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必背古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解析与背诵

高中生必背古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解析与背诵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桂枝香·金陵怀古》也题作《桂枝香·登临送目》,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的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象,“登临送目”总领全词,“故国”写登临地点,扣题,也为下文的怀古伏笔,“天气初肃”点明登临季节,为下文抒怀奠定基调。下片抒发怀古伤今之情。

高中生必背古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解析与背诵

王安石

【知识积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后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安石主张革除弊政,实行变法,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他也是一个改革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其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中独树一帜。其诗歌遒劲清新,其词风格高峻。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登临:登山临水。

②故国:故都,指金陵南朝的都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③天气初肃:天气刚刚转为清肃的气象,指初秋时节。

④澄江似练:清澄的长江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绸带子。

⑤如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聚集,簇拥。

⑥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引申为船。

⑦斜矗(chù):斜斜地竖着。

⑧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作者把这个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的动景。星河,天河,这里指长江。

⑨繁华竞逐: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追逐。

⑩门外楼头:这里用陈后主宠张丽华而致亡国的典故,指南朝陈亡国的悲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从金陵朱雀门(南门)入城,俘获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陈朝灭亡。当时,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门外,指韩擒虎兵临城下。楼头,指张丽华所住的结绮楼。

⑪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剧连续发生。

⑫凭高:登高

⑬谩嗟:空叹。(www.xing528.com)

⑭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⑮凝绿:苍绿,暗绿。

⑯商女:歌女

⑰《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歌曲,传为陈后主所作。本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译文】登高远眺,正值金陵的晚秋时节,天气刚刚开始转为清肃的气象。千里澄澈的长江好像一条白练,苍翠的山峰犹如耸峙簇拥在一起。夕阳下,归来的风帆、远去的棹影往来不断,迎着西风,酒家的酒旗高高挑起,随风斜飘。黄昏时彩色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的云端,夜晚沙洲上的白鹭纷纷飞起,这样清丽的美景就是用图画也难以把它完美地画出来。

回想往昔,(六朝的达官贵人们)竞相追逐豪华淫逸的生活,可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那样的亡国悲恨接连发生,六朝亡国的悲恨相续不断。千年以来多少后人登高凭吊,面对此情此景,空叹古往今来的得失荣辱。六朝的旧事已随着江水流逝,惟见寒烟笼罩,衰草苍绿。直到如今,(亡国悲恨的)商女还不时地演唱着《后庭》遗曲。

【内容解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也题作《桂枝香·登临送目》,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的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象,“登临送目”总领全词,“故国”写登临地点,扣题,也为下文的怀古伏笔,“天气初肃”点明登临季节,为下文抒怀奠定基调。“千里”二句写山川形胜,是远景,“澄江似练”化用南朝诗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写水,“如簇”写山,立足点高,视野开阔。“征帆”三句写江上景色,是近景,“征帆”“去棹”“残阳”“西风”“酒旗”看似写景,暗寓人事,时光匆匆,人事交错,正堪借酒以助登高望远之兴致,发思古之慨叹。“彩舟云淡”,写日落时江天一体的静景;“星河鹭起”,写夜晚洲渚鹭鸟飞起的动景,与“征帆”等句构成一幅远近结合、静中有动、声色兼美的生动画面。末句以慨叹笔调收束,自然转入下片的抒情和议论。

下片抒发怀古伤今之情。“念往昔”三句,感叹六朝统治者皆以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而导致国家灭亡。“念”字沟通古今,将作者的思绪由对眼前美景的欣赏转入到怀古抒情上来。六朝的旧事虽随流水逝去,但那些悲恨荣辱却令无数后人凭吊嗟叹,空自引发兴亡的感慨;“但寒烟衰草凝绿”融情于景,把思古的幽情寄托于漠漠寒烟和凝绿的衰草之中,暗寓作者对王朝兴替的黍离之悲。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告诫当权者要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不要一味地沉湎酒色,醉生梦死,表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应有的清醒冷静的头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词境界雄浑阔大,沉郁苍凉,又借怀古而讽今,寄寓颇为深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章法点评】

1.写景层次井然,抒情议论寄寓深远

作者写景极有层次,“澄江”“翠峰”“征帆”“去棹”“斜阳”“西风”“酒旗”“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等景象。“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写远景,形象写出金陵的山川形胜,显示出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接着词人以斜阳为背景,先写“征帆去棹”的江面广景,再写“西风”中“酒旗斜矗”的江边近景,“云淡”“鹭起”以联句的形式动静结合地写出金陵由日落到夕夜的美景,景象深远壮丽,生动美好。在上阕写景的基础上,作者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只是借吊古而慨叹个人的闲愁哀怨,而是在悲慨六朝因荒淫逸乐而导致相继亡覆悲剧的同时,感叹至今仍有人不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表现出自己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切之情,立意极为高远。

2.化用典故,不着痕迹

作品用典自然贴切。“千里澄江似练”,借用六朝诗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绘出千里长江的曲折明净,视野开阔,景象壮美;“星河鹭起”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意,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借用隋灭陈的典故,借用杜牧《台城曲》中的词语,宣出吊古情思,引发下文的感慨;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借古讽今,寄寓深刻,余味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