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关的比较研究

当代中国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关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北欧、日、美、德等国的社区教育,从而提出一些改革我国社区教育的对策与建议。在对美国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方面,学术界相关成果较多。加大对社区教育的各方投入。包括构建“全程”“全员”社区教育模式、发展“能力本位”的社区职业教育模式,以及建构社区网络学习模式。在社区教育经费方面,各国的社区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拨款及其他组织的捐款等。

当代中国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关的比较研究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北欧、日、美、德等国的社区教育,从而提出一些改革我国社区教育的对策与建议。如:

胡晓松等总结了北欧现代民众教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下建议:确立“自求于内”的民众教育战略;坚持以人文教育为主导的办学方针;确立成人教育社会经济和社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贴近群众、贴近社区为民众教育的根本宗旨;国家强有力支持;政治派别和群众团体重视和积极参与。[93]北欧自求于内的民众教育战略、以人文教育为主导的办学方针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教育,但自下而上的发展战略应该是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对美国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方面,学术界相关成果较多。如黄魏在回顾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产生及发展的历程,总结其社区学院转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对美国所起的作用后,提出如下建议:架起专科与本科之间沟通的桥梁;实行双向转学制度;建立学分制并制定转学课程协议;制定相关法律或政策确保学制顺利衔接;制定教育认证制度;实行低成本转学教育;政府支持,投资多元化。[94]徐丹认为,美国社区教育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中后阶段,表现为教学服务的类型和教学质量趋于完善和稳定、社区教育的主流设计和行业标准基本形成、用户特点明确、政府的支持和拨款为社区教育行业注入了活力等方面。中国社区教育则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导入期,表现为社区教育的需求增长较快,市场增长率较高;社区教育的边界不清;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且层次较低,教育模式尚未成熟;社区学院的建设不规范,行业标准尚未形成;教育对象尚未树立明确的社区教育理念。作者提出了发展中国社区教育的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人才培育,提高服务质量;厘清社区教育边界,按照社区居民的需要进行学院的课程设置,促进行业标准形成;努力占领市场,发展特色教育,开发新客户,吸引年轻人;加强社区学院、普通高校、社区内企业的合作。[95]作者通过中美社区教育的比较,提出要厘清社区教育的边界和形成行业标准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厘清社区教育的边界,才能准确定位社区教育,这是社区教育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形成行业标准,才能让社区教育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和保障社区教育的质量,社区教育也才能真正得到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还有人对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发展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建议:通过立法、拨款等促进中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以人为本,专业设置多样化,推行弹性学制;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志愿服务者;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体系。[96]

在对日本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方面,除吴遵民教授与小林文人、末本诚合著的《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一书外,还有不少著作与论文中也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秦钠的博士学位论文,以上海和大阪为例,对中日都市社区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把日本大阪社会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为以下几方面:重视社会教育立法;构筑社会教育“据点”,扎扎实实推进社会教育发展;以提高市民的教养为社会教育中心内容;以培育和养成社会教育关系团体为轴心,不断提高市民的参与度;注重培育社会教育指导者。认为大阪社会教育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启示有:重视法律和规划建设;不断扩充和完善社会教育各项设施建设;培育和养成社会教育关系团体;振兴志愿者活动,提高市民素质修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促进社会教育深入发展;着重基层民众、草根社会的开放式社区教育走向。[97](www.xing528.com)

栾精靓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对美、德、日三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研究,提出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建议:(1)进一步明确我国社区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即要将社区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区域间和国际间的社区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社区教育体系;制定有特色的社区教育内容,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家庭理财教育、电脑操作和网络应用培训、农民工教育、下岗职工和退伍人员的职业培训教育。(2)加大对社区教育的各方投入。(3)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4)创建新型社区教育模式。包括构建“全程”“全员”社区教育模式、发展“能力本位”的社区职业教育模式,以及建构社区网络学习模式。[98]

郝美英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对北欧、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社区教育的系统分析,提出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建议。认为在社区教育理念方面,北欧、美国、日本与新加坡分别持人文主义实用主义、民众教化、社区文明等理念,并具体分析了其各自的主要内容。在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方面,北欧与美国是自治型管理模式,日本与新加坡分别是混合型管理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在社区教育实施组织方面,北欧、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分别以民众中学、社区学院、公民馆、社区中心为主开展社区教育。在社区教育经费方面,各国的社区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拨款及其他组织的捐款等。在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构成方面,美国社区学院形成了“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构成模式;日本的社会教育工作者由专任、兼任和非常勤三类人员构成。在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分析了各国高校和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与服务的内容。在社区教育内容方面,美国主要有大学转学教育、补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基于社区的教育;日本主要有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新加坡主要是要满足老年群体、工人、青年、少年儿童的学习需求。在上述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作者从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管理机制、实施组织、资源统筹、教育模式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提出要建立实用的社区教育实施组织,即要在发达城市推进社区学院建设,在中小城市推进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在广大农村推进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创建有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包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旨的社区教育模式,为各类在职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社区教育模式,以“合格公民培养”为主旨的社区教育模式,以“人文素养提高”为主旨的社区教育模式。[99]这种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的各方面进行介绍与总结,并对照我国社区教育,从而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的研究是非常有益的。我们从其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育经费、资源统筹、教育内容等方面都能借鉴不少有益的经验。如在教育理念方面,人文主义、实用主义、民众教化、社区文明等理念都有其可取性;在管理模式方面,我们应深入思考各种模式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比较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别人好的做法,总结其经验,扬弃其缺点,以更好地为我所用。学术界对于世界各主要国家社区教育与我国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在改革发展社区教育时开阔视野,少走弯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研究都只是简单地对国外的现状进行介绍,对其经验进行总结,然后针对我国社区教育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策,其实,我们还应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把这些国外的经验本土化的问题。中国有其具体的国情,特别是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这就更不能把国外的一些做法生搬硬套过来。如在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上,美国、日本、新加坡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应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就需要好好思考。再如,北欧社区教育中的人文主义理念与美国社区教育中的实用主义理念,都鲜明地体现了其本地、本国的文化特色,那么,我们应怎样根据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心理确立科学的社区教育理念?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但目前这种深层次的思考在学术界还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