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阳师范学院成功将大调曲子艺术传承引入校园

南阳师范学院成功将大调曲子艺术传承引入校园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流行音乐的迅速传播,大调曲子的传统性使其传承速度远不及消亡的速度。将民间曲艺纳入高校课程中,南阳师范学院是头一例。曲艺教育便是高校为曲艺传承作出贡献的成果表象。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是常见的,2016年5月,南阳师范学院受邀于浙江音乐学院的,前往表演大调曲子和板头曲,收到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南阳师范学院成功将大调曲子艺术传承引入校园

现如今,全国学习板头曲、大调曲子的年轻人较少,新作品也鲜有问世。现传唱的大调曲子作品也就近百首,大调曲子的发展不复从前。随着流行音乐的迅速传播,大调曲子的传统性使其传承速度远不及消亡的速度。放眼全国,表演大调曲子的艺术家的年龄基本是在60~85岁,老一辈担心大调曲子后继无人,唯恐老祖宗们留下的这些东西失传断代。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都担心手上的技艺慢慢失传,媒体对这种情况展开过报道,同时社会各界也力所能及地举办活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以南阳市的高校为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选修课程之一,旨在唤起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年轻一代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南阳师范学院担负起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为此,南阳师范学院申请到“中原曲艺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研究平台。为了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南阳师范学院相应开设了大调曲子与板头曲的课程,聘请曲艺大家作为客座教授。将民间曲艺纳入高校课程中,南阳师范学院是头一例。南阳师范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刘明阁老师曾表示,要将“非遗”的抢救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借鉴于20世纪将“地方戏曲”和“汉代音乐”等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的事例,如今也可以将河南大调曲子和板头曲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规范的教学体系。

在2015年,南阳师范学院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河南大调曲、板头曲青年人才培养,成功获得批复。由此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多方的配合。大调曲子虽然属于民间曲艺范畴,但其保护一定要依靠多方的力量。曲艺教育便是高校为曲艺传承作出贡献的成果表象。

南阳师范学院为了研究项目更好地完成,选拔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与曲艺表演者,特此组成教学团队,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此外,学校还特意聘请肖剑生教授和王中山老师等专家进行授课。项目研究自然是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支撑作用,高校图书馆相关书籍的收录较多、数字搜索便捷、多媒体设施的依托,使得项目研究顺利进行。南阳师范学院的曲艺教育课程开设有:古筝三弦、琵琶等器乐演奏课程与大调曲子表演课程,同时还穿插着曲艺理论知识的教授,旨在传授学生演奏、演唱技艺的同时使得理论知识也得到提升。同时,学院还安排学生去民间调研,向民间艺人学习,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大调曲子的伴奏与演唱理论。第一届大调曲子的学生有20余名,2016年他们顺利毕业,终将为大调曲子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www.xing528.com)

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是常见的,2016年5月,南阳师范学院受邀于浙江音乐学院的,前往表演大调曲子和板头曲,收到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由此看出,全国高校普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此外,大调曲子不仅在河南省有较为广泛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在全国发光发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