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特点及分析: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特点及分析: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特点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思想,以《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地反映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四)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小学数学教科书,也就是课本,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主体部分,它是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而具体呈现系统数学知识的学习用书。

小学数学教材特点及分析: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材的内涵

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和呈现的最终成果,是教材编写理念的直观体现,从广义来说,小学数学教材包括师生共享的教科书、练习册以及供教师用的教学指导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辅助教学软件等教学材料。从狭义来说,小学数学教材是指小学数学教科书,亦称课本,所论述的小学数学教材就是指小学数学教科书。

(二)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要素

这里所说的教材主要是指教科书。它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点:

1.用语

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些词汇和语句。通常这些用语既可以采用陈述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一般不采用指令性的方式。

2.事实

主要指教材所给出的数学的结论性知识,包括概念的界定或描述、数学原理、计算公式或计算规则(法则)、解题程序或解题方法等。既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也可以用符号模型或图表等来描述。

3.概念

数学语言是由数学概念所构成的,因此,教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数学概念。在解释和说明中、在陈述事实中、在提问和总结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概念。

4.原理

小学数学教材所呈现的材料中包含着许多数学原理,比如若干个概念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教材中某个概念的表述形式等。

5.步骤

主要是指学生实现学习所必需的行动过程,包括某些观察步骤、实验的阶段、证明的过程等。

(三)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特点

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思想,以《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地反映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现行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都充分地体现了以上指导思想,同时,还具有各自的特色。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还强调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力求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数学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使教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发展的需要。

苏教版小学实验教材的编写力求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不仅要体现我国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丰富而成功的经验,而且要努力体现和创造与时代发展适应的理论、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反映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特征。21世纪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体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力图解决教学内容偏窄、偏深、念旧,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等问题。

(四)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科书,也就是课本,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主体部分,它是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而具体呈现系统数学知识的学习用书。小学数学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无数编写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理念编写而成的,经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之后才被允许使用的,所以教材的编写、选择和使用都是很慎重的事情,教师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www.xing528.com)

而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琢磨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地位及作用、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途径,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分析小学教材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科学,数学的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统计”“实践与综合运用”四部分内容,按照从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

2.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为了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材的重点

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位教材的重点。

(2)教材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也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或者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或者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或相互干扰,易混、易错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

教材的难点,一般也构成教学的难点,但在陈述上略有不同。教材或教学的难点具有相对性,它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精神等有一定关系,同一项内容对一部分学生构成难点,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又不是难点,当然,难点的形成与教师的教法也有关系。

(3)教材的关键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通常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可以迎刃而解。

教材的关键和教学的关键同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的关键主要是就数学知识方面而言,而教学的关键除指关键知识外,通常还包括解决难点的途径和方法。

3.研究教材中选配的练习题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形式多样、层次递进、角度多变的解题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练习题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教材,特别是在课时教材的分析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析教材的练习题,就要研究练习题的层次和功能。弄清哪些是基本题,哪些是变式题、综合题和发展题,哪些有时开放题和思考题等。接着要推敲每一题(甚至每道)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和要求,明确习题与例题的配套关系,对思考性强、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应亲自演算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练习。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包括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本习题做少量的变更,精减个别雷同的,增添一些富有思考性、开拓性或开放性的习题,供学生练习。真正做到精讲巧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苏步青先生曾经说过,“看书要能看到书背后的东西。”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背后的“东西”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并且在后续的研究中被反复证实是正确的,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和一般意义。数学学习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因为数学中最本质、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就是数学思想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比数学知识更为重要,更加有用,对人的成长更有影响。但它们通常寓于过程之中或被知识掩盖着,学生也不容易注意到。因此教师善于挖掘和领会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只要教师留心、有意,定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了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统计思想、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所谓渗透,就是把数学思想方法融化到有关的教材内容中去,它是一种高水平的深入浅出。对此,教师分析挖掘相关教材十分重要。在分析教材时,一定要推敲在什么地方渗透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否则,就会在教学中错过良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