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监狱信息化导论》研究成果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监狱信息化导论》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晓茹在对WEB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的研究基础上。理论层面的研究。《监狱信息化导论》也是目前为数不多较为系统、全面、科学地研究监狱信息化的专著。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监狱信息化导论》研究成果

1.国内相关研究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在信息化浪潮下,监狱职能的实现方式逐渐发生转变,信息技术的运用在监狱管理中处处可见,对于监狱信息化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将各类研究进行归纳分类,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官方层面、技术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

(1)官方层面的精神和要求。2006年司法部出台《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确立建设“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十个应用系统”的建设标目标和标准。同年,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规划》《上海市监狱管理局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和《数字化监狱建设标准(2006版)》,提出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采集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智能化”“信息分析集约化”“信息培训经常化”的发展目标。2007年5月29日,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监狱信息化建设,是保障监狱充分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监狱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构建覆盖全国监狱系统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统一、应用功能完备的信息化体系,以提高监狱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形成全员应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格局,显著提高监狱执法、安全防范、罪犯改造等工作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推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1]以上从官方的层面认识到信息化是监狱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监狱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明确地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为监狱信息化的推进发出了最强音。

(2)技术层面的研究。张晓茹(2008)在对WEB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监狱管理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监狱信息集成化系统。它包括一套基于C/S的监管改造子系统和一套基于B/S的监狱电子政务子系统,实现了对服刑人员的档案管理、计分考核、分级处遇、禁闭、刑罚变动以及监狱日常的电子公文信息检索、会议安排等工作的信息化处理。通过对数据的整体处理,充分体现了信息集成化的优势。[2]刘宏涛(2011)、陈凯(2011)提出了物联网在监狱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向,认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到监狱信息化建设之中可大幅度提高监狱现有信息化系统智能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明显减轻一线干警的重复性机械性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监狱的整体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3]以上技术层面的研究,为监狱信息共享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工作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3)理论层面的研究。于爱荣(2009)结合20余年监狱工作的经验,吸收现代信息化理论、现代管理学、法学、监狱学等学科理论,编著了《监狱信息化导论》一书。在对监狱信息化建设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升华为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监狱信息化的内涵、路径、运用领域、发展走向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借鉴我国一些省份现有的监狱应用系统和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实证分析,构建监狱信息化应用系统。《监狱信息化导论》也是目前为数不多较为系统、全面、科学地研究监狱信息化的专著。这对监狱信息化的研究起到理论引导作用,同时对监狱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邹立坤(2012)认为监狱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和监管改造工作的需要,监狱信息化建设应该走标准化的道路,提出了监狱信息化的标准应包括监狱管理编码标准、罪犯信息编码标准和警察职工信息编码标准。这一研究,有利于避免信息系统低水平重复,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有利于保证系统的开发质量,同时也是调控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杠杆。为了监狱信息化的顺利建设,必须保证标准化先行。[4]彭德林(2011)认为监狱信息化是政府信息化的一个子系统,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监狱业务工作相结合,控制和集成管理监狱职能的所有信息,实现狱内外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以提高监狱工作效率的技术。以上从理论上阐述了监狱信息化与信息共享的意义与目的,并指出了监狱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www.xing528.com)

(4)实践层面的研究。屠家稯(2007)结合从事监狱信息化工作的经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地阐述和分析监狱信息化的现状、发展趋势与经验,通过国内外监狱信息化状况的比较以及上海女子监狱的实例分析,总结监狱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步力阳(2010)认为信息化管理为监狱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创建监狱信息化模式和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管理资源、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使监狱工作与信息化更好地融合,更好地确保监狱的监管稳定和信息安全,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监狱文明执法的社会形象建设。通过对江苏、上海监狱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对比,以及对杭州东郊监狱的案例分析,总结了当前监狱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不足。以上通过对长三角监狱系统信息化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为信息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2.国外相关情况概述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深化,信息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技术在监狱的运用也日益广泛。欧美国家监狱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通常配备若干个网络信息计算机中心,每座监房各有1个、监狱总部1个。所有这些计算机中心通过光纤局域网相互连接。每个中心配备有一个服务器,各部门都有不同的网络信息点。在20世纪90年代,欧美监狱开始采用监狱服刑人员数据系统,并且所有的监房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进入21世纪后,引入PMS(the prison management system,服刑人员管理系统)。PMS是一个G2G和G2C的电子管理工具,它除了用于透明化和简单化的数据处理之外,还可以用于建立中心数据库,为监狱的所有监房提供资讯帮助。监狱中心数据库包含有关服刑人员的详细情况,如服刑人员种类、犯罪记录、入狱时间、入狱时的详细生理数据、号码、照片、个人详细资料(年龄、住址、家庭成员有关资料等)、医疗详细资料、囚房等。它能够存贮和处理上万名服刑人员的基本数据、几万个指纹、数万张照片的信息,它在向监狱警官提供被羁押服刑人员的犯罪资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监狱中心数据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监狱与警察局、司法和安全部门互联,有助于各界方便地对服刑人员进行管理。[5]对于司法机构来说,数据共享使得他们能够采用统一的系统化方法管理监狱的服刑人员资料,如服刑人员在监狱内外的活动记录,包括诉讼案件的详细庭审资料。新西兰监狱充分利用罪犯的信息资料(犯罪事实、家庭和文化背景、被害人陈述、恢复性司法程序、身体健康评估、心理健康评估、酒精、毒品、赌博依赖及暴力倾向测试、家庭和社区现状、就业现状及经历、教育现状及经历、经济状况、犯罪前科、悔改意愿、主观恶性评估、犯罪模式和犯罪偏好总结、生活习惯及社交情况与犯罪的关系等)对罪犯的危险度进行科学评估,评估结果的运用对罪犯的管控更加有效。在芬兰监狱的培训中心与各监狱实现信息共享,教学时可实时调取各监狱监控中心画面,进行现场讲解,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6]由于国外监狱特别是发达国家监狱信息化起步较早、信息化程度较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关于监狱的研究多集中于司法制度心理学、罪犯矫治等领域,对于监狱信息共享的研究极少。然而,国外监狱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较好地实现了罪犯信息资源的搜集、共享、挖掘,同时将各类信息运用于罪犯的评估,为国内监狱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