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沃夏克:从斯拉夫到新大陆的音乐旅程

德沃夏克:从斯拉夫到新大陆的音乐旅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沃夏克的作品中,交响音乐作品占有重要位置。这一阶段人们常称之为德沃夏克创作中的“斯拉夫时期”。在作曲家创作第二组《斯拉夫舞曲》期间,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也相继问世。他处于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后期,在他面前已有柏辽兹、李斯特等人创作的“标题音乐”的典范之作,那种巨大的影响不可能不反映到德沃夏克的创作观念中。

德沃夏克:从斯拉夫到新大陆的音乐旅程

德沃夏克(1481—1904)是捷克人。他自称为“一个朴实的捷克音乐家”。捷克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被人誉“为欧洲的音乐学院”(柏尔尼)。从十五世纪民间歌唱艺术的发展,到十八世纪曼海姆交响乐派波希米亚音乐家施塔米兹的伟大贡献,这个民族和国度的音乐传统成为德沃夏克艺术创作的丰沃土壤。在专业的艺术音乐(与民间音乐相对而言)发展中,在德沃夏克之前还有一位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的斯美塔那,他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也是德沃夏克的先师,仅从年龄上,斯美塔那也要年长德沃夏克二十多岁。那么,我们为什么先讲德沃夏克?因为,综观他的音乐风格,这位捷克作曲家已超出了“民族乐派”的领域,已像柴可夫斯基那样,成为西方浪漫主义艺术的一个具有更广泛的“国际化”意义的音乐家。这正如音乐学者的分析: “民族性可以给作曲家一个物质的世界。但只有当作品的内容来自一个积极的个性的心之深处时,才能产生伟大而长存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地理的和人种的局限立刻都被排除了。”(保罗·亨利·朗格)

德沃夏克的作品,特别是形成他的创作风格的后期作品,更多带有浪漫主义的“个性”特征。因此,已经超出了民族与地域局限,成为具有广泛的“国际化”的艺术思潮中的代表作。这里,我们把德沃夏克也视作“民族乐派”,但更主要的是把他作为音乐中的浪漫主义者来对待。

德沃夏克的作品中,交响音乐作品占有重要位置。他创作了九首交响曲、五首交响诗、五首序曲、十六首《斯拉夫舞曲》、三首《斯拉夫狂想曲》以及交响变奏曲协奏曲等。

在他的交响创作中,早期以鲜明的民族风格为特点,将民族的与民间的音乐素材写入交响体裁之中,使之具有“艺术音乐”的特点。其中,在1878年和1886年写作的分为上、下集的十六首《斯拉夫舞曲》,取材于民间的生活情景,各首具有完全不同的形象与性格。虽然这批作品是应出版商之邀而作,但却是调动了作曲家对斯拉夫民族的热诚以及自己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积累。在这十六首舞曲中,他使用了斯拉夫各民族的音乐素材,如斯洛伐克的奥得杰梅克、波兰的玛祖卡和波罗乃兹、南斯拉夫的科罗、乌克兰的屯卡等,并与捷克的诸多舞曲结合在一起,创作了著名的斯拉夫舞曲的“交响”。此外,他还创作了音乐史诗《斯拉夫狂想曲》,歌颂中世纪捷克的英雄人物。

这一阶段人们常称之为德沃夏克创作中的“斯拉夫时期”。在作曲家创作第二组《斯拉夫舞曲》期间,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也相继问世。这是德沃夏克创作的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它也浸透了“斯拉夫”风格。作品中有动人的交响乐思,也有色彩鲜明的配器,但其中广泛运用的民间歌曲和舞曲素材,使这部抒情性的小提琴协奏曲,更富于浓郁的民族风格。

德沃夏克的音乐从本质上讲是标题性的。他处于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后期,在他面前已有柏辽兹李斯特等人创作的“标题音乐”的典范之作,那种巨大的影响不可能不反映到德沃夏克的创作观念中。而他最初创作中的民间因素,也从内容上提供了音乐的“标题”性,并反映在八十年代他的两首钢琴曲中——《波希米亚的森林》和《诗意的图画》。

德沃夏克在1891至1892年间创作了三首序曲。在他的构思中,他想用“大自然、生命、爱情”为总的标题写作三首相关联的、揭示宇宙伟大创造力量的交响序曲。在草稿中,他以“大自然”为题拟写的《在自然的王国》序曲,表达“在孤独中”和“夏夜”,是一首“抒情序曲”;他以“生命”为题拟写的《狂欢节》序曲,表达人在欢乐之中的“生命”感受;他以“爱情”为题拟写的《奥赛罗》序曲,通过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主题来表达爱情的支配力量。这三首序曲虽然常被人们理解为相关联的序曲“三部曲”,实际上作曲家是按三首各自独立的作品进行创作的。而贯穿三个序曲的,是德沃夏克写出的那支简炼宽广的“大自然”主题。这个主题在三首序曲的交响发展中,又各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有了改变与发展。

在德沃夏克的三首序曲中,最著名的是《狂欢节》。作曲家为这首序曲写了文字说明: “有这么一个浪迹天涯的孤单旅客,在夜晚来到波希米亚的一个城镇,遇上喧闹欢腾的狂欢节。从四面八方传来各种乐器的声音,同人们的欢乐叫喊以及他们用以表达欢乐情绪的歌声舞蹈曲调交错在一起。”这首序曲采用自由的奏鸣曲式写成,有着鲜明的音响色彩对比与情绪气氛的戏剧化的展开。

作为标题交响音乐作曲家,德沃夏克还写出五首交响诗,并与李斯特一样,大多取材自文学作品。德沃夏克的交响诗有《水妖》、《午时女巫》、《金纺车》、《野鸽》和《英雄之歌》,五部作品中除最后一首外,都采用了捷克诗人爱尔本诗集《花束集》中的叙事诗写成。

交响诗《水妖》分七段,采用回旋曲形式,写下了一个“星期五”发生的悲剧故事: 1.湖上水妖(A);.2母亲和少女()B;3.水妖把少女抢去(A);4.年轻的母亲为婴儿唱歌并思念着家(C);5.水妖允许妻子去看母亲(A);6.母亲和少女(B);7.水妖的报复(A)以及尾声。这部交响诗基本用三段音乐素材,即(A)、(B)、(C)构成,充满了交响描绘的逼真与音乐抒情的动人力量。

在交响诗《午时女巫》中,德沃夏克分四个段落,犹如交响曲的四个乐章,表现了一个传奇故事。开头的优美和谐;第二部分的阴森低沉;第三部分谐谑曲快板中的“女巫围着母子旋转”以及终篇部分的由活泼明快转入悲剧的结束,都显示出了交响性的内在对立与冲突。

交响诗《金纺车》表达了“善恶终有报”的朴素真理,并以爱尔本诗作情节作为音乐发展的依据,反映出标题音乐的创作方法正是浪漫主义的艺术“综合”的典型体现。

交响诗《野鸽》依照爱尔本的诗作分为五个段落,并标以题句,印在总谱之上: “1.一个年轻寡妇跟在棺材后面哭哭啼啼;2.一个年轻小伙子迎见她,劝她节哀,要和她结婚;3.年轻寡妇转悲为喜,举行了欢乐的婚礼;4.她的第一个丈夫的坟墓长满绿草,在坟上长出的一颗橡树枝头,一只野鸽的哀鸣传遍原野,这哀声终使那个奸诈的女人受到良心责备而发疯自杀;5.尾声。”这首交响诗的音乐陈述简明有力,在德沃夏克标题交响作品中,是音乐与诗结合得最为紧凑的佳作。

德沃夏克从非音乐的艺术形式获取灵感的交响作品,已充分表现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但最能反映德沃夏克具有“国际性”艺术风范的,是他在旅美期间创作的两部大型交响音乐作品——《“自新大陆”交响曲》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写过九部交响曲。'早年四部交响曲已被创作态度严肃的作曲家从作品目录中删除。仅有的五部交响曲,只是到了1892年创作的G大调《第八交响曲》,才有了自己日趋成熟的交响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德沃夏克已把自己的个人际遇与情感汇入交响语汇之中,它不同于前几部交响曲,只局限于田园诗意的刻画,或是以胡斯战歌爱国主义形象为内容(如被人称为“悲剧”或“悲怆”的《第七交响曲》)。在《第八交响曲》中,音乐揭示出了由于作曲家事业上的成功而带来的平静的心态与自傲的感觉。虽与抒写个人忧郁情感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截然不同,但在敢于用大型交响乐形式表达个人情境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1892年德沃夏克乘船到了美国就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一年多的异国生活,使他从“斯拉夫”看到了遥远的“新大陆”,阅历上的丰富以及对美洲音乐文化的感触,使他的创作思路更为开阔,音乐语言更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因此,他在美国创作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达到他交响创作的顶峰,这并不是偶然的。(www.xing528.com)

在德沃夏克写过的九部交响曲中,《“自新大陆”交响曲》有时列为“第九”,有时标作“第五”,这是因为前四部交响曲未予出版的缘故。德沃夏克交响曲的出版与编号如下:

c小调《第一交响曲》(1865年),未出版;

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1865年),未出版;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1873年),作者生前未出版;

d小调《第四交响曲》(1874年),作者生前未出版;

F大调《第五交响曲》(1875年),出版时列为“第三”;

D大调《第六交响曲》(1880年),出版时列为“第一”;

d小调《第七交响曲(》1884年),出版时列为“第二”;

G大调《第八交响曲》(1889年),出版时列为“第四”;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1893年),出版时列

为“第五”。

《“自新大陆”交响曲》用音符抒写了作曲家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个外国作曲家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交响曲采用传统交响乐形式写成,但每个乐章的音乐却都含有“标题性”。交响曲首章描写了德沃夏克初到美国的新鲜感受: 轮船靠岸,新都市的喧腾以及作曲家对“新大陆”的新音乐的体验。在这个乐章中可以听到“斯拉夫”音调,也有美国黑人“灵歌”的踪影。到了第二乐章,当英国管独奏出那支不朽的抒情曲调时,许多人认为这是一首美国民歌;实际上,这是作曲家在读美国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时,诗中第二十章“饥荒”中敏妮海哈的不幸遭遇,使他回想起自己曾经听过的一个美国黑人歌手歌唱的曲调。于是,在联想之中德沃夏克创作出一支既富于异国情调却又主要以浓郁的抒情气质撼动人心的旋律。这个主题被人们称为“思故乡”,并加上歌词咏唱。第二乐章的这个歌唱性的抒情曲调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为这部交响曲奠定了世界声誉。第三乐章是作曲家受到《海华沙之歌》中“婚宴”的启发而作。诙谐明快的氛围勾勒出印第安舞蹈的场面。终曲乐章热烈而宏大。奏鸣曲式结构中却在回顾前几个乐章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气势浩大的交响性发展。《“自新大陆”交响曲》的音乐虽然不乏“斯拉夫”意韵,甚至可以找到某些音调与作曲家故国乡音的一致之处,但这部交响曲从根本上看是德沃夏克“心之深处”的产物。美国人说它是“美国的交响乐作品”,德沃夏克说“他所写的总是真正的捷克音乐”。其实,《“自新大陆”交响曲》是一个捷克人写的表现他从祖国到异乡的一种深刻的心理感受与开阔的视野,是捷克的,也是美国的,但更重要的是为各国人民都能接受与共鸣的。德沃夏克用交响笔法抒发了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才使这部交响曲超越“地理的和人种的局限”成为“伟大而长存的作品”(保罗·亨利·朗格)。

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可视为《“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姊妹篇”。这部在美国写作的协奏曲,以富于表情的大提琴的深沉音色抒发了作曲家思念故乡的情绪。音乐中的思乡之情是复杂的: 既有对于祖国和波希米亚山川的眷恋,也有作曲家对于病故的父亲和初恋女友的哀悼。因此,德沃夏克说: “每当演奏这首作品,我总是十分激动,对它的价值我从不怀疑。”协奏曲采用传统的三个乐章写成。第一乐章用相当扩展的奏鸣曲式写成,充满宽广的交响气息。第二乐章宁静、明朗的乐思使作曲家对亲人的怀念融于爱的回忆之中。第三乐章用回旋曲式写成,其时德沃夏克已返回祖国,这一乐章实际上表达了他返回故土与亲人团聚时的欣喜和欢乐。协奏曲发挥了大提琴抒情的特长,将这个低音弦乐器的独特音色与协奏乐队的交响化效果相融合,产生了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以至勃拉姆斯感慨地说: “我怎么连大提琴协奏曲可能写成这个样子都不知道?如果我知道的话,我老早就写一首了!”

德沃夏克的交响音乐从“斯拉夫”的民族性的鲜明风格走向了更为广阔的音乐上的“新大陆”。这个“新大陆”就是他继承与发扬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艺术精神而产生的那种超越民族、走向国际的艺术生命力。

许多音乐论者都将柴可夫斯基和德沃夏克置于他们自己民族音乐艺术流派之中,称他们为“民族乐派”。这确实表明了这两位音乐大师音乐创造中的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可以说,他们是民族的。但是,柴可夫斯基和德沃夏克是在继承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遗产的基础上,将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国际化”,即让本民族的音乐精华以一种更能被广泛接受的方式走向世界。此外,深刻的自我情感的表达这种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也是柴可夫斯基和德沃夏克作品的鲜明特征,这又体现出这两位音乐大师是站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主流之中。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是浪漫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