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中职学校专业发展研究:途径及成果

广西中职学校专业发展研究:途径及成果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为专业育人确立了纲领,在“后示范”建设中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明确了自己的基础和方向。以任务驱动实施教学,以岗位需求引导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这是“后示范”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做足与做好“七项建设任务”示范学校建设取得成功,稳固基础地改革与创新,是“后示范”建设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广西中职学校专业发展研究:途径及成果

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过程中,深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1.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凸显优势和特色

在示范学校建设中,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对基础好、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专业进行科学有效的重点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的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强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接下来,还应将这种优势继续扩大并推广成果。专业建设是一所职业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在“后示范”期,学校应紧跟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将传统优势专业做得更强更大,同时努力发展一些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具有发展远景的专业,强化市场调研,完善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

例如,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校企合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做”的结合,沿着企业需求和学校发展两条线,构建出“双线并行、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形成三年四阶段“岗位引领、能力分段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为专业育人确立了纲领,在“后示范”建设中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明确了自己的基础和方向。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以往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室里上课,课堂教学方式以老师灌输知识为主,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行为习惯难以达到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首次聘用岗位的工作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出“做、学、教”结合的“工地—学校”教学模式,将工地搬进学校,把课堂搬到工地,做到教学场地与生产工地、教学项目与施工任务、指导教师与工地师傅、教学实施与施工过程有机衔接,彻底改变了以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实施教学,以岗位需求引导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这是“后示范”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重构了以能力为核心、重过程性考核的多方位、多层次学生评价体系。在“后示范”建设中,对评价考核进一步研究和明确高权重要素,确立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校外实习、实训时,由企业技术人员依据工作岗位要求、学生表现考核评价学生等,是目前考核评价的薄弱环节。做足与做好“七项建设任务”示范学校建设取得成功,稳固基础地改革与创新,是“后示范”建设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www.xing528.com)

2.同步推动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发展

相对地,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步伐滞后于专业课程改革步伐,有的学校公共基础课的课堂甚至还复制沿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方式。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不应仅有技术和技能硬实力,也要有支撑后职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素养软实力。接下来示范学校应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内涵、提升质量、面向未来”的原则,锐意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课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习内容上应在注重基础性和人文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的成长和专业的需要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构建与学生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系统。在评价上,构建科学的可操作的学科、教师、学生等综合评价体系,保证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有实效性。

3.关注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是切实落实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场所,也是课程改革最终的落脚点和实验田。课堂教学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质量的提升直接帮助实现学生成长。各专业部、各公共基础课教研组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同时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坚持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同步,运用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有效性的落实。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增强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是名师成长的沃土,职教名师无一不是在课堂中锤炼出来的。这种锤炼不仅体现在教学经验的不断累积、教学方法的越发老练、课堂驾驭的日益灵活上,更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技艺的精湛是以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为基础的,这种改进意味着教师不可能“重复昨天的故事”,每天都在琢磨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法、丰富学法,让课堂每天都发生“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预示着教师的教学改革是经过总体设计的,是有规划的,是分阶段、递进式的。每位名师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课堂图谱,他们往往将理想的课堂愿景分解为若干递进的课堂形态,持续推动教学生态的优化,不断趋近教学的“理想国”。很多教师也有改革课堂愿望的激情,只是这种改革是率性的、应景的,甚至只是为了追赶潮流,缺乏足够的定力和耐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