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乡村联盟学校:撬动乡村学校改变与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四川乡村联盟学校:撬动乡村学校改变与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两年,联盟学校的改变,便抓住了书香校园建设和阅读活动的开展,用书香浸润师生,用阅读改变教育。可以说,各个联盟学校已经呈现了风景这边“读”好的美好和状态。近年来他们加强了校园图书角建设,让校园阅读触手可及,随时发生。绵阳市游仙区徐家镇伟清小学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让乡村学校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四川乡村联盟学校:撬动乡村学校改变与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9月的内江,丹桂飘香,秋高气爽。在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成立两周年之际,一群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人,相聚一起,交流成果、分享经验。

在交流会上,部分联盟成员学校介绍了两年来的办学成果,根据校长们的介绍和学校的发展变化,我觉得各个学校都在“变”中抓住了一些“不变”的东西。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改变和发展乡村学校。那么,这个支点是什么呢?

这个支点,就是乡村学校变革永远“不变”的东西。

支点一:阅读,是对教育最好的改变。

我一直认为,一个校园,只要有书香,一所学校,只要有孩子们喜欢读的书,一方教育,只要有一个喜欢读书的校长带着一批喜欢读书的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读书,这便是一个好校园、一所好学校、一方好教育。

这两年,联盟学校的改变,便抓住了书香校园建设和阅读活动的开展,用书香浸润师生,用阅读改变教育。可以说,各个联盟学校已经呈现了风景这边“读”好的美好和状态。

遂宁市船山区桂花学校不仅有两个学生阅览室和一个教师阅读吧,而且在每个教室门口建有“开放式书橱”,在校园里放有流动式书车,在教室里建有“书香小屋”。把图书室的书“请”出去,师生们随手可拿,随地可取,随时可读。

绵阳市游仙区徐家镇伟清小学为了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们在书中与名人对话,与品德交流,与时空赛跑。近年来他们加强了校园图书角建设,让校园阅读触手可及,随时发生。每到课余时间,校园处处可见一个个“书虫”贪婪地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他们完全被这里的书香陶醉了!读书慢慢成为全体师生的一种习惯,阅读也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方便学生在学校随时可以看书,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丹棱县仁美镇双桥小学在每条楼道、每间教室都建有书壁、书架、书柜和图书角,把图书室的书籍搬到了楼道和教室里,让书香浸润学校的每个角落。

与此同时,学校还大力开展“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的校园阅读月活动,通过经典诵读、阅读分享、读书演讲、读书征文、读书论坛、读书人物评比……助推了生生互读,师生共读,家庭阅读。

理县下孟小学地处风景秀丽的孟屯河谷,这里有雪山草甸、冰川湖泊,被誉为青藏高原坡基裙里的一颗玲珑之珠。但是,典型的亚高原切割地貌在造就了奇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使得这里的文明相对闭塞。

“学生学习课本知识非常吃力,成都学生只需要一节课就能掌握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可能需要一天甚至一周。”校长陈蓉仙说。为破解这一困局,下孟小学突出实施“让阅读陪伴乡村”这一举措。

经过近四年的摸索,他们已经形成了“常态阅读+主题活动+动态评选+特色专题”学生阅读体系。常态阅读包括课前微吟诵、课间齐诵读、晨起大声读、国学室开放阅读;主题活动包括利用春季、秋季开学典礼,利用重大的节日和纪念日,都与书声有个约定,都不失时机地在“阅读”上做文章,如三八节“知性武装,远胜红装”,如推普周“为你读诗”,如文明月“吟诗礼赞”等;动态评选,比如,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班级”“阅读小明星”“最美诵读领航员”等;特色专题,比如诗文考级,有入门级、标准级、新秀级、明星级、巨星级,每个级别有相应的要求。

针对当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破解“5+2=0”的难题,校长陈蓉仙意识到,学校不能只建设“书香校园”,更需要帮助家长建立“书香家庭”,于是他们还初步探索出一种适合家长的阅读模式,指导建立家庭书架,充实书籍,指导家长从陪伴阅读到亲子共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推进家长读书。

教育部对理县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的质量监测报告显示,下孟小学学生的“语文积累”、习作平均得分都明显高于理县其他学校学生。

支点二:文化,为乡村教育赋能。

一个对乡村孩子友好的校园,一个让乡村孩子感到温暖的校园,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校园呢?

一个值得乡村孩子留恋,值得乡村孩子呵护,不忍心去伤害的校园,那是一个什么校园呢?

一个能够给乡村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能够带去熏陶、影响、改变的校园,那又是一个什么校园呢?

我以为,那一定是文化飘香、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

决定一所学校有没有品质、有没有味道,绝不是校园里是否有高大的建筑、宽阔的运动场、冰冷的制度,对学生影响最久远、最持续、最深刻的也不是知识和分数,而是校园里的文化。

校园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浸润着学校的每一件物,诉说着学校中的每一件事,春风化雨般地改变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人。

听了这些联盟校的介绍,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这些学校的改变,这些学校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的改变,就是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为乡村教育赋予了强大的能量,是文化,让乡村孩子、乡村教师、乡村学校有了它应该有的样子。

广安区大安镇第一小学以校园文化为抓手,通过文化的营建,让每面墙壁、每个楼道、每堵围墙,甚至一草一木,都能说话。

合江县白沙镇中心校把诗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向,把德润人生作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通过师生动手,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让校园时时处处都是文化,方方面面都是教育。

遂宁市船山区桂花学校在校园里精心架构了相应的校园文化景观,从“桂苑赋”到“桂苑之歌”,从“艺术教育中心”到“文心亭”。在校园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落。

绵阳市游仙区徐家镇伟清小学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让乡村学校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学校据此建设的农耕博物馆,既是校园一道璀璨夺目的文化景致,又是当地的一座文化丰碑。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有科技意义、文化与文物意义。

内江市椑木镇中心学校因地制宜创设鹅卵石文化,学生在挑选的鹅卵石上绘画,把自己对大自然无限的想象、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尽情地表达在石头上,然后用孩子们的作品装点校园,让校园文化朴素无华。(www.xing528.com)

乐山五通桥二码头学校利用文化的本地属性,把当地的码头文化、水手文化、盐业文化等元素,充分融合到校园文化中,既整理保护传承了地方文化,又让乡村学校的文化有了“根”。相信在这种乡土文化的教化下,孩子们永远挥不去的是故乡情,永远也抹不掉的是家乡味!

支点三:乡土课程,乡土认同。

一个人,一定要先认同自己的乡土,才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认同乡土,让孩子把根留下,并不是说一定要把孩子捆绑在这片土地上,也不一定让孩子们将来一定要从事农耕,但是能让他们对乡土更有认同感,对乡村更有归属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更有敬畏感,他们为之而涵养的爱心、善心、感恩心、责任心,会让他们的人生行走得更好、更自信。

要让孩子们认同乡土,特别是给乡村孩子以适合的教育,离不开的是乡土课程。联盟各学校的成长与发展,便印证了这一点。

绵阳市游仙区徐家镇伟清小学租用紧邻学校的老百姓的土地6亩,建成了“开心农场”,开设了劳动实践课程,课程包括花卉栽培鉴赏、植物栽培鉴赏、农作物种植采摘、农耕文化生活体验,孩子们通过乡土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和鉴赏各类花卉和农作物,而且可以体验农耕农具的使用,农作物的种植和采摘,还可以体验农家美食的制作过程。

中江县石垭学校,地处山区,山里娃喜欢玩沙、玩水、玩泥巴,学校于是开设了陶艺课程,请来了“泥巴姐姐”,和他们一起玩。从简单的脸谱制作到小型的动物摆件,从做工精细的芍药花到立体抽象、富有创意的人偶作品,他们将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揉进了一方小小的陶泥中。每一件作品,无论精致或是粗劣,都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真实的写照,都映射出孩子们最质朴的童真。

位于四川南端的高县潆溪中心学校,利用几位教师精通刺绣和手工编织的师资优势,将刺绣和手工编织作为学校特色美育课程。目前,学校已实现了刺绣和手工编织课程的普及,并编写出了校本课程。

支点四:社团活动,让孩子爱上学校和学习。

孩子喜欢上学,喜欢学校,就算放假了也舍不得离不开学校,即使还在假期中,孩子也盼着想要回到学校里去。要做到这一点,我想,绝不仅仅是这个老师有多好,也不仅仅是这个老师的课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学校里面有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有他在活动中结识的伙伴、玩伴、同伴。

从各个学校所呈现的图片看,孩子们在校园的学习生活,都很快乐,而快乐的源泉,是学校里有孩子们喜欢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所以我们要转变的一个观念是,应该把乡村学校先建成一个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乐园,一个弥漫着温馨、充满着温暖的家园,然后才是习得知识、掌握文化的学园。

丹棱县仁美镇双桥小学开设了篮球乒乓球跆拳道声乐、电子琴、绘画、书法、彩陶、朗读、主持等20多个社团,一到社团活动时间,孩子们热情高涨,个性张扬,美妙的歌声是孩子们对未来的祝福,多彩的绘画是孩子们对人生蓝图的描绘,精美的手工制作是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帅气灵活的运球,矫健有力的出拳,是孩子们对自我的展示与超越。

绵阳市游仙区徐家镇伟清小学,依据乡土文化建成了“竹文化社团”和“民间民俗文化社团”两个大社团,其中,“竹文化社团”下设“画竹”“竹编”“奏竹”“烙竹”等10个分社团;“民间民俗文化社团”下设“农耕博物馆”“高跷”“唢呐”“舞狮”“花式跳绳”等9个分社团。孩子们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互帮互助,学会团结,阳光自信,朝气蓬勃。

中江县石垭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平台,开设舞蹈、绘画、剪纸、棋类、足球、器乐、合唱、陶艺等多个社团活动,校舞蹈队连续三年登上四川电视台少儿春晚的舞台,孩子们的陶艺作品也深受社会好评,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义卖会上被一购而空。

南江县光雾山镇红军小学在一些常规社团活动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社团活动。2018年11月,时任校长陈灿带领老师们到成都大邑县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年会,参观学校时,陈校长被大邑学校孩子们制作的景泰蓝所吸引,回去之后,立马安排老师专程去学习,并成立了景泰蓝社团。当年年底我去该校,景泰蓝社团已全面启动,而且师生们制作的景泰蓝作品雏形业已形成。

支点五:有什么样的乡村校长,就有什么样的乡村学校。

改变和发展乡村学校,校长很关键。如果说,阅读、校园文化、乡土课程、社团活动,是撬动乡村学校改变和发展的支点,那么校长,便是总支点、关键支点、最大的支点。

因为不管是阅读、校园文化,还是乡土课程、社团活动,乃至于教师积极性调动、评价机制的建立等,都是校长主导的,校长是决定因素。

可以说,这些乡村联盟学校,每一所学校的改变与发展背后,都有一个有思想、有情怀、有良知、有责任的校长的用心与付出,奉献与担当。

刘先余、陈军、何宇、陈蓉仙、胡小龙、王涛、何浩、赖佳等等,他们便是乡村学校变革的操盘手,是乡村学校改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元利州区范家小学作为国家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样本和典范,已经有了很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张平原校长在介绍学校的办学成果时,着重谈了他对乡村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在谈到乡村教育的优势时,他说,相对于城市教育,乡村学校免受各种检查之苦,乡村儿童免受出教室、出校园,便进各种补习班、特长班的困扰,乡村老师远离闹市,也少了很多喧嚣与浮躁。

对于乡村儿童的成长,张校长认为,乡村儿童包括留守儿童同样可以阳光,可以快乐,可以幸福成长,关键是我们学校给他一个什么教育,我们能不能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

怎样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张校长说,范家小学从不唯分数,从不给学生排名,他们建立了孩子纵向评价体系,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有变化、有进步,就行。而且学校把目标选择权、定义权交给孩子,阅读美少年、劳动美少年、艺术美少年、善良美少年、运动美少年等等,由孩子在开学初自己选择,自己确定,让每个孩子行有方向,学有目标,都能够找到自信的理由,让每一个生命都做到有枝可依。

张校长还谈到,校长不能不听话,但也不能太听话。也就是说,校长要有勇气做遵循规律的教育,在应试的压力面前,不能屈从,不能迎合,要坚守教育的初心,要遵从自己的良知,要敢于说不。也就是我常说的“把枪口抬高一厘米”。

如果我们的乡村校长都有这样的人性与理性,都有这样的觉悟和醒悟,都有这样的高度和温度,何愁乡村学校办不好呢?何言乡村孩子不快乐幸福呢?何必担心乡村没有希望和未来呢?

但愿乡村学校的校长都能成为乡村学校变革的重要支点,然后通过校长这个支点去寻求和利用教育的支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乡村学校的全面改变与发展,便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