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教结合促进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康复研究

医教结合促进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康复研究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生目前就读于二年级,在入学时即被安置为随班就读学生。以下通过我校三年级一名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小黄的指导案例,分享两课结合的实践经验。第四听障中心的两位巡回指导老师每周一下午到校为小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为个训课的老师作示范。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以普通学生评估体系为基础,同时又具有特殊性。

医教结合促进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康复研究

一、背景分析

我校随班就读学生黄某某,男,8岁,听力障碍学生。该生目前就读于二年级,在入学时即被安置为随班就读学生。刚入学时,该生不能进行正常的听和说。由于表达与沟通都有困难,他遇事脾气非常暴躁。班级专门为他开展融合环境的支持,通过“走进无声的世界”等主题活动,让班级学生理解他、接纳他。通过老师多次的耐心辅导,他现已和同伴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也会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但是,由于该生术后没有完整地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所以,语言听觉理解能力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展,甚至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学习能力。因此,他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课堂学习上参与度非常低。

通过前期的观察、访谈、测评等,我们了解到该生更进一步的信息:

在听觉能力方面,通过听力障碍诊断,该生为双耳极重度听力障碍。5岁植入人工耳蜗,补偿效果为最适。对于最基本的常识性词汇、语言有一些了解,能够用常用词及简单句式进行日常表达。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在他人的再三重复和解释下,还能进行一些基本交流,但听觉辨别、记忆及理解能力均较差,对于集体活动中的语言听觉识别能力较差,同时对于他人信息量较多、结构较复杂的语言难以理解。

在学业发展方面,该生语文学业能力非常低,仅掌握一些基本笔画,能够进行简单抄写,识字量极少,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均非常差,一年级上的水平都未达到。该生数学学业也未达到一年级水平,仅具备简单的数与基本运算能力,有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2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于较复杂的数学概念及运算没有掌握。

在学习态度及习惯方面,该生在课堂上没有基本学习习惯,主要是语言听觉理解能力受限,完全听不懂课堂上的教师教学语言,且在课堂上随意说话,缺乏学习意识和主动性。同时,该生家长对孩子教养观很简单,觉得孩子从完全耳聋到现在能听到声音,并能有一些简单交流,已经非常满足,从不对孩子进行任何学习要求,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对于学校老师布置的学习要求,不能做到积极配合和具体落实。

综合以上评估信息,我们认为,该生人工耳蜗术后语言康复训练不足所导致的语言听觉理解能力低下,已对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造成了听说交流障碍等问题,导致他现已完全不能听懂老师上课的语言,从而学习无效。长此以往,他在语文、数学等学科学习困难越来越大。如不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康复训练,他将错过儿童语言发展最佳期,这种不可逆的损失会造成他的终身遗憾。虽然家长的意识淡薄,但学校还是要为他做最大的努力,所以,我们将他的教育目标确定为个别化辅导+集体课教学。将个别化教育计划总目标确定为提高听说能力,针对性的语言听觉理解能力训练作为优先康复领域。我们还将他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因为语文是母语,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他走向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集体课和个训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让孩子既在集体课堂里跟上其他孩子的节奏,感受融合教育的整体感;又能在个别化辅导的课堂里将集体课拉下的学习内容补上。双管齐下,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使得孩子的语言听觉理解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随班就读学生的需求多元化,个体差异较大,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专业师资等各种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我们整合各种类型、各个方面的资源,特别是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资源,为随班就读教学提供专业支持。

近年来,在市教委的领导下,我们与上海第四听障教育指导中心、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合作,探讨将普通的集体课与为学生特别设计的个训课相结合,即“两课结合”,融通普特资源,提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下通过我校三年级一名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小黄的指导案例,分享两课结合的实践经验。

二、实践过程

(一)普特联动,整合两课专业人员

普通学校富有集体课教学的经验,但是缺乏如何开展个训课的指导。因此,学校与上海第四听障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第四听障中心)、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区特教中心)建立了“多方联动”的机制(如下图1),整合两类课程的专业力量。

图1 学校多方联动机制

学校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以校长室为主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为特殊教育教研组成员的管理网络,把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在师资配备上,学校也作了细致安排,挑选了业务能力强,学历高,工作责任心强,有耐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已制度化,形成由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为队伍的管理网络。

第四听障中心从听障教育的角度提供专业评估、教学指导、教学支持等,具体包括评估、专人参与个性化指导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实施效果评价等。

区特教中心为学校如何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指导,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到听课展示,以及资源教室开放活动等逐一指导,同时参与评估和个性化指导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在小黄同学的案例中,三方力量共同参与小黄的评估和个性化指导方案的制订,同时学校委派特殊教育专职教师和小黄同学的班主任作为个训课教师,为黄同学进行每天30分钟的个别辅导。第四听障中心的两位巡回指导老师每周一下午到校为小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为个训课的老师作示范。

(二)普特共享,整合两课评估资源

评估是一切个性化指导的起点。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以普通学生评估体系为基础,同时又具有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给小黄提供适合的教学,学校联合上海第四听障教育指导中心、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专业力量,共同对小黄进行评估。上海第四听障教育指导中心实施听觉和语言能力评估,运用课堂观察表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开展学业能力水平的测试。

1.开展评估,了解学生需求

通过观察、访谈、测评等方式,我们了解学生在听觉语言能力、学业水平、课堂参与情况等方面的情况。

(1)听觉语言能力

学校联合上海第四听障教育指导中心,为小黄实施听觉语言能力评估。

在听觉方面,小黄的听觉补偿效果为最适,声母、韵母语音均衡式识别能力评估结果分别为100%、96%,说明他已经解决了“听到”和“听清”的问题;从日常对话、听课表现等情况来看,他在一对一交流的情境中,且在交流对方多次重复和解释的情况下,能够作简单的交流,但是对于较书面化的、结构较复杂的语言难以理解。

语言表达方面,小黄在单音节、双音节和短语水平清晰度较高,能够被老师和同伴听懂,除了声母zh、ch的发音不清晰以外已经习得了其他的汉语语音。问题在于他的词汇和语法,即使是十分生活化的内容,他也无法用合适的词句来表达意义,比如当指着厕所问:“这是哪里”时,他会说:“小便,去那里”。此外,也会出现听障学生常见的句子成分遗漏、颠倒等情况。比如他会说“我文具盒放在书包。”(正确的句子是:我把文具盒放在书包里)。

(2)学业水平

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小黄的任课教师共同合作实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结果显示:语文学业能力非常低,仅掌握一些基本笔画,能够进行简单抄写,识字量极少;能认读52.2%的声母,33.33%的韵母,不认识整体认读音节,不会拼读;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得分非常低,一年级上的水平都未达到。小黄数学学业也未达到一年级上水平,仅具备简单的数与基本运算能力,有数的概念,并进行简单2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于较复杂的数学概念及运算没有掌握。

(3)课堂学习行为

第四听障中心运用课堂观察表,通过对小黄在语文集体课堂每分钟具体活动的多点观察,发现他在35分钟的语文集体课中,74.29%的时间都在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其余25.71%的学习时间里,他的主要学习活动为观察同学或者教师的行为,尝试朗读课文,尝试书写文字。他在课堂上缺乏倾听的习惯,不能理解教师的课堂指令,导致无法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分析评估结果,寻找教学切入点

综合以上评估信息,我们认为:小黄的问题纷繁复杂,如果逐个解决需要花费大量的课时,无法确保其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学时;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教学切入点,使该生自身的能力逐渐完善,从而适应普通学校的课堂教学。

我们认为,这一教学切入点是听觉理解能力。理由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该生的听觉补偿效果为最适,语音识别能力较好,具备了通过听觉途径接收并理解语言的基础。第二,该生的课堂表现、表达等问题的症结在语言理解的基础不够。听不懂课文,听不懂教师的指导,当然无法参与课堂;语言理解先于表达,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作为基础,当然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第三,当学生的听觉理解能力提高后,该生获取语言的途径将得到拓宽,不再局限于一对一的个别交流,而可以从大量的同伴互动、师生互动等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

(三)普特共商,整合两课教学内容

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中的学习以“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为主,因此,学校整合集体课与个别训练课,同时辅助以生活化指导,多管齐下,开展随班就读教学。

1.以个训课为主导,积极提高语言听觉理解能力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将个训课的内容确定为语文课文,选取、改编课文中与日常生活接近并易于理解的语句,通过生活化的说与写两个途径巩固已经习得的语言。由于学生语文基础弱,识字量极少。在训练时,结合识字教学、拼音学习、组词练习、听音认字等,多方位、多角度切入,提高学生的听觉注意,听觉记忆和语言理解能力。

教学策略上,从听觉注意、听觉记忆、语言理解三个维度设计个训课。

(1)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听觉注意力

训练听觉注意力的目的是训练学习能力,让学生专心倾听,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听词做动作,给学生听一组词语,当听到某一类词(如水果)就马上举起右手,听到另一类词(如动物)就马上举起左手。或是找差异训练。仔细听几组句子中的甲、乙两句话,快速找出乙句中与甲句不同的地方。还有听数字训练:每个数字读一遍,听完之后凭记忆说出听到的数字。以及听字训练。比如,听完故事,说出故事中出现了多少个目标字。练习后,小黄能快速完成以上各项训练,正确率可达40%左右。在个训课后期,教师还采取了听课文、逐字追踪复述的方法,将听觉注意逐渐迁移到学科学习中。

(2)寻找多种途径增强听觉记忆力

听觉记忆力训练是训练孩子在倾听的基础上回忆听觉信息,其目的是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首先,我们选择简单的童谣,每句两三个字,易于记忆。请小黄听,让他一句一句地复述,最后将整个童谣复述下来。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训练孩子的听觉排序力,增强记忆难度。比如,老师连续说出几个水果的名称,“苹果西瓜樱桃”,让小黄按水果的形状,从大到小一一复述出来。又比如,学习了表示人、动作的词语之后,听一听“谁做什么”的句子,然后按顺序用词语卡片排成句子。像这样游戏式的训练,小黄十分喜欢,训练效果也颇好。目前,他能完成四项熟悉词语的听觉记忆,如:哥哥扫地、同学们唱歌。

(3)综合多种手段提高语言积累(www.xing528.com)

我们原计划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配合,让小黄的生活语言环境尽量丰富,在生活中逐渐丰富词汇,积累语句。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家庭提供的支持非常少。此外,又由于学生语文基础弱,不会拼音,识字量极少,导致自主阅读能力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小黄的语言输入十分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个训课中及时加入了汉语拼音和识字这两项工具性质的内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的技能,加强平时的语言积累。

2.以语文集体课为依托,尝试在集体课中进行个别化听觉语言训练

在语文课上,我们调整集体教学方案,充分利用语文课文文本和各个教学环节,提升语言积累。

(1)制订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该生已有的语文学业能力跟不上语文集体课教学,于是教师在制订语文集体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已有能力另外制订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我喜欢的小动物》一课中,当集体教学目标预设为:①学习“鳄、蠢、鲫、旱、缸、鳖”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逗弄、旱、干涸”等词语;②理清课文脉络,重点学习逗弄“过山鲫”这件趣事,借助动词复述逗弄“过山鲫”的经过;③学习课文第4节的写法,用几句话介绍自己逗弄小动物的趣事。该生的个性化目标则为:①能通过拼音朗读“鳄、蠢、鲫、旱、缸、鳖”5个生字,尝试书写生字;②能朗读课文1—4小节;③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加强个别朗读指导

语文课注重朗读,朗读是帮助学生形成语感和积累语言的最有效快速的方法。于是,教师在语文课上利用自读、集体齐声读等环节,对学生加强朗读指导。

如在学习《红樱桃》一课时,老师对全体同学要求“请自读课文,说说你们对‘红樱桃’有哪些理解?”当其他同学轻声朗读课文时,老师就走到小黄身边,请他找到第1—4节,对读音、停顿、语气等加以指导。

(3)落实语文基础能力训练

语文的基础能力包括拼音、识字、书写、倾听、标记等。小黄所在的三年级班级同学几乎都已达成了这些基础能力的目标。教师抓住语文教学中难度较低的环节,或者使用同伴指导的方法,逐步引导小黄练习相关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学习《我喜欢的小动物》这篇课文的生字环节,教师出示:鳄、鲫、鳖,请小黄根据拼音读一读,然后全体同学再一起读一读这三个生字。教师要求“默读句子,并圈出描写作者逗弄过山鲫动作的词”,于是小黄在同桌的帮助下圈出了相应的动词,并注音,读一读。

3.在各类集体课中探索适合的教学支持手段

通过个训课和语文集体课的实践,我们感到虽然训练有明确的针对性,但更多地偏重语文的学习。因此经过三方联合研讨,我们为小黄量身定制了适合他的教学形式,尝试在其他集体课中推广语言听力理解能力个别化训练。

(1)伙伴助学

首先,安排有能力的学生做小黄同桌,让他及时指导小黄的学习。例如校对作业;提醒坐端正,认真听课;指导按老师的指令做等。

(2)调整集体教学方案

其次,对老师提出要求,备课时从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减少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课堂的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对这部分孩子的指导。

(3)三个优先

最后,落实三个优先。即优先安排座位,安排在恰当的座位,能够方便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优先面批,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优先给予各种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三、成效与反思

(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听觉理解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经过学校、第四听障中心、区特教中心的互动合作,目前为止小黄已经能够认读近半数的拼音;识字量约有500;语言表达基本正确;和同学们的交流无障碍。在集体课中,小黄能基本听懂老师的指令。例如,将书翻到第几页;找出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等。小黄还能根据老师的陈述,找到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当其他孩子在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小黄能认真地读句子。

上海第四听障中心每月一次对小黄在语文集体课上学习表现进行观察,并对每个学习活动项目进行分析,发现了小黄在倾听、朗读、阅读和书写方面的课堂参与度有所提高,从几乎没有提高至10%左右;甚至在课堂上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观察别人的时间也减少了,由原来占总课时的15%降低为5%。通过语言听觉理解能力训练,小黄逐渐能听懂老师的指令并予以实施,他的倾听活动会增多,因此他观察其他同学行为的次数也在减少。

结合小黄的实际,学校计划下一步着手进行语段的教学。例如看图说话,写话;写作等。同时,我们也计划将个训课延伸到家庭,使得学校教学能在家庭里开花结果。

(二)形成“两课三力”的随班就读听障学生支持模式

在对小黄同学开展听障教育训练中,我们总结的成功经验关键就是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个训为主导,随班集体课为依托”,也就是学校在教育组织方式上,或者在学生成长平台方面做出调整。第二个方面是“三力”训练的融合和提高,即提升听障学生的听觉注意力、听觉记忆力,以及语言理解力,这是内涵和目的。也就是说,学校无论以何种形式给予听障学生支持,在以上这三项能力的训练上应该保持一致。

(三)积淀了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基础

在近两年的研究中,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专业机构互通专业资源,积累了随班就读教学的实践经验,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一,提升了随班就读专业力量。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在现有特殊教育人力资源网络基础上,培养了一批能独立工作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学校“三个落实”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全面、细心、有爱心地开展工作。

第二,完善了个性化指导方案的框架。在不断地推进的研究过程中,第四听障中心、区特教中心和我校三方面积极合作、深入研讨、求同存异,为个性化指导方案的形成全力以赴。在现有的方案中,包含了目标、内容、评价等,将积累的教学经验方法,以文本的形式全部保留了下来,为今后随班就读工作铺下了基石。

通过近两年的集体课和个训课双模式的教学,小黄同学的收获颇丰。

第一,能听懂最基本的课堂用语

在二年级的时候,小黄同学“混迹”于集体课中。他听不懂老师的语言,也不主动听。看似正襟危坐,实则小差开到十万八千里远了。班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眼看一个本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的孩子,就慢慢消逝在时间的车轮里,好可惜的。这时候,市听障中心的老师和区特殊指导中心的老师们带来了福音。他们一个送教上门,一个为我们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就将他“听懂老师课堂用语”作为个训课和集体课整合的第一课。班主任姜老师先将在课堂里常用的课堂用语准备好。第四听障中心的江老师就在个别化辅导课上进行教授。接着,小黄同学回到课堂,接受集体课的学习。经过观察,小黄同学在2次个别化辅导课后,能正确接收到老师的指令:如“将书本翻到第几页”“读课题”“标小节号”等。在同桌的帮助下,小黄同学还能正确指出老师朗读的文字呢。

第二,能拼读近半数的拼音进行识字

二年级上,小黄同学的拼音认读量是0。但经近两年的集体课和个训课双模式的教学,小黄同学能认读所有的声母,以及单韵母。但对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他有时会,有时不会,有时候熟练,有时候仿佛从没有见过。因此,我们就在个别化辅导课上加强了拼音的认读训练。集体上,班主任姜老师也加强了对小黄同学的抽读,并及时纠正他的拼音。就这样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小黄学会了近半数的汉语拼音的拼读,并能进行识字。

第三,能认读近500的常用字

二年级上时,小黄同学的识字量仅为20左右。但目前为止,已经能认读近500的常用字了。这得益于两年来市第四听障中心,区特教中心和我们学校老师们全力倾心的付出。例如我们将个别辅导课的内容调节到跟集体课一样。即先将集体课中涉及的内容,如生字新词,关键句型等在个别辅导课上先学好。然后通过集体课的观察,发现小黄同学还存在不懂的内容或不认识不会拼的字,我们就在下一堂个别化辅导课中进行“补救”。就这样,在个别辅导课先学,集体课巩固,再回到个别辅导课加强,循环往复下,小黄同学的识字量在增加,语文课堂的参与度在上升,对语文课的兴趣也在不断地增强,集体课+个训课整合的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作者:姚远、王丹、江敏红、姜莉桦、章苏妮

单位:虹口区红旗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