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雍正时期文字狱-三千年文祸(第3版)

雍正时期文字狱-三千年文祸(第3版)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雍正一朝的文字狱重点打击两类人,第一类是标榜“华夷之辨”,宣扬反清排满思想的人;第二类是攻击世宗本人或其父祖,或依草附木妨碍他独裁的人。雍正九年六月,经戴瀚等人奏准,范时杰交原籍地方官严加管束,令他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宣读《大义觉迷录》。世宗念屈明洪自首,免戮尸,仅将屈明洪及其二子遣戍福建,屈大均诗文禁毁。但后来世宗却说他“好干世法”,剥夺其褒荣,并下令严格约束其徒子徒孙,不许保留其笔记文字。

雍正时期文字狱-三千年文祸(第3版)

雍正一朝的文字狱重点打击两类人,第一类是标榜“华夷之辨”,宣扬反清排满思想的人;第二类是攻击世宗本人或其父祖,或依草附木妨碍他独裁的人。第一类人中吕留良、严鸿逵最典型,但有的案件事主未必有反清思想,且看下列事件。

徐骏诗案 徐骏是雍正初年任过刑部尚书的徐乾学之子(一说第五子),江苏昆山人,康熙末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上书言事,误将“陛下”写作“陞下”被斥归。此人自幼佻达狂躁,业师周云陔督责严厉,竟被他毒死,因而获得“药师佛”之号。他做官后本性不改,到处结怨,传说因作诗有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怨家指控为思念亡明毁谤本朝,被捕下狱,法司比照“大不敬”律将他处斩,诗稿焚毁,时为雍正八年(1730)。其实徐骏并无反清复明念头,“清风”、“明月”不过是套用诗家陈词。《清诗纪事初编》卷三“徐骏”条,谓骏为最幼子,坐法死。钱咏所言“死于诗祸,盖传闻之误”,谓“其诗甚劣,必非骏作”。一说徐骏致祸诗句是《咏蛛网》:“人间除即灵蚕种,才说经纶是网罗”;《上巳日率尔成篇》:“一自北平开帝座,沙寒水浅集鸥鸟”。(据吴仁安《明清江南科名与著姓望族》一文自注,二诗俱见徐骏《石帆轩续集》)

吴茂育著书案 吴茂育是浙江淳安人,官宛平县丞,所著《求志编》被族弟吴雰指为“逆书”告发。浙江总督程元章审理后上奏清廷,认为其书评古论今,“语言感慨,词气不平,肆口妄谈,毫无忌惮”,李沛霖所题序文用干支纪年而不用雍正年号,尤为“狂悖”。世宗硃批命他严加审究,认为这种思想犯比“盗贼”危害更大,更难破除。此案大约发生在雍正十一年或十二年,结局未详。

沈伦诗案 雍正十二年(1734),江苏崇明人施天一因与同乡沈伦争田产结仇,遂控告沈伦所著《大樵山人诗集》有“狂悖”字句。两江总督赵弘恩查明沈伦名列严鸿逵、沈在宽案,人已亡故,便逮捕其嗣孙沈自耕及收藏诗板的沈苍林。世宗在赵弘恩奏折上批道:“凡似此狂妄之徒,自应彻底严惩,以靖悖逆风习”(十二月初九日硃批)。案件结局未详。

在这以前,赵弘恩任湖南巡抚,曾发现浏阳县朱姓所编《朱氏家规》有“侏漓左衽,可变华夏”等句,认为朱姓之人是曾静同党,严审而无结果。世宗指示他不必深究,但要严加训诲。时为雍正七年(1729)十二月。

在《大义觉迷录》的宣讲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二案。范时杰呈文案福建上杭县童生范时杰读过《大义觉迷录》,向福建观风整俗使刘师恕上呈文斥责曾静,颂扬雍正帝,想借此显身扬名,果然得到刘师恕的表扬。当福建学政戴瀚按临汀州考试学子时,范时杰又上呈文驳斥曾静的“悖逆”言论。文中为雍正帝辩护说:皇上的帝位是三兄(诚亲王胤祉)遵父命让给他的,皇上得位正当,没有杀兄屠弟的事。不料当即被戴瀚拘讯,追问“三兄让位”之说从何得来?范时杰供称汀州城里人人都这样说。戴瀚上奏朝廷,世宗命他会同总督、巡抚进一步审究。范时杰最后供认是自己想当然说的。雍正九年(1731)六月,经戴瀚等人奏准,范时杰交原籍地方官严加管束,令他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宣读《大义觉迷录》。这个谄佞小人没有想到贡谀也会出差错,弄巧成拙,自寻烦恼。

屈大均诗文案 署理广东巡抚傅泰阅读《大义觉迷录》从张熙供称钦仰广东“屈温山先生”,想起本省已故名士屈大均号翁山,猜想“温山”应是“翁山”之讹。于是追查屈大均所著《翁山文外》、《翁山诗外》诸书,果然发现其中“多有悖逆之词,隐藏抑郁不平之气”。这样,又一宗思想“悖逆”案被揭发。屈大均已故30余载,其子屈明洪为惠来县学教谕,事发后自动到广州投案,缴出先父诗文集书册和雕板。案情上报,刑部拟屈大均戮尸枭首。世宗念屈明洪自首,免戮尸,仅将屈明洪及其二子遣戍福建,屈大均诗文禁毁。

屈大均字华夫,号翁山,广东番禺人,明末诸生,曾参与抗清,事败削发为僧,法号今种。中岁还俗,北游陕晋等地,交结志士遗民。其诗与陈恭尹、梁佩兰齐名,并称“岭南三大家”。诗文作品多录时事,仅关于剃发的就有《雨花台衣冠冢志》、《藏发冢铭》、《长发乞人赞》、《秃颂》、《藏发赋》等,表达对清朝的隐恨。

裘琏戏笔之祸 裘琏字殷玉,浙江慈溪人,少时曾戏作《拟张良招四皓书》,内有“欲定太子,莫若翼太子;欲翼太子,莫若贤太子”,“先生一出而太子可安,天下可定”等语句,一时颇为传诵。康熙五十四年,年逾古稀的裘琏以三甲第一名中进士,授翰林检讨,以年迈致仕归乡。雍正七年(1729),85岁的裘琏突然被捕,原来有人告发他那篇戏拟的书信是替当今废太子胤礽出谋划策。次年六月,裘琏死于京师狱中。少年戏笔,老年得祸,真所谓在劫难逃

又有僧人木陈忞,即道忞,曾主浙东天童寺法席,生前受世祖礼敬,所著《北游集》记载他供奉内廷所受恩宠及对世祖施加影响的一些事。世宗读后认为木陈忞“私乱记载,以无为有,恣意矜夸”,将影响世祖声誉,斥之为无知妄人,下令禁毁其书。僧玉琳琇弟子骨岩所著《侍香纪略》,也以同样原因被禁毁。

世宗与世祖、圣祖一样,崇信佛道二教,尤其精通佛典,但无修斋造像之类举动,且不许僧道之徒干政,对此辈防范甚严。僧迦陵性音曾是世宗旧友,身后褒荣显耀。但后来世宗却说他“好干世法”,剥夺其褒荣,并下令严格约束其徒子徒孙,不许保留其笔记文字。道士贾士芳常入宫为世宗驱邪治病,据说一次因咒词中有“天地听我主持,鬼神归我驱使”之语,被世宗处死。

世宗是个迷信很深的人,他笃信天命,笃信天人感应之说,即位后大讲“祥瑞”,却自称不信。臣僚投其所好,所谓“凤凰”、“甘露”、“卿云”、“灵芝”、“瑞麦”、“瑞谷”以及“五星联珠”、“黄河水清”之类,争相奏陈颂贺。世宗乘兴滥赏,上下皆大欢喜。但是也有过不愉快的场合,如下文所叙二事。(www.xing528.com)

邹汝鲁《河清颂》事件 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河道总督齐苏勒、漕运总督张大有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巡抚相继奏报黄河水清。向来传说黄河清是圣人出世或圣人在位的瑞应,世宗闻报喜不自胜。于是“天恩浩荡”,给天下知县、参将、主事以上文武官员每人秩加一级。此时此际,太常寺卿邹汝鲁不由谀兴大发,效法南朝鲍照作了一篇《河清颂》献上去。文内有“旧染维新,风移俗易”之句,原不过是套语,意思说皇帝革新政治,天下风俗都变好了,所以有河清之瑞。没想到世宗阅罢大怒,传谕说他自即位以来事事效法皇考,恪守旧章,没有丝毫改弦更张之事。责问邹汝鲁所谓“旧染维新,风移俗易”,“所移者何风?所易者何俗?旧染者何事?维新者何政?”邹汝鲁当然无言以对,于是革职,发往湖北荆州沿江堤岸工程处效力。邹汝鲁一心贡谀,却犯了世宗的大忌,即“不孝”之名。谤议都说世宗用不正当的手段袭位,甚至说他毒死圣祖。世宗为了洗刷恶名,用尽心计。邹汝鲁谄迷心窍,文字失于推敲,活该倒霉。

李凤翥《贺表》事件 雍正中,有人以“庆云”、“瑞芝”之瑞上奏,臣僚照例上表称贺。前工部侍郎江西建昌(今永修)人李凤翥自家中上《贺瑞芝表》,自称“蓬荜陋儒”;上《贺庆云表》,自称“掷地才疏,敢含毫而赋五色”。世宗读后挑剔了许多不是,传谕说李凤翥既然以儒者自命,就应加倍敬慎,岂能信口开河,没有作赋而称“赋五色”;如果真的作了赋,为何又不献进?说李凤翥从前听“阿其那”(禩胤)驱使,还能以儒者自命吗?说李凤翥在奏折贴黄(奏折要点用小纸条写出粘贴其上)上把“赉”字写成“赍”字,莫不是讥笑他滥行赏赉?如此轻慢疏忽,还像儒者的样子吗?最后命李凤翥明白回奏。此事结局未详,处分想必不会轻。

世宗以全身心听政理事,目光敏锐,事事精明,留给后世数百卷《硃批谕旨》和《上谕内阁》令人惊叹,那训斥臣下咄咄逼人的言辞使人不寒而栗。在他的独裁下,朝政吏治的确得到整饬,但文风士气却被摧折殆尽。雍正十一年下诏荐举名士,想重开博学鸿词科,历时两年而被荐者仅寥寥数人,号称人文渊薮的江浙两省竟无一人被荐,事情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一至于此,则“以吏为治”和文字狱的消极影响可见一斑。世宗虽然放宽言路,但大家都无话可说,监察御史李元直不识时务,上任仅半年就上了数十道奏章,指责大臣唯唯诺诺无所建树,说朝廷“有尧舜,无皋夔”。世宗不悦,责问他说:“有其君必有其臣,如果像你说的朝列没有皋、夔,我又怎能做尧、舜呢?”李元直抗辩不屈,眼看就要得祸。不料世宗却又“出奇料理”,把他当作“诤臣”,召入宫中当面奖励。李元直化险为夷,比谢济世、李绂幸运多多。

雍正最后一起文字狱发生在十三年(1735)。这年陕西乡试,考官署驿盐道佟瞿戏用陕西土语作了一篇颂圣表文,兼讥讪应试士子,结果被巡抚硕色以“科场重地,玩视大典,妄肆讪笑”为题参奏一本。刑部比照“捏造讹言,刊刻传播”律条,拟杖一百,流2000里,奉旨如议执行。世宗曾设想在闽粤等省推行官话,雍正六年立下制度:凡生、贡、举、监须学会官话,否则不许应乡试、会试。结果遇到种种困难,事情不了了之(《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八章述及闽广正音书院事)。佟瞿似有感于此而戏笔为文,不意罹祸。

【注释】

①此据蒋良骐《东华录》及《清史稿》世宗本纪和年羹尧传。《清世宗实录》所载为“夕阳朝乾”。昭《啸亭杂录》卷九又作“朝惕夕乾”。

②全诗为:“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咏的是圣祖赐诗杜诏事。杜诏是翰林官员,圣祖曾手书《千家诗》中程颢《春日偶成》诗(首句为“云淡风轻近午天”)赐给杜诏。据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六记载,此诗是杜诏诗友查慎行赠给杜诏的,第二句为“紫纶新诏赐绫笺”,据此或许是汪景祺抄录查慎行所作。上海书店影印残本《读书堂西征随笔》内无此诗。

③“正”字为“一止”之象,不宜用作年号,至晚东晋十六国时已有此说(见刘羲仲《通鉴问疑》)。汪氏之说当本诸前人。戴名世笔记《忧庵集》中也有此说。

④此联上句后一“名世”指戴名世,下句后一“亮工”指周亮工。周亮工字元亮,号栎园,河南祥符人,明末进士,仕至监察御史。入清仕至户部右侍郎,顺治、康熙间两次被劾入狱皆遇赦,康熙十一年卒。也有人认为后一“亮工”指年羹尧(年氏字亮工)。

⑤或云裘琏得祸的原因是交结徐乾学、高士奇等人。世宗即位后,徐、高等人失宠获罪,裘琏受连累而有此祸。参阅尹元炜《溪上遗闻集录》卷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