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三转变课堂的作用与意义

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三转变课堂的作用与意义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讲堂”,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往往被忽略。学在导前,以导促学,导学案成为“学导相融自主乐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问题的解决,始于确定目标,成于小组讨论,明确于教师的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尽在其中。课堂教学三转变理论提出的契机有很多,如时代要求、教学要求等。课堂问题的现状:教师主宰课堂,被动学习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三转变课堂的作用与意义

(一)内涵

我们在前面提出“讲堂”变“学堂”,“个人学”变“大家学”,“听中学”变“做中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讲堂”,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往往被忽略。运用“学导相融自主乐学”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学导相融自主乐学”的教学模式,是“双自主”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学导相融自主乐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习能力培养为课堂教学落脚点,在教学中赋予学生独立思考、个性理解、自由表达的机会,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以课堂成就学生梦想,真正培养学生“合格+特长”,实现“以人为本”。“学导相融自主乐学”教学模式立足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导相融自主乐学”教学基本模式是:目标导向—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总结提升—拓展练习。目标导向就是以新课标为基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小组讨论就是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按照“座位相近、组内异质”的原则成立“学习共同体”,以质辩、研讨方式分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展示就是各“学习共同体”多样化展示学习成果,在更高层面相互交流、借鉴、共享;总结提升就是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成果进行集中点评,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完善知识体系;拓展练习就是由教师设计变式训练,引导学生迁移知识、掌握方法、发散思维、形成技能。“学导相融自主乐学”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生为本,激趣探究,先学后导,愿学乐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角色、课型相应地发生变化。教师角色转型为问题发现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角色转变为课前主动学习者、课中体验学习者和课后回归学习者,教学范式由“知识传授型”转向“知识建构型”,学生调动认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能力,进行主动建构知识的高效学习。学在导前,以导促学,导学案成为“学导相融自主乐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其重点在导学、导思、导练。导学案编写程序为“编制初稿—集体讨论—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基本流程为:精编学案—以案自学—信息反馈—展示目标—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课后巩固与提升。在“学导相融自主乐学”教学模式下,“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互动点拨”成为课堂常态,课堂由“讲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学堂”,真正实现了愉悦、高效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问题的解决,始于确定目标,成于小组讨论,明确于教师的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尽在其中。课堂中,教师的心思主要用在两处:一是针对教材中存在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做出解决方式的划分,以有效调动个体和集体两个积极性;二是学生在充分的小组讨论中基本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导落实正确的解答。

课堂教学三转变理论提出的契机有很多,如时代要求、教学要求等。课堂问题的现状:教师主宰课堂,被动学习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受高考学科教学时间紧的影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现象比较普遍。学生不能自主,是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也是不乐学的主要原因。在一讲到底的课堂中被动学习,身心健康得不到足够重视,导致倦怠、走神、开小差和在课堂上睡觉等“不乐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高效学习与自主乐学

什么样的学习是高效学习?如何学习才能够实现高效率学习呢?第一,高效学习是能真正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是推动能力和态度发展的学习。他强调有效学习的条件,认为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做到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学习的自主性。第二,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创造力有很大影响,愉快的情绪状态有助于促进创造性的发挥,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流畅性和变通性上[17]

自主乐学的实质就是自主且快乐的学习。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理论文献很多,教学实践操作还缺乏有足够多案例的支撑。

自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的论述,庞维国博士已经做了非常明确的界定,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定义:第一,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第二,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18]

乐学是学习过程中愉悦的情绪体验,即具有良好的学业情绪。从人的发展的心理动力看,积极的情感和认知活动的交互作用是乐学的内部动力。人的心理是一个完善的动态系统,内含操作运行系统(认知方面)和维持调节系统(情感意志方面),后者对前者具有激活、驱动、强化、调控的作用。例如积极进取的愿望、新异生动的学习材料所引起的兴趣和热情,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因;成功后的欢欣、自豪与自信,则是对从事艰辛智力活动的最高精神奖赏。反过来看,作为维持调节系统构成因素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又以认知操作活动为基础,富有价值的认知对象、曲折艰难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浓厚兴趣、积极情感坚强意志和个性特色形成的适宜土壤。

卢家楣教授在研究布卢姆的教育领域的情感目标分类思想的基础上,将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分别从乐情、冶情和融情三个维度并分四个层次进行架构[19]。因此,乐学表现为乐情、怡情、融情三个维度及四个层次(由低到高)进行构建。(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自主乐学是自主建构、主动发展、高效生成、愉悦分享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其独立反思、分析、规划、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三维学习目标;是一种融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时间规划、学习社会环境的敏感于一体的多维度的学习,也是一种主动地建构性学习过程。自主乐学实现学习的由外而内向由内而外的内在转换,学习者表现为学习的“我愿意”,能够自主、主动的学习,导致学习情绪的积极、乐观,学习心态正向发展。即使遇见挫折,遭遇阻力,也会及时调整心态,从事物的阳面思考问题,表现为“我的选择,我快乐”,愈挫愈勇!自主乐学是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如今这些教学挑战的出现,更加表面加快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迫在眉睫。从系统思维角度来看,影响“三转变”的综合因素很多,关键因素是教师,尤其是教师的育人观念,如何改变教师?从学校管理层面怎么改革?管理重心怎么下移,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从培养机制怎样创新,怎样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体系?从评价机制怎样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课堂教学三转变理论的提出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

第一,回归课堂教学本质,承载课堂教学最高价值。从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看,课堂教学“三转变”所主张的课堂,是以“人”本身为目的的关系和意义来建构,从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学习意义获得的依据来建构,超越了“功利”,摒弃了“支配”,以崇善、尚美和正义为引领,通过引导、激发和唤醒,让学生在重构学习和生活中,卓越智能、学会尊重、敬畏真理、洗涤灵魂、抚慰精神、教化人格,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和高尚品性,彰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此,课堂教学“三转变”的建构,是对课堂教学“立德育人”本质的回归,具有教育的终极追求情怀,承载着课堂教学的最高价值。

第二,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学习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关照。课堂教学“三转变”所主张的变‘讲堂’为“学堂”,就是基于“人是自由的,才能成为自主的,生命的力量才能自由舒展,潜能和价值实现的欲望才能被激发出来,课堂需要呵护学生生命的自由,捍卫学生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提出,强调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个人独学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实现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构建和自我创造的自主、科学、高效学习。这本身就是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对学生学习权利与自由的最大尊重,是现代教学论价值的具体体现。

第三,尊重每位学生的存在,让学生个性需要和全面发展得到满足。课堂教学“三转变”就是“高扬学生的价值需要,以学生的内在学习品质的提高和主体价值需求得到满足为目标,从而让学生的需要得到最大实现”的一种教学主张,它既强调教师的“导”,又强调学生的“学”,并始终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主张教学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自我调节。这些思考与主张,无疑是对“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最优发展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的一种很好诠释与探索,也是对现代教学论的积极回应与探索。而“讲堂”变“学堂”对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乐学、会学?学生如何“听中学”?“做中学”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做中学”?“大家学”的有效组织形式?评价方式?激励措施?如何实现由外而内的教学方式转向由内而外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明确的理念,首先,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其次,时间加汗水型教师,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再次,教师应进入做事业状态,而不是做事情状态。最后,理解多与少的关系:教师课上讲的东西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越少;教师选的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