切为革命,一切为儿童”的原则。保教人员以高度革命责任心,精心尽力地抚育着孩子们,自觉地承担着老师兼妈妈的双重任务,以慈母般的心肠抚育着孩子们。延安第二保育院,为了减少烈士及在前方作战人员的子女对亲人的想念,弥补所缺少的母爱创造了“接孩子”的制度,即由本院保育员代替孩子的妈妈,在星期天把那些没有人看望的孩子接回自己家中,使这些孩子享受“母爱”的幸福。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教育儿童的原则。要求“教育儿童要站在儿童立场。若你肯定儿童是独立的儿童,那么你也得肯定他们有独特的要求和独特的小园地;要发现他们的要求与生活在他们的园地中,才能有方法帮助儿童发展,指导他们前进。因此要有儿童的感情,以及善于站在儿童立场去观察儿童对事物的反映与生活态度。这是一个幼稚教育者必须要有的条件。”本着这个精神,老解放区幼教人员,认真开展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研究儿童感觉、知觉、意志、想象等心理特点,并且把儿童心理学作为培训保教人员的重要内容。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尽量满足孩子的特殊要求和爱好,保证他们游戏与娱乐,因材施教

(2)坚持正面教育,适当运用批评的原则。不少托儿所的孩子们经常进行民主讨论,推选出模范儿童,报告好儿童的事迹,给他们戴上一个写着“模范儿童”的红布条,以鼓励这些孩子。他们坚持表扬为主,批评要适度,禁止体罚,引导孩子争做好儿童。

(3)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教人员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宣传正确教育儿童的方法,向家长了解儿童家庭生活史,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教育。邀请家长参观托儿所、幼稚园,组织母亲会或用其他方式使家长与托幼单位接触,使他们了解教育儿童的方针,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延安第一保育院曾总结了健康第一、真爱儿童、尊重儿童、学着做事、分辨是非、反对威迫、积极鼓励、诱导启发、贯彻一致和保教合一等十条教养原则,这十大原则至今仍不失其意义。

2.婴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

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按年龄分班、采用单元教学、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以及故事化、游戏化和教学歌曲三化结合等教学组织法,实践证明,这些办法比较适合儿童特点,有利于克服成人化和小学化,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儿童学习效率。这些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直观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实际事物教育儿童,使儿童获得明确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中心教材为“兔子”,即可让儿童仔细观察兔子的形态,当儿童注意观察兔子时,教师把握时间并简单地指出兔子的特征,如大耳朵、短尾巴和三瓣嘴等,使儿童对兔子的形态获得明确的了解。

比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儿童对所学的东西,认识得更加正确,印象更加深刻,记忆得更加持久。如中心活动为“鸭子”,就可以用鸡和鸭子来做比较。总结出凡是相似的事物,最好采取这种方法。

“三化”教学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和教学歌曲化。保育院利用故事、歌曲和游戏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将教育富于孩子的娱乐之中。故事是适合儿童学习心理的,该园根据教学单元,通过故事形式进行教育,激发儿童的情感,引起学习的兴趣。采取游戏方式,教育孩子认字,例如把全班儿童分为两组,教师拿出写好的卡片,给小朋友们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读出卡片上面的字,就把卡片给哪一个组,哪一组的卡片多,哪一组就是胜利者。歌曲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调剂儿童的生活,为此将教育内容编为歌曲进行教育,把教育孩子的生活常识放在歌词中去。如为人民服务歌为“吃的人民的米,穿的人民的衣,努力为人民做好事,才不负人民的意”。再如“保育院、我的家……小兄弟、小姐妹,一同玩、一同耍,不骂人、不打架,相亲相爱如一家”。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十分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单元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老解放区的保教人员在吸收国内外学前教育工作者们所创造的经验,并且结合老区的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延安完小幼稚园,在延安大学教育系张宗麟的帮助下,采用单元教学法,教室布置也作了改变,教学内容也注意贴近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智力测验与心理测验的尝试。延安第一保育院曾认真做过儿童的智力测验与心理测验,积累了不少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宝贵资料。将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育情况的观察实验分为:健康状况、智力测验、心理测验、生活能力、个性习惯等几项。如对6岁左右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统计情况是,能唱儿歌20个以上的占59%,能唱儿歌10首以上的占100%,在众人面前能完全发表自己意见的占78%,能自由画5种东西以上的占86%,能从1数到200的占100%,能做一种以上游戏的占79%,能认自己名字的占96%,听课能接受80%以上的占83%等。

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不仅有明确而具体的教育目标,而且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比较稳定的课程科目。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所的原则,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及建立了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机构不仅培养了孩子健康的体魄,启迪了他们的聪明智慧,而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撒下了纯真的革命种子,为他们身心健全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教材编写

边区的学前教材缺乏,来源困难,参考书也很少,唱歌、游戏、故事、儿歌、剪贴、观察等教材全靠保教人员自力更生、亲自动手编写。

第一保育院根据孩子们的自发的各种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编出了24个中心活动,即单元教材。如1946年上半年,儿童常识教育中心内容曾进行的中心单元教学主要有:新年、春来了、敬爱师长、手的用处、羊、儿童节、苍蝇传染病、蜂和蚁、蜘蛛、奇怪的天空、飞机来了等。到1948年时共编写了30个单元教学的题目。这些单元教学的内容上依据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其中属于生活常识方面的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自然常识,再次是一般科学知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对不同年龄儿童有不同要求,每个单元大致进行两三个星期。单元教学,加深了儿童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