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中职学校专业发展现状及途径研究

广西中职学校专业发展现状及途径研究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我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二)中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缺乏有效沟通目前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两支教师队伍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交集的。

广西中职学校专业发展现状及途径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的综合研究,大多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视角宏观地探讨这类问题。比如目前存在国内教育单向不交叉,职业教育纵向发展前景受限,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缺乏制订交叉衔接等方面的问题。有的专家学者针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从制度层面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制度、管理制度有待加强等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职业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畅,可以归结为职业院校自身定位不明,职业教育未形成整体连贯的教育体系,课程标准与考核机制不制订等问题。

其实,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不仅包括理论,还包括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衔接,尤其是职业领域内的实践经验十分重要。当前我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校企合作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学生管理、学生资助及教育教学过程都出现了很多问题,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生源层次差异极大,培养目标衔接难度大

根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对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河池职业教育学院为例”的研究实践表明,从该学院实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实践来看,目前主要困扰的问题有学生来源渠道多,层次复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综合素质差异大,教学与管理难度很大。截至2016年6月,全学院共有学生6 100人,其中普高生源学生3 000人,占49.2%;普职融通生源学生200 人,占3.3%;“3+2”学生300 人,占4.9%;“2+3”学生1 800人,占29.5%;“5年一贯制”学生100 人,占1.6%;“1+4”学生700 人,占11.5%。上述数据表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生所占的比例已在半数以上,而且来源不一,层次不同,各方面差异很大。

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同类专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高等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没能建立其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呈现出的似乎是“多元”现象,但实质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的表现,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到位和不科学的副产品,是高等职业院校入学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及要求与中等职业教育以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培养目标错位的现象。

(二)中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缺乏有效沟通

目前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两支教师队伍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交集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长期面对大量文化基础较低的初中毕业生,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不同于中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但对高等职业学校的情况了解甚微,一切均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制度开展工作。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升学上来的学生及学校提出的教学改革和要求、管理的模式和措施,需要使用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一时难以适应。思想上有抵触,观念亟须更新,行动亟须跟上;同时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不断更新,因此,专业教师紧缺,尤其是“双师型”“动手型”教师严重不足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中高等职业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缺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环境氛围,更加无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互通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三)基础课程教学不衔接(www.xing528.com)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仍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些中等职业学校甚至在课程设置方面隐性削减了基础课的课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这也反映出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相反,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高等职业院校招考,变相走“应试教育”之路,一方面让学生把时间大部分花费在补习高中文化课上;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生存,一味满足文化课的需求,降低专业课要求和技能标准。这样做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不是职业学校想看到的情形,最终将导致学生产生更加抵触的心理,事倍功半。

(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不衔接

课程的衔接最终要落实到教学内容的衔接。目前开发出的适合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教材很少。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中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科学设计的教学单元,无法确保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延展,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等职业学校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五)校企合作衔接深度不够

政府相关部门一直都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根据中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中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定位,以及获取不同级别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依据主要岗位工作任务需求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推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对接,突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职业特性。

但事实上,在很多合作项目上,教育部门、企业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之间不能充分协调,也不能有效地调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前景。而且,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活动并没有从学生的根本立场出发,而是为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开设更多的合作课程,从根本上忽略了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个体发展之间的联系。校企合作中,学校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环境,而企业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环境。学生毕业后,企业不管其专业是否对口,首先进行顶岗实习,以此解决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学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与合作深度都不够,只注重当前的经济效益。这种校企合作只停留在浅层,并没有从根本上参与培养人才的全过程。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提高校企合作有效衔接程度的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