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古代史:罗马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世界古代史:罗马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马文化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尽管罗马文化发展受些外来影响,但罗马自己的传统还是它的主要内容。罗马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被称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维吉尔通过这部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并把奥古斯都理想化,称他是神话英雄埃尼斯的后裔。这种罗马社会上层的道德堕落情形,在诗人的作品里有所反映。

《世界古代史:罗马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罗马文化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在上古时期,伊达拉里亚人对罗马文化的发展曾起了一定的影响。到公元前5世纪末与4世纪时,坎佩尼亚和南部意大利希腊各城市的居民,对邻近意大利各部落的文化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尽管罗马文化发展受些外来影响,但罗马自己的传统还是它的主要内容。到公元前3世纪末与2世纪上半期,罗马文化开始发展起来,并达到很高的水平。罗马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宗教 由于最初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不了解,古代罗马人的原始宗教和其他民族一样是多神教。他们认为每个物体和现象都各有其神祗。有雷神朱庇特(Jupiter),家庭庭保护神朱诺(Juno),门神詹奴斯(Janus),战神马尔斯(Mars),武装和平神魁林努斯(Quirinus)等。

罗马人对祖先和家神拉尔(lar)与皮纳特(Penates)特别崇拜;为了祭祀家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祭坛和祭典。特别是对“影响”家庭祸福的女灶神维斯塔(Vesta),他们尤其虔诚。在维斯塔女神庙里有女祭司终年看管祭坛上的灯火,使它永不熄灭,如果灯火突然熄灭,罗马人便认为是社会灾难的一种预兆。

罗马宗教仪式比较复杂,需要有较多的祭司来执行,祭司的作用很大,祭司们联合组成各种祭司团。在祭司团中最重要和最古的是庞提菲克(Pontific)。大祭司团中的最高祭司是祭司长,他是全国祭司的首脑。祭司长规定日历,主持祭典和解释法律,有很大权力。其次是占卜祭司,掌管求神问卜,遇事给人们作预言。

和希腊文化接触以后,希腊宗教对罗马宗教产生很大影响。罗马人吸取希腊的神话,把希腊人所信奉的神祗附会为自己的神祗。如:希腊的天神宙斯(Zens)被附会为朱庇特,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宙斯的妻子希拉(Hera)被附会为朱诺,是妇女婚姻和生育的保护者;罗马人所信奉的美神维纳斯(Venns),就是希腊神话中的阿富罗娣(Aphrodite),掌管人世间的美和爱情

后来由于罗马和东方各国的接触,也出现对东方各国神祗的宗拜。最初,罗马人信奉外来神曾遭到元老院和长官们的谴责,但,尽管元老院和长官们屡次禁止信奉外来的神,这种信仰却仍在发展。

文学 罗马人早在王政时代已从希腊在意大利的移民城市丘米那里摹仿古代希腊字母表创造拉丁文字。

罗马文学在公元前3世纪才开始形成。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第一个诗人是安得罗尼库斯(约公元前284—204年),他是他林敦的希腊人,公元前272年被俘到罗马,后来变为罗马公民。安得罗尼库斯用古代罗马诗歌的韵律,把荷马史诗奥德塞译成拉丁文,于是这部书就成为罗马学校中的第一部文学教本。第二个罗马诗人是尼维阿斯(约公元前274—200年)。他是坎佩尼亚人,是第一个拉丁诗人,著有布匿战争史诗。他还翻译许多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力图成为罗马的阿里斯托芬。他在喜剧中把罗马强而有势人物的缺点做为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被关入狱。后来被逐出罗马,在流亡中死去。第二次布匿战争后,罗马的著名诗人是恩尼乌斯(公元前239—169年),是卡拉布利亚人。恩尼乌斯摹仿荷马史诗,写一部著名史诗年代记。这部史诗叙述了从传说时代到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历史。安得罗尼库斯、尼维阿斯、恩尼乌斯三人的作品,流传到后来的仅是一些断片。

在罗马戏剧中,最受人欢迎的是喜剧。著名的喜剧家是普罗塔斯(公元前254—184年),他是翁布里亚人。普罗塔斯的作品流传到后来的有二十一种,著名的是《喜欢吹牛的战士》、《钱缶》和《俘虏》等。在《喜欢吹牛的战士》中,嘲笑扬扬得意的军人;在《钱缶》中,讥讽了追求财富的贪欲。

到共和末期,奴隶主文学在技巧和形式上都有了发展。共和末期文学家和雄辩家的代表人物是西塞禄(公元前106—43年)。他生于骑士家庭,自幼专研演说艺术修辞学,因这门学问是当时从事政治生活所必需的。西塞禄的政治演说和哲学论文都是用精美的文辞写成的。在西塞禄的演说集中,完整保存下来的有五十七篇,特别著名的有《控诉维列斯》、 《反对喀提林》、 《反对安敦尼》、 《论司令官格涅乌斯·庞培》等。此外,还有一些《书信集》和有关哲学、伦理学方面的作品。西塞禄的文体被誉为拉丁文学的典范,在罗马帝国时期和后世的西方有相当大的影响。

奥古斯都统治时期,被称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本人和他左右的亲信,对那些在作品中支持新政权的作家和学者给以支持和物质援助。因此当时一些著名的作家都被吸引在奥古斯都的亲信麦恺纳斯集团里,维吉尔、贺拉西等作家都是属于这个集团。在当时,诗成为歌颂帝国和元首政权的工具。当时著名的诗人是维吉尔(公元前170—90年)。他模仿荷马史诗,写一部很长的史诗《埃尼依特》(Alneid)。维吉尔通过这部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并把奥古斯都理想化,称他是神话英雄尼斯的后裔。另一个诗人是贺拉西(公元前65—8年)。他的著作分为颂歌和讽刺诗两种,尤以颂歌见称。公元前17年,他受奥古斯都的委托,曾写一部著名的颂歌——纪念诗,颂扬奥古斯都的两个养子——提比略和德鲁苏的勋绩。未加入麦恺纳斯集团的另一位著名诗人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7年),擅长写抒情诗。当时罗马社会上层分子畏惧内战怕杀害,不关心社会和国家生活,寻求刺激性的感官享乐和沉溺于淫佚生活。这种罗马社会上层的道德堕落情形,在诗人的作品里有所反映。诗人奥维德最为突出,他曾写过多种爱情诗,以《变形记》为最著名。他的《变形记》用希腊和罗马的神话题材,巧妙地穿插恋爱故事。因他的作品违背了奥古斯都恢复古老道德风俗的意图,因而被流放。

在早期帝国时代与诗并肩发展的还有各种形式的散文。公元1世纪中期,著名的讽刺小说作家是佩特洛尼乌斯。他在长篇小说《撒提里康》中,描绘了各种黑暗人物可耻的行径,读者从这些故事里可以了解当时许多著名人物的鲜明的形象。公元前2世纪中期著名的讽刺文学作家是阿普列优斯。他是北非玛达乌里城人。他在著名小说《转变记》 (或《金驴》)中描绘一个醉心于魔术并幻想洞悉其秘密的少年路克优斯,在旅行中的各种遭遇和怎样变成驴子的过程,还描述了公元2世纪罗马行省的生活情景。因此在《转变记》中有大量的文化历史材料。

史学 古代罗马流传下来的史学著作比较丰富。较早的历史学家是法比优斯·皮克托尔。他生于公元前254年,出身于元老等级,参加过第二次布匿战争。皮克托尔用希腊文,曾编写一部从罗马建城以来的罗马史。因为皮克托尔根据官方年代记、家族传说和其他史料,用高级官吏(执政官)的名字纪年,因此,人们称他为“年代记作家”或“编年史家”。公元前2世纪,著名的史学家是波里比阿(约公元前20—120年)。他是希腊贵族,公元前167年皮得战役后,作为人质,被送到罗马。他生活的时代正是罗马最后侵略迦太基、征服马其顿的时期。波里比阿的政治观点是:反对民主制度,拥护保守政策。因此,他逐渐变成罗马国家制度和罗马统治的热烈拥护者。他曾写一部《通史》共四十卷,综述了公元前264—145年希腊、罗马以及地中海东部各国的历史。这部《通史》现存只有第1至第5卷,第6至第40卷只流传下来一些片断,散见于李维、普鲁塔克的著作中。

帝国时代罗马出现不少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著作。在屋大维统治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是李维(公元前59—公元17年)。他与屋大维往来甚密,曾任屋大维孙子克劳狄的老师。李维是多产作家,但他的著作保存下来的只是《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 (简称《罗马史》)。这本巨著共142卷,叙述的内容和时间是从罗马建城开始(公元前754年)到德鲁苏之死(公元前9年)这段期间的历史。但保存下来的只有35卷(即第1—10卷,第21—45卷),其中第41和43两卷还有残缺之处。李维的这部巨著,搜集了丰富的资料,对历史人物、重大事件的背景和当时的气氛都描绘得比较详尽,对研究罗马历史是很有价值的。

公元1世纪末到2世纪初的著名史学家是塔西佗(约公元55—120年)。他的主要著作是《编年史》、 《历史》、 《阿古利可拉传》和《日耳曼尼亚志》。在《日耳曼尼亚志》中,描绘了日耳曼人在氏族公社时期的生活情况。 《阿古利可拉传》是塔西佗为他岳父阿古利可拉写的一部传记。阿古利可拉是罗马征服不列颠的一位将领。塔西佗在这部传记中有很大篇幅是叙述不列颠的情形。因此,它不仅是一部传记,也是我们研究不列颠的一部文献。塔西佗的《历史》共12卷,流传下来的只有第1至第4卷和第5卷的一部分。 《编年史》共18卷,叙述的是奥古斯都之死(公元14年)到尼禄之死(公元68年)这段期间的历史。他的《历史》是记载从伽尔巴统治(公元68年)到图密善统治时期(公元81—96年)的历史。这两部著作几乎对公元1世纪的罗马史进行首尾一贯的叙述。就其现存的各卷而论,它是早期罗马帝国极为可贵的史料。

塔西佗是元老贵族共和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把罗马共和国理想化了,并且憎恨专制皇帝的统治制度。因此,在书中明显地表现出他对共和制的怀念和对帝制的憎恶。(www.xing528.com)

和塔西佗同时的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约公元46—126年)著作也很多,著名的是《希腊、罗马名人传》。普鲁塔克从事迹大概相似的希腊、罗马名人作比较叙述,现存五十篇。他不仅是个历史学家,而且是哲学家、道德学家。他在著作中注重伦理道德,因而详于对人物的描述,略于对社会背景的阐明。这就产生了取材的片面性。但他从已失传的文献中引用了重要的资料,并指明史料的出处,所以对研究希腊罗马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前期罗马帝国时期杰出的史学家阿庇安(约公元95—165年),是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希腊人。他用希腊文写的《罗马史》共24卷(完整保存的有11卷)。阿庇安的《罗马史》是从叙述罗马的兴起到图拉真统治时期的历史。全书是按地域、行省、民族、事件分卷叙述的。作为史学家,阿庇安和其他罗马史学家比较有其突出的优点。在著作中,他重视罗马共和国内部斗争。在叙述罗马统治阶级对外侵略扩张中,不但揭露统治阶级的血腥暴行,还描绘了各族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

哲学 古代罗马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古代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较大。公元前3—2世纪,后期希腊的斯多噶派和伊壁鸠鲁派对罗马的影响更为广泛。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的著名唯物论哲学家是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9—55年)。卢克莱修是后期希腊著名的唯物论哲学家伊壁鸠鲁的拥护者。他曾写一部著名的哲学诗集《物性论》(De Rerum Natura)。在《物性论》中,他用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宇宙万物起源于物质。他认为整个宇宙都是受自然支配,而不是受任何神的支配。他确认一切物体,不是神创造的,乃是由原子各种结合与凝聚而成的。此外,他认为原子在空间,是处在永恒的运动中。在政治上,卢克莱修是代表奴隶主民主派,反对元老贵族派。

在前期帝国时代,占优势的哲学思潮是斯多噶学派。它在罗马社会统治阶层中传播最广。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是宿命论者辛尼加(约公元前5年一公元65年)。他宣扬俯首听命的宿命论思想。他说,世界是由“天命”决定的,人完全无能为力。斯多噶派所鼓吹的宿命论和禁欲主义,充分反映出面临社会危机的奴隶主阶级的腐朽没落和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他们企图从这种哲学中寻求自我安慰,并妄图用这种说教来麻痹、欺骗奴隶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志,使他们安于现状、放弃斗争,以维持开始走向没落的奴隶制社会。

公元2世纪末,著名的哲学家和讽刺作家是琉善(约公元120或150—180或200年)。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有八士多篇。主要作品有《神的对话》、 《佩雷格林之死》、 《悲惨的朱庇特》等。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嘲笑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哲学,赞美唯物主义哲学。琉善是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在作品中,讽刺了对灵魂不死的信仰、对圣灵与幽灵的信仰、对预言和咒语的信仰以及对魔法和当时唯心主义哲学家所传播的其他幻想的信仰。琉善的著作不仅在当时沉重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对后世也发生很大影响。经典作家十分重视琉善的作品,恩格斯称誉他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伏尔泰”。[1]

法律 罗马法律的基本来源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订的十二铜表法,其次是公民会议决定的议案。此外,元老院的决议和长官的告示也称为法律。

早期共和时代(公元前510/509年—287年),罗马凭法律或习惯奠定了公民法的基础。公民法(juscivile)是指仅使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就开始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它已经成为称霸地中海地区的霸国。这时,罗马已占领了亚洲西部、西班牙的大部分、北非的一部分和巴尔干半岛以及地中海上的许多岛屿。罗马统治者在广大被占领地区设立许多行省,并掠夺大量财富、土地和奴隶。由于掠夺和剥削各行省在罗马集中了大量货币资本,部分投入农业,部分用于高利贷活动,部分用经营商业。由于贸易的开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专门审理涉及臣民案件的最高裁判官,由他首先参照公民法中可以对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共同使用的部分,以及罗马周围各部落、城邦公社和其他国家的法律进行审理。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之为法规(ius praltorium)。由高级裁判官(大法官)和高级营造官的实践而拟定出来的全部法规,罗马人称之为长官法(ins honorarium)。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因此,遂称为万民法(ius gentium)

由于对外征服的扩大,公民权利也发生变化。在共和末期,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区别。此外,审判事务——诉讼进行的程序都已确定,任何诉讼都要根据一定的法律。由于诉讼程序规定严格,就使得大司祭有机会参加诉讼过程,因此他就成为罗马最初的法律家和法律的解释者。为了解释法律和裁判官的法令,为了影响法官,必须切实专研法学和修辞学。因此在共和后期罗马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法学家和雄辩家。

罗马帝国时期,尽管在很长时期形式上还保留着作为立法机关的元老院,但在实际上它已变成皇帝的驯服工具。这个时期,皇帝的敕令变成唯一的法律来源。与此同时,由于专制政治的强化,法学家发展起来。恩格斯在论述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学家时曾指出:“⋯⋯另一类思想家,即法学家则对新秩序赞赏不已,因为一切等级差别的取消,使他们得以全面制定他们心爱的私法,因而他们就为皇帝制定了空前卑鄙的国家法。”[2]这些法学家协助皇帝立法,编写法学著作,特别是解释法律问题。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开始授予一些法学家以解释法律的特权,他们的解答由于特许而具有特殊权威,成为罗马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最活跃的两个法学家是拉比奥和卡皮托,并因而产生了拉比奥和卡皮托两个学派。公元2世纪到3世纪初被认为是罗马法学家活动的全盛时代。公元2世纪著名的法学家盖约曾著《法学阶梯》 (私法和诉讼程序的简明教本)。盖约的《法学阶梯》是研究罗马法的重要史料。公元3世纪,法学家们编成《格列哥里安法典》和《赫尔摩格尼安法典》,前部法典包括从公元2世纪至3世纪末诸皇帝的敕令,后部包括以后若干年的法规。这些法典未能流传下来。提奥多西二世统治时期(公元408—450年),颁布了第一部正式法典《提奥多西法典》共十六卷,包括从公元4世纪初以来诸皇帝的命令。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公元527—565年),为了巩固奴隶制帝国的统治,整理罗马法,编成著名的《民法大全》(Corpusiuris civieis)。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善的法典,它将罗马法保存下来。

建筑 罗马建筑事业是比较发达的。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变成地中海地区强国的首都。罗马城里开始建筑一些宏伟的建筑物。在罗马城市中心的罗马广场是公共集会和进行商业贸易的场所。广场周围建有神庙、法庭、会议厅等各种建筑。此外,还有纪念像、纪功柱和凯旋门等纪念物点缀其间。在这种用各种建筑物装饰起来的广场中,恺撒修建的朱里亚广场被认为是以后这种类型建筑物的典范。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为了显示新政权和奴隶制的强盛以及恢复古代宗教信仰,他不但修复古庙,并修建很多新的神庙和公共建筑。在神庙中最出色的是供奉朱庇特等神的万神庙(Pan theon,也译万神殿)。这座规模宏伟的丹形神庙,从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开始修建,直到哈德良统治时期才建成,共修建一百五十多年。著名的大建筑物是韦伯芗统治时期修建的大丹形竞技场(Colosseum)。这个大剧场可容纳五万观众。它的遗址一直保存到现在。罗马统治者为了炫耀他们对外征服的胜利,还修建许多凯旋门和纪功柱。图拉真的纪功柱上刻有二千五百人的浮雕,显示图拉真远征达西亚(今罗马尼亚)的情景。最壮观的一个凯旋门是第度镇压犹太人起义之后修建的。

在建筑方面,除广场、神庙、竞技场、纪功柱和凯旋门外,还有宫殿、公共浴场、输水道和大道等建筑。

[1]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27页。

[2]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3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