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中面临改革挑战,新思新路办学之道

三中面临改革挑战,新思新路办学之道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中,面临改革的挑战。1988年6月,三中三易其稿,拿出三年改革方案。1988年8月,校长邓继新在全省重点中学校长会上谈了三中改革设想,受到省教委的肯定。三中,开始积极而慎重地迈开整体改革的步伐。打破与当前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办事效率不高的、缺乏活力的旧的领导和管理体制,而代之以高效率的、充满活力的新的领导和管理体制,这是三中全面改革的起步。作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三中实行了中层干部负责制。

三中面临改革挑战,新思新路办学之道

中国终于高高地举起了教育的旗帜,尽管教育的土壤仍然是贫瘠的。

沙市三中,就是这块土地上的一个园地。

如今,改革的大潮也冲击着这块仍然是贫瘠的土地,冲击着沙市三中这面不倒的红旗。

1987年11月,国家教委在沙市召开了全国中等城市教育改革座谈会。

1988年10月,国家教委把无锡、沔阳、沙市定为全国教育整体改革的试点城市,希望这三个城市能成为具有“示范性”“超前性”的全国教育改革的“窗口”。

沙市的教育改革如何起到“窗口”的作用?作为沙市的“首席”中学,三中责无旁贷。

三中,面临改革的挑战。

1987年9月,邓继新和李光旭奉命走马上任,分别就任三中校长和校党委书记

1988年4月和10月,三中出动校长、书记、顾问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和一批骨干教师,分两批赴华北、华东和东北的20多所全国一流中学参观学习

1988年6月,三中三易其稿,拿出三年改革方案。

1988年8月,校长邓继新在全省重点中学校长会上谈了三中改革设想,受到省教委的肯定。

但三中校长邓继新说:三中的改革开放还仅仅是“起步”阶段和“开端”,不过可以说是一个“全面地起步”和“良好的开端”。

三中,开始积极而慎重地迈开整体改革的步伐。

“一个狮子统率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统率的一群狮子。”拿破仑的这句话颇有哲理而且意味深长。

从领导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起步

三中有一群“狮子”——一个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相当不错的知识分子群体。

三中的领导不能是“一头羊”。

打破与当前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办事效率不高的、缺乏活力的旧的领导和管理体制,而代之以高效率的、充满活力的新的领导和管理体制,这是三中全面改革的起步。

作为全市率先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之一,三中已形成了党委监督保证、多方民主管理、以校长为中心的行政指挥系统。学校现设校长、副校长各一人。校长主管教育教学,握有人事任免权、财务支配权和办学决策权。校长聘请助理两人,赋予作为校长助理的明确职责,以突出校长的行政指挥地位。围绕校长这一中心,学校建立了四个机构。咨询机构:由主要领导和有名望的老教师组成,以随时为校长的决策提供咨询;决策机构:校长办公室,以取代层次繁多的行政办公会,提高办事效率;民主管理机构:校代会、教代会、学代会,让老师、学生参政议政;服务机构:以副校长为首的创收委员会,为学校改革提供物质基础。这些配套机构的设立,更加完善了以校长为中心的行政指挥系统。

作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三中实行了中层干部负责制。学校中层干部由校长聘任并对校长负责。学校各部门定编、定岗、定奖罚,主任有权安排所属人员的工作并根据其情况进行奖罚,在教学第一线,三中改过去的教研组为主的内部管理机制为以年级组为主的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了“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以年级组为主的小循环年级教师目标责任制”。一个年级的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年级组的老师要对该年级的全体学生的全面质量和全面发展的过程负责。这一机制把竞争引入教学之中,解决了教书与育人的脱节问题,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与管理体制的改革相配套,三中建立了利益驱动机制。“利益驱动”,这话似乎不很中听,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向“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靠近了一小步。三中现实行“基本工资+岗位津贴+课时津贴”的分配原则,按工作量和工作质发放津贴。中层干部每月有10至20元的津贴,教师每上一堂课有0.5至1元的津贴,有责就有利,多劳多得。这一改革,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要求多上课的人多了,原来平均主义的奖金拉开了档次,现在教师中最多的每月可拿到70多元,最少的只有10多元。但教师的积极性是否就是几个津贴所“驱动”?对此,一位教师说:这一改革实施是积极的,绝大多数老师是支持的,但老师们也要求多上课也不是就为了那几个津贴,重要是我们的劳动得到了承认,受到了尊重。不过他又说:现在我每个月能拿50多元津贴,买菜时大方些了,也能给儿子增拨零用钱了。

“质量是你每天面对的永恒问题。”此言出自美国当今最有成就的企业家艾柯卡之口。

新质量观的确立及其实践探索

学校的质量到底是什么?如何解释教师的“业务”?是单纯的智育,还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纯粹的x+y,还是教书育人双重内涵?

这是重要的观念更新问题,回答当然是后者。

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德育教育

三中的德育是得到中央肯定、受到全国表彰的。1986年2月12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出《沙市三中把德育教育当作一门科学来探索》的文章充分肯定了三中德育教育的“四个系列”。今年10月,三中又被评为全省德育教育先进单位,今年来,三中在已经形成的“教育内容系列化、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渠道网络化、教育管理规范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三中德育研究会,确立了德育研究制度,同时,狠抓德育队伍建设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排头兵,建设好这支队伍是搞好学校德育教育的关键。为此,三中采取6条措施:1.政治上关心班主任,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培养,今年已有两名班主任入党;2.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水平,成立了“班主任工作研究小组”,并指定7个班为德育大纲试点班;3.提高班主任津贴,由国家规定的8元提高到20元;4.连续3年当班主任者,学校组织参观学习旅游;5.分配来校青年教师每学期要当一个月班主任,以树立教育教学的全面观念;6.实行副班主任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加之年级教师的岗位责任制,使全体教师树立了“双纲”意识,人人以育人为己任。同时,学校印发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职工、学生、家长人手一册,使学生从外表言行到思想意识,学校从外部环境到课堂规范均保持良好状况。现在,在三中看不到奇装异服、听不到污言秽语,人人爱护公物,墙上没有脚印、球印,800多辆自行车也放得井井有条,一个良好的校风已在三中形成。

课堂,仍然是质量的焦点(www.xing528.com)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本学期开学第一天,三中中层以上干部和学校教科室人员全部出动,进行了全校性的大覆盖听课,从而摆出了重视提高45分钟质量的姿态。为稳定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三中现已初步建立起教学评价制度,以对教学活动进行经常性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学校还要求,老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公开课,承担一个教改课题,带一个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上一堂研究课,参与一个教改课题,拜一个老师。学校出现了一种人人研究教学,认真上好每一课的积极气氛,不仅使学生成绩普遍有所提高,而且使学校在一些国家级竞赛中脱颖而出。在今年的全国数学物理竞赛中,三中均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劳动技术课进入第一课堂

三中建立了一整套劳动技术课的体系,作为改革教学结构的一个方面,将劳动技术课排入课表,进入第一课堂。现在,三中已开设了微机电子、金工、打字、气象医疗卫生植物栽培、服装裁剪及军事训练等课程,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调查,市内公用交通客流量情况调查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认为,劳动技术课的开设为他们铺设了一条多彩的道路。

独具特色的“习坎表彰体系”

邓继新校长说: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当多有几把衡量好学生的尺子,好学生的标准应是丰富多彩的。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竞争,都有争取荣誉的机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特长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建立“习坎表彰体系”的初衷。

“习坎楼”,原是三中的一座颇有些年月的两层小楼。现在,习坎楼已经从三中校园里消失了,但“习坎楼”这个名称,却作为某种代名词而保留下来。今天,“习坎楼”被演化成了一种荣誉的象征,一种“三中精神”。

“习坎表彰系列”分为:习坎之星奖,奖励全面发展且有特殊才能和显著成绩者;习坎优生奖,奖励全面发展且在省、市竞赛中获得前三名者;习坎特别奖,又分列习坎奋进奖、习坎拼搏奖和习坎百花奖,分别奖励具有顽强进取精神并在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者和体育文艺方面的出类拔萃者。此外,三中每年还分别举办一次习坎之春艺术节、习坎金秋体育节和习坎振奋科技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习坎精神”提醒每个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习坎精神”也告诉每个学生:没有创造精神的“三好”固然是好的,但却远不是一个当代中学生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我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达到个人发展的最高境界。”这是1988年美国总统教育奖获得者海梅斯·埃斯卡兰特的经验之谈。

科研,中教机构的发展和开拓

三中正用改革的眼光重新估价过去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教育信条。三中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吴国器老师说:德智体全面发展仅仅是基础,还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这样才能培养出现在国家需要的开拓型人才。但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常规教学,缺乏多样性的教学结构;注意了共性,忽视了个性;只重视教师教,不重视学生学。我国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对此已有不少探索,上海建平中学校门口就高悬着这样一块横幅:搞好基础+特长=建平人。可见其新的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

观念的更新必然伴随理论的更新。三中的教育科学研究室是应运而生的。它的职能之一,是作为学校教学的智囊团,参与学校教学决策,对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同时,研究室还负责开展以下几项工作:其一,组织全校老师承担科研课题。课题由老师自报,经过筛选,分为校级课题和年级课题两个层次开展研究活动。目前他们正在开展的一个校级科研课题是“ABC分类推进教学法”,其目的在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质量并培养拔尖人才。此教学已在体育课内率先实施,外语、数学(只分AB两层)也即将分层开课。其二,开展教学评议活动。在每个教师上一堂研究课的基础上,每学期搞一、两次优质课,由集体研究,代表教研组推出,评出等级,给予奖励。对上述的教育科研活动,吴国器主任谦虚而自信地预言:如果成功,在全省应该是有影响的。

随着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全校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改革的人多了。高三数学老师史太炎关于“引导学生联想,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在全省第四届数学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其论文被收入年会论文集。高二政治教师李万国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勇于探索,取得了大的突破,其《针对学生特点有的放矢进行科学人生观培养》和《思想政治课必须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两篇论文,均被选送到省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年会。生物教师吴国器《抓好课外科技活动深化教学改革》的论文今年8月在全国一级刊物《生物学通讯》上发表,由此可见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

现在,三中已建立了一个以研究室为中心的教学科研网络,开始迈出其坚实的步伐,而每年一次的习坎科技节,则是全校科研活动的大检阅。三中,正在为中等教育机能的发展与开拓做出自己的贡献,正在逐步把经验型教师提高为学者型教师,从而把教育改革不断推向新的台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句穷途末路时的绝唱,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不屈地追求真理,奔向未来。

深化改革,将迈而未迈的一步

邓继新校长说:三中的的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用3到5年时间,把三中办成全省名副其实的重点中学,即改革要走在全省中学的前列。为达此目的,三中已拟定深化改革四方案:1.校长负责制细则;2.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方案;3.结构工资方案;4.三年改革方案。

三中即将要迈出的这一步是更加艰难的一步。这一步是对全校的触动将是“伤筋动骨”的。实行全员聘任,可能多出的几十名人员怎么办?实行结构工资,人们能否心平气和面对上百元甚至更多的工资差距?这里面有大量思想准备工作要做,但改革是一定要推行下去的。他表示,三中一定要在全省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头,当然有困难,要迎着困难上,宁可承担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能因循守旧,放弃改革。

改革似乎使这位眉清目秀的年轻校长兴奋不已。看到他,和他交谈,你会觉得他好像总在摩拳擦掌。但他也不无担忧:改革就怕袖手旁观,冷言冷语。改革的关键是得到上级和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谈到这一点,邓校长对学校有李光旭这样一位党委书记感到欣慰。他说李书记很支持他的工作,真正从思想上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李书记已白发盈头,但沉着老练,精神很好,特别有一个年轻的思想。这位老书记说:几十年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人们习惯了书记为“一把手”,因此可以说,校长负责制能否顺利进行,在初期关键是书记。书记要自觉地从“帅”位上退下来,从事业出发,积极为推行校长负责制创造条件。

难怪邓校长那么欣赏他的书记。

“要把三中办成全国第一流的中学”,三中校长邓继新这样展望未来的三中。

三中,放眼全国

把三中办成全国第一流的中学,这是三中改革的第二步,是三中下一个3至5年的奋斗目标,届时,三中将实现其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具有三中特色的四个体系:管理体系、德育体育、智育体系和体育体系。

这四个体系是个什么样的面貌?具体内容如何?邓校长没有说。但这四个体系将一定是全国第一流的——我们相信1953年就被列为全国200所重点学校之一的、曾荣获“国务院嘉奖令”的沙市三中的实力。

我们期待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