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的影响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供给侧改革推动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配置效率,增强内生性动力及体制活力。其一,供给侧改革主张供给与消费相适应,以有效供给促生产力提升,从“供给侧”满足观众需求成为影片生产创作的风向标。需要提到的是,当下的“幽灵场”、“偷票房”等恶性竞争行为亟须规范,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的影响

现如今,中国电影正处在“黄金机遇期”,当下处于“黄金机遇期”的中国电影发展势头良好,国家政策综合效应显现,三四线城市年轻观众消费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电影产业短板效应渐趋放大,同质化严重、影院资源耗损、原创力薄弱、竞争力不足、票房乱象迭出,结构性危机和矛盾日趋激化,电影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所谓供给侧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一脉相承,是用改革的方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实现供需新平衡;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品质、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培育新需求;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生产要素,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高效率领域,实现资源优化在配置。供给侧改革推动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配置效率,增强内生性动力及体制活力。如根据大众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而改变的档期细化,将推动制片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春节档、情人节档、双11档的出现,标示着档期走向“日常化”、“常规化”这种在生产和消费中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方式,将推动乃至“倒逼”满足观众多方面诉求的优质国产电影大量出现。再如在差异化、多样化消费观念的渗透下,出现被市场、观众认可的多类型、多风格电影,电影文化的多样性将助推电影内容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标杆,不仅需要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优质电影产品的有效供给,更要让多样化电影都有良性出口,尤其是为少数民族电影、戏曲电影、儿童电影、农村题材电影等打通渠道,最大化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群体的娱乐性诉求及精神需求。其一,供给侧改革主张供给与消费相适应,以有效供给促生产力提升,从“供给侧”满足观众需求成为影片生产创作的风向标。诸如近两年出现的《捉妖记》《寻龙诀》《西游记大圣归来》《美人鱼》等一批魔幻鬼怪题材电影,便是在网生代观影诉求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化、现代化转换。其二,供给侧改革鼓励和扶持电影创意表达和创新发展模式,以“创新”增加新供给,在驱动电影企业轻装上阵、高效运转、创造活力,实现简政放权和规范管理的同时,盘活各路有效资源,将“创意”而非“票房”作为产业链重心。其三,供给侧改革重在提高电影质量、优化电影生态,以更多渠道和内容来主动吸引观众,转入“叫座又叫好”、“口碑与票房成正比”的发展方向和轨道,实现优质作品的供给优势。这将有利于电影业对故事创作、内容生产等本体的再次聚焦,也促进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理性回归。需要提到的是,当下的“幽灵场”、“偷票房”等恶性竞争行为亟须规范,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也正是在供给侧改革方面迈出的关键步伐。总的来说,处于增速放缓调整期的中国电影,只有实现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跨越,以有效供给带动中国电影转向质量性、内涵式发展模式,才会真正增强中国电影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