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扶绥县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历史

扶绥县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历史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推进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中越共同构建“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建立,南宁成为广西两大旅游集散中心之一,扶绥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旅游业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度假型第三产业,将成为扶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扶绥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扶绥县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历史

扶绥县具有“三近三沿”的区位优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陆路国际大通道上,南友高速公路、322国道铁路将扶绥县与南宁崇左、东盟更便捷地连接起来,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推进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中越共同构建“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建立,南宁成为广西两大旅游集散中心之一,扶绥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旅游业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度假型第三产业,将成为扶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宣传

扶绥有“恐龙之乡”之称,境内的恐龙化石闻名全国,早年挖掘出来的恐龙化石现存于国家自然博物馆,被命名为“扶绥中国上龙”。2001年,山圩镇渌榜村又挖掘出恐龙化石群,出土的“一窝三龙”恐龙化石是目前世界出土最高大、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堪称“稀奇珍宝”。

此外,扶绥县还是有名的“白头叶猴之乡”,白头叶猴栖息于岜盆乡自然保护区内。岜盆自然保护区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刺孢苏铁、海南椴、东京桐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白头叶猴、黑叶猴、云豹、林麝、蟒蛇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头叶猴是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先后有广东昆虫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虫动物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嘉道理农场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和学生来保护区考察、研究和教学实习,同时保护区还接待了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各界人士。2004年保护区内共有白头叶猴40群335只,黑叶猴3群29只,猕猴200多只。

“恐龙之乡”“白头叶猴之乡”,为扶绥县建设集参观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风景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南友高速公路建设将把扶绥县的“恐龙之乡”与宁明花山、崇左石林、大新德天瀑布凭祥边关连成一条极富特色的旅游线路。利用这一机遇,扶绥县加强全县旅游资源的调查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工作,利用闻名区内外的“恐龙之乡”“白头叶猴之乡”等这些品牌资源,规划建设恐龙生态公园及各种人文景观,规划建设以九重山白头叶猴为主体的喀斯特岩溶地质生态公园,规划建设以笔架山风景区为主线的山水风光旅游休闲度假村。

在规划建设的同时,扶绥县加强品牌资源的宣传工作,利用节假日和圩日,在县城闹市中心举办恐龙文化知识和白头叶猴知识竞猜游园活动、扶绥县“商贸洽谈会”和“恐龙乡大型艺术灯会”。2002年7月底至8月初,中国扶绥恐龙之乡大型艺术灯会暨经贸洽谈会展出了以“恐龙文化”为主题的30个灯展景点以及300个大红灯笼和100盏艺术宫灯,加拿大、新加坡、泰国等国以及北京、广东、河南、四川、江苏等省市的200多名客商慕名前来,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额达5亿人民币。2004年,中央电视台在扶绥拍摄制作了关于九重山白头叶猴资源的纪录片,扩大了九重山白头叶猴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广西电视台拍摄的包括“扶绥风光”在内的电视风光宣传片《崇左木棉红》,成功在东南亚巡展宣传,全面提升了扶绥县在东南亚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

(二)旅游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

按照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扶绥县加快了九重山珍稀动物保护区、笔架山风景区、犀牛洞南国风情园、归龙潭风景区、那派中国上龙遗址、大栏河风光、渌榜蜥脚类“一窝三龙”恐龙化石遗址等旅游景点的前期工作的步伐,进一步完善阿西拉风情园、四和坚果生态园、同正夏威夷木瓜花卉观光园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建设。为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步伐,扶绥县采取“主动走出去诚意引进来”等多种办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到新疆、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招商,对有实力的客商主动上门邀请其到扶绥县实地考察。(www.xing528.com)

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优质的人文服务,使扶绥县的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2年以来,一批已经签订合同的项目、有意向投资的项目、正在洽谈的项目都顺利推进。广西宝资诚集团投资8.8亿元建设的广西大九重山生态山水游度假区项目、广西景盛建设投资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归龙潭风景区项目、广西万旺集团投资6800万元的民族大酒店项目(三星级旅游接待宾馆)、柳州太阳谷景观策划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左江游船观光旅游项目相继签约开工,投资额达10.288亿元。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扶绥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推进县城、小城镇和县乡道路建设

2003年,全县以进城大道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力度。

为更好地发挥扶绥县的地缘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扶绥县把县城建设作为城镇建设的重点,利用旧田径场、汽车大修厂、新桥市场的土地,开发建设高品位的商贸步行街;结合滨江路和秀湖公园的规划建设,将文化广场建设沿左江扩展到大江口与秀湖小区,完善秀湖小区的水电路建设;与此同时,抓好新宁街和东塘、西塘的改造工作,保留浓郁的民族风情,抓紧县城综合福利院、农业银行示范性住宅小区建设及其他住宅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高标准推进建设扶绥大道,以扶绥大道建设带动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市场开发和产业开发。

县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是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一个侧重点,在重点建设县城的同时,扶绥县加强县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在推进南友高速公路扶绥段的征地、拆迁和工程施工工作的同时,扶绥县积极争取并配合自治区交通部门建设南宁沙井经龙头、新宁、渠黎、渠旧直通崇左的三级公路,加快建设岜盆至叫印、蕾陇至渠旧、中东至富庶柏油路等工程的建设,实现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在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方面,以乡镇办公楼、文化站、卫生院、敬老院和干部职工住宅建设等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东门、东罗、中东、渠黎、渠旧、山圩等中心镇和其他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其中,东门镇重点建设东门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技术示范项目,新宁镇重点做好争取列入全国小城镇科技示范项目规划的各项工作。

加快城镇建设的进程,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为旅游产业发展改善了硬件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2004年,扶绥县城荣获自治区“文明县城”称号,东门镇被自治区列为全区“小康示范镇”。

实施城郊型经济强县及“136”发展战略,开创了扶绥县发展新局面,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5.65亿元,比2000年增长128.78%;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7亿元,比2000年增长113.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35亿元,比2000年增长299.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6亿元,比2000年增长76.41%;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0年的55∶14∶31优化为44∶26∶30,工业发展实现重要突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37亿元,比2000年增长111.2%;农民人均纯收入2623元,比2000年增长75.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38元,比2004年增长21.7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亿元,比2000年增长75.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亿元,比2000年增长99.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77亿元,比2000年增长561.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