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云校园:开发符合教育标准的科技系列校本课程

数字化云校园:开发符合教育标准的科技系列校本课程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发具有“数字化云科技”特色的校本课程遵照国家课程标准,以科学学科基本内容为基础,深入挖掘有趣、易操作、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的云科技特色资源,将其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发出具有数字化特点的科技系列校本课程。

数字化云校园:开发符合教育标准的科技系列校本课程

1.创设具有“数字化云科技”特色的教学环境

(1)营建“数字化云科技”的校园氛围

学校实现从物质、精神到管理的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和“云校园”这些层面进行校园学习环境建设。如人性化且功能完备的数字媒体教室、交互式同步教室、网络录播教室、数字科技体验馆、数字科技展示厅、物联网科技探索教室等。成功的基础硬件建设,能在潜移默化中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环境氛围,并且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学校还将继续开展“科普教育周”“创新科技节”等,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中小学生创新科技大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创意活动,使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成为师生的价值追求(图2-26、图2-27)。

图2-26 学校科技探究室

图2-27 学校数字化图书馆

(2)营造具有“数字化云科技”特色的教学环境

学校从培训师生的数字化科技理念出发,将“云科技”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此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索、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将“班级科技特色”作为文化名片,结合白板教学、电子书包等形式,从里到外将“数字化云科技”探索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中。从而把研究、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3)打造“数字化云科技”项目专用场馆

学校着力打造“数字化智慧校园”,准备筹建“物联网体验教室”“数字探究教室”,完善校园的物联网架构。其中,校园物联网框架包括科学安保管理、智能教学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物联体验教室主要包括数字化科学研究观察中心、数字化科技种植园等项目。专用场馆的建设使用微型校园物联网系统,为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奥秘的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供最理想的平台(图2-28、图2-29)。

图2-28 现代化科技馆

图2-29 数字化科技学科教室

2.开发具有“数字化云科技”特色的课程资源

(1)立足于具有“数字化云科技”特色的课堂主阵地

课堂永远是课程资源存在的核心与归宿,也是课程资源的价值体现。需要立足科学课堂主阵地,将具有“数字化”特色的科技内容作为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学科教科书上具有“数字化”特点的科技元素,形式多样地渗透云科技特色,带领学生进入云科技时代。通过学习与了解“数字化云科技”内涵,走近云科技特色课程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新实践操作,培养与增强学生设计、制作、实践能力,将科技知识与动手操作实践能力逐步渗透,进而扎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2)开发具有“数字化云科技”特色的校本课程

遵照国家课程标准,以科学学科基本内容为基础,深入挖掘有趣、易操作、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的云科技特色资源,将其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发出具有数字化特点的科技系列校本课程。结合已落成的科技馆、科技体验室,在已经开发的《航模制作》《机器人实践操作》课程基础上,继续设计开发《科技达人小发明》《科学学具设计与制作》《数字化高科技体验畅想》等系列科技课程。每周一节“我的畅想——云科技体验与创作”活动课,两周一次数字化科技知识校本培训,每月一次科技达人创作实践评比大赛,以灵活有序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形成校本课程机制,以创新型活动形式引领课程实施方向,最终推进课程有效实施。

(3)实现“数字化云科技”特色课程下的学科整合

以推进“数字化云科技”特色课程为抓手,依托课程基地建设,突出“数字化云科技”特色课程资源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运用,构建“数字化”课堂。学校各学科都结合数字化特点着力于课堂的整合,如语文学科的数字化图文结合的欣赏,数学学科的图形变换与数字化实践操作,美术学科的数字化设计与欣赏……运用数字化技术在课堂这块主阵地突出高科技的技术优势,学生开发思维,开拓想象空间,打破时空局限,尝试动手操作与实践,从而实现尝试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特色课程建设目标,最终激发学生个性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www.xing528.com)

3.搭建具有“数字化云科技”特色的互动平台

(1)建设“物联网创新工作坊”

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深入发展,促使了新一代网络技术——物联网,这项技术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服务,为学校数字化应用与信息化系统的高效整合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为此,在大庆路小学前期建设的校园科学体验馆的基础上,增加物联网实验室器材、设备,将添置互动创意体验系统,包括:传感电子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创意展示。弥补目前应试教育中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关键情商和智商能力培养的严重欠缺和不足,训练学生获得比知识更重要的创造力、主动求知能力、批判力、挑战力等,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勇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功之路(图2-30、图2-31)。

图2-30 学生运用平板终端学习

图2-31 教师参加网络微课比赛

(2)建设“绿色校园智能系统”

在校园开辟一块绿地建设“绿色校园智能系统”,通过传感系统、网络系统,构建数字化种植环境,创造更加良好的探究和体验环境,让植物种植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社会活动,与数字化结合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绿色校园智能系统”是一个网络化的管理、学习综合平台,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学习和管理操作完全建立在标准的WEB构架上,处理来自各子系统的实时数据。对采集数据进行受理、分析、处理、校验,以保证数据及时、正确地得到记录分析,同时向管理员提供实时视频及各种环境参数数据。通过种植、观测某种植物生长情况,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收集、处理、发布观测信息,交流种植经验,展示研究成果,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信息能力的目的。

(3)完善数字学习平台

教师的教学方面:大庆路小学为数字化云校园建设搭建了“教师网络备课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教研交流系统”等子系统,可实现教师网络备课、同步课堂教学、资源管理、网络评价、资源共享等需求。建立“数字化教学教研系统”“数字化教师成长系统”“数字化教师评价系统”,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多媒体常态教学的效率和优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学校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系统”“课程同步学习系统”“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利用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制作的、面向学生的学习应用,包括课程预习、练习、考测等内容。学生通过终端实现日常的考试评测,学生端从平台上获取试卷、习题册,客观题提供答题卡,学生直接在终端机上点选答题,主观题提供屏幕手写、纸质原笔迹手写、拍照等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其中纸质原笔迹手写方式较为特别,学生直接在纸上答题,通过固定在答题纸上方的数据采集器能够将学生答题笔迹直接传送到终端机上,这种方式不改变学生传统答题模式。学生答题完成后,客观题系统自动判分,主观题需要教师在平台上人工批阅,并给出相关的解题指导,方便学生到平台上查阅(图2-32、图2-33)。

图2-32 数字化同步教室

图2-33 学生自主学习系统

(4)建设“数字化云科技”管理平台

“数字化云科技”管理平台包括:“智能教学系统”“设施管理系统”“安防管理系统”“绿色校园系统”。整个平台就是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它把分类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提高管理效能。

4.建设具有“数字化云科技”特色的学生社团

建设丰富多彩的科技社团旨在以体验、探究为中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为目的,以班级化、个性化、特色化项目学习为主体,拓宽学生学习、研究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兴趣,将兴趣升华为特长,告别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育,以探究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真正实现课程多样性、内容开放性、学习趣味性。

学校在“一班一特色”的基础上针对具有浓厚兴趣爱好与一定科技知识基础的学生,开展以融汇先进科学技术为目的的社团活动,本着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主要依据,彰显各个社团的特色、个性、风格的原则。目前,学校已开设了有关科技的社团有“车模”“航模”“机器人制作”“金钥匙科技”等。在金钥匙科技知识比赛中有多名学生获得省、市一、二等奖,获得了市、区教育局领导的赞誉。学校还将继续开设“能源创新使用”“科技魔方”“网络编程”“数字天文”等科技社团,旨在通过学校数字化校园的优势,不断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社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