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帮助学生合理选择仿写范本:指南与技巧

如何帮助学生合理选择仿写范本:指南与技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仿写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仿写范本,就是学生写作时最直接的榜样,选择范本首先应当考虑的便是其是否具有学习的价值。因此,仿写的范本应当具有典范性。尽管结构安排、语言的运用方面还有所欠缺,但从整体来看,已经达到了本次仿写的目标。如此看来,选择具有示范性的文章在仿写教学中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二)选择与仿写的具体目标密切联系的范本要想实现仿写教学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范本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帮助学生合理选择仿写范本:指南与技巧

由于教师缺乏对仿写范本的规范作用,导致学生像“没头苍蝇”般到处乱撞,不知道该仿写什么样的文章,只能见到“好句好段”“模范作文”“名家作品”就东摘一段、西仿一篇,数量虽多却杂乱而不得章法,最后好文笔还是留在纸上,根本没有装进学生肚子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在选取仿写范本时注意以下三点:

(一)选择具有典范性的仿写范本

刘淼在《作文心理学中将仿写定义为:“模仿现成文章范本进行写作的作文形式,属于模仿性学习范畴。”

教师在仿写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仿写范本,就是学生写作时最直接的榜样,选择范本首先应当考虑的便是其是否具有学习的价值。因此,仿写的范本应当具有典范性。那么典范的文章范例应该从哪些地方选取呢?

1.课内选文

谢尔指出:“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的结合。”

例如,老舍先生的写景文章《济南的冬天》,从总体上看,不论是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山、雪、水来表现其“温晴”的特点,还是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都可以称得上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从细微之处看,不论是其多变的辞格,还是其丰富的想象,这篇文章也是修辞艺术的典范;更不必说其中丰富的写景手法了,从色彩基调、景物层次、远近虚实等方面,更可以说“它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学完课文之后,安排学生仿照《济南的冬天》描写任意地点的冬天,要求抓住该地冬天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有条理地安排景物描写的层次,并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经过教师的细致讲析,学生在仿作中这样描写呼和浩特的冬天: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呼和浩特的冬天,没有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是称不上冬天的。

雪时常悄然降临,也许一夜之间,大雪封门,铺天盖地地袭来,使世界进入冰天雪地。或许正当你玩得尽兴时,空中几片白羽落下,像梨花瓣,零零落落,可能如烟一样轻,好似进入了雾气缭绕的仙境一般。它飘飘摇摇,纷纷扬扬,撒了下来。

晚上是看雪的最佳时期,雪似大雾弥漫于天地间,远处的房屋朦朦胧胧,被雪覆盖。高大的树木穿上了洁白的素装,灰褐色的枝叶被一层层雪覆盖,几个发脆的树枝丫被雪压断了。一切事物都被银白的亮边勾勒起来,但都隐藏在雪的烟雾里,融入了暗血色的空际,变得迷蒙。

雪,还在下,好似月宫里的吴刚一直卖力地摇动着玉树琼花,落下一片一片洁白无瑕的花瓣来;又像一簇簇,一团团的棉絮从空中一路翻滚而下,落在地上,转眼就不知去向了。

(节选)

学生在仿作中抓住了呼和浩特冬天的一个特点—大雪来展开描写,灵活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从雪的降临、雪的夜晚、雪的形态等方面描写了呼和浩特冬天的雪。尽管结构安排、语言的运用方面还有所欠缺,但从整体来看,已经达到了本次仿写的目标。如此看来,选择具有示范性的文章在仿写教学中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课本中类似的文章还有许多,如朱自清的《春》、刘湛秋的《雨的四季》等都是很好的写景散文的典范。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分别是可供学生学习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基本方法的典范。叙事的、写人的课文就更加常见了,有的虽然不是通篇写人,但其中都有大量的片段用来刻画人物形象,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胡适的《我的母亲》等文章是通过一件或多件事例展现人物形象的典范,鲁迅的《孔乙己》等文章是通过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典范……

此外,选择范文不必拘泥于整篇更不必拘泥于白话文,如《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三峡》等文章中都有写景的片段,《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则有叙事和描写小主人公陈元方语言、动作的片段。这些文章都是经过数百年的检验流传至今的,怎可不称其为典范?但需注意的是,若要使用它们,就必须首先将文意疏通,消除语言障碍,再从中总结其写作方法。找准、读通、读懂是使用此类范本的关键。(www.xing528.com)

课内便有如此丰富的范本资源,选它们作为仿写的范本,除了取材方便之外,还有在课时的安排、讲解的精细程度、课后的巩固练习等方面易成体系的优势,学生能够在开始模仿之前得到更多指导。

2.课外选文

多选用课本内的范本并不意味着课外的文章就不予考虑。许多名家作品、权威读物、报纸杂志,以及中考中的满分、高分作文,都可以作为仿写范本的来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云:“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他认为所谓经典就是深入到人类灵魂深处,掌握了文章根本的“恒久之至道”。

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经典著作是长久以来民族文化的结晶。名家作品能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内容、体式、结构、手法等方面的示范,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滋养。比如,唐代以王维孟浩然等人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就承袭自东晋陶渊明的田园思想;现代作家巴金张爱玲张恨水等人的创作思想,或多或少地受到过《红楼梦》的影响。再往大了说,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许多传统的礼教思想都是由前人的作品中传承下来的,可见前人的优秀作品在精神上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作品就是摆在我们眼前现成的范例,何不取而用之?

除名家作品之外,教师也可以从口碑较好的报纸杂志、中考的高分作文中选择其他范本作为补充,以便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多角度的作文范例,这些文章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中考中的优秀作文同样出自学生之手,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其他同龄人的构思布局,发现范文在构思时的精妙之处,并与自身做对比,从而开阔自己的写作思路,帮助改进自己的作文。

(二)选择与仿写的具体目标密切联系的范本

要想实现仿写教学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范本是必不可少的。朱光潜指出:“具体的规模法度须在模范作品中去找。文法、逻辑、义法等等在具体实例中揣摩,也比较更彰明较著。”不论教学的目标是学习文法、逻辑还是义法,都必须按照目标的需要选取范本。

例如,同是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课文,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通过着重描写母亲的行事风格来刻画母亲的人格魅力,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则是通过着重描写孔乙己的肖像、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的,选择哪一篇作为范本,要看本次仿写训练目标的侧重点是这两种人物形象刻画方法中的哪一种,若仿写目标为“学会使用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则应选择《我的母亲》作为范本;若仿写目标为“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则应将《孔乙己》作为仿写的范本。

总之,教师在提供仿写的范本时,必须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的学习角度,围绕仿写教学目标的重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仿写范本。

(三)选择贴近生活、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范本

对于作文,教师们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一个学生写作技法如何高超,若不想写、没有内容可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付诸实践。叶圣陶也有类似的看法,他指出:“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积郁,发乎情性的自然。”若不遵循此规律勉强为之,其文便难逃华而不实、空洞无用之嫌。因此,学生作文非得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否则仿写便只是借他人皮囊而已了。

八年级学生仿写的一篇题为《我好想见到大海》的作文时,教师提供的范文是小学课本(北京师范大学版)中的《看海》和初中阅读试卷中的《看海》。若论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手法,前者对上潮时的大海描写颇为全面、生动,的确值得学习;后者通过叙述大海与作者的各种渊源,表达出了作者对大海的无限向往之情。不可否认,两篇文章的描写都很精彩,否则也不会进入课本和试卷,但这两篇范文首先在实际生活中与学生的距离比较遥远,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海的看法并不一致,虽然海在大部分人眼里是辽阔、美丽的,但在不喜欢它的人眼里,或许代表着未知与危险,所以这两篇范文在心理上、情感上未必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仿写,其文既不能“合于事理的真际”,也很难“发乎情性的自然”,这就与我们写作的初衷背道而驰了。这一次的仿写中,见过大海并有真实感受的学生仿写效果相对较好,而没有见过大海、对大海存在负面看法的学生占大多数,没有情感的支撑,为了凑足字数便经常使用空洞的感叹,内容中比较空泛,得分普遍偏低。由此可见,选择符合实际、贴近学生的文章作为仿写的范本,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基础上,不论是选用课内还是课外的选文作为仿写的范本,都需要照顾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若有相似的经历,就更容易对范文产生情感共鸣,所写文章就能更具真情实感。比如,《背影》中的朱自清也处在学生阶段,他由于在外求学不得不与父亲分离,而父亲通过给他买橘子表现父子之情。此时学生比较容易联系实际,回忆自己与亲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有了素材,作文就能够下笔了。但是,如果所选的范文脱离了学生的年龄层次,不仅会在解读时增加理解上的困难,还很难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根据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选择仿写范本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